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8/2022, 10:34:45 AM
來源:中國軍號
作者:武小文
陽春三月,當一批新戰友帶著好奇與興奮踏入軍營的時候,去年三月入伍的“老兵”,這幾天正開心地換上“兩道拐”。他們是如何走過兵之初那段激情與迷茫的歲月,完成瞭由民轉到兵的蛻變呢?在第83集團軍某旅采訪時,這些新晉“老兵”紛紛嚮筆者道齣一年來感觸最深的經曆與體會,捧齣瞭一個個冒熱氣、帶露珠、實在管用的軍營“攻略”。
攻略一:自省 自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
初入軍營,許多人碰到的第一個難題就是疊被子。“疊個被子能有多難?”當初,王亞軍也是這麼想的。現在,他深刻體會到,當這個想法冒齣的時候他就已經輸瞭。“滿以為我可以輕鬆搞定它,結果每次疊完,被子不是太皺就是像坦剋。”
幾個迴閤下來,王亞軍再也不敢小看這件“小事”老老實實嚮班長請教,掌握瞭正確方法,再加上反復練習,最後疊齣瞭傳說中的“豆腐塊”。
疊被子的問題好解決,難解的卻是心結。和王亞軍一樣,作為大學生士兵的譚勁康,更是帶著“光環”來到瞭軍營。初來乍到,令譚勁康不服氣的,就是他的“小班長”。
“教我的班長有些不僅學曆比我低,年齡還比我小,更難接受的是,有時他們說話還不是那麼溫柔。對比大學校園裏那些博學多纔的老師,現在自己卻被這些‘小班長’喊來喊去,我心裏很不是滋味,甚至把他們的教學看成瞭指指點點。”談起最初的想法,譚勁康現在依然滿臉通紅。
直到後來,看到班長從他負責的衛生區掃齣瞭一堆垃圾,看到班長在訓練場上乾淨利落的戰術動作示範。譚勁康終於在一次次臉紅中拋開瞭這個自設的心結,坦然放下瞭“高材生”的架子,從“練習生”做起。
▲譚勁康在嚮“小班長”學習投手雷
對初入軍營遇到的各種睏難,丁博林有著自己的看法:“彆把睏難看小瞭,那樣小睏難就會變成“攔路虎”;也彆把睏難放大瞭,那樣真遇到睏難就容易變成邁不過去的坎。最好的辦法就是自省自立,解決睏難,正視自己。”
談起剛入伍那會兒,丁博林坦言自己就是個“小白”,不僅對一些常識缺乏瞭解,更要命的是有的課目還跟不上趟,尤其是體能。這讓他一度産生瞭自卑心理:可能我真的不適閤當兵,實在不行待兩年就打道迴府吧。
“誰一來就是王者呢?打遊戲也要一級一級往上晉級。”看到丁博林時而積極、時而消極的狀態,班長主動靠上去做工作,帶他強化體能,鼓勵他多參加連隊活動。終於,丁博林在一次次突破自我中慢慢找到瞭自信。
攻略二:友善 友愛
“我那時就是個刺頭兵。”采訪中,一個小夥談到自己時不好意思地笑瞭。他叫尚亞東。
在新兵連時,尚亞東常因一些小事和戰友發生摩擦,工作標準不高被批評時,老覺得班長是在針對自己,有時甚至忍不住齣言頂撞。現在迴想起來,自己確實是衝動不成熟、做事欠考慮。
和尚亞東相同的是,王樹波至今還對給過戰友冷暴力心懷愧疚。有次戰備拉動,班裏一個同年兵因動作慢導緻全班被罰。王樹波一氣之下開始區彆對待那名戰友。用他的話說,有時候“甚至是冷暴力”。班長發現此事後,對王樹波進行瞭嚴肅批評。王樹波反復琢磨班長的話,終於體會到“不拋棄、不放棄”的含義。後來,他真誠嚮這名戰友道瞭歉。
尚亞東感慨,是班長教會瞭他們怎麼待戰友。
尚亞東在部隊過的第一個生日。他沒想到,班長和同年兵們悄悄準備瞭蛋糕和節目,為他唱歌慶祝,陪他許願,給瞭他一個大大的驚喜。“真是非常感動、非常幸福!入伍前我性格內嚮,很少有這麼多朋友給我一起過生日。那次是我這麼多年來最難忘的經曆!”說著,尚亞東眼圈兒就紅瞭。
▲一年來,尚亞東的性格變得開朗瞭許多
和尚亞東、王樹波一樣,褚宇翔、段文舟也是在軍營裏被溫暖過的人。
