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7/2022, 6:41:46 PM
【文/觀察者網 周弋博】
近日,持續大修近5年的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被曝齣船員自殺事件頻發,引起各界關注。
據美國有綫電視新聞網(CNN)當地時間5月6日報道,多名該艦水手透露,艦上的生活條件“十分惡劣”,經常停電、缺少熱水、食物短缺,甚至“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睡覺”,有時還會被半夜凍醒。
據報道,盡管該艦為船員配置瞭心理健康團隊,但往往需要等待數月纔能預約,該艦領導層也始終沒有及時處理船員們的各種投訴。在該艦大修期間,已有該艦水兵選擇住在車裏而非艦上,還有人抓緊周末迴傢機會逃離該艦,就連艦上頻發的自殺事件都被一些水手習以為常。
而且,美國海軍對該艦如此糟糕的環境並非一無所知。兩周前,有海軍軍官到訪該艦瞭解情況後錶示,水手們應該對生活條件有“閤理的期望”,他們畢竟不會“像海軍陸戰隊那樣睡在避彈坑裏”。艦上水手則認為,海軍明明有條件解決他們的生活質量問題,這種說法顯得“可笑而冒犯”。
CNN報道截圖
公開資料顯示,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於1990年下水,是史上第一艘駐紮於日本境內的核動力艦艇,也是美國海軍唯一一艘永久在海外駐紮的航空母艦。
2017年,該艦停靠在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進行為期多年的大修。據美國海軍學會新聞網(USNI news)消息,該艦本應於2021年8月完成修理,但工期一延再延,目前已經拖到瞭2023年3月。
報道指齣,美國海軍需要花費數十億美元來為該艦的兩個原子反應堆進行維護,還要對艙壁進行徹底翻新,以便讓它能再航行25年。但美國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分析稱,在短期內,該艦實際上已經變成瞭一個施工區。
漫長的維修工期與糟糕的生活環境,也讓艦上人員倍感煎熬。據CNN報道,4名接受采訪的該艦水手均錶示,該艦根本就不適閤居住。
“我已經對糟糕的情況做好瞭準備,但沒想到問題就擺在那裏,如此顯而易見。”一位受訪水手錶示,他和其他同僚都認為,艦上齣現自殺現象根本不是“反常事件”,而是這艘航母上的“悲慘現實”。
據CBS此前報道,在4月的一周時間內,“喬治・華盛頓”號航母上共有3名船員自殺。過去一年內,共有7名船員死亡,其中4人為自殺。而自2019年11月以來,航母上共有7人自殺。
“我對此(自殺事件)並不感到驚訝。不幸的是,從我上船這麼久以來,我已經習慣瞭這種情況。”接受CNN采訪的另一名水手錶示,“我見過(這些事),這都沒什麼新鮮的。”
停泊在紐波特紐斯造船公司的美國“喬治・華盛頓”號航母 圖源:USNI news
據報道,今年4月15日,“喬治・華盛頓”號船員澤維爾・桑德爾選擇自殺。他的父親約翰・桑德爾錶示,澤維爾原本很自豪地追隨祖父的腳步,在高中一畢業就加入瞭海軍,但在後來曾告訴自己,艦上的生活條件“很糟糕”。
“這艘航母裏整天都是韆斤頂的聲音,充滿煙味又臭氣轟轟,你怎麼可能在這種環境裏睡得著覺?”約翰說,“他(澤維爾)會選擇在車裏睡覺,水手們根本就不應該住在這種條件的艦船上。”
接受CNN采訪的水手也錶示,在這艘艦上幾乎不可能找到一個安靜的地方睡覺,而且還經常停電,熱水也不夠用。他們還指齣,該艦停泊處往往缺乏通風,船體巨大的金屬結構放大瞭外界溫度,讓人無法忍受。
“我會在半夜凍醒,屁股都要凍掉瞭。”一名水手稱,“鼕天我住在我的車裏,感覺還是比(住在)停泊的船上好一點。”
這位水手還錶示,他當時隻有19歲,對艦上的條件感到震驚,這也與他對海軍生活的預期相去甚遠。在車上斷斷續續住瞭約3周後,他纔勉強適應瞭這艘航母上的環境,“這就非常底層的環境(This is the very bottom)”。
報道稱,多名水手還錶示,在艦上生活甚至“很難吃到一頓完整的飯”。一位經常上夜班的水手說,“他們可能會把食物吃光,如果幸運的話,他們可能留下一點麥片或一條或許沒煮熟的雞腿。”
“囚犯們的食物比我們在軍隊裏吃的好。”一位剛剛離開“喬治・華盛頓”號的水手說,因為該艦生活條件的影響,她有一段時間都在酗酒,“這是我經曆過的最瘋狂的環境。”
“喬治・華盛頓”號航母 資料圖
CNN指齣,盡管這艘航母上設置瞭“電子意見箱”,水手們也經常在上頭抱怨生活質量問題,但情況並沒有什麼明顯變化。
“抱怨起不瞭什麼作用。”一位接受采訪的水手說道,“你隻能默默忍受。”
值得注意的是,在該艦被爆齣自殺事件頻發後,美國大西洋艦隊海軍航空部隊司令約翰・邁耶上將承諾,將為該艦配置更多的心理健康資源,包括一個特彆乾預小組和一名心理學傢。
該艦水手則錶示,艦上的心理健康資源早就該增加瞭――雖然船上有臨床心理學傢,但他們要等上幾個月纔能預約成功。
一位名叫雅各布・格雷拉的水手錶示,當他最開始發現被分配到“喬治・華盛頓”號時,他還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讓人開心極瞭”。但沒過多久,他在周末偶爾迴一次傢的假期成瞭逃離該艦的難得機會。
格雷拉說,在船上的最後一年,他曾試圖安排拜訪隨艦心理醫生,但卻遇到瞭“六個月的等待期”,但那時他幾乎都要離開海軍部隊瞭。
事實上,美國海軍對該艦如此糟糕的環境並非一無所知。兩周前,有海軍軍官軍士長拉塞爾・史密斯到訪“喬治・華盛頓”號瞭解瞭相關情況。
盡管史密斯聲稱希望“瞭解我們的船員麵臨的睏難”,並“理解他們的擔憂”,但事後卻嚮水手們錶示,他們應該對生活條件有“閤理的期望”,他們畢竟不會“像海軍陸戰隊那樣睡在避彈坑裏”。
不過,在部分水手眼裏,這種說法顯得“可笑而冒犯”,海軍明明有條件解決他們的生活質量問題。
“這並不是我們現在這樣生活的原因。”一名受訪水手說,“我們明明可以做些事情來解決我們正在經曆的問題。”
“這裏並不是阿富汗……這裏是弗吉尼亞州的紐波特紐斯。”
本文係觀察者網獨傢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