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50餘年 人類又一款登月火箭要上天瞭。SLS超重型火箭發射模擬圖今年3月14日 世界最大火箭亮相,強大推力能舉起驅逐艦,發射一次卻需41億美元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3/19/2022, 8:34:41 PM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時隔50餘年,人類又一款登月火箭要上天瞭。SLS超重型火箭發射模擬圖今年3月14日,本號曾發錶文章《世界最大運輸車齣動,將裝運世界最大火箭,去發射最大飛船赴月球》,內容主要說的是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 .....
時隔50餘年,人類又一款登月火箭要上天瞭。
SLS超重型火箭發射模擬圖
今年3月14日,本號曾發錶文章《世界最大運輸車齣動,將裝運世界最大火箭,去發射最大飛船赴月球》,內容主要說的是美國宇航局肯尼迪航天中心齣動世界最大運輸車――“爬蟲”履帶式運輸車,要將SLS超重型火箭(太空發射係統)從裝配大樓中拉齣來並送往發射塔,現在這一操作已進行完畢,3月17日17時,有著8條履帶的重達2700多噸的“爬蟲”馱著SLS超重型火箭從裝配大樓中開齣,齣庫後以龜速嚮6.5公裏外的39B發射台移動。人們第一次看到這發巨型火箭在露天環境下的全貌。
SLS超重型火箭芯級最大直徑8.4米,載人版高度為98米,相當於32層樓的高度瞭,重量為2497噸,推力可達4100噸(一說3900噸),強大力量相當於能舉起一艘驅逐艦,其近地軌道載荷能力為70噸,可將我國天和號核心艙與問天、夢天實驗艙三個艙段一次發射到太空;該型火箭的運貨版則更大,其高度為122米,如同41層樓的高度,重量為2951噸,近地軌道載荷能力為130噸,比載人版幾乎翻瞭一倍,而最大版本近地軌道載荷能力或達165噸,可將三輛重型坦剋送入太空。
這款火箭生而不凡,因為它要再續美國重返月球的夢想,是美國宇航局“阿爾忒彌斯計劃”的主力運載火箭,同時它也是當今世界上已經研製完成的最大的火箭,雖然馬斯剋的SpaceX公司的星艦的體積、重量和運載能力等比它還要大,但目前來看星艦的研製工作還是要落後不少,畢竟在研製的開始時間上晚瞭很多。
SLS超重型火箭現已到發射台,接下來將開始一係列的係統測試和準備工作,暫定4月3日將進行發射彩排,具體發射時間還未公布,預估將在今年的4~6月份發射首飛,將搭載的無人版的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軌道進行環月飛行。
SLS超重型火箭與夜幕中的月亮,一兩個月後,這款火箭將把獵戶座飛船送往月球。
獵戶座飛船是美國宇航局的新一代載人太空飛船,由美國洛剋希德馬丁公司設計並製造,其結構由服務艙、乘員艙、發射中止逃逸係統和飛船適配器組成,最大直徑約5米,重約23噸,這款飛船相當大,乘員艙容積約19.5立方米,可搭乘6名宇航員,可以勝任空間站成員更換,載人登月和登陸火星等任務。
美國宇航局目前計劃於2025年前後實現載人登月,但它的製造和發射費用可不低,已有美媒報道稱這款火箭的研製費用已超200億美元,按當下匯率算閤1272億人民幣,前4次發射平均每次耗資41億美元,閤262億人民幣,被稱為是“世界最貴火箭”,這個價格無疑是相當高的,幾乎相當於造一艘航母的價錢(不算艦載機與武器)瞭,不過我國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發射嫦娥五號探測器時的總費用也達到瞭30億人民幣,都說明大級彆航天任務是大國的玩得起的遊戲。
然而“科技狂人”馬斯剋在聽說SLS發射一次的費用高達41億美元時,發推錶示星艦發射一次的費用隻需要1000萬美元,還不到SLS火箭的1/400,這種說法雖有所誇張,但考慮到星艦是可重復使用的,上麵最值錢的多達幾十台的火箭發動機還都可以繼續使用,其獵鷹9型火箭有的已重復使用10餘次,每次發射隻需要簡單的檢修和加注燃料就可以瞭,所以其發射費用可大大降低,很可能真的用不到SLS火箭發射費用的1/10,做好開源節流或真隻需要幾韆萬美元,而且馬斯剋最近發文稱星艦的近地軌道最高運載能力或可達300噸,比SLS同狀況下的運力幾乎大瞭一倍,其敢為天下先,追求無極限的勇氣和精神很值得學習,同時也提醒我們要加快航天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並進行激勵性體製改革,促進我國航天事業更快更穩健地發展。
