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彆是為瞭更好的相遇。其實我一月分纔剛剛和朋友去台灣自由行 匆匆十天 大陸人看台灣》再次齣發之高雄遇見你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18-05-05T18:10:45+08: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暫彆是為瞭更好的相遇。其實我一月分纔剛剛和朋友去台灣自由行,匆匆十天,因為沒有閤理規劃行程,大把時間浪費在坐車上麵,到高雄僅短暫停留不足二十四小時。和朋友去瞭駁二藝術特區,連日的舟車勞頓,就無力再去其 .....
暫彆是為瞭更好的相遇。其實我一月分纔剛剛和朋友去台灣自由行,匆匆十天,因為沒有閤理規劃行程,大把時間浪費在坐車上麵,到高雄僅短暫停留不足二十四小時。和朋友去瞭駁二藝術特區,連日的舟車勞頓,就無力再去其他地方玩瞭,對於這浮光掠影還是頗感遺憾。因而二月看到何韻詩台灣演唱會的通知,毫不猶豫的訂好機票辦瞭證件,看演唱會之餘,彌補上次的遺憾,將高雄這座人文之都玩過癮。
何韻詩的演唱會從台北、台中一路南下到高雄,我因為時間緣故選擇瞭4月1日高雄這場。從武漢齣發坐飛機直飛到高雄,飛機即將降落的那一刻,感覺到不可思議,從未想過短短的兩個多月又再次來台。走齣機場,那溫熱濕潤的空氣讓人感到熟悉,聽到那溫柔的台灣腔讓人倍感親切。
乘坐計程車到民宿,和計程車司機閑聊,他對於我專程從大陸飛來看何韻詩演唱會的行為錶示贊賞,還說何韻詩在台灣蠻火的,前段時間剛好在電視上看到她。因為何韻詩2014年公開支持香港占中以及後續的等一係列事情,她的音樂、視頻、相關資訊在大陸網路上相繼下架,搜索的結果變成瞭「根據相關法律和政策,部分結果未顯示」,她也被迫停止瞭大陸的一切演齣活動。
何韻詩的吸引
如果說我現在對於台灣的鍾情,完全可以歸功於何韻詩。她自從2010年開始在台灣發展,多次錶示台灣是她的第二個傢,台灣相比香港生活節奏較慢,人們之間有濃濃的人情味,在台灣可以盡情尋找生活中的小確幸。她曾與台灣多位舞台劇演員閤作演齣舞台劇《賈寶玉》,全國巡演一百多場,最終在台北封箱。我因此瞭解到瞭其中一位舞台劇演員——鄧九雲,可以說是典型的台妹,溫柔的台灣腔、溫婉的形象,養著一隻名叫cookie的狗,喜歡閱讀、喜歡運動、喜歡書寫的文藝青年。
自己親自來到台灣之後,發現事實確實如此,台灣的街道上比較少看見步履匆匆的行人,如若說台北生活節奏相對較快,那麼越往南走人們的生活就越悠閑愜意。上次在九份和一個高雄女生聊瞭幾句,她認為台北人太過冷漠瞭,但是對於我們從大陸來的遊客而言,台北人的禮貌、熱情已經讓我們無力招架,隻能連聲不停的說謝謝。
弘揚人間佛教
4月1日早早的來到駁二藝術特區,大傢秩序井然的排隊,或者小聲談論,不給周圍人造成睏擾。到台灣的一大體會就是公共場閤很安靜,沒有大聲喧嘩。即便是到夜市,聲音分貝也比大陸低很多。晚上七點半入場,近距離看著何韻詩在舞台上演齣,彷彿時間倒流迴2016年十月香港的紅磡演唱會。
沒有瞭公司而獨立的她,凡事都要親力親為,甚至和助理一起到咖啡店張貼海報宣傳演唱會。她的演唱會沒有華美的服裝,但從中看到瞭不放棄的信念,樂手以及所有的工作人員都團結一心,正如《是有種人》中唱到「彆睡在夢裏,站著造夢更起勁」。
或許因為她的同誌身分,台灣同誌釋憲成功,進一步拉近瞭她與台灣之間的距離。她堅信「永遠的忍耐,永遠不齣來,世界將依然不變改,隻會讓更多罪名埋沒愛」,也多次參加台灣同誌大遊行,以及登台演齣。相比馬來西亞因為她的同誌身分而取消演唱會,台灣社會體現齣瞭更多的包容,也更加多元。
此番再度來到高雄,當然要去中外聞名的佛教聖地——佛光山。佛光山有「南泰佛都」之稱,1967年由當代高僧大德星雲法師率領弟子創建,是台灣最大的佛教道場,以弘揚星雲法師倡導的「人間佛教」學說。
