發表日期 3/14/2022, 6:22:34 PM
世事如棋局局新!
這個世界,曆來不缺始料未及和意想不到, 有時局勢的反轉與突變,就發生在轉瞬之間。
3月13日,正當俄烏衝突持續升級,引發全世界關注之際,本就是動蕩頻發之地的中東, 也正在上演新一輪的風雲變幻。
13日淩晨,伊拉剋北部省份 埃爾比勒遭到瞭12枚來自境外的導彈襲擊 ,並且襲擊地點就在美國駐埃爾比勒領事館和美軍基地附近。
目前,襲擊雖然造成瞭相關建築損毀,但並未給美國使館和美軍基地帶去實質性影響 ,也沒有造成人員傷亡。
事後,該地區的庫爾德反恐機構發錶聲明稱,從導彈飛行方嚮來看, 襲擊目標就是美國使館,並指齣導彈是從境外發射的,而且還是東麵方位。
同時,美國務院也發聲瞭,稱襲擊並未造成美方人員傷亡,但嚴厲譴責這一 “令人發指的襲擊”, 並稱伊拉剋政府和庫爾德地區政府已經介入調查此事。
目前,沒有任何組織或個人宣布對此事負責。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庫爾德方麵錶示 “導彈是從東麵發射的” ,以色列媒體立刻“藉坡下驢”,稱導彈就是“從伊朗發射的,旨在對美國發起襲擊”。
但隨後,伊朗方麵立刻駁斥瞭以色列媒體的言論,並著重強調 ,美國使館遇襲與德黑蘭毫無關係 ,指責以色列的行為是 “惡意栽贓陷害”。
很顯然,這場襲擊牽扯到瞭美國、伊朗、以色列以及伊拉剋等多方勢力,背後的隱情絕沒有錶麵看上去那麼簡單。
在這之中,至少3個細節值得關注。
1,襲擊發生的地點很不尋常。
埃爾比勒既是伊拉剋埃爾比勒省省會,同時也是庫爾德自治區首府,該地區位於伊拉剋北部, 與敘利亞、伊朗、土耳其三國相鄰,在軍事上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意義。
並且,庫爾德地區還有著豐富的 石油、天然氣資源,美軍這些年沒少通過開采該地區資源“撈外快”。
這裏要說明一下,庫爾德地區宣布建立自治區, 是在1991年、美英等國打響海灣戰爭之後,背後有明顯的美國支持的身影。
同時,庫爾德地區武裝之所以能從一支“要啥沒啥的拖鞋軍”,成為能夠力抗俄敘土多方勢力施壓的強悍武裝組織,也與美國的大力支持有關。
也正因為這些重要因素,已經在伊拉剋首都建立大使館和多座美軍基地的美國,纔會特地在庫爾德地區 再次設立使館和美軍基地。
如今,這場專門衝著美國去的襲擊發生瞭,勢必會引發中東地緣政治格局的劇烈動蕩。
2,襲擊發生的時間點很不尋常。
從大背景來看, 俄烏衝突持續膠著,已經攪得國際局勢劍拔弩張、各國人心惶惶瞭,如今美國駐伊拉剋使館又被炸,這無疑再次加深瞭各方對中東戰火重燃的擔憂。
從小背景來看, 如今恰逢伊核談判進行時,美伊等國代錶在維也納舉行長達數月的談判,還是沒能打破僵局。
而就在美國駐伊拉剋使館被炸前一天,也就是12日,伊朗外交部和歐盟先後錶示, 伊核談判已經暫停瞭, 至於原因, 歐盟給齣的迴應是“需要暫停”。
很顯然,美伊兩國又在談判上談崩瞭,或者雙方都堅持己見、拒絕讓步, 導緻談判無法繼續,隻能選擇暫停。
得知道,這已經是伊核協議第8輪談判瞭,並且距離此輪談判開啓僅過去一個多禮拜。
並且,就在前幾天,美伊兩國代錶還先後錶示,談判正進入“關鍵時刻”,未來幾天就能決定最終結果。
但如今,從談判暫停的情況來看,顯然還沒到結果齣來的時候。
此外, 伊核談判剛暫停,美國使館就被炸,這是不是太巧瞭一點?
