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2.25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太陽地球工程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 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圖源[2]導 讀2022年1月 太陽地球工程:地球的鎮痛劑? - 趣味新聞網


2.25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太陽地球工程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 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圖源[2]導 讀2022年1月 太陽地球工程:地球的鎮痛劑?


發表日期 2/25/2022, 2:00:17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2.25知識分子The Intellectual太陽地球工程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圖源[2]導 讀2022年1月,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的海…… .....


    

2.25 知識分子 The Intellectual

太陽地球工程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 | 圖源[2]

導 讀

2022年1月,湯加洪阿哈阿帕伊島的海底火山發生劇烈噴發,牽動公眾心緒,這類大規模的火山噴發會給地球氣候造成顯著影響。與此同時,這些氣候影響也給大氣科學傢們提供瞭靈感,促使他們提齣瞭一種極為大膽的應對氣候危機的輔助手段: 太陽地球工程 。這種輔助手段也許可以為能源係統轉型等根本性措施爭取時間,但也同時存在諸多風險和不確定性。本文將以平流層氣溶膠播撒為主綫,展開探討太陽地球工程的用途,爭議,風險,不確定性,以及全球科研現狀。

撰文 | 李��緯 代禎

責編 | 馮灝

●  ●  ●

想象幾十年後的某一天,人類已不堪氣候變化的種種悲劇性影響:南北極的冰川大規模融化,海平麵上升,一眾島國和沿海城市岌岌可危,乾旱、暴雨、台風等極端天氣在不同地區頻繁發生,熊熊燃燒的山火越發肆虐…… 地球係統瀕臨崩潰。

為瞭避免這樣可能的悲劇場景,科學傢們正在探索給地球使用一種暫時性的 “鎮痛劑”,以給根本性的 “治療手段” ――溫室氣體減排――爭取更多時間。

這種 “鎮痛劑” 可以減少到達地球錶麵的太陽光:它由人為在平流層區域(距離地麵約20公裏的高空)播撒的數百萬噸微小顆粒組成;這些籠罩著地球的顆粒物會將一部分太陽光反射迴太空,從而降低地球的溫度。

在距離地麵20公裏的高空,模擬火山爆發後的場景?雖然這聽起來仿佛科幻小說,卻是現實中中國、美國、英國、德國、日本等多國科學傢都在探索的工程方案。這些被統稱為 “太陽地球工程(solar geoengineering)” 的提議與鎮痛類藥物相似,或可助力人類渡過嚮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碳中和)的痛苦轉型,卻也存在副作用和被濫用的極大風險。

1

因爭議而擱置的平流層擾動實驗

為瞭研究這種 “地球鎮痛劑” 的效果及其副作用,自2017年開始,哈佛大學的研究人員啓動瞭一個科研項目:平流層受控擾動實驗(SCoPEx)[1]。SCoPEx希望實地測量與太陽地球工程相關的平流層顆粒物,為計算機模擬研究提供關鍵的實驗參數。

計算機模擬研究是評估太陽地球工程風險和收益的主要手段;但由於目前對相關平流層顆粒物在微物理和大氣化學性質方麵的認識非常有限,這些計算機模擬結果存在非常大的不確定性。ScoPEx項目希望通過實地測量改變這一現狀――精確探索人為播撒的極少量顆粒物如何與平流層背景空氣、太陽輻射以及地錶紅外輻射相互作用。

也就是說,SCoPEx並不是對太陽地球工程本身的測試,而是針對太陽地球工程(更確切地說,其中的平流層氣溶膠播撒)內在機理的可行性和潛在危害探討。

圖1 平流層受控擾動實驗SCoPEx概念圖 | 圖源[2]

SCoPEx實驗的核心是一個高空氣球,氣球吊載著裝配有螺鏇槳和一係列科學儀器的吊艙。螺鏇槳有兩個功能:一,螺鏇槳運動時産生的尾流會在平流層實驗區域形成一個混閤良好的區域(長約1公裏,直徑約100米),其他儀器可以在這個區域內播撒相關的顆粒物;二,螺鏇槳可以將吊艙運送到區域內的不同位置,以測量播撒的顆粒物的特性。

吊艙在運動時速度可以達到每秒幾米,完整測量一次1公裏長的擾動氣團大約需要十分鍾。因此,高空氣球的優勢在於,通過它可以人為創造少量受控的平流層空氣,並在24小時內多次觀察擾動氣團的演變。(如果使用的是飛機而不是氣球,實驗將無法實現如此小的擾動體積,也無法長時間觀察它的演變。)

氣球成功達到距離地麵20公裏左右的平流層後,伴隨著螺鏇槳的運動,儀器將釋放齣非常少量的顆粒物(小於2韆剋,碳酸鈣顆粒等無毒害的礦物質,曾考慮水滴顆粒物作為前期測試)[1]。這些顆粒物極其微小,也被稱為氣溶膠。隨後,吊艙上配備的其他儀器將測量擾動氣團的變化,包括氣溶膠密度、氣溶膠光學性質,以及氣溶膠在平流層上的化學過程等。

圖2 SCoPEx高空氣球運行示意圖 | 圖源[3] 本文作者有修改

該項目的研究人員錶示,測試不會對人員或環境造成危害:測試排放的顆粒物相比於飛機、火箭等的排放要少得多,而且測試僅局限在平流層的一個很小的區域(幾平方公裏)[1]。

SCoPEx 最初計劃於 2021 年 6 月在瑞典測試,本將成為太陽地球工程相關的首批現場測試之一。但在首次試飛前四個月,迫於瑞典居民和環境組織的壓力,SCoPEx宣布項目延期,何時重新啓動尚沒有明確消息。環境組織反對的主要理由是太陽地球工程 “可能會對社會經濟係統造成不可逆轉的變化” [4],降低人們的減排積極性,從而成為減排政策的絆腳石。

盡管科學傢們認為這項研究的直接風險可以忽略不計 [5],因為實驗總計播撒的碳酸鈣等無毒害物質不到2韆剋,比普通客機每分鍾排放的物質還要少;而且實驗範圍也隻有幾平方公裏。反對者仍認為,SCoPEx可能會産生很多其他問題,太陽地球工程的第一個現場實驗會像是打開瞭“潘多拉魔盒”:研究太陽地球工程,也許會導緻人們越來越傾嚮於實施太陽地球工程。

2

為什麼要提齣太陽地球工程?

關於SCoPEx項目的種種爭議不免讓我們思考:為什麼各國科學傢都在嘗試探索太陽地球工程?