“剛下連兩周,那天晚上我發燒瞭,晚上翻來覆去睡不著,十分難受,班長就一直在跟前守著我,給我遞水拿藥。早上我燒退瞭,班長卻熬瞭一晚上。”褚宇翔說,沒想到訓練中對你最狠的人,生活中卻是最關心你的。
談起班長的“暖男”做派,段文舟深有感觸:“有次下火車時,我不小心腳崴瞭,腫得連作戰靴都脫不下來。班長王飛二話不說,背起我去休息站。路那麼遠,他一邊背著我一邊還安慰我。”
段文舟停頓瞭下,又努力地迴想著,“當時班長說瞭啥我忘瞭,但現在卻還記得班長的後很溫暖。”
攻略三:嚮前 嚮上
下連半年後,王德振驚奇地發現,他所在的炮兵營,上至營魂,下至連魂,再至班排口號,沒有一個地方不透著“爭第一”的勁頭。
最初,他感受到這種勁頭,還是在新兵連的時候。王德振說,每次戰備拉動,班長都要拿齣秒錶,說隻取第一名,每次第一名的就可以不再練。這下,大傢都拿齣瞭最快速度。
▲第一次比武獲奬後,王德振在連隊榮譽牆前閤影
“爭第一,不單是速度追求最快,而是任何時候都要保持一種嚮前嚮上的勁頭。”馬兆鑫認真地說。一次體能考核,班裏一名新兵成績比馬兆鑫好,可他不僅沒受到錶揚反而意外地受到瞭批評,因為他的成績較上次明顯退步瞭。
鄧立誌也有著親身體會。有次午飯後,他著急迴班裏給傢人打電話,洗碗時就隨便衝瞭下,碗裏還殘留著油漬和飯渣。恰好被身後的班長發現瞭,狠狠地批評瞭他,要求他重新把碗刷乾淨。鄧立誌說:“當時我覺得班長有些小題大做瞭,後來慢慢認識到,無論做什麼事,要做就必須做到最好。”
對唐賢惠而言,如果沒有這種勁頭,或許他的軍旅第一次野營拉練就會以失敗告終。“那是野營拉練的第三天,我腳後跟已經疼得有些麻木瞭,但當天還要急行軍60公裏,一路上不隻一次想過放棄。當時滿腦子裏想的都是,實在不行下個路口就上救護車吧。可看到大傢都在咬牙堅持,彆人可以,我為什麼不行。就這樣,一直堅持到瞭終點。”
“你看,人就是要有這麼一股狠勁兒!”談起這段經曆,唐賢惠兩眼透著光。
攻略四:認真 較真
采訪中,許多人感慨,如果說軍營攻略有很多條的話,那最重要的當屬認真和較真瞭。
“有次上教育課,我被喊去下連部,我以為值班員聽到瞭,沒請示報告就直接離開瞭。過後,班長批評我,請示報告是部隊的一項基本製度。每項製度都是由無數次教訓總結而來的,馬虎不得。”潘榮章說,“乍聽班長的話,我嚇瞭一跳。後來仔細想想,確實如此。如果打仗時被彆人叫走瞭而沒請示報告,那上級怎麼統籌全局?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豈不是亂瞭套?”
孔祥寬對認真的體悟,則來自現實的教訓。一次拉單杠訓練,班長安排孔祥寬輔助保護。“我當時沒把班長的話當迴事兒,結果就在我與其他戰友聊天分神的時候,杠上的戰友失手掉瞭下來。萬幸的是,戰友沒受傷。後來,班長狠狠批評瞭我,說這是對戰友極不負責的行為。”談起這件事,孔祥寬的臉紅瞭又紅。
韓少康說,對製度、規定、命令、紀律,有時認真遠不夠,還需要較真再較真。“那是在入伍後的動員大會上,班裏一名戰友身體不舒服,吐在瞭口罩裏,但他還是一動不動堅持到瞭大會結束。晚點名時,班長錶揚瞭他,但我和一個戰友卻在隊列裏笑瞭。班長很生氣。這事之後,我對軍紀有瞭新的認識。”
▲如今,韓少康已成排頭兵
對韓少康的經曆,陳靖宇深有同感。“有次檢查戰備物資,我忘瞭帶手電筒。心想不就是個手電筒麼,問題能有多大?結果,班長讓我把戰備物資一件件清點清楚又重裝一次,並語重心長地說,戰備開不得玩笑的,平時弄虛作假,打仗時是要付齣代價的!”
(參與采寫:張文浩、宋江波、李楠、劉孝青、徐力揚、李明月)
(中國軍號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