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這段曆史,很多人都熟,桃園結義,火燒連營,赤壁之戰,敗走麥城,草船藉箭,周瑜打黃蓋,諸葛亮斬馬謖。這些故事能說上三天三夜。
可是,很少有人會留意一個問題,三國,到底是從什麼時候纔開始的?
赤壁之戰算不算三國?水淹七軍算不算三國?關羽敗走麥城算不算三國?其實,這些都不算三國的曆史,這算是東漢末年。
因為,在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丕逼迫漢獻帝劉協把皇位“禪讓”給他以後,纔有瞭三國中的“魏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曹魏集團”。
這個消息傳到劉備那裏的時候,已經變味瞭,變成“漢獻帝被曹丕給殺瞭”。
原本,劉備的旗號就是“匡扶漢室”,現在老劉傢的香火已經滅瞭,所以,劉備就“義不容辭”的把他給續上。他在成都稱帝,國號仍然為“漢”,就是我們說的“蜀漢集團”。
孫權雖然早就割據江東,但是,直到222年,他纔稱“吳王”,229年,他纔正式稱帝。
所以說,真正的三國,是從220年曹丕稱帝以後纔開始的,你們所熟悉的三國名人,曹操,關羽,張飛,呂濛,都算是東漢末年人。
尤其是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很多三國名人,其實都已經在這一年去世。
比如關羽,219年敗走麥城,後來被呂濛所殺。
比如呂濛,219年打敗關羽,迴到東吳後莫名去世。
比如夏侯淵,219年被劉備打敗,死於漢中之戰。
在此後,更是有大批的創業元老去世。
220年,曹操去世,221年,張飛去世,223年劉備去世。
伴隨著眾多三國創業元老的去世,三國鼎立的局麵纔開始正式形成。這幫老骨頭們打瞭一輩子的仗,譜寫瞭一段精彩的曆史故事,把權力交給下一代後,局麵反而進入瞭一個穩定期。
所以,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是東漢與三國之間的一個重要分水嶺。
這一年,之所以有大批的名人的去世,無外乎三個原因。第一,死於戰爭,第二,死於瘟疫,第三,年齡到點瞭。
在戰場上去世
三國那段曆史,打的最精彩的,就是建安二十四年之前,因為那個時候名將多啊。
劉備這邊有關羽,張飛,趙雲,黃忠,曹操那邊有夏侯淵,張郃,龐德,於禁,孫權這邊有周瑜、魯肅、呂濛、陸遜。
其中,曹操手下的夏侯淵,劉備手下的關羽,都是死在瞭戰場之上。
我們先說夏侯淵。
夏侯淵和曹操是連襟,他老婆和曹操老婆是姐妹倆。當年曹操在老傢犯瞭事兒,是夏侯淵替他頂瞭雷,不過,後來曹操又找人把他撈齣來瞭。
所以,夏侯淵和曹操之間的關係鐵的很,公元215年,曹操西徵張魯,平定漢中,任命夏侯淵為徵西大將軍,守備漢中。
占據漢中之後,就離劉備的蜀中不遠瞭,一時間人心惶惶,各種小道消息滿天飛,劉備連殺瞭幾個傳播小道消息的人,都沒能控製住。
同時,夏侯淵的手下大將張郃,也已經開始往巴西地區進攻,劉備趕緊帶著張飛齣徵,在瓦口關的地方,把張郃給打退瞭。
公元219年,劉備決定主動齣擊,進攻漢中,他從陽平關,南渡沔水,於定軍山紮營。
劉備派黃忠攻打夏侯淵所在的南圍鹿角,正好夏侯淵帶領400士兵在修補鹿角,黃忠一個衝鋒,於亂軍之中斬殺瞭夏侯淵。
三軍無主,士兵們死的死,跑的跑。在這場漢中之戰中,劉備完勝。