如今,由溫室氣體(主要是二氧化碳)濃度升高造成的氣候變化威脅人類生産,甚至可能改變人類文明的進程。應對措施主要分為兩大類――減排和適應。減排是必要而根本的措施,主要的國際氣候協議和氣候談判,比如1997年的《京都協定》、2009年的《哥本哈根協定》和2016年的《巴黎協定》都以減排為中心;適應則旨在降低應對氣候變化係統風險的脆弱性。

但是,現階段的科學研究和各國實際的減排行動錶明,我們無法在短時間內將二氧化碳排放削減到安全限值,阻止氣候變化的危險性後果;也無法僅通過適應措施,完全抵禦很可能發生的氣候危機 [6,7]。

在這種背景下,有沒有一些新的、更大膽的方法可以讓地球更快地降溫,並為我們擺脫化石燃料爭取更多時間?地球工程就是作為這樣一劑暫時的鎮痛劑,進入學界視野的。

目前有兩種主要的地球工程思路:一,從大氣中移除二氧化碳,以降低大氣的保溫能力;二,將更多的太陽光反射迴太空,以減少地球吸收的熱量。

第一種方法被稱為 “碳地球工程”。有些碳地球工程中的方法,比如碳去除,因為可以直接減少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已經被學者普遍認為是我們需要采取的氣候變化應對措施 [8]。但這種方法在實施上仍具有很大挑戰性,以 “碳捕集與封存” 技術為例,不僅成本高昂,而且需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9]。

第二種方法,即 “太陽地球工程”,雖然不可能完全逆轉大氣溫室氣體濃度升高引起的氣候變化,但它們也許能夠在較短時間內減緩溫度和降水等幾個關鍵氣候變量的變化,因此可能降低氣候風險 [10]。

其中,平流層氣溶膠播撒是目前被廣泛研究的一種太陽地球工程手段,根據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該技術路綫相比於其他的太陽地球工程手段(如海洋上空積雲亮化和高層捲雲變薄等)具有較高的降溫功效和技術可行性 [8,11],以及相對較低的經濟成本 [12]。

過去幾十年的全球氣候治理中,科學基礎並不是唯一的指導標準,對社會經濟的考量往往左右著二氧化碳減排的力度與成效。哈佛大學的一項關於氣候治理最優路徑的研究錶明,綜閤考慮氣候和經濟模型,將太陽地球工程作為應對氣候變化的輔助手段可以有效降低氣候治理的經濟成本。相比於減排和碳去除兩種方法結閤的路徑,加入太陽地球工程後,不僅可以顯著拉平經濟成本麯綫(flatten the curve),使成本峰值降低至原有的1/6左右,而且可以極大地降低整體經濟成本 [13]。

圖3 2攝氏度溫控目標下,不同氣候治理路徑的經濟成本 | 圖源[13] 本文作者翻譯

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奬得主,耶魯大學經濟係教授威廉・諾德豪斯在他的《氣候賭場:全球變暖的風險、不確定性與經濟學》一書中也提到,麵對氣候變化,我們無疑需要以碳減排為主,但是,適應和地球工程兩種措施也或不可少 [14]。

3

平流層氣溶膠播撒是天馬行空嗎?

如前所述,SCoPEx項目計劃僅在平流層播撒極其微量的顆粒物,而氣候模型的模擬結果錶明,實際實施平流層氣溶膠播撒工程,可能需要每年播撒成百上韆萬噸的顆粒物 [10]。

暫且不論我們如何長期不斷地將如此大量的顆粒物或者氣體運送到平流層,這麼大量的顆粒物又是如何懸浮在高空,而不會很快降落到地麵呢?

事實上,大自然早已多次嚮人們展示瞭平流層氣溶膠播撒的力量,最近一次就是今年初的湯加火山爆發,目前估計的數據顯示,湯加火山的爆發嚮平流層注入瞭約40萬噸的二氧化硫 [15]。

這些二氧化硫在平流層中經過化學轉化會變成硫酸鹽顆粒物。這些顆粒物特彆微小,大部分直徑在幾百納米到幾微米,不及人頭發絲粗細的1/20,因此,可以懸浮在空中。另外,顧名思義,平流層區域大氣運動主要是水平流動,竪直方嚮上的運動很微弱,因此,懸浮顆粒物可以在平流層停留更久(幾個月到幾年)。

另外一個更為顯著的例子是1991年菲律賓皮納圖博火山的噴發。在噴發期間,皮納圖博火山將約2000萬噸二氧化硫投入瞭平流層,並在其後大約一年的時間裏隨大氣運動遍布全球。其後三年間,雖然全球氣候受到厄爾尼諾現象(指東太平洋海水每隔數年就會異常升溫的氣候現象)的影響,但全球平均氣溫仍降低瞭大概0.5攝氏度 [16,17]。

人為平流層氣溶膠播撒的靈感來源就是火山噴發。保羅・剋魯岑1995年因研究臭氧層破壞機製而獲得諾貝爾化學奬,在他2006年發錶的一篇文章中就曾經對比人為平流層氣溶膠播撒和1991年皮納圖博火山噴發的效果 [18]。正是這篇論文讓科學界開始認真考慮平流層氣溶膠播撒的概念。

目前科學界研究最多的仍是硫酸鹽氣溶膠(火山噴發産物)。除此之外,學者也在考慮碳酸鈣、金屬鋁、氧化鋁和鈦酸鋇等一係列材料。甚至有學者提齣用鑽石顆粒物作為播撒材料,因為鑽石反射太陽光的能力很強,並且鑽石錶麵不易發生化學反應,對臭氧層的可能影響較小 [19]。

既然地球已經嚮我們證明,嚮平流層播撒氣溶膠可以降低地球溫度,並且氣溶膠可以在平流層較為長期地懸浮,那另一個技術問題就是,具體怎麼操作?

目前,科學傢提齣瞭不少平流層氣溶膠播撒的方法,其中,現有技術可以實現的主要有三類 [20]:

1利用可以在平流層巡航的高空飛機大規模播撒氣溶膠。目前世界上有多款可以在20公裏以上高空飛行的飛機,包括RQ-4全球鷹等無人機;2利用大量平流層氣球將氣溶膠材料播撒到平流層。類似的氣象氣球目前每天都會在全球各地被發射到30公裏左右的高空;3利用炮彈將氣溶膠注射進平流層。這種方法最好選擇在高海拔地區以降低炮彈進入平流層的難度,但同時技術成本也非常高昂。

目前,新一代高空飛機是其中最有可能投入大規模應用的選擇,相比於其他兩種方法,它兼具低成本和操作穩定的特點。

圖4 目前科學傢提齣的一些人為平流層氣溶膠播撒方法 | 圖源[20] 本文作者翻譯

4

風險與爭議

雖然以平流層氣溶膠播撒為代錶的太陽地球工程可以降低全球氣溫,但也正因為這種全球性的氣候效應,它有很多自然科學上的風險和不確定性,也伴隨著社會經濟領域的爭議。

從最基本的地錶氣溫變化,到對冰川的影響;從局部氣候的變化,到海洋環流的反應;從硫沉積,到項目突然被迫中止可能帶來的風險――太陽地球工程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涉及氣候變化科學的方方麵麵。對這些繁復的風險和不確定性,目前學術界並沒有統一的評估標準。而這種統一標準的欠缺,可能會把人們的注意力集中在實際影響並不很大的因素上,進而難以形成對於太陽地球工程的整體認識。

主導ScoPEx項目的哈佛大學教授 David Keith 在他的《氣候工程案例(A Case for Climate Engineering)》一書中提到,媒體在報道太陽地球工程時最經常提到的一點是,它有可能降低東亞地區的季風強度和夏季降水,從而影響當地農業的收成 [21]。而事實上,在一個迅速升溫後的地球上,夏季季風很可能變得過於劇烈,從而造成颶風和暴雨,對農業收成造成損失。在這種情況下,太陽地球工程對季風的減弱可能反而更有利於當地農業的發展。

那麼,怎麼評估太陽地球工程的風險,纔能最有建設性地引導科研呢?發錶在《自然綜述:地球與環境》上的一篇文章認為,為瞭理清這些繁復的風險,我們可以先將太陽地球工程的不確定性因素逐條列齣,並對每一個條目按照兩個標準進行評估 [22]。這兩個標準分彆是:一,會伴隨太陽地球工程發生,或我們對其目前理解欠缺的可能性;二,負麵影響的大小。根據這兩個標準進行綜閤評估,我們可以甄彆齣兩項指標都比較高的條目,作為下一步研究的重點。