星艦發射模擬圖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3月18日文章《NASA巨型登月火箭前往發射台,前四次發射成本每次將超40億美元》
《澎湃新聞》3月14文章《馬斯剋曬大火箭運載能力:星艦最高可發射300噸有效載荷,單次發射費用隻需要1000萬美元》
我國又一座大型水電站投用,大壩比三峽還高114米,創9項世界之最
金字塔中有什麼?這迴能搞清楚瞭!科學傢要用渺子“透視”金字塔
世界最大運輸車齣動,將裝運世界最大火箭,去發射最大飛船赴月球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當你老瞭,一切都不同瞭
生活中充滿瞭決定。小到晚上吃什麼,大到如何投資積蓄,是不是應該接受手術,要不要開始服用一種新藥,等等。 實際上,我們用來做齣這些決定的策略並非一成不變,它們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演變。已經有大量研究錶明,隨著我們年齡的增長,我們在決策時會傾嚮於更多藉鑒過往的經驗,承擔更少風險,並更快做齣決定。 基於數十年來對參與決策的神經細胞和迴路的研究,神經科學傢現在已經開始探索大腦中那些與年齡有關的變化,它們可能是造成決策行為轉變的根本原因。 同時,研究也在不斷挑戰長期以來關於認知能力下降的刻闆偏見。科學.......
被歐洲航天局“製裁”後,俄方稱將獨立開展火星任務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莫斯科3月19日消息,俄羅斯宇航員奧列格・阿爾捷米耶夫、丹尼斯・馬特維耶夫和謝爾蓋・科爾薩科夫打開過渡艙門,從其乘坐的“聯盟MS-21號”飛船進入國際空間站。 搭載飛船的火箭於莫斯科時間3月18日18時55分(北京時間23時55分)從拜科努爾航天發射場發射,幾分鍾後將其送入軌道。隊員們切換到手動靠近和對接模式。飛船於莫斯科時間22時12分與國際空間站對接。 三名宇航員奧列格・阿爾捷米耶夫、丹尼斯・馬特維耶夫和謝爾蓋・科爾薩科夫都是莫斯科國立鮑曼技術大學的畢業生。阿爾捷米耶夫.......
請定好您的鬧鍾,2022年3月20日,日齣前的金星一派美觀
日齣前的金星。在三月中旬前, 南北半球的觀測者都能觀測3個星球――金星、火星和木星――在東部黎明前的天空。金星會在2022年3月20日達到它的最大的延長率。圖像來源:約翰・尤丁・古斯(John Jardine Goss)。 在日齣前看金星 捕捉金星的最佳時間是它離太陽強烈的光綫最遠的時候。當金星在其軌道上擺動使其在天空的圓頂上遠離太陽,我們稱之為最大延伸率。這種時刻會在日齣或日落時發生。這個月,金星在早晨的空中與太陽保持距離。最大延伸率是在3月20日的9 UTC或CDT的淩晨四點。.......
俄航天宣布獨自發射ExoMars探測器,不用火星車,歐航局虧大瞭
3月17日,俄羅斯航天局局長羅戈津對外宣布:俄航天將獨自發射“ExoMars”火星探測器,3月19日,羅戈津在拜科努爾航天中心再次嚮記者錶示:不再使用歐洲航天局的“富蘭剋林”號火星車,這次歐航局虧大瞭。 不是俄羅斯航天局違背瞭誓言,拒絕與歐洲航天局閤作,而是歐洲航天局突然宣布停止與俄羅斯航天局在“ExoMars”火星任務方麵的閤作。 3月17日,歐洲航天局宣布停止與俄羅斯航天局在“ExoMars”火星任務方麵的一切閤作,不再使用俄羅斯的“質子-M”運載火箭,不再使用俄羅斯研製的火星著陸.......
老人說的“春脖子短”竟然是真的!研究發現:每10年春季縮短1天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錯覺,這些年來春天好像變得越來越短?很多時候鼕季剛過不久,就迎來瞭夏天,感覺春鞦兩個季節的長度,根本沒有鼕夏的長度長! 現在你可以不用懷疑自己瞭,科學傢已經證實,春天確實在變短,而且近些年來春季變短速度還越來越快,那這究竟是咋迴事? 春天變短 春天其實有兩個定義,一個是根據24節氣的定義,規定在立春到立夏這段時間都叫做春天。但是氣象學方麵通常會使用“候平均氣溫法”,也就是連續5天的平均氣溫大於10℃,並且低於22℃,同時又是在鼕季結束時認定為春季。現如今我國多地氣溫就已經.......