大雄寶殿莊嚴宏偉,方正的空間內,眼睛所到之處都是精美的佛像,身處其中彷彿渺小的就是一粒塵埃。寶殿外兩側有長長的凳子兼鞋櫃,方便人們拖鞋進殿。殿內安靜的隻聽得到微微的念佛聲,即便是沒有宗教信仰,也讓人受到瞭極大的心靈震撼,漂泊的心靈尋到瞭棲息之地,浮躁之外獲得瞭片刻安寜。
耳邊迴盪濤聲
在高雄的最後一天,早晨來到國立中山大學,依山傍海、環境清幽,宛如一個世外桃源,因此也有「台灣第一觀光學府」的美稱。行走在綠樹成蔭的校園中,濤聲就在耳邊迴盪,在這麼詩情畫意的環境裏讀書學習,豈不是人生一大享受。
下午到充滿瞭曆史底蘊和人文氣息的打狗英國領事館,點一杯下午茶,俯瞰高雄,眺望台灣海峽,太平洋的風徐徐吹來。傍晚時分到西子灣欣賞落日餘暉,落日和雲彩倒映在遠處蒼茫的海上,配閤著街邊藝人彈唱莫文蔚的《愛情》這首歌,陣陣海風拂麵而來,被濃濃的浪漫氣息所包圍。
餘光中先生曾經在《他們在島嶼中寫作》中說,詩人與景應該是擁有的關係,三峽幾乎是杜甫的瞭,李白擁有黃河,我可以很自豪的說西子灣是我的。餘光中先生對於西子灣的喜愛溢於言錶,《鄉愁》裏那一灣淺淺的海峽正是西子灣。
西子灣在等你
「海峽浩蕩是前景/壽山巍峨是後台/日月與眾星是大壁畫/更有長堤舉起瞭燈塔/把七海的巨舶都迎來/這壯闊的舞台正等待/一位主角來演齣/天風與海潮都在呼喚/美麗的預言正在等待/來吧,西子灣等你到來」。這首新詩《西子灣在等你》既是他專為西子灣所作,也是為他工作的中山大學所作。
來到高雄錯過瞭自然美景不足惜,因為大陸也有,但若錯失瞭人文就未能觸摸到這個城市的核心瞭,因為人文是這個城市最大的附加值,也是整座寶島的縮影。無論是走馬觀花式的遊玩,還是深度體驗,你總能感受到這座城市無處不在的人文氣息,期待與高雄的下次相遇。(青豆/武漢)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大陸人看台灣》台北 纔剛離開就開始想念
早晨八點鍾從武漢起飛的飛機,為瞭避免寒鼕清晨的匆忙,選擇提前一晚到天河機場。朋友從他學校趕來,送我上末班地鐵,終點站就是機場。深夜的機場,乘客寥寥可數,沒有喧囂隻有安靜,卻也使得時間異常難熬。為瞭打發時間和值班的執勤大叔聊起天來,他操著一口濃鬱的武漢話,聽起來頗為費力。當他得知我要前往颱灣的時候,第一反應竟和我姐夫一模一樣,那就是「一定要去日月潭」,如同去北京一定要登上萬裏長城。小學語文課本裏《日月潭》這篇文章,仿佛擁有無窮魔力,短短數百字卻深深紮根於腦海之中,一提到颱灣二字,就會條件反射般的想.......
大陸人看台灣》台北和北京 都是我生命一部分
在颱灣的時候,我和宿捨的室友經常書信來往,即便每天抬頭不見低頭見,但我們都知道,寫下來,我們就可以談論、記憶。也曾打趣的說,即便日後分開兩岸、天涯再見,也要經常為文唱和,效法韆百年前元稹和白居易那樣的交情,他們二人「纔學相匹敵,詩皆尚平易,且時相酬答」,故被稱為「元白」。因此,這是我欠颱灣前室友的又一篇《北京》故事,「債務」發生日期是2018年4月4日。四月飛雪的北京我會記得這麼清楚純粹是因為那天離奇的天氣,當時在這座古都的人們稱之為「四月飛雪」。誰曾想,距我地處東南的傢鄉有三韆公裏之北的北京,.......
大陸人看台灣》台灣帶給我成長記憶中的感動
2017年,我在機緣巧閤下加入瞭汕頭大學關於颱灣青年在大陸創業現狀的調研項目--大學生創新項目《你好,我們來自颱灣》,第一次接觸到瞭來自颱灣的年輕人。這份獨特的經曆勾起瞭這短短的人生中對於颱灣瑣碎的記憶。20年前,平凡的我降生在粵北的小鎮上。97年是個特彆的年份,這一年,香港迴歸。教科書上寫著,鄧小平同誌一國兩製的構想成瞭現實,為解決颱灣問題提供瞭樣本,那時的我還在媽媽的懷抱裏酣睡。2006年,電視螢幕裏無限迴圈播放的瓊瑤劇《還珠格格》,讓我認識瞭那位清秀的紫薇格格--來自颱灣的林心如。而後,一.......
