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3/2022, 8:38:34 AM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張仲麟】
對全球航空愛好者來說,過去一周在關心俄烏局勢的時候都在問同一個問題:
安225還在嗎?
自從2月24日普京宣布對烏剋蘭進行特殊軍事行動後,在開戰的第一天,俄羅斯空降兵就大膽進行空中突擊作戰,占領瞭基輔西北方嚮戈斯托梅利的安東諾夫國際機場。這也是安東諾夫航空的基地機場,安東諾夫航空的安225運輸機與安124運輸機均停在安東諾夫機場,而安225是世界最大且僅有一架的運輸機,彌足珍貴。
安東諾夫機場衛星圖,拍攝時安225不在機場,紅框為安225常用停機位,藍框為停在安東諾夫機場的安124與安22
安東諾夫機場距離基輔隻有二十公裏,而且有著3600米長的跑道,屬於極佳的空降占領並後續運輸機降落的目標。也因此在安東諾夫機場被俄軍控製後,烏軍的反攻非常激烈。在第一天就有傳齣安225在機場戰鬥中被損毀的傳聞,但由於沒有實錘圖片加上安東諾夫方麵的闢謠,很快就告一段落。
然而2月27日,社交媒體上齣現瞭一張無人機空中拍攝的圖片,顯示安225停放的機庫遭到攻擊冒起瞭濃煙,而且透過濃煙可以看到遭到攻擊的機庫裏的飛機有著明顯的安225特徵。隨後烏剋蘭方麵證實安225被毀(受損),使得這事最終得到瞭確認。當然由於戰事尚未結束且安225位於俄軍控製地區,匆忙下安225徹底被毀的結論為時尚早,但無疑飛機肯定是遭受瞭炮火損傷。
被攻擊的機庫為安225常用停放機庫,且被擊中起火的飛機有H型尾翼及單側3發動機特徵,可以判斷為安225
對受攻擊圖的分析確認瞭安225受損
安225機庫被攻擊後的衛星圖像
夢幻般的紅色泰坦
作為世界上僅有一架的最大飛機,安225“mriya”有著“夢幻”之意,而其研發的背景也充滿瞭浪漫色彩。
當蘇聯啓動暴風雪航天飛機計劃時,當時現有的運輸機無法運輸暴風雪航天飛機。為瞭滿足暴風雪航天飛機的運輸需求,1985年在安124運輸機的基礎之上,將機身延長並將安124的四台D-18T發動機增加為6台。而為瞭避開背負運載暴風雪航天飛機時的尾部亂流,安225的尾翼也改為瞭H型。可以說安225就是為瞭運輸暴風雪航天飛機而專門設計的“特化”運輸機。
1989年,僅有的一次安225運輸暴風雪航天飛機
這種為瞭特殊目的專門生産或者改造的運輸機在航空史上並不少見,另一個比較典型的例子是空客為瞭在各個工廠之間運輸飛機機身而特彆製造的A300-600st beluga,也即“大白鯨”。當然與過於特化而隻能運輸機身組件的空客大白鯨不同,安225還是采用傳統運輸機貨倉布局,可以執行常規運輸任務。也因此,由於蘇聯停止瞭暴風雪航天飛機計劃,使得安225隻執行瞭一次設計目標所指定的任務後,就被用來執行特殊貨物的商業運輸任務,比如地鐵車廂或者大型直升機等。
同為為瞭特定運輸任務而製造的空客大白鯨,基本隻用來運輸空客機身
作為最後也是最大的紅色泰坦巨人,安225有著夢幻般的尺寸與運輸能力,其機身長度比波音747還要長7米,而翼展達到瞭驚人的88米。任何飛機停在安225邊上都顯得如同玩具一般。安225的空重高達285噸,相當於2.5架空客A330的空重,而且保持著多項世界紀錄。而其最大運載能力則達到瞭300噸――需要注意的是通常運輸任務中不會達到這個載量。
安225與停在旁邊的新舟60對比(圖:地生碩鼠黑水畔)
自2020年新冠疫情全球大流行以來,口罩、防護服等防疫用品有著極為旺盛的空運需求,但由於這些物資體積大、密度低,使得更加需要飛機的運輸容積而非載量。也因此擁有世界上最大貨倉的安225無疑成為瞭最理想的運輸飛機瞭。自2020年以來安225被多個國傢租用,多次往返天津用於運輸防疫用品。
在天津機場準備運輸防疫用品的安225(圖:地生碩鼠黑水畔)
在天津機場進行裝載作業的安225(圖:地生碩鼠黑水畔)
安225本來計劃建造兩架,但由於蘇聯末期航天飛機計劃的取消,使得二號機的製造毫無意義,隻剩下建造瞭一半的空殼子。當2000年開始安225投入國際商業運輸市場並且獲得瞭巨大收益之後,不斷有將安225二號機完成的計劃。然而當年的紅色巨人早已四分五裂,烏剋蘭也沒有再造紅色泰坦的能力,使得將二號機完工的計劃一直擱淺。
安225二號機機身
我們是否需要安225
由於安225富有傳奇色彩的經曆以及堪稱神跡的運載能力和偉岸的造型,安225在民間以及航空愛好者中有著極高的人氣。每當安225飛往中國時,就有大量航空愛好者齊聚天津,準備親眼目睹安225的身影,長槍短炮對著安225拍個不停。當然每當有安225的報道時,總會有人錶示要是中國嚮安東諾夫設計局買瞭圖紙自己也造安225就好瞭。這種人民群眾對大型飛機的嚮往我非常理解,但必須得說:大可不必。
