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5/2022, 11:19:09 PM
不久前,蘋果方麵發布瞭2022財年第一季度財報,其中顯示營收與淨利潤均創下瞭單季度的曆史新高,而這一切也得益於iPhone 13係列在全球、特彆是大中華區的強勁市場錶現。不過盡管旗下産品依然還處於“超級周期”,但蘋果似乎已經開始未雨綢繆瞭。
近日有消息顯示,蘋果方麵正在計劃為iPhone和其他硬件産品開發一種訂閱服務,可讓用戶按月支付費用來“租用”設備,並可能會與Apple Care及其他服務進行綁定。簡單來說,就是蘋果可能會推齣一個硬件版的“Apple One”。在相關報道中還指齣,蘋果這一服務與分期付款計劃的不同之處在於,每月客戶需要支付的費用不是設備價格,而是一個取決於用戶選擇套餐的月費。
值得一提的是,在2019年的一次財報電話會議上,蘋果CEO庫剋被問及是否會考慮硬件訂閱時,他並未給齣否定的迴答,而是暗示正在考慮這種可能。當時他曾錶示,“就硬件作為一種服務或一種捆綁産品而言,如果你願意的話,現在有一些客戶本質上就是這樣看待硬件的。所以在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産品已經存在瞭。”
或是受此消息的影響,截至3月24日收盤,蘋果的股價上漲2.27%來到瞭174.07美元。對於蘋果可能開啓硬件訂閱服務的消息,分析師的看法與早期巴菲特對於蘋果的看法非常類似,即將開啓硬件訂閱服務後的蘋果,看做是一傢成長型的消費品公司。但在此前,分析師對於蘋果的負麵看法主要集中於其作為一傢科技巨頭過於依賴硬件産品的銷售,可硬件産品銷售長期來看可能不夠穩定。
硬件産品的銷售對於蘋果而言也確實極為重要,在此前剛剛公布的這份財報中顯示,iPhone實現的營收為716.3億美元、同比增長9%、Mac係列營收為108.5億美元、同比增長25%,iPad係列的營收為72.5億美元、同比下降14%。除瞭iPad因為受到Android平闆的挑戰,以及此次疫情對於遠程辦公、在綫教育的紅利逐步減退的影響外,蘋果旗下硬件産品的高速增長給投資者帶來的信心,無疑也是其市值屢創新高的核心所在。
同樣,在2018年、2019年時,為什麼彼時市場中唱空蘋果的聲音高漲,在外界看來,是因為在前零售業務高級副總裁Angela Ahrendts的奢侈品化戰略下,過高的産品定價導緻瞭硬件銷售受挫。但問題是,蘋果以及其他同類企業是很難確保“超級周期”年年都有的,例如今年iPhone 13係列大賣靠的是“加量不加價”為其帶來瞭不俗的性價比,但誰又能夠年年如此呢?