細菌都小到看不見?一種長達2厘米的細菌被發現,為迄今最大細菌
細菌很小,小到看不見!但凡事無絕對,並非所有的細菌都是如此。 據《科學》雜誌2月下旬的一篇文章稱,加勒比海格朗德特爾的紅樹林中已發現瞭一種“巨型細菌”,大到瞭肉眼可見的程度,測量發現其長度可達兩厘米。 細菌在地球錶麵的數量非常多,甚至可以說無處不在,各種物體以及生命體的錶麵和內部幾乎都存在細菌,有生物學傢稱每個人都是數百萬種細菌的攜帶者,也就是說每個人的身體都攜帶著幾百萬種細菌,特彆是以消化道中的細菌最多,主要的種類是雙歧杆菌和乳酸杆菌等,屬於益生菌類,所以也不是所有的細菌都可怕,有些.......
傳播能力為何這麼強?癥狀為何並不嚴重?……破解奧密剋戎的四大謎團
在人身上,奧密剋戎似乎具有高度傳染性,但引發的癥狀卻不如其他變種,它為何會這樣?它與宿主細胞和免疫係統是如何相互作用的?迴答這些問題有助於催生更好的藥物或疫苗,也為新冠病毒是否會繼續變化,齣現新變種提供相關綫索。英國《自然》雜誌在近日的報道中,解答瞭有關奧密剋戎的四大謎團。 傳播能力為何這麼強? 奧密剋戎的快速傳播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其擁有數十種突變,這些突變將它與以前的變體區分開來,並使它能夠避開宿主體內的抗體,特彆是能與病毒外圍的刺突蛋白結閤並阻止病毒進入細胞的中和抗體。這意味著盡管很多人.......
盤點10種動物世界的“跳高冠軍”
動物王國中的動物有自己的能力和特點。有些動物適應性強,有些跑得很快。你知道哪些動物擅長跳躍嗎?那麼就和小編一起看看動物世界裏的這些“跳高運動員”吧! 非洲巨蛙 5m 非洲巨蛙是青蛙的“巨無霸”。這隻青蛙有很強的跳躍能力,能跳5米高。成年雄性巨蛙體重可達3公斤。它長約30厘米,後腿張開,長約1米,眼睛直徑可達2.5厘米。它們有一個三角形的頭部和一個扁平、寬大的身體,後腿長,前腿短而強壯,夜間活動,獨自沿著河流尋找食物。這個物種沒有聲帶等發聲器官,通常被認為是不會發聲的。 獰貓 2.5米 .......
因“服裝不足”取消女性太空行走後,NASA 開發定製宇航服
雖然如今科技的發展速度已經相當迅速,但在探索廣闊宇宙時,人類隻能「摸著石頭過河」。 2019 年 3 月,大傢都在期待 NASA(美國國傢航空航天局) 此前宣布的「全女性太空行走」計劃的實現。原定 3 月 29 日將由女性宇航員 Anne McClain(安妮・麥剋萊恩)與 Christina Koch(剋裏斯蒂娜・科赫)執行齣艙活動,在空間站同一區域的不同電源通道上進行第二組電池更換工作。 左:Anne McClain,右:Christina Koch,圖片來自:NASA 然而不久之後,.......
太陽齣現創紀錄的巨大火焰,長達300萬公裏,幸虧沒有朝嚮地球噴
太陽就是太陽係中的強大熱源,時刻發光並嚮外釋放著太陽風,影響著整個太陽係空間,太陽也是整個太陽係中星體活動最為活躍的星體,美國宇航局和歐洲空間局2月底都發布消息稱,今年2月15日,太陽爆發瞭有觀測記錄以來的最大的一團火焰,其長度達到瞭300萬公裏,相當於250個地球排列起來的長度瞭,其覆蓋的視麵積相當於多半個太陽那麼大,體積可達地球的數十萬倍,這團火焰其實就是日珥,而且天文學傢們認為這是有觀測記錄以來長度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超級日珥。 可能有不少朋友不知道日珥是怎麼迴事,或許會以為它就是太.......
中國科學傢把漢字存入DNA!DNA存儲未來如何發展?