大陸人看台灣》小確幸也有大雄心
2017年4月,我和同學組建團隊,一起開始瞭大學生創新項目《你好,我們來自颱灣》,先後到北京、廈門、深圳、廣州、平潭、東莞等地採訪來到大陸創業的颱灣青年。眼見為實,耳聽為虛,與颱灣青年的近距離接觸重構瞭我對颱灣人的印象。小確幸是刻闆印象曾經有朋友說,颱灣適閤養老,大陸適閤拼搏。走在颱北街頭,我沒有感受到濃厚的商業氣息,很多地方像是老街區。陽光懶懶散散,外牆灰暗斑駁。在早餐店的人們十分閑適,沒有大陸人習以為常的行色匆匆。但這裏蘊養齣來的年輕人卻不是可以用「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來看待的。柳智騰大概是我.......
大陸人看台灣》島嶼時光 高雄印象
「高雄是一個藝術、文化和音樂綜閤體,對於喜歡港口城市的遊客來說,還有壯觀的郵輪碼頭;輕軌係統將高雄古跡相連,若一路嚮北,還能從小岡山『岡山之眼』遠眺颱灣海峽,這是一個正在蓬勃發展的城市。」這是《孤獨星球》對於高雄的評價。和朋友從颱北一路南下,途徑花蓮、墾丁來到高雄,高雄擁有人來人往的喧囂,相比颱北卻更有溫情。在高雄火車站看到這句宣傳語,「在你的眼裏,看到的是什麼樣的高雄?高雄的樣子、高雄的特質、高雄人的生活方式以及對於美好未來的共同想像,我們稱他為『高雄款』」,即便是時間匆匆!走馬觀花式的遊玩,.......
大陸人看台灣》李敖以後 世間再無李敖(上)
今年是個多事之年,好幾位文壇泰鬥先後離世,這其中有以寫《鄉愁》一詩情牽兩岸數十年的文學祭酒餘光中先生,也有同樣是颱灣現代詩旗手的洛夫先生,另外,就是在我心中幾乎可以稱之為「傳奇」的李敖,「李大師」,這位跨界甚大的知名、爭議、玩世不恭的「老頑童」,終於走完瞭他浩瀚又漫長的一生,永遠離開瞭人世。說起李大師,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2005年的大陸行,當時我年紀尚小,無法恭逢其盛,但是影像記錄會留下來,演講的逐字稿也早已是大傢各自傳閱轉載的一份重要文件。當時李大師在北京大學,麵對著坐滿瞭整個禮堂的北大師.......
大陸人看台灣》李敖以後 世間再無李敖(下)
你以為這夠狂瞭嗎?你以為這夠顛覆、夠反叛瞭嗎?那可不。因為李大師話是停不下來的,他「明修棧道、暗渡陳倉」,挾帶瞭整整一列高鐵的私貨,他臉不紅、氣不喘的接著說瞭下去:既捋虎須 又逆龍鱗「我念一段周總理的話給你們聽:『人民大眾是有充分的思想自由的。』所以今天我要替共産黨講好話,大傢說共産黨不讓人講話,是錯的,是一部分共産黨把毛主席周總理根本的精神給它緊縮瞭,纔有今天的現象。因為我和大傢說,共産黨有它自由的成分,過去被打壓是一個錯誤,所以我們總覺得共産黨一黨專製是錯的,必須說,整個的原因齣在原來的馬剋.......
大陸人看台灣》林奕含:一個無名者的一生
〈一個聲名狼藉者的一生〉,又譯為〈無名者的一生〉,是法國當代哲學傢Foucault寫的一篇文章。Foucault在法國國傢圖書館閱讀到的一份十八世紀初撰寫的拘留記錄,讓他大為震動。Foucault在文章中說,「醜惡無恥的僧侶、被遺棄的婦人、酗酒成癮的狂躁酒徒、嗜好爭吵的商人,……之所以將它們稱作是傳奇,是因為在這些文字中,和所有的文字一樣,既可以說是虛構的,也可以說是真實的。」無名者的定義刺激到Foucault神經的,是一個過程,是權力把毛細血管深入到微觀,深入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中的過程。Fou.......
大陸人看台灣》無人知曉的咖啡館(上)
福萊軒是一傢咖啡店的名字。或者說曾經是。這樣講,或許錶達瞭一種不情願,不情願去猜想甚至承認這是一個過去式。「福萊軒」不過是一個名字,一種指稱。我在這裏寫下的文字,是關於一個人或者幾個人的私人史,福萊軒是這段私人史的承載空間,當它關閉以後,不可避免地,在時間上也承擔瞭某種書寫。福萊軒的名字怎麼來的,我不知道。若是隻聽名字,真是一傢很難吸引到大學生的咖啡店。我們知道這裏,已經是2014年的春天瞭。在此之前,北師大東南西北的咖啡館幾乎都已經跑個遍。最後,發現瞭東門過天橋嚮北五十米的福萊軒。我還記得店裏.......
大陸人看台灣》無人知曉的咖啡館(下)
到瞭2015年,福萊軒已經成為自習室那樣的存在,但遠比自習室更自由,歡脫、鬧騰,能在一個颱灣的咖啡店裏盡情地和朋友講傢鄉四川話,莫不是一種巨大的解放。那年春天,我和L君已經籌備好赴颱學習,我在颱大而L君在東吳,我們從福萊軒的布口袋裏取齣一張颱北市地圖,趴在桌上,細細研究起來。高老闆見此場景,便過來問詢,告訴我們該如何如何,那會兒纔知道原來高老闆哪裏是颱灣通,根本就是颱灣人。記憶鏈條的起始點盡管離我初次赴颱已經過瞭快兩年,我腦子裏那副地圖還清晰地很。從颱大站乘綠綫到中正紀念堂轉紅綫,到士林站,下來.......
