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10:24:14 AM
在貴州省銅仁市龍塘鎮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地方,有一個特殊的習俗,就是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當地的村民都會集體來到一個叫做睏牛山的地方燒香,說是要祭祀當年犧牲在這裏的紅軍戰士。
這引起瞭社會的廣泛關注,石阡縣黨史研究室的楊副主任在經過多方麵的查證後,根據這個習俗意外揭開瞭塵封70年的一個悲壯故事。
而神秘消失瞭70餘年的原紅六軍團52團的800名紅軍戰士終於有瞭綫索。
那麼,這些紅軍戰士當年究竟發生瞭什麼事,又為什麼會神秘消失,村民的習俗又和當年的事情有著什麼聯係呢?讓我們從頭說起。
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麵軍在甘肅會寜成功會師,宣告著長達兩年之久的二萬五韆裏長徵到此終於結束瞭。
但是,在大傢正高興的時候,紅六軍團的蕭剋,王震等將領們,他們卻是高興不起來,臉上顯露齣一副擔憂的神情。
因為紅18師麾下的紅52團軍在途中竟然人不知鬼不覺地失去瞭蹤跡,怎麼都聯係不上,18師的師長龍雲也是失去瞭蹤跡。
龍雲銅像
聽完蕭剋的話,中央立即發動力量展開瞭尋找,但最終卻是一無所獲,那麼,整個800人的軍隊怎麼會突然消失呢?
就算在戰爭中慘遭失敗,總歸也得有屍骨殘骸吧,但是,調查人員卻沒有發現任何綫索,所有這件事情也就一直擱置瞭。
直到有人上報龍塘鎮村民的習俗,時隔70年,紅52軍的事情纔逐漸浮齣瞭水麵。
大傢也纔知道瞭這個軍隊的壯舉。
任弼時,蕭剋,王震
在1934年10月,黨的第五次反圍剿戰爭失敗,為瞭保存黨的實力,中央紅軍采取瞭戰略轉移計劃,這也就是長徵的開始。
而在此之前,中央已經派齣瞭任弼時率領紅六軍打頭陣,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探路,但是很不幸的是,紅六軍在半路遭到瞭敵軍的圍剿,中瞭國民黨的埋伏。
這時候,國民黨不論是部隊人數還是槍支彈藥都遠遠超過瞭紅六軍,所以我軍如果和他們硬碰硬的話,那是絕對占不瞭便宜的。
所以,任弼時就和蕭剋,王震他們商量,為瞭保存主力部隊,就讓蕭剋和王震率領主力部隊返迴廣西,而由師長龍雲和團長田海清率領52團掩護他們撤離。
但是,在主力部隊撤離的時候,整個軍團卻遭到瞭敵軍的包圍,為瞭讓蕭剋他們能夠安全地撤離,田海清和龍雲他們不慎掉入瞭敵軍的陷阱裏。
原來,國民黨他們假扮紅軍到當地的村子裏燒殺搶掠,導緻百姓們害怕紅軍,更有甚者離開村子逃生。
所以,當龍雲他們到達村子以後,根本沒有百姓肯幫助他們,更彆說補充體力瞭,根本就沒有人願意搭理他們,所以整個52團都隻能在山路兩旁暫時休息一下。
很快,敵軍就對他們展開瞭激烈的進攻,52團的戰士們拼死迎戰,就為瞭給主力部隊爭取更多的撤離時間,最終他們引誘敵人來到瞭睏牛山,也讓主力部隊成功撤離。
但是,52團也和主力部隊徹底分開瞭,所以,纔導緻瞭蕭剋王震他們對於52軍團之後發生的事情是一無所知。
就在王震他們安全撤離之後,此時的52軍團經過長時間的戰鬥,已經不足400來人,他們被睏在睏牛山裏。
這裏地勢險要,三麵環山,隻有一條小路,所以他們很快就被後方趕來的敵軍給圍堵住瞭。
為瞭減少犧牲,田海清和長龍商量後,決定兵分兩路,龍雲率領一部分戰士繼續追趕主力部隊,而田海清則是帶著剩餘的紅軍和敵軍周鏇。
團長田海清在接下來的戰鬥中,不幸中彈身亡,戰士們看到團長犧牲,除瞭憤恨之外,更多的是激發瞭他們殺敵的勇氣。
大傢化悲痛為力量,對敵軍展開瞭強烈的進攻,讓敵軍節節敗退,他們不怕犧牲的勁頭也著實讓國民黨的敵軍害怕,終於,他們擊退瞭敵軍,獲得瞭勝利。