從這個角度齣發,太陽地球工程幾個最重要的風險和不確定性分彆是:

氣溶膠微觀物理和次網格尺度氣溶膠混閤過程

目前為止,對太陽地球工程氣溶膠微觀物理的模擬主要依賴於對過去火山噴發後氣溶膠過程的研究。而人為、有控製的氣溶膠投放和無控製的火山噴發過程有很大的區彆:人為投放氣溶膠時人類可以選擇投放的速率、位置、和氣溶膠總共投放量,而火山噴發一般隻會在短時間內,在同一個地點,急劇地將大量氣溶膠投入平流層中。同時,氣候模型對氣溶膠過程的模擬目前基本局限在網格尺度(即氣候模型的最小麵積單位),而這些網格的大小(至少幾韆平方公裏)決定瞭它們無法模擬氣溶膠尺度的物理過程。然而,這些過程直接影響瞭太陽地球工程中氣溶膠的反射效率,並間接影響投放後的下遊。

平流層氣溶膠吸熱對錶層氣候的影響

氣溶膠被排放到平流層中後,除瞭會反射短波太陽輻射而造成地錶氣溫降低,也會吸收長波而加熱平流層。這種溫度變化可能對地錶氣候造成很大影響,比如平流層溫度的變化有可能改變大氣垂直方嚮的循環,從而影響平流層臭氧層濃度,甚至改變地錶重要的大氣化學過程。而目前我們對這些影響知之甚少。

生態係統的反應

太陽地球工程對生態係統的影響非常復雜。比如,減少地錶的太陽光可能會降低植物的光閤作用,但由於平流層氣溶膠地球工程主要降低直射光而增加衍射光,植物的光閤作用效率有可能因此增加。另外,地球氣溫的變化也會對動物造成影響,未知的問題包括急劇改變地球氣溫會不會讓動物們無法繼續生存在現在的生存空間從而被迫遷徙,或者動物對陽光的突然減弱會做齣怎樣的反應。目前,這些方麵的科學研究非常有限。

相比於自然科學上的風險和不確定性,政策和道德維度的考量關涉更大。

由於大氣的流動性,無論在哪裏投放氣溶膠,它們最終都會覆蓋全球。因此,太陽地球工程的實施必須得到所有國傢的同意。但是,由於氣候的區域性特徵,很可能不同國傢或地區會受到不同的影響。2018年的一項研究指齣,在同一種太陽地球工程情景下,如果歐洲的熱浪被有效抑製,亞馬遜地區的降水循環則不能被控製在自然(工業革命之前)狀態 [23]。這些區域性影響不管是正麵還是負麵,都有可能成為國際談判中激烈交鋒的爭議點。

SCoPEx項目的坎坷經曆就是這種管製難度的一個微觀體現。前文已經提到,雖然SCoPEx對環境幾乎沒有物理影響,但由於公眾對太陽地球工程的反對,這項科研項目正被擱置。

另一方麵,學界和政界普遍關心的問題是太陽地球工程的實施會不會成為減排政策的絆腳石,以及太陽地球工程的技術會不會被改造成戰爭武器。

對此,諾德豪斯認為,任何一種保證社會穩定的措施,比如警察力量或者雪山救援部隊,都會增加人們冒險的幾率,但大多數人可能寜可活在有警察和救援係統的社會裏 [24]。他認為,也許太陽地球工程會在某種程度上降低減排的動力,但這並不應該阻止我們對它更加深入的研究,以備不時之需。另外,有研究指齣,太陽地球工程的應用和減排政策間並不是簡單的取捨或競爭關係。在決策製定過程中,它們的優缺點都應該被放在一起衡量 [25,26]。這樣決策者纔能製定齣成本效益最優的氣候政策。

而對於用作戰爭武器的擔憂,有學者認為這種可能性很小 [27]。這是因為武器一般應該能被使用者有效精準地控製,並且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而太陽地球工程對氣候的影響範圍很難被控製,並且它的起效相對於傳統武器非常緩慢。

可以想象一種場景,A國想利用太陽地球工程對B國造成氣候影響,從而完成打擊。那麼,A國需要在閤適的地區建立設備以播撒數百萬噸氣溶膠,但這些氣溶膠對B國造成可以觀察到的氣候影響可能需要數年;並且不止B國,世界絕大部分國傢和地區的氣候都有可能受到影響。這種打擊方式的成本很高、規模很大因而不太可能秘密進行,被中途截停的風險巨大,國際影響很糟,而收益又難以確定。在現代戰爭中,很難想象太陽地球工程能夠成為一種閤理的武器選擇。

5

需要更多的科學研究

太陽地球工程目前是一個比較小的科研領域。到2018年為止,這個領域的全球科研基金最多隻達到過每年八百萬美元左右 [28],這個資金量占氣候變化領域科研基金的不到0.01%。雖然中國政府對太陽地球工程的實施並沒有明確錶態,但中國是少數幾個有政府資金支持太陽地球工程科研項目的國傢之一。

中國最大的太陽地球工程項目是科技部973計劃下的“地球工程基礎理論和影響評估研究”,由英國科學傢 John Moore 擔任項目負責人,並有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以及浙江大學的學者參加 [29]。這個項目的研究包含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課題,但不包含實驗室或戶外實驗。

相對於由美國政府支持的太陽地球工程科研項目的規模(1-2億美元)[30],中國的研究項目規模(220萬美元)並不大。但中國的氣候科學傢對太陽地球工程並不陌生,並且整體態度和美國學者並沒有本質上的區彆。最近的一項研究發現,中美兩國的氣候科學傢都認為,對太陽地球研究的撥款應該占氣候科學科研經費的5%左右,並且都不支持近期任何具體工程項目的實施 [31]。

除瞭中美兩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日本也有規模較大的太陽地球工程科研項目 [28],培養瞭一批學者。雖然這些科學傢不能對太陽地球工程實施與否做齣決定,但他們可能會是推動太陽地球工程國際閤作,以及最終決定太陽地球工程能否被實施的關鍵。

就像SCoPEx首席科學傢、哈佛大學教授 Frank Keutsch 所說:“作為一個科學傢,我不能左右社會(對於太陽地球工程)最終的決定,但我可以為那些需要做決定的人提供科學依據。(As a scientist, I have no say on the decisions that society ultimately takes. But I can help provide facts for those who do.)” [32]。

緻謝: 感謝浙江大學曹龍教授為本文提供學術指導。

作者簡介

李��緯,哈佛大學應用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博士課題導師為文中提到的Frank Keutsch教授;代禎,哈佛大學應用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畢業,博士課題導師為文中提到的David Keith教授。”

參考文獻:

(上下滑動可瀏覽)

1. https://www.keutschgroup.com/scopex

2. https://buildingeverest.wordpress.com/2019/07/25/the-day-they-darken-the-sky/

3.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eBPqguolu8&t=68s

4. https://legal-planet.org/2021/03/16/niabys-obstruct-research/

5. https://grist.org/science/who-gets-to-decide-if-we-study-solar-geoengineering-after-the-scopex-project-canceled/

6. UNEP, UNEP. "Emissions gap report 2020." UN Environment Programme (2020).

7. https://climateactiontracker.org/global/cat-emissions-gaps/

8. Masson-Delmotte, Valérie, Panmao Zhai, Anna Pirani, Sarah L. Connors, Clotilde Péan, Sophie Berger, Nada Caud et al. "Climate Change 2021: 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Six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 Geneva, Switzerland (2021).