大陸人看台灣》紀念詩魔洛夫先生
「生命的價值不能以時間的長短來衡量,隻要心中有詩有愛,瞬間即是永恆。」──洛夫詩人洛夫日前與世長辭,這位被評為颱灣當代十大詩人之首、有「詩魔」稱譽的詩人,走完他漫長的一生,享耆壽九十一歲。對於這位颱灣早年的詩人,我原本並不熟悉,畢竟以往我們對颱灣的印象,也隻有餘光中先生而已。多聽多看颱灣作傢但是有天跟颱灣同學聊到我對颱灣的認識的時候,他跟我說:「你對颱灣的印象跟認識太單一化瞭,餘光中先生當然是大傢公認的『大傢』,但是任何領域的能人多的是,文壇也是一個多元五彩繽紛的地方,如果真的想對颱灣的作傢、詩.......
大陸人看台灣》給自己一場浪漫邂逅
第一次見識到颱灣人的浪漫,我正站在一片斜斜的沙地上,怔怔地盯著幾座精巧的石頭屋,身後是一片色彩鮮亮的花田,耳邊有海風呼呼地劃過,留下淡淡的鹹味。作為大學生創新項目《你好,我們來自颱灣》的成員,我和隊友在一個晴好的日子,拉著行李箱,一口氣從廣東汕頭抵達福建平潭島,與駐紮在北港村做文創品牌,會讓石頭「唱齣」優美鏇律的一群颱灣青年相遇。浪漫正是直觀印象他們跨海而來,把當地11座廢置的石頭厝改造成裝潢精巧的民宿,用自己烤製的颱灣風味餅乾招待從各地到來的遊客,交談間隙,我能嗅到空氣中甜甜的奶油香。他們隨心.......
大陸人看台灣》親身體驗台灣同誌大遊行(上)
上學期,我作為交換生到颱北生活。來到新城市、新環境,我早早就給自己訂定瞭目標:無論是當地傳統民俗還是流行時風,所謂「百聞不如一見」,如果有機會,就一定要親身體驗一番。這不,我初到颱北的第二個月末,正趕上每年一度的「颱灣同誌大遊行」。颱北的這場年度遊行號稱「亞洲最大規模的同誌遊行」,我作為一個同誌平權的支持者,自然也不能免俗要去「共襄盛舉」一番,於是趕忙聯係本校「性彆平等工作坊」的友人,約定一同前去。親自參加街頭遊行當天我在颱灣同誌大遊行現場隨意看到的最滿意的視野,是遊行人群分三個不同方嚮齣發之前.......
大陸人看台灣》親身體驗台灣同誌大遊行(下)
不過,颱灣同誌大遊行的主辦者──颱灣同遊聯盟每年仍會為遊行訂定一個主題,並且撰寫一篇頗具厚度的「主論述」。今年的主題則有些復雜:「澀澀性平打開開,多元教欲跟上來」(Make Love, Not War-Sex Ed is the Way to Go.)一句中暗藏瞭兩個(其實是三個)雙關。第一句以青少年的「青澀」、社會推動性平教育的「滯澀」,通性/彆話題的「色色」。其實是由近年颱灣頻發的校園霸淩事件,和近日爭議不斷的「社會領域」課綱修訂方案切入,希望社會打開公開討論性/彆話題的空間。人人需要性平教.......
大陸人看台灣》走訪中正紀念堂 遙想蔣介石
在颱北有兩個地方對於大陸遊客來說有種彆樣的感情,一個是國父紀念館,一個是中正紀念堂。兩個景點都和民國時期兩位著名的曆史人物息息相關,一位是孫中山,一位是蔣介石。因而我和朋友颱北之行的第一站,便是為緬懷蔣介石而建立的颱灣最宏偉的紀念性建築「中正紀念堂」。1975年蔣介石去世,在1976年10月31日蔣公生日這天中正紀念堂動工,開始建設,1980年4月5日,蔣公去世五周年時,正式完工!楊卓成是中正紀念堂的建築師,他「承包」瞭蔣公後半生的幸福,深受蔣公恩寵。蔣公生前,他幫著改造瞭蔣介石居住的「士林官邸.......
我身邊的台灣人》旅途中那些可愛的人
從前對颱灣人的印象就停留在偶像劇中那濃鬱的颱灣腔和閩南話,而這次八天七夜的旅程結束後,颱灣人在我的腦子裏立體形象瞭起來,可以用一個詞來概括,那就是「可愛」。還記得抵達颱灣的那天,在大巴車上,阿忠和我們說「颱灣最美的風景是人」這句話在之後幾天的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體現的非常徹底。貼心導遊不想顯老阿忠,我們的導遊,應該是在我和小夥伴們還沒熟絡起來之前最早認識的颱灣人瞭吧,他一上來的自我介紹就說:「大傢叫我阿忠就好,韆萬不要叫忠叔,阿忠叔叔,這樣顯得我很老……」。這樣子的事放在大陸我們都會覺得特彆的不禮.......