那麼如何確保硬件銷售能夠持續保持增長呢?降低消費者的門檻無疑是最為直接的方式。一直以來,蘋果可以說是都為如何擴大受眾群體“操碎瞭心”。早年間,蘋果選擇與運營商閤作,在全球各地推齣有鎖閤約機,此後又上綫12期乃至24期的分期免息服務。要知道,24期分期免息基本上可以視為是直接打瞭96摺。
更為重要的是,伴隨著蘋果近年來發力軟件業務的戰略,Apple One包含的Apple Music、Apple TV Plus、Apple Arcade、Apple News Plus和iCloud,也成為瞭其業務端非常重要的增長引擎。用戶作為蘋果從App Store抽取“蘋果稅”、從Apple One業務獲得訂閱收入的稅基,數量的多寡無疑也決定瞭其軟件業務的錶現。
除瞭加大用戶群體為軟件業務服務外,對於蘋果而言,當下顯然也正處於一個智能手機潛力耗盡,下一代通用計算設備呼之欲齣的時間節點,因此還需要將更多的用戶納入自己的生態來為未來做準備。
在5G並未如手機廠商所想的那般引發新一輪換機潮後,當下的手機市場已經來到瞭徹底的紅海階段,消費者的換機周期越來越長,而這背後則是産品的創新不足。畢竟下一款iPhone能不能延續iPhone 13係列的成功,還都是未知數。
而蘋果當下的問題,依然是硬件産品的價格在作為藍海的部分地區依舊太高,讓許多價格敏感型消費者望而卻步,但又不能以打破價格體係的代價來繼續降價,
在這樣的情況下,租賃也就成為瞭一個可以讓更多消費者體驗到蘋果生態的機會。而蘋果選擇推齣硬件訂閱服務,一個很關鍵的原因,或許是其長期以來對二手市場的態度是敬而遠之所緻。以iPhone為例,其在二手市場的赫赫威名靠的是各大第三方平台,蘋果自傢的官翻機卻很少被宣傳,並且蘋方摺舊的定價邏輯是按拆後零件的價格來計算,這顯然對消費者是極其不友好的。
相比之下,租賃的好處就在於這是一個在某種意義上很環保的策略。二手手機的閑置如今已經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即便是在環保主義的大本營,二手電子産品的迴收率也僅僅隻有40%左右,這也印證瞭有大量用戶在走完一個換機周期後,便將老手機轉為閑置。可如果從一開始就隻給消費者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僅在環保方麵或許就是更高效的。
那麼對於消費者來說,如果蘋果推齣瞭硬件訂閱服務,是租還是買更劃算呢?單純從價格上來分析,由於年年煥新計劃賣給消費者的是iPhone的所有權,而硬件訂閱服務則僅提供瞭使用權,再加上設備損壞和丟失所導緻的成本,硬件訂閱服務的價格勢必會比年年煥新計劃要高。
蘋果年年煥新計劃中的月均支齣是(iPhone價格+Apple Care價格)/24,其中以128GB版本的iPhone 13 Pro為例,每月需要支付396元。但實際上在國內各租賃平台上,iPhone 13 Pro最低日租是15元左右,也就是一個月需要450元。
年年煥新計劃的規則,是消費者升級換購新款iPhone時可享受原設備價格50%的摺抵優惠,這就代錶著在蘋果眼中,iPhone上市後12月的殘值率是50%。然而相信許多朋友都知道,這一算法明顯低估瞭iPhone在二手市場的受歡迎程度。例如按照愛迴收的統計數據顯示,iPhone上市後12個月的殘值率最高可達到65%。
換句話來說,如果你使用24期分期或直接購買新款iPhone、到一年後售齣,再購買下一代iPhone,成本其實是要低於年年煥新計劃的,而年年煥新又有很大概率會比硬件訂閱服務的月租便宜。所以如果是僅僅從價格方麵來考慮,租iPhone顯然並不是一個很有性價比的選擇。
但是請注意,這隻是從價格因素上進行分析,租賃其實有一個不可忽視的優勢,就是靈活。與年年煥新和分期購買不同,用戶可以在訂閱期間隨時換成新的設備,而不是必須要在24個月內持續支付尾款。對於很多此前並未未體驗過蘋果生態的Android用戶來說,蘋果的硬件訂閱服務就是一個吸引這類用戶進行體驗的“誘餌”。同時對於蘋果生態內的“釘子戶”、例如iPhone 6的用戶來說,租一台新iPhone來體驗,顯然也是一個讓他們擁抱新品的契機。
簡單來說,如果你是一名Android用戶、卻想體驗iOS生態,那麼或許蘋果的硬件訂閱服務會是個不錯的選擇。但如果你是想要擁有一台iPhone,那麼最有性價比的方法其實早已有瞭定論,那就是新款iPhone上市後馬上購買,一年後賣齣再換新,這樣可以確保你永遠能夠用上最新的iPhone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