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此輪疫情發生以來,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積極動員、主動協調,深圳與對口地區消費幫扶企業進一步加強信息和資源共享、市場互通,纍計采購特色農産品和消費幫扶産品超1375萬元,助力深圳抗疫保供。同時綫上舉辦多場消費幫扶直播帶貨活動,努力做到服務戰疫與助力鄉村振興兩不誤。
2月22日發布的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提齣,創建消費幫扶示範城市和産地示範區,發揮脫貧地區農副産品網絡銷售平台作用。
深圳緊扣中央一號文件精神,主動探索,積極作為,率先啓動創建消費幫扶示範城市的行動。2022年一開年,即印發瞭《深圳市創建國傢消費幫扶示範城市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方案》聚焦“示範什麼”“為什麼示範”“怎麼示範”三大方麵,創新推齣“四大四好”舉措,即“強化大協作,完善好機製”“優化大政策,扶持好産業”“提供大服務,打造好品牌”“依托大市場,拓展好渠道”,進一步推動深圳消費幫扶全麵提檔升級,逐步由政策驅動嚮市場驅動銜接過渡,以先行示範標準打造全國消費幫扶“深圳樣闆”,助力鄉村全麵振興。
“創建國傢消費幫扶示範城市,深圳具有市場、科技、品牌、區位、機製等五大優勢。”深圳市委黨校教授申勇錶示,《方案》推齣的“四大四好”創新舉措有利於促進鄉村振興的可持續性,推進鄉村振興的區域聯動,打造鄉村振興的“深圳樣闆”。
記者從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瞭解到,深圳率先啓動創建國傢消費幫扶示範城市的行動,受到國傢發改委、國傢鄉村振興局等上級部門的充分肯定,並嚮全國推廣深圳這一“先行示範”做法。
政企閤力共奏幫扶最強音
眼下正是廣西沃柑成熟采摘季。位於廣西德保縣那甲鎮餐甲村的韆畝柑橘果園裏,黃澄澄的沃柑掛滿枝頭,顆顆圓潤飽滿,果香四溢。這裏是深圳點籌網與當地閤作社聯建聯營的深圳菜籃子基地,每年有一半的蔬果銷往深圳市場。
在粵桂協作工作隊(原廣東省第二扶貧協作工作組)的牽綫搭橋下,深圳點籌網將“DC農業味蕾大數據係統”應用到深圳對口幫扶地區廣西德保的沃柑幫扶實踐當中,通過數字農業技術和互聯網電商平台鏈接沃柑消費端和生産端,以訂單倒推前端生産、種植、分揀加工、物流、倉儲、配送各個環節的標準化,精準對接各大批發市場、電商平台、社區團購平台、商超生鮮門店等多元化銷售渠道,不僅解決當地農企種植、采收及産品銷售等問題,改變瞭以前僅以“通果”形式銷往農批市場的單一局麵,也提高瞭德保沃柑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
“我們已與當地十多傢大型沃柑閤作社達成種植閤作關係,通過大數據係統集閤需求導入訂單到德保,並指導幫助經營戶在産地完成果品分級、包裝,提高産地收購價,將更多的效益留在當地。” 深圳點籌網副董事長趙學生告訴記者,德保沃柑電商銷售占比從過去的8.9%增長到18.3%。去年綫上銷售量超2228萬斤,銷售額突破1.36億元,帶動當地400餘戶脫貧戶增收。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前提和基礎,需要全社會力量共同參與。深圳將消費幫扶作為動員社會力量參與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大市場、大平台、大流通的優勢,建機製、搭平台、找企業、拓渠道,不斷完善消費幫扶利益聯結鏈條,讓無形之手和有形之手協同發力,構建起“政府引導、市場主導、社會參與、多方協同”的可持續消費幫扶模式,推動消費幫扶提檔升級。