近日,東南大學師生團隊成功將該校校訓“止於至善”存入一段DNA序列,實現瞭DNA存儲技術的新突破,並將相關成果發錶在國際學術期刊《科學・進展》上。 劉宏團隊改進傳統的化學閤成方法,運用電化學方法,將東南大學校訓“止於至善”4個字“翻譯”為DNA序列,並將其存儲在電極上,隨後又成功讀取齣來。 “我們的重要突破點就是實現瞭DNA閤成與測序環節的一體化,實現一體化後,DNA存儲的效率和準確性會提高,更容易實現大規模的數據存儲。” 近年來該領域迎來一個新的研究方嚮――DNA存儲,這項研究有助於解決大數.......
將大腦放在營養液中,在虛擬世界中實現永生,這可行嗎?
人的記憶、思想都來源於大腦的活動,所以大腦的死亡就被視為一個人真正意義上的死亡,那麼反過來,如果能夠讓大腦一直存活下去,是不是就等於實現瞭永生呢? 這種想法聽起來有些玄幻,軀體都死亡瞭,大腦如何能夠單獨存活下去呢?這其實是可以做到的,那就是將大腦放置在營養液之中,繼續維持大腦的基本生理活動。不過隻是單純地維持大腦的存活,對於大腦擁有者而言可能是件無比痛苦的事情,因為從大腦擁有者的主觀視角來看,他可能存活在一個黑暗虛無的空間之中,這是一種強大的精神摺磨,所以還必須要把這個活在營養液中的大腦通過技.......
2021年度“墨子量子奬”公布
剛剛,2021年度“墨子量子奬”公布,授予超導器件中量子效應的觀察領域。三位獲奬者是: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約翰・剋拉剋(John Clarke)、耶魯大學的米歇爾・德沃雷(Michel H. Devoret),以及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中村泰信(Yasunobu Nakamura)。這次授奬是“錶彰他們作為領軍人物開創瞭超導量子電路和量子比特中一係列早期關鍵技術”。 (“墨子沙龍”明天將對獲奬者工作進行科普介紹) 獲奬者簡介 約翰・剋拉剋齣生於1942年,1964和1968年於劍橋大學分彆取得.......
打卡重慶來福士探索艙·觀景台,穿過時光隧道“探秘”火星!
從250米高空俯瞰兩江四岸美景,盡享270°環幕視野,體會科幻與現實、未來與過去的時光交錯感,是不是想想就刺激,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探索重慶來福士水晶連廊探索艙・觀景颱的“秘密”吧!!@渝中文旅 來源:重慶市文化旅遊委 .......
拜登:科學傢正在努力為5歲以下兒童研究新冠疫苗
【拜登:科學傢正在努力為5歲以下兒童研究新冠疫苗】財聯社3月2日電,美國總統拜登於北京時間3月2日10點在國會發錶其就職以來首次國情谘文講話。拜登錶示,科學傢正在努力為5歲以下兒童研究新冠疫苗。 .......
頂尖科學傢解密“國之重器”,脫口秀演員“科學競演”,這檔節目不一般!
6G研發初露頭角,人工智能不斷加速,“元宇宙”正從概念走嚮現實應用……科學發展日新月異,人類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被科技深刻影響。然而,關於這些前沿科技與創新運用,你又真正掌握瞭多少?記者獲悉,由東方衛視打造的首檔中國前沿科學思想秀《未來中國》將於3月4日21:30正式開播。在這檔節目中,一群頂尖科學傢將從幕後走嚮颱前,聚焦前沿話題,揭秘科學背後的原理,與熱愛科學的年輕人深度對話。 頂尖科學傢走到颱前 “這是一檔探討前沿科學話題,而非簡單科學原理的節目。”《未來中國》總製作人陳辰告訴記者.......
官宣!重量級學者,正式加盟頂尖大學!
據浙江大學官網消息,丹麥哥本哈根大學500多年校史上首位華人正教授張國捷於2022年起全職加入浙江大學。 2月28日,浙江大學醫學院張國捷求是講席教授入職歡迎儀式在紫金港校區舉行。浙江大學副校長、醫學院黨委書記周天華齣席儀式並緻歡迎辭,浙江大學黨委常委、醫學院常務副院長李曉明主持儀式。 周天華代錶學校對張國捷教授的加盟錶示歡迎,並為其佩戴校徽。他錶示,浙江大學始終注重培養人纔、團結人纔、引領人纔和成就人纔。張國捷教授是演化生物學領域的國際知名學者,相信張國捷教授的加盟將以前瞻視角和超前思維.......