我身邊的大陸人》儂看,個是吾額規則
印象中國宏總穿著富發牌,整天睡眼濛矓,但眉宇間仍見一股英氣。國宏的確是滬申富子弟,他爺爺1949年來颱後,想盡辦法返迴瞭故鄉上海,後來在文革中窮睏而死;他爸在文革結束後,以極高的成績成瞭第一批留洋生;馬英九首次擴大招收陸生時代,他在一片去颱灣闖闖的流行中來到颱灣,可以說,整個半世紀的曆史,他們傢族和「第一次」關係密切。國宏是在來到颱灣後放棄上海迴力,轉戰颱灣本土富發牌。國宏傢裏非常有錢,一雙莫卡雙拼休閑帆布鞋是他的代錶,來到颱灣後,他用父親給的生活費幫颱灣女友開一傢店,賣起大陸人不習慣的雞尾酒手.......
我身邊的大陸人》為瞭愛 飄洋過海來台灣
我和Kevin學長是在一次KTV的深夜唱歌聚會時認識的,那時候,我隻是單純應邀參加一個係上同學揪的一場唱歌團,但開場的一首粵語歌就讓我感受到飆高音的震撼,那是傳奇香港樂團Beyond的膾炙人口歌麯《海闊天空》:「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也會怕有一天會跌倒/背棄瞭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隻你共我/仍然自由自我/永遠高唱我歌走遍韆裏……」本來以為這隻是開場,後來聽到第二首歌的時候又覺得有點不對,那鏇律好熟悉,應該是……「浪奔!浪流!萬裏滔滔江水永不休/淘盡瞭/世間事/混作滔滔一片潮流……」.......
我身邊的大陸人》當年 他差點成為台灣人
上個學期認識到一位從中國大陸來颱灣念書的博士班學長,平時裏,學長很「阿沙力」,對於我們這種弱弱知識體係的學弟妹們,總是盡可能迴答著我們對於兩岸之間的情勢睏惑,而他也很坦白的說,來颱灣念書,是希望能夠瞭解到底兩岸之間的文化、社會基礎有什麼根本性的差異,所以他選擇來颱灣讀博士,並從事社會、文化研究。平日裏,他很喜歡與我們這些還在少不更事年紀的大學部學生、碩士班學生聊天、吃飯,或者是一起運動健身,雖然他經常窩在研究室讀著讓我們覺得匪夷所思的深奧原文paper,但是如果我們在wechat或者是faceb.......
我身邊的大陸人》跟廣東女孩進行語言交換
上個學期我在基督教會認識瞭一位來自大陸的女同學,她是廣東人,跟我其他認識的廣東或香港朋友不同的是,她說的一口我習慣又甜甜的國語(普通話)腔調,所以我一開始聽不齣來她不是颱灣人。而在一次作完禮拜的時候,我意外與她同方嚮同行搭車,一起搭同一颱公車,在我學校門口那站下車,然後一起走進瞭學校裏頭,我纔意識到,咦,原來她可能跟我是同一個學校的學生。鼓起勇氣去搭訕既然是同個學校的學生,我便不客氣的開口瞭:「這位姊妹,打擾一下,請問你也是我們學校的學生嗎?」她微微一愣,然後看到我身上也穿著教會的衣服,便微笑開.......
韓戰停火65周年──馬歇爾調停失敗 內戰一觸即發(八)
年邁的馬歇爾顯得疲憊不堪,沮喪悲傷,這次行程對他而言無異於惡疾纏身。也許馬歇爾早就預見瞭這次中國行必將失敗,而且必將毒害整個美國的政治體係。一九四五年底,馬歇爾被派往中國調解國共之間的衝突。他明白自己會以失敗告終,因為機敏過人的他洞察到國共雙方的矛盾不可調和。雙方各執一詞,互不相讓,誰也不會聽他的。馬歇爾接獲這個命令時已是六十五歲高齡,早已退休,一心隻想做維吉尼亞州裏斯堡的閑人。但當時杜魯門對中國問題心緒不寜,擔心如果不盡早解決,美國的內政將會受到影響。因此,他請求馬歇爾:「將軍,我需要您為我去.......
台灣人在大陸》北京人可都是爺
北京大學的幾個校內商店、小賣部、書店、眼鏡店、鍾錶店、洗衣店、自行車修理店、超市等,都集中在三角地、宿捨29樓後麵那一條路(正確路名估計是燕南路或五四路)、麵食部、澡堂,以及學五食堂附近。這一帶可以說是當年北大最重要的學生生活區域。校內商店供應瞭同學們的大部分生活所需,但是價格比外麵稍貴。有意思的是,有些小賣部的店員極具特色,時隔多年,迴想起來仍覺莞爾。包子大叔愛吆喝我記得有一位頭發很捲的大叔,外號叫包子大叔,他叫賣早餐的吆喝聲非常大,而且特彆喜歡管閑事。你經常在一大早快上第一節課的時候,能看見.......
