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2022, 12:14:38 P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燃,作者 | 王敏,編輯 | 嚮小園
手機市場,疲瞭。
過去的一季度裏,“年輕人為什麼不願換手機”的相關話題登上微博熱搜,閱讀次數達4.1億次。數據側麵印證著用戶換機動力在下降。Counterpoint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用戶的平均換機周期已經超31個月。而在2017年時,周期是22個月左右。
這對整個手機市場的影響不言而喻。Canalys相關數據顯示,2022年一季度,全球手機市場齣貨量同比下滑11%;中國手機市場齣貨量同比下滑18%。而有統計機構數據顯示,此前的2017年-2020年,全球市場以及中國市場的手機齣貨量已經連續四年處於下滑態勢。
早在2017年手機市場齣現下滑時,手機産品創新遭遇瓶頸,價格卻水漲船高,導緻在市場基本飽和的情況下,用戶需求越來越弱,這些現象就已經初步顯現。
四年過去,局麵並沒有發生本質變化。市場格局方麵,手機行業的倒閉潮、退齣潮自2018年就已悄然開啓,智能手機行業進入下半場,頭部格局也已基本穩定。産品方麵,國産手機廠商們為瞭搶市場、謀利潤,走嚮瞭衝高端的路綫,一直瞄準細分點搶先占位,比如摺疊屏手機、自研芯片、拍照攝影、快充技術等,但依然沒有足以讓市場感到驚艷的創新産品。
“手機的時代,已經過去瞭”,原錘子科技創始人羅永浩,今年初再次迴歸科技圈時也認清瞭現實。沒有行業能永遠站在巔峰,手機市場發展進入深水區。尤其在當前,在各行各業都受到疫情嚴重衝擊的情況下,手機市場同樣不能幸免,在經濟發展預期不樂觀的情況下,麵臨的挑戰更加嚴峻。
廠商們深紮手機市場的同時,也在重找增長麯綫,增設産品綫、嘗試創新業務等,但行業的零和博弈下,增長的新故事並不容易講。
01 創新瓶頸:新機“擠牙膏”,難有大驚喜
“現在手機的性能普遍已經很強,沒必要常換,即便是像我這樣的數碼達人,手機也是用一整年都不想換。”一位前手機行業從業者對深燃錶示。這並不是個例,資深産品經理判官此前便對深燃錶示,自己的換機動力也在下降。
當3C産品愛好者的換機動力都已經大幅下降時,普通用戶換機周期變長,也就不意外瞭。
“當前正處於換機周期的低潮期”,深圳一位有十年經營經曆的手機店老闆黃鵬真對深燃解釋道,原因是,缺乏突破性技術創新。他錶示,2014年前後,手機市場實現瞭從按鍵機到智能機的迭代,到2017年,3G換4G的換機潮基本完成,2019年手機市場進入瞭4G換5G的時期,但時至今日,5G對於C端用戶而言,依然存在感不強。
2022年以來,國內手機廠商 為瞭衝高端,都在押注摺疊屏手機 。拿剛剛過去的4月來說,手機市場的焦點都圍繞在摺疊屏手機上,先是vivo發布其第一款摺疊屏手機vivo X Fold,起售價8999元,到月底,華為也發布瞭降至9999元的外摺屏手機Mate Xs 2。
廠商熱鬧,用戶猶豫。有人認為,摺疊屏手機和平闆電腦的差彆不大,“摺疊屏手機似乎並不是剛需,沒有不可替代性”;有人覺得,即便摺疊屏手機現在沒有大的硬傷,價格降至萬元以下,但購入一款,也需咬咬牙。
從2019年華為推齣第一款國産摺疊屏手機至今,三年多時間裏,摺疊屏手機的價格和性能,依然處於小眾産品的階段。
摺疊屏手機被國內的手機廠商視為是衝擊高端、樹立高端品牌形象的重要一步。“當前國産廠商的摺疊屏手機,戰略意義大於實際意義”,黃鵬真認為。
而除瞭摺疊屏手機這種新形態, 普通用戶選購手機時關注的,拍照攝影、屏幕刷新率、續航、性能、機身設計這五個方麵,同樣是手機廠商重點發力的方嚮。
拍照層麵,廠商們從拼像素、拼攝像頭數量、拼傳感器,到拼計算攝影、拼芯片。去年,小米就曾推齣1億像素手機以及屏下攝像頭手機,榮耀上綫瞭後置五攝手機。就在上個月,榮耀發布新款旗艦機時,賣點之一就是計算攝影。
至於續航,200W有綫快充已經齣現,而120W快充,也幾乎已經成為國內手機品牌的傢常便飯。
提及手機性能,就離不開核心芯片。小米、vivo、OPPO在去年都拿齣瞭自研芯片,把底層創新放在瞭比較重要的位置上,不過都是處理圖像信息的芯片,並非更為核心、難度更大的係統級芯片(SoC)。
而至於手機核心芯片,在華為麒麟芯片受限後,國産廠商的旗艦手機大多采用的是高通驍龍,但驍龍最近兩代芯片性能錶現並不算好,而且發熱問題一直沒能得到緩解。2021年多款旗艦手機齣現瞭發熱問題,主流的觀點是,原因之一是,在限製驍龍芯片的發熱問題上,這些手機廠商沒有形成較好的散熱方案。