飛機的設計與製造要想明白一點:這飛機準備用來乾什麼,以及是否必要。正如前文所說,蘇聯製造安225的目的是給暴風雪航天飛機做配套,雖然用途較為狹窄但有著明確的用途而且有著極強的不可替代性,沒瞭它還真玩不轉瞭。雖然建造一個安225有著極強的國力象徵意義,但中國沒有必須要用安225這級彆飛機纔能運輸的東西,如果非要耗費巨資建造一個,那我隻能想到“奇觀誤國”這個詞瞭。
準備降落的安225(圖:地生碩鼠黑水畔)
安225的巨大載量可以運輸很多東西,但無疑它們都有著替代方案,比如安225的兄弟――安124。
對於安225而言有一個事實頗為尷尬,它本來就是安124的超大碗版,有著同樣的機身直徑。這使得安225能運的大部分東西安124也能運,而安124運不瞭的東西大概率安225也運不瞭(除瞭暴風雪航天飛機)。而且安124作為投入批量生産的戰略運輸機,其能使用的數量比僅有一架的安225要大很多,能起降的機場也遠比安225要多,選擇麵更為廣泛。
起飛中的安124運輸機,世界上的第二大運輸機(圖:地生碩鼠黑水畔)
對我國來說,雖然目前運20運輸機已經投入批量生産並交付部隊,而且已經有使用WS20發動機的新型運20運輸機。但作為與伊爾76同級彆的野戰運輸機,其運載能力與戰略運輸的要求有一定距離。
就以大傢津津樂道的運20運輸99A坦剋為例,隻能說這是夢想很美好,現實很骨感,目前能確定的隻有運20的機體結構強度能支撐特定形態下99A裝載在貨艙內,距離運輸戰鬥狀態的99A到目的地,讓其直接投入戰鬥這一大傢萬分期待的目標有不小的距離。而運20的民用型號運20F100由於與現有貨機相比沒有任何無可替代的優勢,加上經濟性較現有貨運機差瞭很多,使得運20F100始終停留在模型階段。
雖然多次參加珠海航展,但運20民用貨運型始終在模型階段
美俄進行重裝備長程戰略運輸時,依賴的是安124與C5銀河這一級戰略運輸機,在2022年1月的哈薩剋斯坦阿拉木圖動亂中,集安組織齣動的平暴部隊運輸機就有安124的參與。可見大型戰略運輸機對於快速遠程投放力量是極為關鍵的。
而對我國來說,如果要立項大型(戰略)運輸機,安225這樣的超級巨無霸並不是一個理想的目標,而安124級彆會更加適閤。同時民航市場旺盛的貨運以及特種運輸需求,也決定瞭此類大型運輸機有著光明的市場前景,因為可以提供目前民用客機改造而來的貨機(777F、747F)無可比擬的運輸特殊貨物的能力。
安124作為世界上最大及第二大的商業運輸機,經常被用來運輸大型特殊貨物(圖:地生碩鼠黑水畔)
目前由於安東諾夫機場還在俄軍控製之中,而且基輔周邊戰火還在持續之中,安東諾夫設計局的人員顯然無法接近安225進行損毀評估。也因此烏剋蘭方麵宣布修復安225將需要30億美元不由讓人心生迷惑:連張圖都沒有張口就是30億美元?如果隻是近失爆炸飛機濛皮上多瞭一堆彈孔結構沒有損傷也要30億來修復?更不用說這30億美元都足夠把二號機給完工瞭,不由懷疑這30億美元的修復費用是烏剋蘭方麵“張口就來”,畢竟這不是安東諾夫設計局說的。
安東諾夫暗示安225還沒徹底被毀
目前安東諾夫設計局在社交媒體上暗示安225並沒有徹底損毀還有希望,如果真是如此,那不失為世界航空業的一大幸事。但縱然安225能修復並再次飛上藍天,作為與我同齡的飛機還能翱翔多久依然是個問題。
對這架生於蘇聯末期的紅色泰坦而言,死於蘇聯加盟共和國之間的戰爭無疑是一場悲劇,但在飛機墳場裏慢慢腐朽又難道是一個好結局麼?昔日的蘇聯已經成為曆史,紅色泰坦巨人也生死未蔔,而充滿傳奇色彩的安東諾夫設計局在吃完蘇聯時期的老本後,麵臨什麼樣的命運也無從得知。
在最後,筆者不由想起2017年5月5日受商飛邀請齣席C919首飛儀式時看到的白發蒼蒼的商飛外國專傢。當C919騰空而起時,那些白發蒼蒼的專傢激動地相擁在一起,對他們來說,此時此刻或許正如彼時彼刻。他們見證瞭一架飛機的首飛,也見證瞭新的希望。
C919首飛現場上齣現的白發蒼蒼的外國專傢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文章內容純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錶平台觀點,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關注觀察者網微信guanchacn,每日閱讀趣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