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去世前,曾經留下一句話:“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
這裏的“勃”指的就是周勃,當年和劉邦一起造反的把兄弟。農民齣身,沒有多少文化,為人忠厚,能徵善戰,被封為“絳侯”。劉邦以為,這樣的人不會有什麼異心,可以輔助劉傢的大漢天下。
但是,讓劉邦怎麼也想不到的是,就是這樣一個看似忠厚之人,在劉邦死後15年,卻誅殺所有呂氏傢族,為瞭斬草除根,甚至誅殺瞭劉邦的所有嫡孫,斷瞭劉邦的嫡傳一脈。
劉邦去世,三方勢力相互製衡
公元前195年,劉邦在長樂宮去世。去世前,劉邦最擔心的還是自己一手打下的大漢江山,將何去何從。
對於太子劉盈,劉邦是不抱任何希望的,這是一個性格軟弱的人,隻是因為他是嫡長子,纔有幸當瞭太子,如今又即將繼承帝位。
劉盈齣生的時候,劉邦還是泗水亭長,後來起兵造反,劉盈也跟著劉邦一起過著顛沛流離的生活。彭城一戰,劉邦被項羽打的落花流水,在逃跑的途中,劉邦幾次想把劉盈踹下馬車,所幸被駕車的夏侯嬰給救起。
攤上這樣的爸爸,劉盈不被踹死,也得鬱悶死。正是因為成長環境的惡劣,讓劉盈變的非常的膽小,懦弱。
晚年的劉邦,非常寵愛戚夫人,也非常喜歡戚夫人所生的兒子劉如意,曾一度想廢掉劉盈的太子之位,改立劉如意為太子,但是眾大臣極力反對,劉邦纔作罷。畢竟,那個年代,嫡長子繼承製具有不可動搖的地位。
因此,劉邦知道,自己死後,劉盈當上皇帝,一定管不住那幫老臣和手握重兵的藩王們,為瞭避免自己的大漢江山重蹈秦朝二世而亡的覆轍,劉邦想齣瞭一個三方製衡的策略。
首先,劉邦讓呂後輔佐兒子,這就給瞭呂後發展勢力的機會。呂後本來就是飛揚跋扈的女人,劉邦在世的時候,就非常看不慣戚夫人的得寵,劉邦死後,立即開始對戚夫人進行打擊,不但殺瞭她的兒子劉如意,還把戚夫人做成“人彘”,丟在廁所。
為瞭鞏固呂氏傢族的地位,呂後不惜有違人倫,將自己的外孫女嫁給自己的兒子,於是就齣現瞭曆史上很罕見的一幕,公元前192年,魯元公主11歲的女兒張嫣,嫁給瞭自己的親舅舅漢惠帝劉盈。
不過,劉盈還是過不瞭心理關,自己畢竟是舅舅,怎麼能摟著侄女睡覺,何況她纔11歲,所以,婚後劉盈都是找宮女發泄,3年後,劉盈去世,14歲的皇後張嫣開始守寡,直到40歲去世,她還是處女。
其次,托孤開國元老。劉邦臨終前,呂後問他:“如果將來蕭丞相死瞭,誰能接替他呢?”。劉邦想瞭想說:“曹參可以,曹參之後,可以讓王陵輔政,王陵剛毅有佳但計謀不足,可以讓陳平幫忙。另外,周勃雖然不善言談,但是為人忠厚,可以授以太尉”。
這些人,都是大漢江山的開國功臣,治理天下,少不瞭他們的幫忙。但是,為瞭防止功臣們居功自傲,危及大漢江山,劉邦特意讓呂後參政,和功臣集團形成相互製衡。
另外,還有諸侯勢力。當年,為瞭剪除異姓王對大漢的威脅,劉邦和大臣們定下“白馬之盟”,規定“非劉姓子孫不能稱王,否則天下人共擊之”。為瞭穩固關中以外的疆土,劉邦把自己的兒子們都分封齣去,就任藩王。
這些藩王都是劉邦的子孫,一旦呂後集團和功臣集團失去平衡,一方坐大,藩王們也不會看著大漢江山落入他人手中,定會起兵勤王。
於是,呂後集團,功臣集團,諸侯集團,三方形成相互牽製的關係,雖然不時掀起風浪,但是大漢江山這艘大船,還是繼續安穩的前行。
漢惠帝在位的7年時間裏,呂後雖然獨攬大權,但是畢竟有功臣集團和諸侯集團的牽製,她還不敢太過分,也僅僅是毒害一下當年勾引劉邦的“小賤人”,另外就是暗中培養呂傢勢力。
漢惠帝去世後,呂後臨朝稱製,呂傢勢力完全壟斷朝堂,呂後一人隻手遮天,這也為後來,呂傢慘遭滅族式屠殺,埋下瞭隱患。
公元前188年,漢惠帝去世,呂後立漢惠帝與宮女所生之子劉恭為帝,是為“前少帝”。她重用寵臣審食其,打壓諸侯勢力和開國功臣,並打破瞭劉邦定下的“非劉氏不稱王”的規定,大肆的分封呂氏傢族為王。
公元前187年,封自己的侄子呂台為呂王,呂産為梁王,呂祿為趙王,封侄孫呂通為燕王,封自己女兒魯元公主的兒子張偃為魯王,連自己已經去世的父親呂文也封為宣王。呂傢封王侯者,多達十幾人。
前少帝劉恭,漸漸長大,慢慢明白,自己是宮女所生,並不是所謂的“皇後所生”,小孩子口無遮攔,叫囂著等我長大瞭把你們都殺光。
呂後知道後,廢瞭劉恭,再立另一宮女所生之子劉弘為帝,是為“後少帝”。呂後翻雲覆雨,玩弄朝堂與股掌之中,已經達到瞭極緻。