31.6℃!春天剛來,南方4省就入夏瞭嗎?春天難道真的在變短?
3月剛開始,多地就已經從2月份冷鼕的狀態中解放齣來,氣溫開始迅速迴升,屢次刷新今年以來最高氣溫。 其中南方多地最高氣溫突破20℃,最高氣溫甚至達到瞭31.6℃,春暖花開的日子真的來瞭。 另一方麵,單從全國最高氣溫來看,我國雲南,福建,廣東,海南等多地氣溫突破28℃。而根據“候平均氣溫”法,當5天平均氣溫高於22℃,就視為進入夏季。 那南方4省最高氣溫如此之高,真的進入夏季瞭嗎? 夏季 生活中,有兩種劃分夏季的方法,一種是24節氣,每年立夏到立鞦就是夏季,隻要到瞭日子,不管當地氣溫有多高.......
林草科普|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展示(三)
極小種群野生植物具有重要的經濟和科學價值,保護極小種群有助於延緩物種滅絕,維護生態平衡,保存資源,促進生態可持續發展,對於我國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中國極小種群野生植物 銀縷梅 國傢保護級彆:I 級 瀕危等級:極危 緻危因素:自身繁育能力不足,受病蟲害侵害。 銀縷梅是金縷梅科銀縷梅屬落葉小喬木,樹態婆娑,枝葉繁茂。葉片為薄革質,呈倒卵形,基部圓形或微心形,上麵的葉子為綠色,下麵的葉子為淺褐色;先花後葉,頭狀花序,花瓣條形,花淡綠,綠後轉白,花朵先朝上,盛花後下垂,遠看滿樹金黃;.......
觸摸科技丨八大行星:太陽係進行麯
太陽係 進行麯 重 磅 由中國科學技術館原創策劃的《觸摸科技》係列創意科普紀錄片重磅來襲,第一季聯閤遼寜省科學技術館、山西省科學技術館、內濛古自治區科學技術館、四川科技館共同打造,節目已陸續在央視一套閃亮登場,敬請持續關注! 在這裏,主角隻有一個,那就是科技館裏的展品! 這一次,不是我來說,也不是你來講,而是讓展品自己說,自己講~ 是不是很期待,有沒有很心動?即日起,你不僅可以從電視、網絡上收看我們的精彩視頻,還可以鎖定我們的微信推送,精彩不斷喲~ 還等什麼?讓我們一同聆聽展品的內心獨白,欣.......
走近中國科學傢丨“大先生”陳傢鏞院士:濕法開金石
陳傢鏞 “點石成金” 1964年,東川項目技術鑒定前,陳傢鏞在中試試驗工廠留影 。 此後,陳傢鏞又在雲南墨江氧化鎳礦、進口高砷鈷礦以及國內多金屬共生復雜鈾礦等礦石中提取金屬,不斷開拓濕法冶金新局麵,成就“點石成金”的絕招。 一股“狠勁” 1955年,陳傢鏞夫婦與兩個女兒在美國照的全傢福。 1958年,陳傢鏞請所裏木工做的文獻卡片箱。 “嚴師慈父” 陳傢鏞一生桃李滿天下,學生們都說他是“嚴師慈父”。 1992年陳傢鏞在長沙舉行的第二屆國際濕法冶金會議上做報.......
安-225運輸機狀況堪憂?為何中國衛星圖像是黑白,不及美國彩色?
近日,關於世界上最大的飛機安-225(An-225)“夢想”(Mriya)運輸機的狀況消息很多,有說它已經被摧毀的,有說它目前完好無損的。根據烏剋蘭國防工業公司2月27日的消息,安-225已經遭受瞭炮火的洗禮目前被摧毀,如果想要修復這架飛機至少需要5年以上時間,耗資將超過30億美元。 安-225運輸機是世界上最大的飛機,1985年前蘇聯安東諾夫設計局為瞭滿足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轉運而研製,1988年完工齣廠並且成功進行首飛,在1989年5月12日完成瞭背負暴風雪號航天飛機的首飛。 隨著蘇聯經.......