9. Babin, Alexandre, Céline Vaneeckhaute, and Maria C. Iliuta. "Potential and challenges of bioenergy with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as a carbon-negative energy source: A review." Biomass and Bioenergy 146 (2021): 105968.

10. Kravitz, Ben, Ken Caldeira, Olivier Boucher, Alan Robock, Philip J. Rasch, Kari Alterskj r, Diana Bou Karam et al. "Climate model response from the geoengineering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GeoMIP)." Journal of Geophysical Research: Atmospheres 118, no. 15 (2013): 8320-8332.

11. Irvine, Peter, Kerry Emanuel, Jie He, Larry W. Horowitz, Gabriel Vecchi, and David Keith. "Halving warming with idealized solar geoengineering moderates key climate hazards." Nature Climate Change 9, no. 4 (2019): 295-299.

12. McClellan, Justin, David W. Keith, and Jay Apt. "Cost analysis of stratospheric albedo modification delivery system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7, no. 3 (2012): 034019.

13. Belaia, Mariia, Juan B. Moreno-Cruz, and David W. Keith. "Optimal climate policy in 3D: Mitigation, carbon removal, and solar geoengineering."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12, no. 03 (2021): 2150008.

14. Nordhaus, William D. The climate casino. Yale University Press, 2013.

15. https://twitter.com/simoncarn/status/1482898563831054354

16. Soden, Brian J., Richard T. Wetherald, Georgiy L. Stenchikov, and Alan Robock. "Global cooling after the eruption of Mount Pinatubo: A test of climate feedback by water vapor." science 296, no. 5568 (2002): 727-730.

17. McCormick, M. Patrick, Larry W. Thomason, and Charles R. Trepte. "Atmospheric effects of the Mt Pinatubo eruption." Nature 373, no. 6513 (1995): 399-404.

18. Crutzen, Paul J. "Albedo enhancement by stratospheric sulfur injections: a contribution to resolve a policy dilemma?." Climatic change 77, no. 3-4 (2006): 211.

19. Dykema, John A., David W. Keith, and Frank N. Keutsch. "Improved aerosol radiative properties as a foundation for solar geoengineering risk assessment."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43, no. 14 (2016): 7758-7766.

20. Robock, Alan, Allison Marquardt, Ben Kravitz, and Georgiy Stenchikov. "Benefits, risks, and costs of stratospheric geoengineering." 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 36, no. 19 (2009).

[21] Keith, David. 2013. A Case for Climate Engineering. The MIT Press. http://muse.jhu.edu/books/9780262317788.

[22] Kravitz, Ben, and Douglas G. MacMartin. 2020. “Uncertainty and the Basis for Confidence in Solar Geoengineering Research.” Nature Reviews Earth & Environment 1 (1): 64�C75. https://doi.org/10.1038/s43017-019-0004-7.

[23] Jones, Anthony C., Matthew K. Hawcroft, James M. Haywood, Andy Jones, Xiaoran Guo, and John C. Moore. 2018. “Regional Climate Impacts of Stabilizing Global Warming at 1.5 K Using Solar Geoengineering.” Earth’s Future 6 (2): 230�C51. https://doi.org/10.1002/2017EF000720.

[24] Nordhaus, William D. 2013. The Climate Casino: Risk, Uncertainty, and Economics for a Warming World. Yale University Press. https://books.google.com/books?id=YfzYAQAAQBAJ&pgis=1.

Reflecting Sunlight. 2021.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s://doi.org/10.17226/25762.

[25]Merk, Christine, Gert P nitzsch, and Katrin Rehdanz. 2016. “Knowledge about Aerosol Injection Does Not Reduce Individual Mitigation Efforts.” Environmental Research Letters 11 (5): 054009. https://doi.org/10.1088/1748-9326/11/5/054009.

[26]Jebari, Joseph, Olúf mi O. Táíwò, Talbot M. Andrews, Valentina Aquila, Brian Beckage, Mariia Belaia, Maggie Clifford, et al. 2021. “From Moral Hazard to Risk-Response Feedback.” Climate Risk Management 33: 100324. https://doi.org/10.1016/j.crm.2021.100324.

[27]https://keith.seas.harvard.edu/news/can-solar-geoengineering-be-used-weapon

[28]Necheles, Ella, Elizabeth Burns, Amy Chang, and David Keith. 2018. “Funding for Solar Geoengineering from 2008 to 2018.” Solar Geoengineering Research Blog. 2018. https://geoengineering.environment.harvard.edu/blog/funding-solar-geoengineering.

[29]https://chinadialogue.net/en/climate/how-to-supervise-geoengineering/

[30]Reflecting Sunlight. 2021.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 https://doi.org/10.17226/25762.

[31]Dai, Zhen, Elizabeth T. Burns, Peter J. Irvine, Dustin Tingley, Jianhua Xu, and David W. Keith. 2020. “US and Chinese Climate Experts Share Judgements on Solar Geoengineering.”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Communications.

[32]https://www.c2g2.net/stratospheric-aerosol-injection-could-be-a-painkiller-but-not-a-cure-and-more-research-is-needed/

製版編輯 | 薑絲鴨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香菜的氣味從哪來的?愛不愛吃是由基因決定的?

香菜的氣味從哪來的?愛不愛吃是由基因決定的?

    2月24日是“世界討厭香菜日”?! 一直以來,人們對香菜的評價,可謂有兩個極端:一是認為它擁有令人愉悅的香味,一是覺得它惡臭無比。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這個說法,愛不愛吃香菜是你的基因決定的。 通過對香菜葉子的化學成分進行分析,科學傢們發現瞭大約有40多種化閤物,其中82%都是醛類,17%是醇類,所以醛類化閤物是香菜強烈氣味的主要來源。 2012年的一項研究錶明,受體“OR6A2”的變異有可能是人們不喜歡香菜的原因之一。 不喜歡香菜的人11號染色體都有一個叫“OR6A2”的基因,此基因和.......


坐等!金星、火星、月亮同框上演“星月童話”

坐等!金星、火星、月亮同框上演“星月童話”

    海報製作:馮娟 太陽係兩顆行星與月亮“同框”是一種怎樣的畫麵?機會來瞭!天文科普專傢介紹,2月27日和28日這兩天清晨,金星、火星和月亮將連續在東南方低空近距離“歡聚”。屆時隻要天氣晴好,全國各地感興趣的公眾在日齣前憑藉肉眼就能觀賞到這幕趣味畫麵。 北京市天文愛好者鄭誌2016年12月5日在北京拍攝的“金火伴月”。(本人供圖) 天津市天文學會理事、天文科普專傢修立鵬介紹,27日清晨6時左右,在東南方低空,微微晨光中,一彎殘月如銀鈎斜掛,似小舟搖曳。在殘月左上方不遠處有一顆異常醒目的亮星.......


【SCPMA綜述】隱藏的自鏇極化都藏在哪瞭?

【SCPMA綜述】隱藏的自鏇極化都藏在哪瞭?

    《中國科學:物理學 力學 天文學》英文版(SCIENCE CHINA Physics,Mechanics & Astronomy,SCPMA)齣版題為“Progress of hidden spin polarization in inversion-symmetric crystals”的綜述文章,來自中國科學院半導體研究所駱軍委團隊,於2022年第3期刊齣。 在自鏇電子學中,自鏇軌道耦閤效應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中心反演不對稱的晶體中,自鏇軌道耦閤效應可以誘使係統發生自鏇劈裂並導緻自鏇.......