台灣人在大陸》南京大學交換見聞錄
當初由於得知到國際處有瞭赴海外學習的機會,便有計畫在大三去中國大陸交換的念頭,因為對於習慣颱灣一切的我而言,外麵的世界我一嚮都是很陌生的,我對於學校、社交圈,日常所接觸到的人事物,也許是因為過於習慣,不管對於颱灣這個社會的印象,好像都像是理所當然的,久而久之,眼界就小瞭,似乎也不會想踏齣自己的舒適圈。踏齣颱灣這塊土地但對於一個學習者而言,我認為習慣眼前的生活,久而麻木是很可怕的一件事情,因為當對於所接觸的一切不再好奇,很快地便失去瞭學習的動力,因此,我決定踏齣颱灣這塊土地,一方麵想發掘世界的其他.......
台灣人在大陸》圍牆外的北大生活
就算是到瞭2018年,北京大學圍牆外的餐廳也仍然算不上密集,更何況是二十一世紀初。我估計主要的原因有二,一是北方的氣候一過十月中旬,晚上就逐漸趨近於零度,而且外麵的風沙太大,餐廳營業的條件與時間都很受限製;二是校內的食堂已經夠多瞭,一般來說,學生用不著跑到外麵去用餐。提到北京的氣候,就不能不先稍帶提一下北京的初鼕。北京四季分明,根據我個人的體會,北京最值得懷念的季節,就是鞦鼕交會的時候。以前霧霾還不是太嚴重,初鼕時節,經常是碧洗藍天,陽光明媚,感覺不算太冷。當年還沒有禁絕燒生煤,北京清冷的空氣中.......
台灣人在大陸》沙漠奇觀月牙泉
在學生時期或是上班後走遍大陸,如果要問我一處難以忘懷的地方,我第一個想到即是甘肅的鳴沙山與月牙泉。月牙泉坐落於茫茫大漠之中,若不知的過客可能想像是海市蜃樓,但其實此為真正的一汪湖泊,我認為是上天賦予的神奇地質,是所謂的「沙漠奇觀」,在博物館內聽著月牙泉形成的原因,但我們一幫人寜可想像著一名深情的男子,溫柔的擁抱著柔順情人的愛情故事。我們一夥人爬上月牙泉周圍的小山丘,因為砂質地每一步都舉步維艱,而朋友也將相機收起、並用塑膠袋包好,深怕細沙進入相機壞瞭機殼與鏡頭錶麵,每個人用著手帕摀住口鼻繼續往上爬.......
台灣人在大陸》親曆滴滴黑車 摸鼻子認栽
以往在大陸齣行,打計程車都是一大考驗,每逢早高峰和交接班時段,用盡吃奶的力氣在馬路上攔就是攔不到,最終換得的都是司機搖搖頭拒載,隻能望著呼嘯而過的車尾燈揚長而去。但是自從有瞭「滴滴打車」軟體後,一切齣行都變得便利許多,比起以往在川流不息的馬路口中間上演搶計程車的窘境,現在隻需手機定位好,點選順風車、快車、齣租車和專車,僅需一支手機就能夠搞定一切。「滴滴打車」的齣現,更能體現「中國大陸新四大發明」中移動支付的智慧結晶。但是在近期,河南21歲空姐搭乘「滴滴順風車」時遭到殺害,事後劉姓司機溺斃河中引發.......
台灣人看大陸》中國對於我來說,是父愛
中國對於我來說,是個充滿父愛與想念的地方。父親長的人高馬大,總是擺著臭臉,又不常笑,罵起人來特彆可怕,這是外人眼中的他。而在我看來,我的父親就像個頑皮的小孩,總是喜歡捉弄我,不管是我在滑手機、看電視、看書,甚至是用功寫作業的時候,他總喜歡在我周圍亂叫我的名字,而且是特彆難聽的那種,也喜歡一直碰我、捏我、拉我頭發,每次都弄得我很生氣,盡管我已經麵紅耳赤的怒斥他,他還是執迷不悟,以捉弄我為樂趣。因此,我對於父親印象不是很好。父親總愛捉弄我我的父親在我國高中的時候,一個月都要齣差去中國一個禮拜。他第一.......
台灣人看大陸》作客山西 經曆朋友的故事
每個人,都是有故事的人。有時候,我們是彆人故事的主角;有時候是配角,也或許,隻是位聽眾。清明的假期,我來到山西旅遊。因為省錢,便從上海轉機到太原,停留一晚順道拜訪友人,我們相約在南京東路步行街,逛燈紅酒綠的十裏洋場,最後進去連鎖火紅的脆毛肚火鍋店用餐。隔天,啓程前往主要目的地,山西。大陸近來發展空運轉接鐵路,在太原機場設有火車的自助取票機,但颱胞證無法適用,隨即搭巴士轉往高鐵站取票。假期人多,還好車站有新型機颱,我第一次刷颱胞證自取火車票,省去排隊時間,從容轉車到平遙古城。平遙是晉商的發源地,清.......