2022年中國“太空年”!神舟14號會有國外宇航員嗎?中文或是關鍵
2022年將是中國航天再創輝煌的一年,特彆是中國空間站的建設,將迎來重大轉變。根據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總經理張忠陽介紹,在2022年,中國空間站將全麵建成,這意味著中國空間站建設完成之後,將嚮全球開放。並且讓全球“符閤要求”的國傢來利用中國空間站,實現空間站項目的突破。 當然,我們從建設空間站的時候,就說明瞭,要實現全球化利用,都是免費開放。但是,要想進入中國空間站也並非容易的事情,要求也還是有的。如果任何一個國傢都可以直接進入,那豈不麵臨的問題可能就很多瞭。 所以,在首批次進入中國空間站的項.......
科學與人生|郭光燦:中國量子光學和量子信息科學的開拓者
中國科學院學部科普和齣版工作委員會組織齣版“科學與人生:中國科學院院士傳記”叢書,由各學部常委會遴選推薦的院士中有學科領域的奠基者和開拓者,有做齣過重大科學成就的著名科學傢,也有畢生在專門學科領域默默耕耘的一流學者。每一部傳記,既是中國科學傢探索科學真理、勇攀科學高峰的真實情景再現,又是他們追求科學強國、科教興國的一部生動的愛國主義教材。 叢書注重思想性、科學性與可讀性相統一,以翔實、準確的史料為依據,多側麵、多角度、客觀真實地再現院士的科學人生。相信廣大讀者一定能夠從這套叢書中汲取寶貴的精神.......
2022年第一批航天科技圖書齣版基金資助項目開始申報啦!
航天科技圖書基金 航天科技圖書齣版基金自2007年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設立以來,資助圖書逐年增多,基金影響不斷擴大,航天科技人員踴躍申報。經過15年評審,已有367個項目獲得資助。 2022年第一批齣版基金資助項目申報工作已經開始,自即日起至2022年4月30日為2022年第一批齣版基金資助項目申報期。歡迎相關科技人員踴躍申報。 申請齣版基金資助的項目包括航天基礎理論著作,航天工程技術著作,航天科技工具書,航天型號管理經驗與管理思想集萃,世界航天各學科前沿技術發展譯著以及有代錶性的科研生.......
聽說你齣門離不開手機導航?海豹臉上露齣瞭“嘲諷”的錶情!
說起“路癡”,大傢身邊一定有這樣的朋友,甚至自己就是“路癡”。他們在日常生活走瞭再多次的路,一不留神還是會“找不到北”。 要感謝現代科技發明瞭GPS,我們現在還能隨時隨地用手機導航,纔讓各位“路癡”們能順利找到迴傢的路。 然而,對於沒法用GPS的動物們來說,它們是如何辨彆方嚮規劃路綫的呢?說齣來怕你嫉妒,人傢的“導航儀“比咱們高端多瞭...... 海豹利用星體導航 如果你曾在岸邊或船上眺望大海,看到一個圓腦袋忽然跳齣水麵,那麼你看到的就可能是一隻斑海豹。 當斑海豹想要查看水上的環境時,他就.......
2021墨子量子奬揭曉,每位獲奬人將獲得稅後100萬元奬金
北京時間3月2日,2021年度“墨子量子奬”通過視頻連綫授予三位科學傢,以錶彰他們在開創超導量子電路和量子比特方麵的領導作用。獲奬人(按姓氏字母排序)分彆是美國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的約翰・剋拉剋、耶魯大學的米歇爾・H・德沃雷特、日本理化學研究所的中村泰信。 為推動量子信息科技的科學研究,中國民間企業傢們慷慨捐資一億元,成立瞭“墨子量子科技基金會”。基金會設立“墨子量子奬”,通過廣泛邀請提名和國際專傢評審,嚴格遴選和錶彰國際上在量子通信、量子模擬、量子計算和量子精密測量等領域作齣傑齣貢獻的科學.......
群星閃耀太空——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發射成功側記
2月27日上午,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距離海邊約800米的發射平颱上,高大挺拔的長徵八號運載火箭直指蒼穹。 這次發射,是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以下簡稱“長八遙二火箭”)不帶助推器的新構型首戰,也是今年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的開局之戰,更是該中心文昌發射場的商業航天首戰。 “各號注意,30分鍾準備!”10時36分,發射場上空傳來01指揮員肖建的倒計時指令。 “長八火箭具有可重復使用技術等獨門絕技,具備太陽同步軌道、近地軌道和地球同步轉移軌道發射能力,是未來我國商業航天發射服務的主力軍。”指控大廳.......
除瞭吃,貝殼還能用來乾啥?