全球第一款基於植物的新冠疫苗在加拿大獲批

全球第一款基於植物的新冠疫苗在加拿大獲批

    據美國廣播公司報道,加拿大已成為全球第一個授權使用基於植物新冠疫苗的國傢。 當地時間2月24日,加拿大監管機構錶示,允許Medicago公司的兩劑新冠疫苗為18至64歲的成年人接種,但錶示65歲及以上人群的相關數據還太少。 這一決定是基於一項對2.4萬名成年人的研究。這項對涉及英國和美國在內的六個國傢超過24000名成人誌願者進行的三期臨床隨機研究中,兩劑Medicago疫苗與葛蘭素史剋公司的佐劑結閤使用,在以前從未感染過新冠病毒的人中,對所有新冠變異毒株的總體有效性為71.6%,對德爾塔.......


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影響孤獨癥早期大腦中神經元活性的異常同步

研究發現星形膠質細胞影響孤獨癥早期大腦中神經元活性的異常同步

    Neuroscience Bulletin ・ Online First Article 星形膠質細胞的縫隙連接促進MeCP2倍增綜閤癥模型小鼠大腦中的異常神經元同步活動 Astrocytic Gap Junctions Contribute to Aberrant Neuronal Synchronization in a Mouse Model of MeCP2 Duplication Syndrome 夏勝楠1,2 徐華泰1,3 1中國科學院腦科學與智能技術卓越創新中心神經科學國傢.......


人類重返月球第一步——阿爾忒彌斯Ⅰ將於五月發射

人類重返月球第一步——阿爾忒彌斯Ⅰ將於五月發射

    阿爾忒彌斯Ⅰ已經通過瞭幾項重要測試,為發射進行準備,但下一次測試可能會決定整個任務的時間進度。 阿爾忒彌斯Ⅰ任務所使用的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目前存放在NASA肯尼迪航天中心的裝配大樓內,右邊的結構是用於任務的發射器 阿爾忒彌斯Ⅰ任務旨在通過將航天器送入月球軌道,以將人類的目光重定嚮到月球,NASA錶示,根據目前的進度,四月前發射已經沒有希望,現在按五月發射進行準備。 盡管研究團隊仍在分析SLS火箭和獵戶座飛船最終裝配測試的數據,但他們有信心在3月17日將完成裝配的火箭推上發射颱,屆時它會.......


朗道對狹義相對論到底動瞭什麼“手腳”?

朗道對狹義相對論到底動瞭什麼“手腳”?

    狹義相對論有兩個基本假設,愛因斯坦認為是相對性原理加光速不變原理,朗道認為是相對性原理加朗道定理。關於同時相對性的地位,愛因斯坦認為是最關鍵的思想,朗道認為是一個次要的推論。朗道的理解更加寬廣、更加深刻、更加現代! 撰文 | 劉全慧(物理學博士,湖南大學教授) 前蘇聯物理學傢朗道(Lev Davidovich Landau,1908.1.22-1968.4.1)認為,由相對性原理可以推齣相互作用的傳播速度在所有參考係中都是一樣的,這一觀點很容易被理解為狹義相對論隻有一個基本假設;朗道認為相.......


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任務將開展太空輻射研究

NASA公布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任務將開展太空輻射研究

    NASA日前公布阿爾忒彌斯1號不載人任務將開展太空輻射研究,幫助月球、火星探索。 NASA計劃通過阿爾忒彌斯任務將首位女性和首位有色人種送上月球錶麵,為長期駐留月球、通往火星鋪路。其中阿爾忒彌斯1號為無人任務,太空發射係統火箭(SLS)和獵戶座飛船上的儀器和實驗將研究深空輻射環境,幫助開發有效保護措施。同時在繞月旅行中研究深空輻射對種子營養價值、藻類基因錶達等的影響。 獵戶座飛船將在發射的頭幾個小時內經曆兩個強輻射周期,在返迴地球時再次經曆。獵戶座飛船將穿過範艾倫輻射帶(Van Allen B.......


有史以來最大人類傢譜建成

有史以來最大人類傢譜建成

    英國牛津大學大數據研究所研究人員在繪製人類之間的全部遺傳關係圖方麵邁齣瞭重要的一步:一個單一的傢譜,可追溯我們所有人的祖先。該研究24日發錶在《科學》雜誌上。 這個人類遺傳多樣性的新傢譜網絡,以前所未有的細節揭示瞭世界各地的個體如何相互關聯。該研究預測瞭人類共同的祖先,包括他們大緻居住的時間和地點,並分析恢復瞭人類進化史上走齣非洲等重大事件。研究的基本方法可能在醫學研究中得到廣泛應用,例如識彆疾病風險的遺傳預測因子。 追蹤人類遺傳多樣性的起源,以生成世界各地個體如何相互關聯的完整圖譜,這一願景.......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綜閤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和《新聞周刊》消息報道,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在推特上警告稱,周四(24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可能對太空閤作産生嚴重影響。他錶示,“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國際空間站 圖源:CNN報道配圖 在美國總統拜登周四宣布新的製裁措施後,羅戈津在推特上說,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和位置是.......


俄羅斯:製裁我?小心空間站掉你頭上

俄羅斯:製裁我?小心空間站掉你頭上

    極目新聞記者 張揚 2月24日,“俄羅斯航天”國傢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裏?羅戈津錶示,若西方製裁觸及與俄羅斯的航天閤作項目,國際空間站將麵臨不受控製脫離軌道,並落入歐洲或美國境內的情況。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美國總統拜登此前錶示,新一輪對俄製裁措施將打擊俄羅斯的航空航天業,包括飛船製造等航天項目。拜登稱,美國及其盟友的製裁措施將限製俄羅斯一半的高科技産品進口,這將嚴重影響“俄羅斯軍事行業現代化的可能性”。 羅戈津在社交媒體發文稱:“如果凍結與我們的閤作,誰能挽救國際空間站,使它不至於不受.......


青藏高原天然地毯上新,科學傢在青藏高原發現11個地衣新種

青藏高原天然地毯上新,科學傢在青藏高原發現11個地衣新種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發現瞭11個地衣新種,並建立瞭擬沉衣屬。最新發現的擬沉衣屬地衣主要分布於高山山地,在青藏高原3800到4500米海拔範圍多有發現,生長於裸露岩錶,常和不同地衣類群一起構成一片斑斕的“地毯”。 .......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 “第一動力”展現蓬勃生機

科技創新日新月異 “第一動力”展現蓬勃生機

    2021年12月19日拍攝的“中國天眼”全景(無人機照片)。 新華社記者 歐東衢 攝 這是在中科院上海光機所內的“羲和”裝置(資料照片)。 新華社發(中科院上海光機所供圖) 1月31日,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內,盧啓航在中國科學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做實驗。 新華社記者 張端 攝 2021年8月23日,觀眾在2021中國國際智能産業博覽會上通過MR技術體驗機甲格鬥遊戲。 新華社記者 唐奕 攝 2021年10月15日,在中科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月球樣品潔淨室,田恒次副研究員在處理.......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俄航天局負責人警告:對俄製裁或緻國際空間站失控並墜落

    綜閤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和《新聞周刊》消息報道,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在推特上警告稱,周四(24日)美國對俄羅斯實施的製裁可能對太空閤作産生嚴重影響。他錶示,“如果你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避免國際空間站(ISS)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墜落美國或歐洲境內?” 國際空間站 圖源:CNN報道配圖 在美國總統拜登周四宣布新的製裁措施後,羅戈津在推特上說,國際空間站的軌道和位置是由俄羅斯發動機控製的。由於對俄羅斯的製裁,國際空間站可.......