台灣人看大陸》台青前往大陸的動力
颱灣在這幾年麵臨瞭一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人纔外流,對岸提齣瞭多項優惠政策,以及高額薪水,吸引許多颱灣人前往。究竟颱灣青年前往大陸的動力是什麼?就舉我自己來說,上學期透過學校交換計畫,到瞭北京清華大學做交換,清華大學對內地學生來說,或許是個一輩子擠破頭都進不去的學校,能進學校的學生各個都是學霸或是傢鄉的狀元。在北京的半年,讓我學習到很多,我常常看到學生留下來,與教授討論問題,以及組成小組讀書會彼此討論課程內容,清華學生平均每一個人,一學期大約是29至32學分,相較颱灣一學期25學分,就讓許多同學受.......
台灣人看大陸》夢迴銅梁(下)
提起銅梁,他有無限的迴憶,他看不到銅梁,這個迴憶成為夢,埋藏在他的心底,這個夢讓他的女兒何又新來尋迴。2017年10月20日,我們一行人搭上由桃園直飛重慶的飛機,在飛機上,何又新對我說:「當年老蔣走這條航綫來颱灣,再沒有迴去過。」飛機在重慶降落時已過晚上11點;降落時,飛機是重落地,又飄起來,再一次重落地,纔在跑道上滑行。坐在我旁邊的田定忠,F-104飛官退休,大叫:「嘔!怎麼有這種落地法,太粗糙瞭!」那天早上7點,我們搭中巴前往銅梁。中巴離開重慶後,嚮西行,在高速公路上飛奔,中巴司機告訴我們,.......
台灣人看大陸》學佛的洛桑與活潑的漢族妻子
一年前的今天,我一個人走到瞭傳說中的「香格裏拉」!第一站就是住宿的「五色客棧」,我在這裏找到一種奇妙的歸屬感。從麗江拼車過來,司機把我放在獨剋宗古城口,客棧位在香格裏拉獨剋宗古城的西側,走過來不算遠,但是前往的路上有一小段上坡道路,如果是平常這對我根本不是問題,可香格裏拉古城的海拔高度有3300公尺啊!剛剛來到這裏又揹著8公斤的裝備,這段路竟走得我氣喘籲籲!好不容易走到客棧,首先見到的是藏式的大院,一推開門,坐在位置上的老闆站起身來,對著我說:你是颱灣的葉先生嗎?他那口音好有趣,很有老外說中文的.......
台灣人看大陸》我們的距離 那麼遠這麼近
指尖捏著來自上海的紙短情長,可能因為跨越瞭一個海峽,明信片顯得有點皺,卻不影響其珍貴。有時勾起迴憶是那麼簡單,隻要一張薄薄的紙,就能穿越時空迴到去年暑假,我們的初相遇。一群來自上海的學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群大陸朋友,我們因一個國際暑期課程而結識。初見的那晚,我與兩位工讀夥伴帶著一點緊張敲開瞭門,接著照著手中的名單一一朗誦著他們的名字。心中帶著對陌生人的戒慎,我努力來迴掃視著他們,試圖在短短的十分鍾內記下十二個陌生男女的麵孔,卻怎麼也記不住。雖是第一次見麵,但他們毫不扭捏的嚮我們介紹著自己,耳邊.......
台灣人看大陸》我的遠房親戚──大陸
幼稚園與小學時的我,常常在颱灣與大陸兩地的學校轉換就讀。適應兩岸的差距成為我必須學會的能力。在簡體與繁體,羅馬拼音與注音,廣東話與颱語中來迴,但也因此認識瞭些大陸當地的好朋友,雖然現在已不再聯絡,但在大陸讀書的日子卻讓我印象深刻。在大陸讀書的時間,因為父母工作繁忙,我就讀在寄宿學校,一周有5天24小時與當地的學生相處,同學們與老師都待我非常友善,彼此不同的口音與經曆常常能為枯燥的讀書生活帶來許多有趣的火花;分享從颱灣帶過去的小零嘴,讓大陸的同學也能認識颱灣的美食。在近年,漸漸發現大陸高速的進步,.......
台灣人看大陸》打破成見 看見陸生韆百種
在國高中時代,我身邊的長輩對於中國學生的看法大緻分為兩類。第一類屬於過度歧視的,認為中國依然停留在過去民智未開的時代,仍屬於他們口中的「落後國傢」。亦或是認為中國的學生從小在封閉的填鴨式思想下成長,比起颱灣的學生,缺少瞭創新思考或是發錶自我意見的能力。而另一種,則是屬於過度「神化」的類型。也是在這幾年我最常遇到的。「人傢圖書館三四點還燈火通明,哪像你們這麼混」、「看看彆人多有競爭力、這叫做『狼性』,你們不要隻會追求小確幸!」雖然心裏認為這兩種說法應該都是被誇飾過的,但在實際與陸生接觸之前,我對於.......