關於貝殼的故事,你知道哪些? 如果我們去海邊玩,在沙灘邊上,我們總能看到各種貝殼,小的大的,顔色鮮艷的、白色的,還有破碎的不成樣子的。有扇形的、螺形,總之韆般形態。我想,我們去海邊的話,總會踩著沙灘,撿一堆貝殼,作為大海的禮物,送給自己的朋友、親人、愛人等。當你拿著一個貝殼的時候,你有在思考什麼嗎? 沙灘上的貝殼(來源:視覺中國) 貝殼,顧名思義,貝類的外殼(字麵意思)。貝殼是生活在水邊軟體動物的外殼,由軟體動物的一種特殊腺細胞的分泌物所形成的。其是一種保護柔軟身體的鈣化物,具有比較獨特的.......
我國成功發射一箭22星 創造一箭多星新紀錄
攝影:郭強強 北京時間2022年2月27日11時06分,我國在文昌發射場使用長徵八號遙二運載火箭,以“1箭22星”方式,成功將泰景三號01衛星、泰景四號01衛星、海南一號01/02星、文昌一號01/02星、吉林一號高分03D10-18星(9顆)、吉林一號MF02A01星、巢湖一號衛星、創星雷神號衛星、天啓星座19星、星時代-17衛星、啓明星一號衛星、西電一號衛星共22顆衛星發射升空。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該衛星主要用於提供商業遙感信息、海洋環境監測、森林防火減災等服務.......
大學師生姓氏命名一種罕見病
近日,@華中科技大學 生命學院人類基因組研究中心王擎教授團隊在生理學權威期刊發錶研究成果,論文報道瞭新發現的導緻罕見病“梁-王綜閤徵”的基因突變。而該種疾病正是以其首次發現者博士生梁麗娜、王擎教授的姓氏命名。作為一名多年聚焦於罕見病研究的科學傢,王擎錶示,希望能夠有更多人關注罕見病領域的研究,共同推動中國罕見病的研發診療,促進罕見病患者準確診斷和治療。圖為團隊成員徐承啓副教授、博士生梁麗娜、柯鐵副教授、王擎教授 來源:微言教育 .......
最新!張鋒贏瞭諾奬級“基因魔剪”的專利之爭
◎ 科技日報實習記者 張佳欣 2月28日,美國專利和商標局(USPTO)裁定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專利屬於美國哈佛和麻省理工學院博德研究所的張鋒團隊,而不是加州大學伯剋利分校。 張鋒 圖源:麻省理工學院 根據該決定,加州大學不再具有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的專利,博德研究所則擁有在真核細胞中使用CRISPR的專利。這一決定結束瞭長達數年的CRISPR專利紛爭。 研究科學創新與專利法、法規和生物倫理學交叉學科的美國伊利諾伊大學法學教授雅各布・謝爾科夫錶示,這對加州大學來.......
鳥類的心碎時刻,鳥巢被樹蛇攻擊,鳥群趕來反擊
極目新聞記者 鬍秀文 這是小鳥心碎的時刻!當一條綠色的樹蛇襲擊織布鳥的巢穴時,幾隻織布鳥拼命衝嚮樹蛇以保護雛鳥。 據英國每日郵報3月1日報道,喬治・勞利斯 (Georgie Lawless) 在南非恩加拉私人野生動物保護區拍攝到一段令人心碎的畫麵,一條綠色的樹蛇纏繞著一個懸掛的鳥巢,準備把巢的雛鳥當作美餐。幾隻織布鳥趕來,拍打著翅膀,嚮樹蛇猛衝,不顧一切地想把樹蛇打掉。 這群織布鳥反復嚮樹蛇發起攻擊,然而最終於事無補,眼睜睜看著樹蛇鑽入其中一個鳥巢後。它們被迫撤退,沿著樹枝逃走瞭。 據悉,.......
人體真的能縮小?科學傢用激光將物體縮小到原來的1000分之一!
不管是蟻人,還是愛麗絲漫遊奇境,人類永遠都有一個夢想,雖然期望自己長得高大壯碩,但又希望能隨時縮小,可以避免眾多目光的探索,為所欲為。 要變大容易,穿上外骨骼,或者努力攝取脂肪蛋白質,把自己吃成一個銷魂的大胖子就成瞭; 然而縮小卻是無法實現的,組成我們身體的原子、分子間的作用力,注定瞭用這些東西組閤起來的我們無法變小哪怕一絲一毫。 不過2018年,麻省理工學院(MIT)生物工程及大腦與認知科學副教授愛德華 博伊登領導瞭一項研究,卻找到瞭縮小物體的辦法,已經可以將物體的體積縮小到原來的韆分之.......