男人的染色體是XY,女人是XX,染色體是“YY”會是什麼樣子呢?

男人的染色體是XY,女人是XX,染色體是“YY”會是什麼樣子呢?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無論男性,還是女性都是擁有44條常染色體+2條性染色體,其中男性的性染色體是XY,女性的性染色體是XX,那麼問題就來瞭,到底存不存在XY或者XX之外的其他組閤?比如,到底存不存在“YY”、“XXY”或者“XYY”的組閤? 遺傳 要瞭解這個問題,我們就得先來搞清楚遺傳。話說人是由各種各樣的細胞構成,而細胞當中又由細胞核和細胞質構成,在細胞核當中有染色體,染色體上是由雙鏈DNA構成,每條鏈上能發揮作用的被稱為:基因。而基因可以通過指導閤成蛋白質來實現基本的生命活動。 也就是說.......


這個破舊的狗窩在佳士得拍賣,竟然比天降隕石還貴!

這個破舊的狗窩在佳士得拍賣,竟然比天降隕石還貴!

    本周三,著名拍賣行佳士得舉辦瞭一場主題為“深度撞擊:火星、月球和其他稀有隕石”的特彆專場。在這場聚集瞭“天外來客”的大拍賣上,一座鐵皮狗屋的齣現顯得十分突兀。 這座狗屋既破且舊,波紋鐵皮已銹跡斑斑,但它最終以44000美元成交(約閤人民幣27.8萬元)――且還是在低於預估價的情況下(此前估價高達30萬美元)。擊穿狗捨的那塊隕石小碎片也和它同場拍賣,纔拍齣21000美元,不到狗屋的一半。這是為什麼呢? Rocky的狗屋(看到屋頂那個洞瞭嗎?) 這座狗屋屬於一條名叫Rocky的德國牧羊犬。 2.......


鼕奧都結束瞭 還有人不知道“最快的冰”?

鼕奧都結束瞭 還有人不知道“最快的冰”?

    2022年北京鼕奧會結束瞭! 在各項高科技的加持下,鼕奧會賽場上多項紀錄被打破。國傢速滑館“冰絲帶”的冰,更被網友稱為“破紀錄的冰”。 “冰絲帶”是亞洲建築規模最大的速滑館,有目前亞洲最大的冰麵。值得關注的是,它的冰麵采用二氧化碳直冷製冰,這也是全球首個采用二氧化碳跨臨界直接蒸發製冷的鼕奧速滑場館。 國傢速滑館“冰絲帶”內部|新京報記者陶冉攝 二氧化碳製冷:一舉兩得的製冷技術 我們對於二氧化碳並不陌生,它有一個突齣的物理特徵:在加壓和冷卻的條件下可以變成液體,繼續降低溫度則會變成雪花狀,再.......


韓國自研火箭“世界”號計劃 6月15 日第二次嘗試發射入軌

韓國自研火箭“世界”號計劃 6月15 日第二次嘗試發射入軌

    IT之傢 2 月 25 日消息,據韓聯社消息,韓國科學技術信息通信部(科技部)今日宣布,韓國自主研製的“世界”號(KSLV-II)將於今年 6 月 15 日嘗試進行第二次發射。 去年 10 月 21 日,韓國宇航研究機構(KARI)在位於全羅南道高興郡羅老宇宙中心的第二發射颱成功發射該國目前運力最強的“世界”號(Nuri)火箭,順利將 1.5 噸重的質量模擬載荷送入約 700 公裏高的太陽同步軌道。 然而,在火箭升空約一小時後,韓國總統文在寅宣布,盡管“世界”號火箭完成瞭所有的飛行程序,但.......


磁共振看水,看見瞭長壽

磁共振看水,看見瞭長壽

    水是生命的源泉,因為有瞭水,生命就能和外界進行自然友好的互動。水把生命需要的各種養分,包括氧、營養物質帶入細胞中,細胞把代謝的廢物通過水排齣體外。就這樣的一進一齣,細胞得到成長,生命得到更新。 自從有瞭磁共振,人們發現,進入生命細胞中水分子簇團的大小和生命的成長質量有著極大的關聯。水分子簇團越小就能越好的進入細胞中、會對生命有著越好的促進。 水是無色透明的,無法用電子顯微鏡觀察。怎樣纔能用核磁共振譜測定水分子簇團大小呢? 這是因為磁共振成像的原理是利用原子核與射頻磁場産生相互作用的磁共振現.......


俄烏之戰沉思錄:一旦被捲入一場戰爭,我們普通人該怎麼辦?

俄烏之戰沉思錄:一旦被捲入一場戰爭,我們普通人該怎麼辦?

    僅一天時間,俄烏戰場的形勢就發生瞭劇烈變動。 我們雖身處於和平之中,卻也無時無刻通過著互聯網關注著這場戰爭。 也是在此時此刻,我們纔幡然醒悟,原來這個世界並沒有我們想象得那麼和平。 24日,一條齣現在熱搜上的新聞讓人熱淚盈眶: 在烏中國公民可在車身明顯處張貼國旗! 此時此刻,我們纔知道祖國的強大對於我們來說意味著什麼。雖然俄烏的戰爭看起來和我們沒有太大關係,但在此時我們不得不思考一個問題: 作為普通人,我們一旦被捲入一場戰爭中,該如何自保?束手無策難道纔是唯一的齣路嗎? 作為普通人,生存下.......


俄航天局局長:製裁波及俄太空計劃?美國準備好空間站墜落風險瞭嗎?

俄航天局局長:製裁波及俄太空計劃?美國準備好空間站墜落風險瞭嗎?

    【文/觀察者網 張照棟】 美東時間2月24日上午,拜登宣布對俄羅斯采取“毀滅性製裁”,稱打擊將“包括他們的太空計劃。” 此話一齣,俄羅斯聯邦航天局(Roscosmos)局長德米特裏・羅戈津(Dmitry Rogozin)連發七條推特,來瞭一波“宇宙級反製”角度,諷刺拉滿。 他稱這是“老年癡呆的製裁”,還直接問道:如果你們阻止與我們閤作,誰來拯救空間站?美國你準備好承擔國際空間站墜落的風險瞭嗎? 隨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沒有直接迴應羅戈津的言論,但錶示會繼續和俄羅斯聯邦航天局閤作,“以維.......


美國製裁俄羅斯,國際空間站或將墜毀?

美國製裁俄羅斯,國際空間站或將墜毀?

    2月24日,拜登就俄羅斯對烏剋蘭的軍事行動舉行瞭新聞發布會,稱將對俄羅斯采取製裁措施,將打擊俄羅斯的航空航天業,包括飛船製造等航天項目。 美國總統喬・拜登 2 月 24 日在白宮發錶講話|Whitehouse.gov “俄羅斯航天”國傢集團公司總裁德米特裏 羅戈津,則在之後迴應:若製裁觸及與俄羅斯的閤作,國際空間站將麵臨不受控製地脫離軌道,落入歐洲或美國境內。 國際空間站的美國軌道段和俄羅斯軌道段,有沒有可能分傢呢、各自工作呢? 沒有這種可能。 若是兩個軌道段選擇不繼續閤作,國際空間站的結.......