台灣人看大陸》旅行路上感謝有你
旅行是大部分人所愛好與企盼的。當經濟條件允許,就想到名勝古蹟走走,所謂「讀萬捲書不如行萬裏路」,道齣瞭旅遊的魅力。自2000年退休後有瞭閑暇,對岸親人也頻頻招喚,於是開始瞭與地理、曆史課本上,似熟悉又陌生的地名與故事的印證與探訪。當踏上神州大地那一剎那,忽然有一種失真的感覺。因為兩岸隔絕太久,政治意識的差異,使得原本不可跨越的鴻溝突然變得輕而易舉,但終究是願望實現,心中興奮感超越瞭忐忑不安。自此,以一年兩次行程走南闖北,開始探親、尋根、印證、還願之旅。迴父輩傢鄉有親人帶領不成問題,但也花太多時間.......
台灣人看大陸》昭君文化信仰跨海來台
昭君齣塞,傢喻戶曉,二韆餘年前,王昭君由湖北興山縣進宮到陝西長安,再遠嫁到內濛古呼和浩特,但遠在東南外海的颱灣怎有「昭君文化信仰」呢?最先發現的是前苗栗縣後龍鎮新蓮寺主委餘文秀,他發現新蓮寺供奉瞭三尊女神(娘娘),分是觀音娘娘、媽祖娘娘與昭君娘娘,而且還是全颱唯一供奉昭君娘娘的寺廟。那時餘文秀剛從公館國中校長退休,對新蓮寺供奉昭君娘娘感到好奇,著手研究,亦成立苗栗縣昭君文化協會,並與王昭君的娘傢、婆傢取得連係,除多次組團前往呼和浩特、興山縣,進行昭君文化學術交流,從2016年開始亦連續兩年舉辦「.......
台灣人看大陸》植物園賞花 看金庸的傢(上)
在環評遠遠趕不上口頭「環比」的現代,杭州人最引以為傲的,就是人均66棵樹,相對於新聞報導上海是66人一棵,杭州人的幸福指數破錶到讓人眼紅,不必滅此朝食般的爬西湖那三麵群山,隻要一進入杭州植物園,在不自覺深呼吸的同時,立刻就會明白人均66是什麼概念。若把西湖比喻為遠近知名的相府韆金,離湖不到一公裏,有「植物博物館」之稱的植物園,就是唐伯虎情有獨鍾的華府「鞦香」,與「鞦香」比鄰而居的,是一代武俠宗師──金庸的傢。梅林如海在靈峰植物園的牌坊旁邊,立瞭塊鄧小平的看闆,內容是要好好保護、建設的殷囑,雖有「.......
台灣人看大陸》植物園賞花 看金庸的傢(下)
茶花會爛在枝頭最不討喜,玉蘭不像颱灣的淡黃微香,拳頭般大的花朵,有白色、桃紫色,全株是花直指藍天最為壯觀,玉蘭樹下的杜鵑花是五顔六色,我始終記不住滿山紅跟映山紅的顔色有何分彆,可惜玉蘭謝瞭杜鵑纔開,否則真不知會是怎樣一個「調色盤」。最讓我神魂顛倒,肚子裏的墨水開始莫名發酵的,該算海棠瞭,李清照:「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如夢令〉﹚不堪「雨疏風驟」的海棠花,在植物分類區就有五、六種,有西府海棠、湖北海棠……,我至今一眼就能分辨的,仍隻有長得像灌木叢的貼梗海棠。想到東坡嘲笑張先的「一樹梨花壓.......
台灣人看大陸》母親的疑慮
近期,剛從上海之行返傢。此行對於瞭解大陸與颱灣的差異之處甚有助益。適逢母親節,在與母親用餐時提及上海與颱灣的差異後,母親也相應提齣瞭一些疑慮。由於傢母行動較緩慢,在不依賴交通工具下無法長期步行,因此對於「是否有充足的廁所」、「大陸人是否不文明」、「大陸交通是否不便」,這類基礎的生活問題頗為憂慮。說話直白非粗魯筆者曾於年節期間去過福建沿岸,總共停留瞭四個城市:平潭、福清、福州、廈門,而在母親節前又去瞭一趟上海。停留在這些城市的過程給我的感觸相當驚奇,大陸整個社會都在進步,城市生機蓬勃、充滿希望。任.......
台灣人看大陸》燕園,也成瞭我的母校
2018年是北京大學創校120周年。北京大學是中國的第一所大學,從京師大學堂到民國初年的蔡元培、鬍適、蔣夢麟起一直到今天,這所中國最著名的大學已經跨越瞭整整三個世紀;從大清帝國、北洋軍閥、國民政府、日本軍閥、國民政府,再到新中國,北京大學不但見證瞭中國百年來的興衰榮辱,北大人在整個中華民族的復興過程中,也扮演瞭至關重要的角色。至少在中國而言,沒有任何一所大學能像北大一樣,對整個國傢的命運與發展産生瞭如此重大的影響。在海峽對岸的颱灣同胞,以前對北大的瞭解一直是源於舊有的史籍資料與故老們的點滴迴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