其中,政策引領是深圳推動消費幫扶形成“好機製”具體舉措之一。立足市場程度高、消費潛力大等特點,深圳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要求,圍繞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推齣瞭一係列配套製度和政策,發動全市1000餘傢預算單位以不低於30%的預算額度定嚮采購消費幫扶産品,並安排消費幫扶專項資金,提高瞭消費幫扶機製的“含金量”。
西藏察隅夏尼村的獼猴桃再迎豐收。深圳特區報記者 齊潔爽/攝
為激活市場主體活力,深圳通過因勢利導,鼓勵深圳龍頭企業到對口幫扶地區投資建設農産品供深基地,推動當地特色農産品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配套化發展,並齣台相關資助補貼政策,支持培育積極參與消費幫扶的優質企業。譬如,深圳對符閤申請條件的“菜籃子”基地認定項目以及對口幫扶項目,給予最高不超過300萬元的資助;對采購深圳對口幫扶地區農特産品達到一定規模的電子商務平台企業給予資金奬勵;南山區投入750萬元財政資金專項撥付給對口地區用於消費幫扶提檔升級。
2021年,深圳直接采購消費幫扶産品達115億元,超額完成年度目標任務。深圳深入實施消費幫扶“四個好”長效機製的創新做法,獲得國傢發改委充分認可,並被評為“全國消費幫扶助力鄉村振興優秀典型案例單位”。
“圳品”搭橋構建全産業鏈
上午不到9點,傢住寶安西鄉街道的文阿姨拉著日常買菜的小拖車,匆匆趕往附近的福中福市場“瑤山牛”專賣店排隊搶購新鮮牛肉。“早點到纔有得選,過瞭11點大概率會空跑一趟。”有著近一年搶購經驗的文阿姨說,自傢“老中少”都喜歡吃這傢的牛肉,不僅肉質鮮、口感好,而且價格也適中,每次都會多買一些。
此時,800公裏外的廣西都安,深圳幫扶引進的西南冷鏈倉儲物流中心如往常一樣繁忙。現代化的屠宰加工車間裏,一大批工人正在流水綫上有條不紊地忙活著。現宰的“瑤山牛”按部位被分割成數十種産品,全程冷鏈運往深圳。
“每天最少有2車新鮮牛肉發往深圳,訂單量大時,會再增發一輛車,都會趕在當天晚上12點前運抵寶安西鄉倉庫,確保次日一早深圳市民就能買到。”廣西都安嘉豪實業深圳分公司負責人莫維奇告訴記者,2021年深圳市場銷售額超8000萬元, 實現大幅增長,市場化渠道占比超過80%。
“瑤山牛”走俏深圳市場,“圳品”功不可沒。2020年,寶安區通過粵桂協作平台,幫扶廣西都安“瑤山牛”等4個産品通過“圳品”認證,都安嘉豪公司成為首批供深基地。同時在政策、平台、品牌、市場等方麵持續發力,積極推進瑤山牛進入深圳以及大灣區市場,打通全産業鏈幫扶“最後一公裏”。
截至目前,瑤山牛專賣店已在深圳開設瞭55傢,月均銷售額超600萬元。此外,都安嘉豪公司每天嚮華潤萬傢華南區100傢門店供應1至2噸“瑤山牛”。2021年,“瑤山牛”還成功打入美團買菜等多個市場化銷售渠道,全國銷售額纍計達1.8億元。
莫維奇坦言,貼上“圳品”標簽,對提高産品附加值和市場認可度大有裨益,讓“瑤山牛”在大灣區市場更具有競爭力。
一輛輛載著“緻富牛”的貨車在給大灣區市民送來新鮮牛肉的同時,也為廣西都安脫貧群眾送去美好生活的希望。
地處滇黔桂石漠化片區的都安,在深桂對口協作下探索齣瞭“貸牛還牛”的産業扶貧模式,幫助8萬名村民脫貧。如今,當地已經形成瞭“縣有基地、鄉有牛場、村有牛社、戶有牛羊”肉牛養殖格局,存欄肉牛超8萬頭,構建起從養殖、屠宰、加工、物流、品牌、銷售等全産業鏈,實現瞭瑤山牛從農場到市場、從基地到餐桌的無縫對接,帶領著當地群眾同奔小康。
事實上,瑤山牛隻是深圳以“圳品”評價為紐帶,持續增強對口幫扶地區內生動力,構建消費幫扶可持續機製的群山一峰。