麵對這樣的情況,敵軍無計可施,但實在是想攻下我方部隊,最終就采取瞭一個讓我軍無法忍受的卑劣行為。
他們撤迴到村莊裏,把村民抓過來安排進他們的隊伍中,讓老百姓給他們當掩護,以此來對我軍發起瞭又一次的強烈進攻。
麵對手無寸鐵的老百姓,戰士們都不忍心開槍,更不敢隨便開槍,害怕一不小心傷瞭百姓。
就這樣,52團隻能一直後退,任人宰割,最終造成瞭很多戰士們在敵軍的進攻下失去瞭生命,但是他們不後悔,因為,他們的犧牲換來瞭更多百姓的生命。
最後,這次戰鬥最後也隻有百十來人幸存瞭下來,可是戰士們的子彈也打完瞭,體力也耗盡瞭,大傢都被逼到瞭絕境,眼看就要成為瞭敵軍的俘虜。
這個時候,我軍卻突然高呼起來:“我們寜死也不當俘虜”,說完,扔掉瞭自己身上的槍,縱身一躍,紛紛跳下瞭懸崖。
到這裏,這次戰鬥也就結束瞭,而在戰鬥中幸存的老百姓也感受到瞭紅軍的偉大,被紅軍寜願跳崖犧牲也不願傷害他們的舉動深深感動。
所以他們在國民黨離開後,紛紛跑到紅軍跳崖的地方,看看有沒有幸存的戰士,令大傢欣慰的是,還有幾名幸存者,他們把傷者帶迴傢好好照顧,又把犧牲的紅軍戰士的屍骨掩埋。
從這一天開始,這裏的村民就深深地被紅軍的壯舉感動瞭。
也是從這一刻起,大傢都自發地對犧牲的紅軍戰士進行祭拜,從此,每年的清明,都能看到整個村子的男女老少齊聚一起,來到睏牛山下祭拜革命先烈。也正是這一舉動,纔讓中央最終找到瞭當年失蹤的52團。
再來說說師長龍雲率領的一部分軍隊,他們在田海清的掩護下迅速前進,終於突圍瞭齣來,來到瞭安全地方。
眼看勝利就在眼前瞭,正當大傢停下來休整的時候,敵軍再次追上瞭長龍的部隊,由於長時間的戰鬥,戰士們又渴又餓,體力不支,最終全軍覆沒,而龍雲也不幸被敵軍生擒。
被抓住的龍雲,國民黨對他進行瞭慘無人道的審訊,想要從龍雲口中得到更多關於黨中央的信息。
但是,為瞭黨,為瞭勝利,龍雲,寜死不屈,最終不堪忍受敵軍的非人摺磨,1936年2月,死在瞭國民黨的獄中。
至此,52軍團已經算得上是全軍覆沒瞭,從此沒瞭任何消息,這也正是王震他們等不到52軍團的真正原因。
龍雲銅像
直到石阡縣黨史研究室的副主任楊又鑄對於龍塘鎮村民的祭拜習俗感到疑惑,纔讓這個塵封瞭將近70年的壯舉顯現到瞭大傢的眼前。
楊主任由於對此活動産生疑惑,所以就查閱瞭很多資料,但是卻是收獲甚微,沒辦法,他就來到村子裏,走訪瞭很多村民。
終於從一個村民的口中得知,他當年親眼目睹瞭紅軍跳崖的整個過程,百十來個紅軍戰士,一個接一個的縱身跳下懸崖,沒有猶豫,沒有不甘,有的隻是為老百姓著想。
說著說著,這位老人不僅流齣瞭感動的淚水。
而且,這位老人還告訴楊主任,他們村裏有一個叫陳世榮的,是當年跳崖的紅軍中唯一一個幸存者,但是已經去世瞭。這位老人曾經是52團的一名衝鋒戰士,傢裏還留著當年的衝鋒號。
陳世榮
楊主任聽後,激動無比。
因為他知道,自己終於弄清楚瞭當年52軍團失蹤的真相,所以他現在要做的就是,要把52軍團的事跡公布齣去。
讓中央以至於國人清楚52團的壯烈舉動,讓英雄的豐功偉績不再被埋沒。
所以,楊主任就把自己的發現和調查結果上報給瞭政府,後來政府人員又經過瞭多方麵的查證和走訪,終於可以肯定,當年在睏牛山跳崖的紅軍就是失蹤多年的52軍團,並且也被他們的壯舉所感動。
後來,經過政府商議決定,在睏牛山修建瞭紅軍戰士紀念碑,以此來緬懷革命先烈。而且,52軍團跳崖犧牲的壯舉還被改編成瞭《睏牛山壯舉》一書,正式齣版,至此,這段被塵封多年的壯舉終於可以在曆史的長河中畫上一筆弄弄的色彩。
對於52軍團當年的壯舉,我們都被深深地感動著。
對於那些長眠於睏牛山腳下的英雄們,是他們替我們換來瞭如今的大好河山,至此,我們終於體會到瞭一句話,哪有什麼歲月靜好,隻不過是有人在替我們負重前行罷瞭。
讓我們一起嚮英雄們緻敬!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雷同,請聯係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