基因新知,RNA也可影響DNA的損傷修復

基因新知,RNA也可影響DNA的損傷修復

    DNA作為遺傳信息的儲存者,處在中心法則的起始環節。在真核細胞中,絕大多數(98%)DNA與蛋白質結閤形成染色質存在於細胞核內,一小部分存在於其他細胞器中,如綫粒體內。DNA由鳥嘌呤、腺嘌呤、胸腺嘧啶、胞嘧啶、戊糖和磷酸組成。堿基不同的排列順序編碼瞭不同的生物信息。 因此,DNA的損傷和修復都會直接影響細胞命運。事實上,DNA損傷是一種無法避免的生命現象。當人們工作、學習、活動時,紫外綫、X射綫等因素都會對DNA造成影響。甚至大腦有時為瞭加速學習,還會主動讓神經元中的DNA自斷雙鏈,讓所需的基.......


烏國傢核安全局:切爾諾貝利地區輻射值增加

烏國傢核安全局:切爾諾貝利地區輻射值增加

    當地時間25日,據烏剋蘭國傢核安全局的消息,切爾諾貝利地區的輻射值增加。(總颱記者 王晉燕) 來源:央視新聞 .......


印度公布月船2號照片,可見美國登月艙,網友:誰說美國沒登月?

印度公布月船2號照片,可見美國登月艙,網友:誰說美國沒登月?

    近日,印度空間研究組織(ISRO)公布瞭月船2號拍攝的月球錶麵照片,上麵可以清晰地看到美國阿波羅11號、12號當年留下的登月艙。有網友據此錶示,誰還敢說美國阿波羅11號沒有登陸月球?而且,這些照片的分辨率看起來要高於中國的嫦娥二號,這是為什麼呢? 經曆瞭8年的任務延期,終於在2019年,月船2號發射升空,這是印度的第二枚無人月球探測器。該探測器由軌道器、著陸器(維剋拉姆號)和月球車(普拉岡號)三部分組成,這意味著它要進行無人登月任務。 月船2號按計劃被月球引力捕獲,進入繞月飛行的軌道。.......


澳大利亞國防部專傢呼籲聯閤發展本國量子産業:具備全球競爭力

澳大利亞國防部專傢呼籲聯閤發展本國量子産業:具備全球競爭力

    近日,澳大利亞國防部量子專傢提齣,澳大利亞的量子産業發展應具有協調與組織性,以此吸引人纔和投資,擴大商業前景,並具備全球競爭力。 圖片來自2022年澳大利亞量子會議 澳大利亞國防科技集團(DSTG)的首席國防科學傢Tanya Monro在2022年澳大利亞量子會議上錶示,作為國防部的隸屬機構,DSTG將“使傳感器走齣實驗室,並將其整閤應用到現實世界中。最重要的是將它們交付到終端用戶手中,使其瞭解(量子)優勢。”2022年,DSTG將首次測試量子技術在海洋環境中的實際應用。 她認為量子技術的.......


世界上十種珍貴的蝴蝶 你知道幾種?

世界上十種珍貴的蝴蝶 你知道幾種?

    雖然世界上有14000多種蝴蝶,但仍有許多種類瀕臨滅絕,它們非常稀有和珍貴。你知道哪些蝴蝶是最珍貴的嗎?這篇文章為您帶來瞭世界上十種珍貴的蝴蝶,下麵就一起來看看吧。 金斑喙鳳蝶 金斑喙鳳蝶主要分布在福建、廣西、江西、海南等地區。它隻有五個亞種。作為中國特有的瑰寶,被譽為“民族蝴蝶”和“蝶之驕子”,是世界上珍貴的蝴蝶品種。它是珍貴而稀有的。它是中國唯一的蝴蝶國傢一級保護動物。它在世界八大珍貴蝴蝶中排名第一。它也被稱為“夢蝴蝶”和“世界動物活化石”。其優美的身姿猶如一位華麗、高貴、光彩照人的“.......


吃辣椒為什麼會有火辣辣的感覺?科學傢這樣破解人類感知冷熱和觸覺的秘密

吃辣椒為什麼會有火辣辣的感覺?科學傢這樣破解人類感知冷熱和觸覺的秘密

    美國生理學傢戴維・硃利葉斯和美國分子生物學傢雅頓・帕塔普蒂安因發現溫度和觸覺“感受器”而獲得2021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奬。這項研究破解瞭怎樣的科學難題?它對人類有什麼意義?在由上海市科協主辦的“解讀2021諾貝爾奬・生理學或醫學奬”專場報告會上,復旦大學腦科學研究院醫學神經生物學國傢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唐逸泉講述瞭這項科研成果的來龍去脈。 『人到底有多少種感覺』 古希臘的哲學傢亞裏士多德最早提齣,人有五種感覺,即視覺、味覺、聽覺、嗅覺、觸覺。這是哲學傢的看法。那麼,科學傢怎麼看呢? 對於人.......


首個直徑3.35米級斜頭錐艙段自動鑽鉚問世『航天視窗』(56)

首個直徑3.35米級斜頭錐艙段自動鑽鉚問世『航天視窗』(56)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4期】 國 內 航 天 航天科技集團八院149廠完成首個直徑3.35米級斜頭錐艙段自動鑽鉚 近日,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首個直徑3.35米級斜錐形艙段在149廠下架。該艙段為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助推模塊斜頭錐艙段,其與芯級火箭連接,主要用於傳遞軸嚮推力。該裝備的順利應用標誌著八院已掌握斜錐形艙體自動鑽鉚工藝,可用於後續型號産品生産。 此外,采用鑽鉚單元加工艙段總工時縮短至手工鉚接的67%、噪音由120分貝降低到65分貝以下,確保瞭後續高密度研製、高強度生産、高質量保證的.......


毛刺的危害及常見去毛刺方法技巧整理

毛刺的危害及常見去毛刺方法技巧整理

    毛刺是指零件麵與麵相交處所形成的刺狀物或飛邊。在工業生産中,零部件由於生産工藝中存在的問題,可能存在各種不同類型的毛刺。毛刺的危害很大,直接影響零件的檢測、裝配、使用性能、工作壽命,對密封件、軸承、齒輪、液壓元件等零部件正常運行帶來極大的影響。 毛刺的危害 1、配件上的毛刺對後期的製造技術精準性以及檢測準確性存在不良作用。 2、産品裝置程序中因為具有毛刺,導緻構造之間不滑潤,齣現卡住的現象。尤其是自動設備上特彆關鍵。 3、有些電氣設施在工作中因為毛刺的掉下而造成電路的短路,損壞設施。 4、因為.......


火星毅力號真的拍到瞭人造物,得到美宇航局證實,人造物咋來的?

火星毅力號真的拍到瞭人造物,得到美宇航局證實,人造物咋來的?

    此時此刻,紅色的火星與我們的地球相距約2億多公裏,目前火星錶麵上有三輛火星車一邊行駛一邊探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輛是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一輛是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還有一輛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 近日,因為駕駛技術的升級,毅力號火星車開啓瞭“快跑”模式,一天就行駛瞭320米,創造瞭火星上最遠的距離紀錄,隻用瞭幾天時間就從數百米遠的任務位置返迴瞭最初的著陸點,現正在著陸點附近放慢速度行駛。 毅力號真的拍到“人造物”瞭 而就在2月24日,有人在毅力號火星車傳迴的火星照片庫中發現瞭一張特彆的照片.......


美國宇航局證實:火星毅力號真的拍到瞭“人造物”,它是咋來的?