廣西大化的七百弄雞飛上韆傢萬戶餐桌、河源龍川的山茶油暢銷大灣區……近年來,深圳因地製宜將對口幫扶地區優質自然資源與深圳的資金、科技、管理、市場優勢結閤,通過打造“政府引導、企業主體、技術服務、市場對接”的“圳品”幫扶模式,從源頭有效促進對口地區消費幫扶産品基地化、標準化、品牌化發展,幫助廣西沃柑、百色芒果等110個深圳對口地區優質農 産品貼上瞭“圳品”標簽。
不僅如此,深圳在對口幫扶地區開展“圳品”認證過程中,還與對口地區簽訂協議,采取“公司+基地+農戶”聯建聯營模式,建立供深農産品生産基地。截至目前,僅廣西就有37個農産品基地,被認定為供深農産品示範基地。
市場化運作挖掘“好産品”
在深圳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匯聚瞭汕尾大米、新疆乾果、廣西沃柑、巴馬飲用水、河源山茶油、西藏犛牛肉乾等上韆種來自深圳對口幫扶8省60縣的特色農副産品,琳琅滿目。
記者在雲南館的貨架上看到,一袋外包裝印著豬八戒卡通形象的五花臘肉很引人注目。“這款臘肉選用的是雲南昭通農傢散養的土豬肉熏製而成,很受深圳消費者喜歡,迴購率很高。”雲南館負責人潘權說,2020年以來纍計銷售額約達115萬元,去年雲南臘肉還入選為深圳消費幫扶“百強好産品”。
事實上,熱銷深圳的雲南昭通臘肉,兩年前隻是一塊晾在當地村民屋頭的自製臘味。2020年上半年,深圳海吉星消費中心負責人鄭英鵬帶領團隊赴雲南昭通考察時,無意間發現農戶傢中的臘肉口感很不錯,便建議雲南館嘗試進行 市場化運作,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幫助開拓銷售渠道。
“我們從農戶收購瞭首批土豬肉,交給當地有資質的加工廠代工,並送第三方品質檢測,獲得閤格質檢報告後,統一包裝標簽標識,並配上可溯源産品信息的條形碼,確保産品質量符閤上市要求。”潘權告訴記者,從農傢土産蛻變為閤格商品的雲南臘肉,通過深圳單位集中采購等渠道端上瞭市民餐桌後,收獲瞭一批“迴頭客”。
在深圳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指導下,雲南館針對性地持續加強品控,完善包裝、生産管理,僅1年多時間裏就為臘肉換瞭數次包裝設計,並注冊産品品牌,提高産品的市場辨識度和競爭力。潘權錶示,雲南臘肉在深圳銷售額穩步增長,激發瞭當地村民養殖土豬的熱情,並帶動瞭周邊産業在當地的發展。
記者采訪注意到,與雲南臘肉一起上榜“百強好産品”的還有汕頭南澳的紫菜、宅魷,汕尾的油柑茶,河源的鹽焗雞,貴州畢節的紅心雞蛋等。它們都是深圳通過消費幫扶將對口地區的自産自銷土産打造成適銷深圳市場的優質産品、品牌産品,具備著當地特色、味道正宗、品質有保證、生産規模化、價格實惠等共性。
“去年畢節紅心雞蛋在深圳錢大媽總銷售額上億元,我們已經是錢大媽的戰略供應商,閤作很穩定。”深圳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貴州館負責人周虎說,在深圳各方的幫助下,“百強”好産品畢節雞蛋已經在當地形成規模化、標準化生産,如今每天有1000至1500件(每件360枚)雞蛋從畢節銷往深圳,不僅帶動瞭當地群眾養殖熱情,也解決瞭脫貧群眾的就業問題,為他們帶來瞭可觀收入。
在好産品的推廣上,深圳不遺餘力。從開展好産品進飯堂推介行動、在“圳幫扶”綫上商城開設“好産品百強”專區,再到打造深圳潮汕、客傢美食文化節,結閤消費熱點組織消費幫扶年貨直播帶貨周、新春鬧元宵直播帶貨等多場主題直播活動,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搭建瞭一個又一個“舞台”,不斷提高“百強好産品”知曉度和辨識度,不僅為深圳企業采購、市民選購消費幫扶産品提供瞭較好的參考,還為深入培育好産品提供瞭動力。
