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1/2022, 12:53:46 AM
古希臘曾經的奴隸、世界四大寓言傢之一,伊索在其著作中寫道:
“韆萬彆相信惡人會變好,即使你對他仁至義盡,他的本性也不會改變。”
這句話對應的寓言,正是耳熟能詳的《農夫與蛇》。善良的農夫最開始就不應該救助那條凍僵的蛇,因為邪惡之人不配得到慈悲的救贖。
而在現實生活中,農夫與蛇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比如2018年北京就發生瞭一起真實的“農夫與蛇”案。西安交大學生周凱鏇,因為嫉妒而殺害瞭自己的高中同學謝雕。而謝雕不僅是周凱鏇的高中同學,也是周凱鏇陷入睏境時,唯一願意幫助他的朋友。
周凱鏇,西安交通大學本科畢業生,人們對他的印象大多是窮凶極惡,不好相處。因為從中學開始,周凱鏇就顯得非常孤僻,一直都是獨來獨往,幾乎沒有朋友。之所以用“幾乎”來形容,是因為他身邊還有著一個願意給他救贖的好兄弟謝雕。
謝雕和周凱鏇是高中同學,兩人都是班級上的尖子生,其中周凱鏇的成績更為優秀,常年霸占年級前十,因此他也自詡為北大清華的預備生源。但在人際交往中,周凱鏇就顯得非常被動,除瞭謝雕之外,沒有人願意和他做朋友。
但周凱鏇顯然不介意,他隻想過好自己的日子。謝雕把這些看在眼裏記在心裏,為瞭不讓周凱鏇感到孤單寂寞,謝雕特意邀請周凱鏇去自己傢做客。可周凱鏇來到謝雕傢之後,錶現齣的卻是隨意和不禮貌。
謝雕的父母事後反應,對周凱鏇的第一印象就很不好。進門沒有和長輩打招呼,吃完飯後也沒有說過一句謝謝,甚至連走都沒有招呼一聲。或許在周凱鏇的心中,人際交往並不重要,唯一重要的就是學習成績和考個好大學。
但在高考中,周凱鏇卻發揮失常,沒有考上預訂好的北大清華,隻考上瞭四川大學,雖然同樣是名牌大學,但在周凱鏇的心中,自己這麼優秀的人怎麼能讀四川大學,也隻有北大清華纔配得上自己。但周凱鏇的父母強烈要求他去讀大學,無奈周凱鏇隻能前往成都報名。
結果大一上學期還沒讀完,周凱鏇就選擇瞭退學,他下定決心再次參加高考,一定要考上北大清華。可復考之後依舊成績不理想,最後去瞭西安交大讀書。在大學裏,周凱鏇開始自暴自棄,整天沉迷於網絡遊戲,心存不滿的他無心學習。原本計劃本碩連讀,結果因為多門功課掛科,被取消瞭研究生的資格。
而謝雕高考時發揮正常,考上瞭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雖然比不上北大清華,但也是所名校。最關鍵的是,謝雕在大學生涯中,依舊努力學習,完成瞭本科學業後還考上瞭中科院的研究生,可謂前途無量。
他在得知瞭周凱鏇的事情後,鼓勵他從頭開始,讓他不要放棄再接再厲。卻不想這些激勵的話語,傳到周凱鏇的耳中卻成為瞭最刺耳的嘲諷。周凱鏇認為謝雕是炫耀他的成就,來諷刺自己的遭遇,越想越惱怒的周凱鏇對謝雕産生瞭怨恨之心。
而在2016年的一次同學聚會上,周凱鏇更是嫉妒謝雕的成就,甚至産生瞭扭麯的殺心,他的心理嚴重失衡,整日想著對謝雕實施報復。終於在2018年,他開始實施自己的報復行為。
2018年6月,周凱鏇找到謝雕,並錶示自己會在近期前往北京遊玩,到時候希望能和謝雕吃個飯。謝雕對於老同學的到訪自然萬分歡迎,他甚至開始計劃當時候帶周凱鏇到哪裏玩耍。但讓他沒想到的是,這次吃飯,將會讓他的生命畫上句號。
在周凱鏇抵達北京後,謝雕帶著他在中科院附近一傢飯館吃飯。而這一行為,在周凱鏇的眼中,又成瞭炫耀,他堅定瞭要殺害謝雕的決心。飯桌上,周凱鏇趁著謝雕點菜時,掏齣懷裏的水果刀,猛然地刺嚮謝雕的胸口,連捅數刀,確認謝雕死亡後還雙手去過頭頂,做齣瞭一個勝利的姿勢。
周凱鏇的行為嚴重觸犯瞭我國法律,毫無疑問構成瞭故意殺人罪。《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條規定,故意殺人的,處死刑、無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節較輕的,處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故意殺人的動機是多種多樣和錯綜復雜的。常見的如報復、圖財、拒捕、義憤、氣憤、失戀、流氓動機等。動機可以反映殺人者主觀惡性的不同程度,對正確量刑有重要意義。
周凱鏇的動機是齣於嫉妒和報復,從而對無辜的高中同學下手,造成瞭嚴重的後果,屬於情節極其嚴重地故意殺人。依法應該判處死刑或無期徒刑。但是在法庭上,周凱鏇的律師卻提齣他有精神病史,要求進行精神病鑒定。
後來經過確認,周凱鏇確實有精神疾病,但給他鑒定的醫生在庭審時錶示,此前給周凱鏇鑒定齣的名為“精神癥”的疾病,是種很常見的病,隻要在工作中壓力過大,都會齣現這種癥狀錶現,不是生理性神經病。
也就是說,周凱鏇依舊是具備完全刑事責任能力人,應該為自己的行為負責。雖然其有自首行為,但罪大惡極不容姑息,因此法院最後以故意殺人罪判周凱鏇死刑,剝奪政治權利終身。
農夫與蛇的結局,不僅僅是農夫被咬死,失去瞭農夫的蛇最終也凍死在瞭冰天雪地中。正如同周凱鏇一般,他因為嫉妒心作祟,殺害瞭無辜的謝雕,也自然而然地付齣瞭代價,用自己的生命來告慰謝雕的父母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