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長篇係列文章《激蕩四百年》的第261篇
義熙二年(公元406年)十月,東晉朝廷論功行賞,封劉裕為豫章郡公,劉毅為南平郡公,何無忌為安成郡公,其餘封賞各有不等。
至此,北府兵形成瞭劉裕、劉毅、何無忌三巨頭的局麵,何無忌唯劉裕馬首是瞻,劉毅卻自以為討伐桓玄有功,不肯居於劉裕之下。
義熙三年(公元407年)二月初九,劉裕前往建康朝見,堅決辭讓朝廷加封的官職,司馬德宗不肯,劉裕重迴丹徒。
之後,朝廷多次徵召劉裕入朝輔政,但劉裕還是隻想待在京口。由於他的有意韜晦,東晉權力格局莫名變得有些微妙。
劉毅早有排擠劉裕之心,想趁此機會以中領軍謝混為揚州刺史,也有人打算讓劉裕在丹徒兼管揚州,而把朝中的政務交給孟昶。
謝混是謝安之孫,謝琰之子,又是司馬曜的女婿,身份顯赫,地位超然,如果讓他擔任揚州刺史,將對劉裕起到一定的製約作用。
但無論是哪種安排,朝廷都不敢擅作決定,司馬德文決定派尚書右丞皮瀋帶著這兩個方案,前去徵求劉裕的意見。
皮瀋首先拜見劉穆之,把朝廷討論的情形全都告訴瞭他。劉穆之假裝起身上廁所,秘密對劉裕道:“皮瀋之言,韆萬不要同意。”
劉裕召見皮瀋,皮瀋說明來意後,劉裕果然閃爍其詞,暫時先讓他齣去,把劉穆之叫進去詢問。
劉穆之道:“晉朝失政已久,天命已移。您興復皇祚,功高位重,如今之形勢,怎麼還能一味謙讓做一個老守藩地的普通將領呢?劉毅、孟昶等人與您都是白衣起傢,一起倡導大義,爭取富貴。舉事的時候,有先有後,所以推舉您做瞭盟主,但他們對您並非心服口服,也沒有君臣之分。當他們的力量、地位和您相當時,終究是要互相吞並、排擠的。正因如此,揚州是根本所在,決不可拱手讓人。權柄一旦喪失,再想得到,就沒有理由和機會瞭。”
一番話說得劉裕連連點頭,他也不禁在心裏問自己,我難道僅僅滿足於做一個地方將領嗎?一念及此,劉裕問道:“那我該如何迴答呢?我之前一直推辭,現在如果說隻有我閤適,未免難於啓齒。”
劉穆之淡定道:“您可以這樣說:‘揚州是根本所在,宰輔事關重大,我不便在外隨便迴答。近期,我將抽時間前往建康,與朝廷共同商議。’隻要您到瞭建康,他們一定不敢把揚州交給彆人。”
“好!那我就依你所言。”劉裕聽從瞭劉穆之的意見。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正月,劉裕入朝後,東晉朝廷果然以他為侍中、車騎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揚州刺史、錄尚書事,徐、兗二州刺史如故。
劉裕上錶請求解除兗州的職務,以諸葛長民為青州刺史,鎮守丹徒,以劉道憐為並州刺史,戍衛石頭城。
如此一來,劉裕就成為東晉的第一權臣,淩駕於其他人之上。
當初,益州刺史毛璩聽說桓振攻陷瞭江陵,便率領三萬人順長江嚮東進發,又派弟弟西夷校尉毛瑾、蜀郡太守毛璦從外水齣發,參軍譙縱、侯暉從涪水齣發,準備討伐他。
然而,蜀地之人並不樂意勞師遠徵。走到五城水口時,侯暉與巴西人陽昧謀劃發動叛亂,擁戴譙縱為主。
一開始,譙縱不肯參與作亂,嚴辭拒絕,還跳入水中。侯暉和陽昧將他從水中撈起,以武力脅迫他就範,譙縱還是不從。
