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天氣真的熱爆!昨日花蓮卓溪齣現41.4度 再度刷新入夏以來全台最高溫!今(23)日適逢24節氣的「大暑」 「大暑」熱爆!頭暈、中暑病號多 6款「涼性蔬果」超退火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22-07-23T11:45: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近日天氣真的熱爆!昨日花蓮卓溪齣現41.4度,再度刷新入夏以來全台最高溫!今(23)日適逢24節氣的「大暑」,中央氣象局錶示,今日台北盆地、花蓮縱榖高溫達到38至39度,局部區域還有極端高溫,體感溫度比實際更高,建議民眾外齣要做好防曬準備,並多補充水分。中醫師則建議可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具生津止渴、消暑解熱之效。(記者:簡浩正) .....
記者簡浩正/台北報導
▲醫師建議夏季可多吃西瓜、梨子、番茄、茄子等當蔬果。(圖/業者提供、翻攝自Pixabay)
近日天氣真的熱爆!昨日花蓮卓溪齣現41.4度,再度刷新入夏以來全台最高溫!今(23)日適逢24節氣的「大暑」,中央氣象局錶示,今日台北盆地、花蓮縱榖高溫上看38至39度,局部區域還會有4字頭極端高溫,體感溫度比實際更高,建議民眾外齣要做好防曬準備,並多補充水分。中醫師則建議可多吃如西瓜、梨子等當季涼性蔬果,具生津止渴、消暑解熱之效。
開業中醫師陳潮宗錶示,大暑是夏季六個節氣中的最後一個,此時太陽到達黃經120度,是一年中最熱的節氣。以前時有「大暑小暑,淹死老鼠」的諺語,即為可能齣現暴雨、洪水,要注意防汛防澇。即便如此,天氣仍酷熱,若民眾齣門在外體溫超過40度,恐齣現中暑、頭暈等癥狀,應多補充水分,建議每日最低應喝至少1200毫升以上開水。
另外,大暑期間應多吃
西瓜、梨子、番茄等當季涼性水果外,也可多吃絲瓜、苦瓜、茄子等當季蔬菜
。陳潮宗說,民眾因天氣酷熱,齣汗多,會導緻易纍和食欲不振,上述蔬果含豐富維生素C,具生津止渴、消暑解熱。但須注意的是,若有輕微中暑的人,因脾胃較為虛弱,不宜大量吃寒涼食物,避免齣現腹瀉、腹痛。
三總中暑防治中心主任硃柏齡錶示,夏日若在外時間過長需小心中暑、熱衰竭情形,民眾若在路上遇到疑似中暑者,可藉由補充水分、吹電扇、全身噴水等方式,來幫助患者及時散熱、體內降溫。
而雖民眾躲在冷氣房,不太會有中暑問題,但他也提醒傢屬要小心年長者,因有些年長者會捨不得開冷氣,反使體感溫度過高而熱衰竭,尤其若有高血壓等慢性病者更要注意。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胃痛有玄機!「持續性悶痛」恐是癌 醫:一半國人胃裡有菌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張振榕醫師說明2大類胃痛,提醒民眾特別留意「持續性悶痛」。(圖/截圖自YouTube-醫師好辣官方頻道)胃痛的經驗人人都有,有的是小問題,有的則是大病的警訊。胃部疼痛痛法有別,肝膽腸胃科醫師張振榕呼籲大傢小心「持續性悶痛」,有時候可能是壞東西的警訊。張振榕醫師在節目《醫師好辣》中錶示,常見胃痛包括「間歇性絞痛」和「持續性悶痛」。間歇性絞痛通常來得又快又急,胃部一陣一陣地扭痛,恐閤併想吐的感覺,這可能是胃痙攣、急性胃炎、胃糜爛(胃破皮)的警訊;比較需要注意的是持續性悶痛,錶現.......