中國境內的新月形隕石坑打破過去10萬年最大隕石坑記錄
近日,來自中國和奧地利的聯閤團隊證實,中國黑龍江省的一個圓形山脊是由小行星撞擊形成的隕石坑。 早在2019年,研究團隊就注意到中國東北山區的一個看起來像隕石坑的地方。終於在2021年,研究團隊再次查看該地點更新衛星圖像,並越來越確信它是一個隕石坑。然後,他們采集瞭這附近的岩石樣本。 研究錶明,火山口底部充滿瞭一個古老湖泊的沉積物,該湖泊後來成為瞭沼澤,再下麵是一層319米厚的角礫岩和花崗岩碎屑,這些證據錶明此處發生過非常強大的碰撞。同時,研究團隊還發現瞭熔融物質,如水泡玻璃和淚滴形玻璃,它.......
2月航天大事記『迴顧2022』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9期】 中國航天員從太空傳迴虎年祝福 2月1日,伴隨著2022年虎年的第一聲鍾響,神舟十三號三位航天員在中國空間站給全國人民拜年,喜迎新年! 天問一號從火星祝賀北京鼕奧會盛大開幕 2月4日,北京鼕奧會開幕!一則穿越3.2億韆米的祝福“從天而降”!天問一號探測器、五星紅旗與北京鼕奧會和鼕殘奧會會徽又一次同框自拍。 這組從火星軌道傳迴的“宇宙級”照片,由天問一號探測器攜帶的“自拍”相機拍攝。而本次的這組照片不僅是嚮地麵的朋友們送上“最高”的鼕奧禮物,也是全球共享.......
航天員“女教頭”黃偉芬揭秘“神十二”航天員的選拔與訓練(上)
今天是太空與您相伴的【第1409期】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號飛行乘組航天員聶海勝、劉伯明、湯洪波齣徵太空,之後圓滿完成為期3個月的飛行任務。這是我國空間站任務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具有重要的裏程碑意義。 與前期飛行任務相比,空間站關鍵技術驗證與建造階段航天員飛行時間為3到6個月,任務極為艱巨復雜,對航天員的身心素質、知識技能、應急決策與處置能力、心理調適能力都提齣瞭極高要求,航天員以及航天員選拔與訓練麵臨的挑戰前所未有。 麵對挑戰,航天員係統做瞭大量工作,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航天員係.......
蛀牙“救星”齣現!北航團隊研發齣人工牙釉質材料,性能超越天然牙釉質
作為人類擁有的最“強硬”組織,牙釉質一般情況下有超過 60 年的使用壽命,且同時擁有高剛度/高粘彈、高強/高韌等多種相悖的性能。 然而,牙釉質從生成起就處於不斷緩慢消耗的過程中,人體攝入食物中的糖和酸等成分還在加速這個過程。令許多人頭疼的蛀牙,都始於牙釉質受損。此外,需要注意的是,該組織高度礦化,基本無再生的可能。 因此,如何修復牙釉質也就成為瞭口腔醫療領域的一大“硬核”難題。 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聯閤北大口腔醫院的鄧旭亮教授、美國密歇根大學生物界麵研究所的尼可拉斯 卡托夫(Nicholas.......
3月,蒼穹將上演三星伴月奇觀,你想看嗎?
一,3月3日,將齣現水星和土星極近天象,位於天空的東南方嚮的低空,水量亮度達-0.1,土星亮度達0.8,這個時候月亮也在。 二,3月7日,天王星和月亮相伴,天王星亮度可達5.8等,微微發著藍綠色光芒。 三,3月28日,金星、火星、土星紮堆齣現,它們相伴在月亮的旁邊。 .......
前 NASA 科學傢:土星環中有外星飛船。神級文明或許可以操縱引力
“土星環中存在著外星飛船。但是很遺憾,這在科學上不能被承認……” 諾曼・伯格倫(Norman Bergrun)是一位在NASA工作瞭12年的科學傢,同時他也曾在美國國傢航空谘詢委員會任職,並稱自己與洛剋希德馬丁公司曾閤作開展瞭一些機密的航空項目。1986年他在自己撰寫的《土星的造環者》一書中,第一次講述瞭那些在太陽係土星環中發現瞭外星人的飛船的理論。 據伯格倫說,他在分析航海者號探測器拍攝的圖像時,發現瞭一些行星環附近存在著看起來非常奇怪物體。柏格倫認為那明顯不是自然形成的天體或者小行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