整體來看,在缺乏突破性技術創新的情況下,手機廠商們的創新隻能算擠牙膏。硬件層麵,廠商們堆料到瞭極緻後,越來越捲。軟件層麵的提升,越靠近底層,也越睏難。從結果來看,廠商們拼命發新機,但手機的各方麵參數,也並不是綫性上升的狀態,“甚至一些旗艦産品在某些參數上新款還不如老款”,判官指齣。
普通用戶們對於新機的關注度越來越低,黃鵬真稱,“尤其一款手機存在隱藏bug時,更會影響用戶的換機動力”。
廠商們也對當前的市場狀況心存擔憂。在這個月,小米高管盧偉冰針對即將發布的新品,還在社交平台上請網友齣主意:“在市場低迷和‘機海’發布會的今天,一款中端機應該如何突圍”。
榮耀CEO趙明在一個多月前接受采訪時曾錶示,目前智能手機的換機周期已經到瞭25個月到30個月,“現在很容易陷入一種思維邏輯是,市場下滑我要減少投入,在産品開發上要更加慎重。如何走齣這個怪圈,對各個手機廠傢來講都是個考驗”。
02 市場瓶頸:趨於飽和,格局漸穩
一個既定的事實是,手機市場早已是存量市場。IDC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手機齣貨量達到近幾年峰值時,為14.71億台,在接下來的四年不斷下跌,2021年全球智能手機齣貨量達13.55億,同比增長5.7%,依然達不到疫情前2019年的13.72億台。
這意味著手機市場能夠搶奪的用戶量規模已經見頂,各玩傢的領地早已是此消彼長的關係。
國內手機市場的玩傢,自2018年以來玩傢漸少,金立退場、錘子破産、樂視倒下、一加迴歸OPPO……到2022年,不到半年,手機行業便有兩起明星品牌被收購的消息傳齣,黑鯊被指在騰訊收購後轉做VR/AR相關的硬件,魅族被傳已被吉利收購,而且吉利已經成立手機公司。
一個又一個手機品牌的隕落,無不昭示著,小品牌成本高,沒有規模和技術優勢,大概率很難存活 。小品牌被收購已經被視為是最好的歸宿,新品牌成黑馬、殺入頭部的故事也很難再上演。
“手機市場是大眾市場,垂類細分的小而美品牌是很難存在的,最後的結局隻可能是頭部鼎立。”判官錶示。
在紅得發紫的市場競爭之下,頭部品牌的地位漸穩。華為在芯片受限之後,隨著市場份額的下降,成為手機市場最大變量,“讓”齣來的市場很快被瓜分,在過去的四個季度中,新的市場格局也基本穩定。
國內市場上,獨立之後的榮耀成瞭一個相對特殊的存在,目前,頭部幾傢分彆為OPPO、榮耀、vivo、蘋果、小米。
而國際市場,三星、蘋果、小米、OPPO、vivo是頭部五大廠商,盡管受季節周期性影響,每個季度的統計報告中,各傢的排名會有所變化,小米在2021年二季度,還曾首次成為全球第二,但頭部幾傢的位置整體穩定。
存量市場、格局穩定,廠商們更要使齣十八般武藝,盡可能多爭一分市場。今年一季度,在外部環境的影響下,手機市場更加慘淡,競爭也更加激烈。2022年一季度期間,IDC數據顯示,全球智能手機齣貨量同比下降8.9%,已經是手機市場連續第三個季度下滑。
具體到廠商的錶現,國際市場上,前五大手機廠商,隻有蘋果的齣貨量保持瞭2.2%的增長,三星基本持平,小米、OPPO、vivo的齣貨量,都同比下滑15%以上。
國內市場上,除瞭迴歸期的榮耀處於上升態勢之外,頭部其餘幾傢也都齣現瞭明顯的下滑,OPPO、vivo都下滑幅度較大,同比下滑30%以上。
2022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報告來源 / IDC
IDC全球移動設備追蹤器集團副總裁Ryan Reith錶示:“毋庸置疑,世界繼續麵臨眾多挑戰,無論是地緣政治、流行病相關還是宏觀經濟。”
另一傢統計機構Canalys,數據呈現齣的趨勢也大緻相同,其移動業務副總裁Nicole Peng分析稱,全球手機市場低迷受不利的經濟狀況以及季節性需求疲軟影響較大,疫情、通脹和零部件短缺問題同樣成為製約手機發展的障礙。
天風國際分析師郭明�Z此前3月在推特上透露,中國主要安卓手機品牌已削減1.7億部訂單,占今年齣貨計劃的五分之一。
據黃鵬真觀察,在深圳一綫城市,身邊開安卓手機店的老闆們,今年一季度的銷量相較以往同期的平均水平下降瞭三成左右。
就連手機上下遊的供應商,也都開始尋求轉型。“手機訂單比重越大就越頭痛”,第一手機界研究院院長孫燕飚指齣。以舜宇光學、歐菲光為例,在其公布的未來發展方嚮中,都已經從以手機業務為重心,到發展智能汽車以及新業務。
孫燕飚對深燃錶示,“當前行業的共識是,未來三年內,手機市場都或將呈現消費疲軟的狀態。”
03 手機廠商,該往哪去?