最後,侯暉和陽昧將譙縱綁在馬車上,率軍返迴,先在涪城襲殺毛瑾,又對外宣稱譙縱已經自稱涼、秦二州刺史。
毛璩來到略城,聽說軍中發生叛亂,飛馬迴成都,派參軍王瓊帶兵前去討伐,卻被譙縱的弟弟譙明子打敗,死者十有八九。
這時,益州營戶李騰打開城門迎入侯暉的軍隊,殺瞭毛璩和他的弟弟毛璦,滅其族。
生米既已煮成熟飯,譙縱隻能一條道走到黑,便自稱成都王,以堂弟譙洪為益州刺史,以譙明子為巴州刺史,駐守白帝。
至此,一個史稱西蜀的割據政權齣現在世人麵前,蜀地大亂,漢中空虛。氐王楊盛趁火打劫,派侄子平南將軍楊撫奪取瞭漢中。
義熙二年(公元406年)正月,東晉新任益州刺史司馬榮期在白帝進攻譙明子,大破之。
九月,劉裕再派龍驤將軍毛修之與司馬榮期、文處茂、時延祖等人一起討伐譙縱。
然而,當毛修之抵達宕渠時,司馬榮期卻被他的參軍楊承祖所殺,楊承祖自稱巴州刺史。得知變故,毛修之連忙退迴白帝。之後,毛修之等人與楊承祖相持近一年。
義熙三年(公元407年)八月,毛修之與漢嘉太守馮遷閤兵進攻楊承祖,終於將其誅殺。
隨後,毛修之打算繼續進軍討伐譙縱,益州刺史鮑陋卻不同意。
毛修之義憤填膺,嚮朝廷上奏稱:“現在屢有可乘之機,鮑陋卻每次都違背約定不來配閤。臣雖想直搗匪巢,以死報國,但後無援兵,如何纔能成功呢!”
於是,劉裕上疏推薦襄城太守劉敬宣率領五韆兵眾討伐譙縱,以劉道規為徵蜀都督。
九月,譙縱嚮後秦歸降,成為後秦的藩屬國,又與盧循暗中勾結,並嚮後秦上錶,請求讓桓謙前來益州,和他一起對抗東晉。
姚興詢問桓謙的意見,桓謙道:“臣之傢族纍世對荊楚百姓有恩,如果有機會憑藉巴蜀的力量順流東進,荊楚官民一定會紛紛響應。”
桓謙堅決要去,姚興沒有強留,派他前往益州。
桓謙到瞭成都後,虛心謙恭的招納各地人士。隨著他的勢力越來越大,譙縱果然對他生起猜忌之心,將其軟禁,並派人看守。
直到此刻,桓謙纔後悔不迭,流淚對幾個弟弟道:“姚主之言神矣!”
義熙四年(公元408年)七月,劉敬宣進入三峽,派巴東太守溫祚率領兩韆人從外水進軍,自己統帥益州刺史鮑陋、輔國將軍文處茂、龍驤將軍時延祖從墊江邊戰邊進。
譙縱急忙嚮後秦求援,姚興派平西將軍姚賞、南涼州刺史王敏帶兵兩萬人前去解救。
隨後,劉敬宣的大軍開到黃虎,距離成都隻有五百裏。
譙縱派輔國將軍譙道福將西蜀的兵力全部調動起來,占據險要地勢防守,劉敬宣和他對抗僵持六十多天,始終無法嚮前推進。
這時,東晉軍糧食吃完,軍中又流行瘟疫,病死的人超過一半,劉敬宣隻好帶兵返迴。
九月,劉裕主動攬責,自請退位。朝廷下詔將其降為中軍將軍,開府如故,劉毅卻打算趁此機會嚴懲劉敬宣。
何無忌力勸劉毅道:“怎麼能用私人的恩怨傷害天下至公呢!”在他的勸說下,劉毅這纔罷手。
最終,劉敬宣因指揮不利被免去官職,削去封地三分之一,劉道規也從督統的名號貶降為建威將軍。
義熙五年(公元409年)正月,姚興派使節冊封譙縱為大都督、相國、蜀王,加九锡,並可承製封拜,所用禮儀全部與君王一樣。
至此,譙縱已成氣候,東晉想要徹底收復益州遠非一日之功。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