對於呂氏的專橫霸道,王陵錶示堅決反對,結果被呂後奪瞭丞相之位,而周勃和陳平,則選擇瞭隱忍,他們錶麵上服從呂後,暗地裏卻在積蓄力量,等待著將來的雷霆反擊。
呂後去世,功臣集團瘋狂反撲
公元前180年,呂後去世。
去世前,呂後知道,自己這些年自己重用呂傢人,處處打壓功臣和諸侯,自己死後一定會遭到他們的反撲。於是,他任命呂祿為上將軍,統領北軍,呂産統領南軍,並一再交代這兩個人,任何情況下都不要交齣軍權。
不得不說,呂後這是一個愚蠢至極的昏招。
這一點,慈禧就比她高明的多。同樣是女人專權,慈禧在維護滿人利益的同時,重用漢人大臣,形成瞭滿漢相互製衡的格局,但是呂後卻是把砝碼拼命的加到呂傢一方,物極必反,呂後所迷戀的軍權,也並非救市良藥。
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呂後的專權,讓諸侯集團和功臣集團結成瞭利益共同體。
呂後一死,齊王劉襄首先發難,起兵攻打長安,陳平和周勃作為內應,不斷的恐嚇呂祿和呂産,順利的拿到瞭兵權。
隨後,周勃和陳平對呂氏集團展開瞭滅族式的屠殺。
首先就是先廢後殺“後少帝”劉弘,這個可憐的娃娃,被呂後扶上帝位僅僅1年時間,就莫名其妙的成瞭刀下鬼,隻能送你一句話:“來生莫生帝王傢”。
其次就是惠帝劉盈剩下的四個兒子,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軹侯劉朝,壺關侯劉武,這四個人雖然不姓呂,但是卻呂後的親孫子,身上流有呂後的血脈,本著斬草除根的原則,這4個兄弟,也被周勃給殺完瞭,其中劉武纔12歲。
殺人總得有個理由,這4個兄弟,其實都是非常邊緣化的人物,在這場你死我活的鬥爭中一直是吃瓜群眾的角色,甚至連吃瓜都算不上,臨到大戲收場瞭,莫名其妙的被拎齣來給宰瞭。
因此,給他們找罪名還真不好早,最後沒辦法,說他們不是惠帝劉盈的親生兒子,是呂後搞狸貓換太子,把呂傢的人給安排成惠帝的兒子。
其實所有人都明白,這隻不過是一個藉口罷瞭,不管怎麼說,周勃完成瞭對呂氏集團的大清洗,也把劉邦的嫡傳一脈給殺完瞭。
擁立代王,周勃暗藏私心
該殺的都殺完瞭,這皇帝總得有人當。功臣集團和諸侯集團聯手取得瞭勝利,也到瞭“坐地分贓”的時候瞭。
這場宮廷鬥爭中,齊王劉襄的功勞最大,成為皇帝的熱門人選,齊王自己也認為自己會是皇帝的不二人選,因為環顧四周,論能力,論功勞,真沒有人比他強的。
然而,這個提議,卻被功臣集團聯閤朝中大臣給否定瞭,理由的齊王的舅舅是個強勢的人,他們擔心再次齣現外切專權的現象,齊王最後灰溜溜的迴到瞭自己封地。
周勃其實已經看好瞭一個人選,這個人是代王劉恒,一個從來沒有引起人們注意的人。
劉恒是劉邦和妃子薄姬所生。
薄姬原本是一個織布工,被劉邦看中帶到宮中,寵幸瞭一次,就生下瞭劉恒,此後再也沒有受到劉邦的寵幸。劉邦死後,薄姬逃過呂後的魔掌,迴到瞭兒子的封地代國。
擁立劉恒,其實是有周勃的私心的。
功臣集團跟隨者劉邦徵戰四方打天下,沒有享受過幾天安穩日子,就被呂後壓製瞭15年,熬死,殺死瞭多少開國功臣,周勃好不容易臥薪嘗膽,隱忍蟄伏,等到瞭扳倒呂傢的一天。
因此,他不可能選擇一個強勢的齊王劉襄,相比而言,劉恒是薄姬所生,而且從未涉足權力中心,讓他當皇帝是“天下掉餡餅”,他一定會誠惶誠恐,比較好控製。
但是,周勃韆算萬算,最終還是被自己算計瞭。
一開始得到消息的劉恒,確實比較驚恐,他是眼睜睜看著兩個侄子,“前少帝和後少帝”是如何淪為傀儡,如何一夜喪命的,所以,他非常的謹慎。
他先是派舅舅薄昭去京城打探消息,確認屬實後,又悄悄的殺掉瞭自己的妻子和4個兒子,沒有彆的原因,隻因為他的妻子姓呂,他的4個兒子身上也有呂傢的血脈。可見驚恐至極。
但是,當劉恒真正的當上皇帝之後,他又以密謀謀反罪把周勃關進瞭大牢,女兒過來求情都不行,最後還是老媽薄姬齣麵,臭罵他一通,周勃纔撿迴一命,乖乖的迴傢養老去瞭。
畢竟,誰都不想受到彆人的控製。劉恒,就是開創瞭“文景之治”的漢文帝。
周勃誅殺劉邦嫡孫這件事,說白瞭就是宮廷鬥爭,一切因權力而起,一切因權力而亡,各方利益集團此消彼長,隻不過周勃的下手過於狠瞭一些而已。
再來細品劉邦當年的遺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不得不佩服,劉邦確實很有預見性,正是周勃,結束瞭呂氏專權,把大漢的歪樓給扶正,把漢文帝劉恒給扶上馬,又送一程。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