美國宇航局證實:火星毅力號真的拍到瞭“人造物”,它是咋來的?

    此時此刻,紅色的火星與我們的地球相距約2億多公裏,目前火星錶麵上有三輛火星車一邊行駛一邊探索,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一輛是中國的祝融號火星車,一輛是美國的好奇號火星車,還有一輛是美國的毅力號火星車。 近日,因為駕駛技術的升級,毅力號火星車開啓瞭“快跑”模式,一天就行駛瞭320米,創造瞭火星上最遠的距離紀錄,隻用瞭幾天時間就從數百米遠的任務位置返迴瞭最初的著陸點,現正在著陸點附近放慢速度行駛。 毅力號真的拍到“人造物”瞭 而就在2月24日,有人在毅力號火星車傳迴的火星照片庫中發現瞭一張特彆的照片.......


4米2破紀錄暴雪襲擊日本,會不會下到我國來?分析:上遊寒潮導緻

4米2破紀錄暴雪襲擊日本,會不會下到我國來?分析:上遊寒潮導緻

    最近一段時間,大範圍的雨雪天氣頻頻騷擾我國中東部,北方多地下雪後,南方多省也飄灑雪花,湖南等地還齣現瞭特大暴雪,安徽、湖南局部積雪深度超過30厘米,作為2月下旬的雪,這雪來的可謂非常凶猛。中國氣象局國傢氣候中心的監測數據也顯示,2月1-22日全國平均降水量24.5毫米,較常年同期偏多1.1倍,為1961年開始統計以來曆史同期最多。甘肅、廣西降水量均為曆史同期最多,雲南為次多,湖南、貴州、廣東、海南、四川為第三多。 湖南邵陽的雪 但實際上,2月月以來,不僅是中國雨雪偏多,北半球不少地方也同樣.......


中美學者閤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新綫索

中美學者閤作為抗腫瘤藥物研發提供新綫索

    DNA糖基化酶TxnU2/U4和LldU1/U5切割TXNA/LLD-DNA加閤物的作用模式圖。 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供圖 中新網杭州2月25日電(黃齡億)25日,記者從國科大杭州高等研究院獲悉,該研究院化學與材料科學學院聯閤中科院上海有機化學研究所唐功利課題組與美國範德堡大學Brandt F. Eichman課題組閤作完成的最新研究成果“Base excision repair system targeting DNA adducts of trioxacarcin/LL-D49194 .......


研究發現大腦用不同神經元計算加減法

研究發現大腦用不同神經元計算加減法

    日常生活中每天都少不瞭使用大腦進行數學計算,但是科學傢並不知道大腦究竟怎樣進行數學運算。一份新研究發現瞭這其中一個有意思的規律。 德國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和圖賓根大學(University of Tübingen)的研究人員閤作,利用一些癲癇患者腦部植入電極在波恩大學醫院接受腦神經檢查的機會,進行瞭一項實驗,從而獲得瞭這項發現。 這些患者的腦部植入電極接受監控,醫生想找到癲癇病竈的部位並將它們切除。這項技術也能看到患者在完成某項任務的時候,哪些神經元受到激發。 研究.......


NASA發布新視頻 展示火星上空雲層景象

NASA發布新視頻 展示火星上空雲層景象

    美國宇航局(NASA)發布瞭兩個視頻,展示飄過火星的上空的雲層。這些雲層翻滾移動,讓人�戲鶘砹倨渚常�在火星上觀雲賞霧。 這兩個視頻是由火星探測車好奇號(Curiosity)發迴的一組照片拼接而成,從兩個視角展示瞭在火星上的景象。一個是�戲鷲駒諢鸚塹牡孛嫫絞憂胺劍�看到貧瘠的火星地貌、山丘,和天上有雲霧在流過的景象;另一個是抬頭看到正上方的空中,雲霧翻滾的景象。 好奇號2012年8月登陸火星。這組照片攝製於2021年12月12日,當時距離它的登陸日期已經過去瞭3,300個火星日。 人們知道,地.......


丹麥指控美國用丹兒童做人體實驗,烏剋蘭:+1

丹麥指控美國用丹兒童做人體實驗,烏剋蘭:+1

    311名兒童被定期毆打、性侵、電擊、下藥……這不是黑幫組織的地下惡行,而是美國中央情報局(CIA)資助的一項人體實驗,測試一個兒童到底能經受多嚴重的摺磨纔會患上“精神病”。 丹麥廣播公司播齣的紀錄片《尋找自我》,揭露瞭這段發生在上世紀60年代的被掩蓋的曆史。在這項長達數十年的實驗中,311名丹麥兒童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用作精神分裂研究的實驗品。 這部紀錄片的導演、實驗親曆者之一佩爾・溫尼剋說,在11歲的時候,他曾被迫參加瞭一係列人體實驗,遭受瞭暴力、性侵和噪音刺激等傷害。 事實上,這項實.......


植物學傢最凡爾賽的友誼:我的植物以你的名字命名

植物學傢最凡爾賽的友誼:我的植物以你的名字命名

    “如果你想緻敬或感謝某人對你的幫助,你可以把他的名字放到植物新種命名裏,我覺得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梅爾緻陳煥鏞的信,1934年7月13日) 植物拉丁學名 是為瞭方便世界上 使用不同語言的人 都能使用統一的植物名稱而創造的 1753年瑞典博物學傢林奈 創建瞭雙名法 即每種植物的名字 都是由屬名和種名兩個拉丁字單詞組成 終結瞭植物名字混亂的曆史 來自世界各地的植物學傢們 也得以自由交流 從此 植物學傢們多瞭一種浪漫的方式 來錶達他們的情感 感謝一個人 就以他(她)的名字 來命名一種植物 韆古.......


陳剛無罪!《科學》發聲,控訴“中國行動計劃”

陳剛無罪!《科學》發聲,控訴“中國行動計劃”

    ◎ 科技日報記者 張夢然 美國《科學》雜誌25日發錶麻省理工學院陳剛教授撰寫的社論,控訴美國司法部的“中國行動計劃”。同日發錶的《科學》主編霍爾頓・索普撰寫的評論稱這一計劃與科學界的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事件起因是陳剛教授在經過長達兩年的根據美國司法部“中國行動計劃”進行的調查程序後,於今年早些時候被無罪釋放。 在《科學》雜誌的評論中,陳剛錶示,美國司法部這種猖獗的錯誤起訴使無辜的人感到無處不在的恐懼,就連科學界也不能幸免。陳剛錶示,他是“不幸中最幸運的人”,並指齣許多其他華裔美國科學傢也因類似.......


青藏高原天然“地毯”上新!科學傢發現11個地衣新種

青藏高原天然“地毯”上新!科學傢發現11個地衣新種

    近日,中科院昆明植物所科研人員在第二次青藏高原科考中發現瞭11個地衣新種,並建立瞭擬沉衣屬。 地衣,又稱地衣型真菌,是由藻類和菌類共生組成的復閤體,具有獨特的形態、構造、生理等生物學特性。 最新發現的擬沉衣屬地衣主要分布於高山山地,在青藏高原3800到4500米海拔範圍多有發現,生長於裸露岩錶,常和不同地衣類群一起構成一片斑斕的“地毯”。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颱央視新聞 .......





前一篇新聞
自硃元璋路過田邊遇到他之後,就注定瞭半壁江山改姓硃
后一篇新聞
香菜的氣味從哪來的?愛不愛吃是由基因決定的?





© 2024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4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