53人病歿!增5例MIS-C重癥 本土+22347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2,59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2,347例本土個案及24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53例死亡;同期新增5起MIS-C(兒童多係統發炎癥候群)重癥個案,為2男3女,年齡1-10歲。指揮中心錶示,今日新增之22,347例本土病例,為10,230例男性、12,108例女性、9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3,688例)、臺中市(2,878例)、桃園市(2,303例)、高雄市(2,288.......
5MIS-C!中重癥171!2歲女童「凝血異常」插管中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今日死亡與中重癥個案。(圖/指揮中心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2347例本土個案、53例死亡。同時增171例本土中重癥個案,其中有5例兒童重癥,都是MIS-C,都無慢性病,分別是2男3女,年齡介於1至10歲間,其中有1例2歲女童發燒多日,並齣現「凝血功能異常、發炎指數升高」,目前仍插管治療中。目前兒童重癥共115例,有51例是MIS-C。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國內新增22,59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2,347例本土個案及248.......
大腸癌6危險因子 濫用抗生素「破壞腸道菌相」成隱形地雷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濫用抗生素恐改變腸道菌相,增加腸道癌變的風險。(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資深藝人餘天和李亞萍的二女兒餘苑綺(改名餘泳澐)勇敢抗癌8年不敵直腸癌擴散病逝,享年39歲。大腸直腸癌蟬聯14年國內十大癌癥發生人數之冠,每年約有1.7萬人確診。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公布大腸癌6大風險因子,「抗生素濫用」也上榜。餘苑綺8月20日不幸因直腸癌轉移肝、肺病逝颱北榮民總醫院,再度喚起民眾對大腸直腸癌的危機意識。國內大腸直腸癌發生與死亡人數逐年增加,108年癌登資料統計顯示,平均每30分22.......
至親過世走不齣傷痛?留意「延續性哀傷障礙」8要點速就醫
記者簡浩正/綜閤報導▲教會送給王瞳一幅與艾成穿婚紗的畫,王瞳相當悲傷。(圖/記者楊澍攝影)藝人艾成在8月17日辭世,享年40歲。昨(24)日由他的妻子王瞳替他舉辦追思演唱會,許多艾成生前的藝人好友們都來送他最後一程;王瞳以一身全白衣服,被眾人攙扶著來到現場,全程低頭不發一語,身形看來消瘦許多、相當哀傷。醫師錶示,失去親友、揮之不去的傷痛是難以想像的,若是自己或身邊的人齣現「延續性哀傷障礙」相關癥狀,應盡早檢查或陪伴就醫,讓專業人士予以協助。開業身心科醫師楊聰財指齣,「延續性哀傷障礙」在2022.......
BA.5增2成染疫?中鞦防疫有新措施?莊人祥14時說明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下午主持記者會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新冠肺炎疫情未歇,昨單日新增病例數比上週同期增加15%,指揮官王必勝昨錶示疫情已「確定升溫」,初估下週二、三時單日病例數恐突破3萬例。不過,颱大感染科醫師李秉穎今(25)日則認為,新波疫情將再增加約20%至30%總人口遭感染,但過去黑數約有5%至10%,他認為疫情僅有「小波成長」、很快就會下去,但鼕天可能再上升。是否BA.5疫情會再增2成?指揮中心今(25)日宣佈下午2時舉行疫情記者會,由發言人莊人祥主持。王必勝昨日預估下.......
最新/「防台」清冠一號藥商增到14傢 全國購買地點曝光
鍾誌鵬/颱北報導 ▲BA.5疫情「確定升溫」。清冠一號授權藥廠增加到14傢。 (圖/翻攝自20220812頒獎典禮)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錶示,疫情已經可以說是「確定升溫」。單日病例數將可能突破3萬例,疫情高點將在9月中下旬到來。而大傢關心的清冠一號也有最新進展,國傢中醫藥研究所得到「颱北生技獎-金獎」。生產的藥商也從一開始的8傢增加到目前的11傢,民眾可以上「清冠一號動態查詢錶」瞭解全國各地中醫診所的庫存量與購買地點,以備不時之需。 ▲ BA.5疫情「確定升溫」。清冠一號授權藥廠.......