3,襲擊調查結果還沒齣來,以色列方麵就急著“指認伊朗”所為 ,是不是有點太武斷、太心急瞭?
眾所周知,伊朗與以色列兩國不對付已經不是一天兩天瞭, 雙方都恨不得將對方從世界地圖上“抹去”。 平日裏,伊以兩國沒少放狠話,以色列方麵更沒少嚮伊朗 “潑髒水、扣大帽”。
但這次,美國使館被炸,白宮自己都還沒齣來錶態,以色列就急著“指認伊朗”,頗有些 “屈打成招” 的意味。
那麼問題來瞭,美國使館遭遇襲擊背後,究竟是誰乾的呢?
簡單分析來看,至少3個可能吧。
可能1,中東地區的“激進組織”乾的,例如is。
彆忘瞭,美國在中東橫行霸道這麼多年,結下的仇傢不在少數。尤其是拜登上台後,便對敘利亞、伊拉剋等地的“激進組織”發起過數輪襲擊。
上個月,拜登更是親自下令“斬首”瞭is領袖庫萊希。而在本月10日,is證實瞭庫萊希身亡一事, 但也同時公布瞭新領袖哈桑。
所以,從“報仇”的角度來看,包括is在內的激進組織, 都有對美國發起襲擊的可能。
可能2,某些不想看到美伊達成協議的國傢所為,例如以色列。
畢竟,一旦伊核協議談判順利進行,美伊兩國握手言和,以色列在中東的處境將非常尷尬, 甚至可能在施壓伊朗這件事上、失去美國的支持。
所以,不論是為瞭破壞談判,還是故意“栽贓伊朗”,以色列都有動手的嫌疑。
可能3,美國“自導自演”的一齣戲。
彆忘瞭,這次襲擊雖然聲勢浩大,但卻沒有給美國造成實質性影響。簡單點說, 就是一拳打在瞭棉花上。
如果將時間綫拉長就能發現,在過去幾年內,美國在伊拉剋的大使館、軍事基地幾乎隔三差五就會被炸一次,但最終都沒有造成人員傷亡和嚴重的財産損失。而美國最終也都將這些 “不明襲擊”算在瞭伊朗頭上,以藉機嚮德黑蘭施壓。
如今,伊核談判再次陷入僵局,有理由懷疑美國 “自導自演”, 以便尋求談判籌碼嚮伊朗施壓。
畢竟,當初美國為瞭齣兵伊拉剋,連 “洗衣粉事件”都搞得齣來 ,如今假模假樣策劃美國使館被襲擊一事, 想來也不過是小菜一碟。
估計有人會問瞭,那有沒有可能真是伊朗乾的呢?
答案是, 這種可能確實有,但卻非常小,微乎其微。
一方麵, 伊朗也渴望伊核協議談判能成功,畢竟飽受美國製裁長達3年多,伊朗經濟確實遭受瞭不小打擊,主動招惹美國、繼續把局麵拖下去對德黑蘭並沒有好處。
另一方麵, 襲擊一國使館,性質無異於“宣戰”,而伊朗雖然不懼美國,但也擔心美國藉此機會,聯閤盟友對伊朗動武。
尤其是在疫情肆虐的當下,衝突隻會加劇中東民眾 “水深火熱”的處境, 伊朗就更沒有理由給自己下絆子瞭。
最後,還是談幾句粗淺看法吧。
俄烏衝突還沒平息,伊核協議談判戛然而止,中東又突然傳來瞭巨響,而且涉事方還是美伊等國, 勢必會加深衝突重燃的風險。
尤其是,若美國趁此機會,不由分說地將矛頭指嚮伊朗, 或者再次藉“反恐”旗號空襲敘利亞,那麼俄羅斯的處境會更加嚴峻。
總之,俄烏衝突與中東局勢雖然相隔韆裏,但卻存在非常緊密的聯係,更 與美俄博弈息息相關。
對此,伊朗、俄羅斯都得提高警惕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