加強好産品培育,加大“百強”優質品牌打造力度,是深圳創建國傢消費幫扶示範城市的重要舉措之一。《方案》中提齣,要圍繞“百強”好産品建立標準化的評價體係,推動深圳各級預算單位優先采購好産品,廣泛動員各級機關事業單位、大型商超、龍頭企業等與“百強”好産品等優質産品供應商建立長期穩定購銷關係。
拓寬渠道暢通“最後一公裏”
“巴馬礦泉水口感不錯,價格也實惠。”市民李先生周末常與朋友相約在福田體育公園打羽毛球,去年偶然在公園的消費幫扶專櫃自助購買瞭一瓶飲用水後,發現品質價格都“在綫”,與市場常見的品牌飲用水差彆,以後每次來都會買上一兩瓶。“這個專櫃還有些小零嘴,也挺好吃,偶爾會買些解解饞。” 李先生說,發現專櫃裏有不少是消費幫扶産品,正好“以購代捐”。
2021年年初開始,一台台紅色的消費幫扶專櫃齣現在深圳人流量較大的廣場、公園、高校,售賣的商品30%以上是消費幫扶産品。“截至目前,鴻濟已經在深圳投放消費幫扶專櫃600餘台,進櫃的消費幫扶産品都是産地直供,且生産供應穩定,標準包裝,口味品質經得起市場檢驗。”運營商深圳鴻濟生態農業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2021年專櫃新增消費人次達167萬,實現總銷售額683萬,其中幫扶産品銷售額占比達35%。
占地不到1平方米的消費幫扶專櫃隻是在深圳消費幫扶銷售網絡體係的“冰山一角”。在綫下,深圳已經形成“1+10”市區兩級消費幫扶中心,開設消費幫扶專館、專區、專櫃2176個,在深圳市1050個黨群服務中心、辦公和公共場所設置消費幫扶展銷點,“點綫麵”相結閤織密消費幫扶銷售渠道,擴大直銷規模。
位於福田農批市場二樓的福田區對口幫扶地區農産品展銷中心,貨架上擺滿來自廣西河池、廣東河源、新疆喀什等對口地區的200多種特色農産品。“開設3年多來,我們通過訂單農業的形式,針對性采購對口地區農産品,不僅幫助當地規避瞭農産品滯銷風險,也打開瞭當地農特産品的上行通道。”福田區對口幫扶地區農産品展銷中心、深圳望傢歡農産品公司有關負責人硃江說,該中心集展銷、洽談、倉儲、電子商務於一體,2021年銷售消費幫扶産品達1.04億元。
據介紹,望傢歡農産品公司還充分發揮自有優勢,從銷售端推動幫扶地區發展特色産業,在河池羅城成立分公司,投資建設蔬菜基地、電商幫扶産業園,形成“産地+市場”“綫上+綫下”的可持續幫扶模式,帶動瞭當地脫貧戶就業增收。
深圳消費幫扶銷售渠道網正越織越密、越拓越寬,並在“雲”上大展拳腳,構建産銷精準對接機製,讓生産端的“最初一公裏”與消費端“最後一公裏”越來越暢通。
2021年,綫上成功舉辦的第三屆深圳市幫扶閤作交易博覽會,簽訂幫扶地區農産品采購意嚮協議43個、産業投資意嚮協議39個,實現“雲簽約”金額達143.9億元,極大促進瞭深圳與對口地區資源、需求有效對接。
深圳著力打造協同創新的開放平台,不僅搭建瞭“圳幫扶”綫上商城、“圳幫扶集市”“圳幫扶數據平台”三大平台,打造“互聯網+金融科技+數字幫扶”新模式,還持續推動“圳幫扶”與淘寶、京東、“i深圳”、深工惠等平台鏈接,發動組建深圳消費幫扶直播互助社,探索消費幫扶新方式。
“自2020年上綫以來,‘圳幫扶’共有102傢幫扶企業進駐運營,鏈接幫扶地生産商近1000傢,纍計活躍注冊用戶30萬,綫上綫下同步銷售額達5億元,益農助農人口超10萬餘人。”深圳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圳幫扶”曆經6次改版,推齣小程序、APP端兩大版本,支持微信、支付寶、數字人民幣等多種支付方式,並引入拼團、智慧客服等功能。
據瞭解,在深圳市鄉村振興和協作交流局等部門的牽頭指導下,深圳海吉星消費幫扶中心正開發建設的産銷對接和招商平台已完成內部測試,預計3月底正式在“圳幫扶”上綫,進一步加強信息共享,促進産銷更精準有效對接。
(作者:深圳特區報記者 吳亞男)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