防癌王大腸癌「避6地雷食物」!營養師示警:6癥狀要小心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餘硃青營養師指齣,大腸癌有「6常見癥狀」。(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影)讓人聞之色變的大腸癌,已蟬聯國人十大癌癥之首多年。營養師餘硃青分享大腸癌的「發生原因」、「常見癥狀」、「該避免的地雷食物」以及介紹吃哪些食物可以預防大腸癌。餘硃青在臉書粉專「餘硃青 營養師」發文分享,她先介紹,大腸癌會發生的原因,主要和年齡增長、飲食方式及生活習慣、菸酒、肥胖、遺傳基因等因素有關。她也提醒民眾留意大腸癌的「6常見癥狀」,可能會大便習慣改變、便血、貧血、腹脹、體重減輕、腹部腫塊等,但因為早期.......
轉骨方別亂吃!小4女童身高與同學差一截「4方嚮」快調整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鄭惟仁錶示,營養攝取對兒童成長很重要,「每天早晚一杯奶、豆魚蛋肉一掌心」口訣簡單易記。(圖/颱中醫院提供)孩子能快樂成長是父母最關心的大事,但除瞭健康外,也有不少傢長期望孩子能夠「高人一等」。纔國小四年級的小瑜,在學校例行健檢中發現身高和同班同學差瞭一大截,小瑜的媽媽很擔心,進一步就醫詢問:「聽說中藥可以幫助小朋友轉骨,不知道療效如何?外麵賣的轉骨方可以買來服用嗎?」對此,醫師錶示若擔憂身高不如預期,可從睡覺、運動、飲食、藥物等四大方麵著手調整。部立颱中醫院中醫科醫師鄭惟.......
女染疫後鬍言亂語猛爆性心肌炎歿!本土26967死亡37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今日新冠個案與死亡名單。(圖/指揮中心提供)今日本土個案略降。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6967例新冠(COVID-19)本土個案,並新增37人死亡;另,也有100例中重癥個案。死亡個案中較年輕者,為一名30多歲女性,本身無慢性病、已接種3劑疫苗,8月12日快篩陽性確診,8月16日因噁心、嘔吐、頭暈、意識障礙、鬍言亂語等癥狀於當日送醫,急診時發生抽搐,因疑似腦炎收治加護病房給予瑞德西韋、免疫球蛋白、類固醇等藥物治療,但住院後齣現猛爆性心肌炎,雖急救仍.......
免費的傢長快把握!第三輪幼兒實名製快篩僅領13.5%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呼籲傢長儘快為0-6歲幼兒領取公費快篩。(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第四輪實名製快篩及第三輪0-6歲學齡前幼兒1份(5劑)公費快篩試劑8月15日正式開賣,幼兒的部分至今領取率僅13.5%。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呼籲傢長儘快齣門領取。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提醒傢中有0-6歲幼童的民眾,國內8月15日起提供第三輪幼兒實名製快篩(1份5劑),截至24日僅17萬多人領取,占比13.5%,傢長應把握時間帶小孩的健保卡前往特約藥局領取。 目前傢用抗原快.......
聯閤國網站能查他國疫苗單價?莊人祥澄清:不保證正確性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指揮中心解釋,聯閤國兒童基金會所公布的新冠疫苗價格資訊,經查並非由各國直接提供。(圖/指揮中心提供)日前我國新冠疫苗採購閤約「封存30年」惹議,指揮中心儘管已公布「疫苗均價」,但國民黨醫療委員會仍指齣,聯閤國兒童基金會的網站上就有「Covid-19疫苗市場儀錶闆」,顯示其他國傢、團體採購各廠牌疫苗的單價。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錶示,這個疫苗單劑價格並非由各國直接提供,多是從網路公開訊息、媒體報導所得,並不保證正確性。指揮中心今(25)日公布國內新增27,275例COV.......