未來預期不樂觀,國産手機廠商們又在做怎樣的布局?
目前,國産手機廠商的整體布局方嚮也基本相同。 産品定位上,衝擊高端;市場層麵,嚮全球拓展;在此基礎上拓展其他産品綫以及新業務。
未來,中低端市場的廝殺依舊,另外,隻有衝擊高端市場,提升單價,纔意味著能獲得更高的利潤。在這條路上,從廠商們目前的布局方嚮來看,摺疊屏手機、自研芯片、拍照攝像功能的迭代,依然是重點方嚮。但華為淡齣後,從2021年的進展來看,國産廠商衝擊高端並不算順利。
而在市場層麵,迴歸的榮耀,將目標放在齣海上。趙明在接受采訪時稱,即使存在下滑,手機市場依然是消費者的剛需,全球化市場對於榮耀來講足夠大。
小米財報顯示,其通過開拓海外市場,2021年海外收入占據瞭總收入的49.8%。但曾連續16個季度在印度市場穩居第一的小米,最近卻陷入瞭泥沼,先是年初被開齣5.6億的天價稅單,又於近期遭遇扣押存款,總數高達48億元,幾天後纔解除凍結。這些都意味著,印度這個手機增量市場,不再好做。手機廠商齣海麵臨的閤規性、營商環境一直在變化。
手機市場玩傢們的拼殺,早已不再容易。 焦慮的手機廠商們也迫切想要靠手機之外的産品綫獲得更多收入。
孫燕飚指齣,手機廠商們在優化産品組閤、衝擊高端的基礎上,正增設産品綫。“能夠看到當前一些國産手機廠商已經開始加大力度推平闆産品,這在以前可能會被認為是介於手機和電腦之間的‘雞肋’産品,而且利潤不高,但為瞭彌補收入,廠商們也願意多加嘗試。”
IoT生態、全屋智能也被視為有同樣的機會。他指齣,用戶對於藍牙耳機已經養成瞭使用習慣,這其中還有一定機會。同時,隨著人們對健康問題的持續關注,智能手錶的市場目前依然還保持著20%左右的年增長。
這些方嚮,在2017年手機市場下滑時廠商們就已經開始嘗試,都不算是新故事,最新的消息便是手機廠商們轟轟烈烈地湧嚮造車,跨界轉型的典型代錶是華為和小米。
“很多曾經華為的手機經銷商,現如今轉換為汽車業務後,也在思考是否要繼續瞭”,孫燕飚透露。而小米造車“喊”瞭一年多,但據官方披露,要到2024年纔會真正量産。
手機廠商們的多方嘗試還在繼續,但手機硬件的發展已然進入平台期,“早買早享受”的觀念也早已不適閤當前。隻有突破性技術革新,纔能帶來新的爆發式增長。但未來新一代的硬件何時纔會齣現,又將以何種方式呈現,還未可知。“至少當前,還看不齣任何技術創新的苗頭”,判官指齣。
開店十年,黃鵬真最高峰時期曾擁有八傢門店,但現在就隻還剩下一傢。作為一綫從業者,他的態度或許代錶瞭不少從業者的心態,“隻要能堅持,低榖期也要硬撐住,從長遠來看這樣纔不是虧的”。(本文首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