再來說一下關羽。
劉備占據漢中之後,自稱“漢中王”,任命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軍,黃忠為後將軍。關羽駐守荊州。
同年,關羽齣兵攻打樊城,於禁率領三萬人救援樊城,與龐德一起駐守樊北。沒想到,天降大雨,連綿數十日,漢水暴漲。關羽引動漢水,淹瞭七軍,生擒於禁,斬殺龐德。
這一仗打的漂亮,打齣瞭關二爺的威名,附近百姓紛紛投靠關羽。本身性格就孤傲的關羽,更加得意起來。
人一得意,就容易大意。
就在關羽在樊城高興的時候,東吳的孫權悄悄的偷襲瞭關羽的大本營,荊州。
原本,孫權和劉備是處於聯盟關係的,但是,曹操派人聯係瞭孫權,答應把江東之地封給孫權。
要知道,當時名義上還是東漢的天下,曹操是漢獻帝的丞相,所以,曹操說把江東封給孫權,那就錶示,孫權“閤法化”瞭,是被皇帝承認的一個諸侯。
於是,孫權就答應瞭曹操,派呂濛帶領大軍悄悄的渡過長江,直奔關羽的老巢荊州。
當時荊州的守將是糜芳、士仁,這倆人因為負責糧草調動,所以坐鎮荊州,但是,關羽很不喜歡這倆人,他們之間的關係非常差,關羽還曾經因為糧草供應不及時,訓過他們,還放下狠話,迴來要收拾他倆。
於是,這倆人看見呂濛的大軍,二話不說,直接打開大門投降瞭。
關羽聽說荊州丟失,趕緊帶著人馬迴來,但是,荊州已經被呂濛占領,他們無法進城,於是就跑到瞭麥城,在麥城突圍的時候,遭遇呂濛的伏擊。
被捕之後,關羽對孫權是破口大罵,呂濛一生氣,下令把關羽給砍瞭。
於瘟疫中去世
三國時期,中原曾爆發過一次規模比較大的瘟疫,這場瘟疫足足持續瞭8年。
曹植在他的《說疫氣》裏有這樣的描述:
建安二十二年,癘氣流行,傢傢有僵屍之痛,室室有號泣之哀。或闔門而殪,或覆族而喪。
就連醫聖張仲景都沒有辦法,也隻能眼睜睜看著身邊的親人被瘟疫奪去生命。
他在他的醫學著作《傷寒卒病論》中寫道:
餘宗族素多,嚮逾二百,自建安以來,猶未十年,其亡者三分之二,傷寒十居其七。
而呂濛,極有可能就是死於瘟疫。
為什麼要說“極有可能”呢,因為,呂濛的死過於蹊蹺。
偷襲荊州之後,呂濛作為大功臣,被孫權設宴款待,同時任命他為南郡太守,封孱陵侯,賜錢一億,黃金五百斤。
但是,這些榮耀和金錢,呂濛還沒來得及享受就染上瞭疾病,雖然孫權把他接到自己身邊,親自找醫生為他治病,但是,呂濛還是很快就去世瞭。
同年去世的,還有孫皎、蔣欽,應該是與當年的瘟疫有關。
年齡到點瞭
這些三國名將們,大多數是從東漢末年開始起兵,經曆過多年的打拼,都占據瞭自己的地盤,或者成為創業團隊中的元老。
但是,他們的年齡也都大瞭,到建安二十四年的時候,基本都在50-60歲左右瞭,在古代,這個年紀已經是很大瞭。
但是,這一代人,都是大漢的臣民,無論他們相互之間打的多熱鬧,他們都不敢輕易的去取代大漢江山。
曹操死後,曹丕作為“曹魏集團”的二代掌門人,對於大漢沒有那麼多的忠心,在他心裏,江山就應該是老曹傢的,所以,他迫不及待的就取代瞭漢朝。
因此,我們所熟悉的大部分三國名人,嚴格來說都是東漢末年人,包括關羽,在他死後,劉備纔正式稱帝,三國纔開始形成。
建安二十四年,是一個很重要的分水嶺,在這一年,大批的名將們去世,凋零,或者即將凋零。
隨著曹丕的稱帝,三國纔真正形成,二代掌門人之間,開啓瞭一種“相對和平”的相處模式。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