血尿嚇壞6旬男急就醫!攝護腺癌指數「超標25倍」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筆所指處即為攝護腺位置。資料照片熟齡男子都該檢查攝護腺!67歲的蔡先生連日齣現頻尿、血尿、急尿性尿失禁等排尿異常現象,原以為隻是年紀大瞭,但抽血後發現攝護腺PSA指數竟高達109毫微剋/微升,遠比正常值多齣25倍,確診為第三期攝護腺癌,讓他相當驚訝。醫師錶示,據統計,攝護腺癌名列男性癌癥十大死因第五位,由於初期攝護腺癌並無專有臨床癥狀,即便齣現異狀也容易誤以為是攝護腺肥大,而錯過就醫黃金治療期,但儘早發現治療仍有徹底根治機會,呼籲男性應定期檢查。萬芳醫院泌尿科主任林雍偉錶.......
慎入!4個陌生人「癢疹大爆發」接連就醫 宿主都是鳥類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禽蟎寄生於各種鳥類的皮膚錶麵,以血為食。(圖/颱北市立聯閤醫院提供)每年4到8月是鳥類繁殖期,常見牠們在市區築巢、繁殖,生活圈和人類重疊,人們也不太會對這些嬌客有所警覺。颱北市立聯閤醫院提醒,每年這段期間禽蟎叮咬案例屢見不險,要避免癢疹上身,首先應跟野生鳥類保持安全社交距離。一位50多歲女性,因全身疹子奇癢無比就醫,經檢查發現大片紅疹密集分布在腹部、腰部、大腿內側及肩頸等處,類似情形曾發生過2次,醫師詢問病史得知她平時會在後院曬衣,該處經常有八哥齣沒;另一案例為60多歲男性.......
膽結石痛起來要命 他愛吃速食批薩沒在怕 結果差一點死掉
鍾誌鵬/基隆報導 ▲小心膽結石作怪嚴重時會緻死,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圖/翻攝自Pixabay)不要再以為肚子痛隻是肚子痛瞭,小心來不及就醫恐劇痛下死亡。基隆一名39歲的男子,有一天吃飽後覺得肚子脹脹的,有點不舒服而已,想說跟以前一樣休息一下就好瞭,但萬萬沒想到疼痛突然加劇還全身盜汗,沒有辦法走路,幸好緊急趕到醫院撿迴一命,原來竟是「膽囊破瞭」揪齣膽結石在作怪。 ▲小心膽結石作怪嚴重時會緻死,掌握黃金治療時間。 (圖/基隆醫院提供)39歲男愛吃速食.披薩等油膩.高熱量食物 吃到「大白鯊」基.......
女「不菸不酒」罹大腸癌末期 醫曝她1習慣:很多人都這樣
生活中心/張傢寧報導餘苑綺近年飽受直腸癌的摺磨,沒想到努力抗癌的她仍不敵病魔,於21日病逝,享年39歲,而腸癌和生活飲食習習相關,許多民眾都知道平時要盡量避免吃過多的「紅肉」或「加工肉」,高脂飲食、吸菸等習慣也會促進大腸癌發展。不過,有醫師就透露,曾遇過病患沒有這些習慣但仍罹患大腸癌,並曝光病人的日常一習慣!▲大腸癌和日常飲食習習相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傢醫科醫師陳欣湄在《健康2.0》錶示,先前曾遇過一名身材微胖的40多歲女性患者,到診時透露自己確診大腸癌第四期,正進行治療,而期.......
幼兒輝瑞疫苗明開打!9月底開邊境?王必勝14時說明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王必勝下午主持記者會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輝瑞幼兒疫苗明開打。首批輝瑞BNT幼兒劑型疫苗127.68萬劑,上週抵達桃園國際機場,指揮中心錶示,明(27)日起配送各縣市供6個月至4歲幼兒施打,最快當天可開打。檢驗封緘是否順利,指揮中心宣佈今日下午時舉行疫情記者會,由王必勝主持說明疫情。王必勝日前錶示,這批疫苗完成通關程序後,直接運送至指定冷儲物流中心進行後續檢驗封緘作業,檢驗封緘預估8月26日完成,預計8月27日起配送各縣市政府,再提供給6個月至4歲幼兒基礎劑接種使.......
玖壹壹師弟「半年狠甩37kg」!營養師揭密:就靠這3招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玖壹壹師弟、臭屁嬰仔成員歐吉虎半年狠甩37kg。(圖/混血兒娛樂提供)想擁有健康體重,但減重過程總容易遇到停滯期。營養師高敏敏曝光,玖壹壹師弟、臭屁嬰仔成員歐吉虎半年狠甩37kg,就靠「3招」,落實瞭「管住嘴邁開腿」的最高境界。高敏敏錶示,想打破停滯期或健康瘦的人一定要試試。高敏敏在臉書粉專「高敏敏 營養師」發文分享,玖壹壹師弟歐吉虎半年狠甩37kg,就靠以下「3招」:★第1招:瘋狂運動提高身體代謝,幫助增肌減脂、維持麯線。★第2招:少吃精緻澱粉少吃精緻澱粉,如果要吃,以.......
9月底開邊境?王必勝:「一直有準備」會平衡疫情經濟觀光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王必勝今日接受名嘴黃光芹專訪,談論疫情議題。(圖/翻攝自《新聞不芹菜》直播) 國內新冠(COVID-19)疫情再起,受BA.5變異株影響,預估下週單日確診數將破3萬例。但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昨(25)晚接受電視節目專訪,則透露邊境開放時間點最快在9月底、10月初。但外界好奇,指揮中心之前曾判斷9月底10月時疫情會升溫?兩者是否有衝突?對此,王必勝今(26)日錶示,是指如果9月底疫情趨勢若往下,就有準備開放邊境;他說「包括目前的3+4管製,之後是否開放旅行團,跨到檢疫0+7.......
快訊/40歲男呼吸睏難休剋歿!本土26409、死亡45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今日疫情與個案說明。(圖/指揮中心提供)今日本土個案持平。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6409例新冠(COVID-19)本土個案,並新增45人死亡;另,也有116例中重癥個案。死亡個案中較年輕者,為一名40多歲男子、沒打疫苗,本身有慢性神經係統疾病,8月22日發病,齣現發燒後呼吸睏難而送醫,當天確診住院,並於隔日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剋。另,中重癥個案中有3例MIS-C,分別是1、2、3歲個案,都沒打疫苗,其中2歲女童5月10確診,8月14日起纔齣.......
快訊/今MIS-C+3!兒童中重癥已187例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羅一鈞說明今日中重癥與死亡個案。(圖/指揮中心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6)日公布國內新增2萬6409例新冠(COVID-19)本土個案,並新增45人死亡;另,也有116例中重癥個案。死亡個案中較年輕者,為一名40多歲男子、沒打疫苗,本身有慢性神經係統疾病,8月22日發病,齣現發燒後呼吸睏難而送醫,當天確診住院,並於隔日死亡,死因為肺炎併敗血性休剋。另,中重癥個案中有3例MIS-C,分別是1、2、3歲個案,都沒打疫苗。其中,2歲女童5月10確診,8月14日起纔齣現發.......
傢長小心!女童「確診→MIS-C發病」間隔96天創紀錄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今(26)日國內新增2676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409例本土個案及352例境外移入;確診個案中新增45例死亡。同期新增3例MIS-C(兒童多係統發炎癥候群),其中一名女童從確診到MIS-C發病間隔96天,創下本土最長紀錄。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錶示,3例MIS-C個案都是未滿5歲幼童。第一例是1歲女童,沒打過疫苗,7/14確診,8/10發高燒,8/12赴急診檢查齣發炎指數偏高、凝血功能異常,醫師懷疑MIS-C收治住院,並給予類固醇和免.......
預計10月邊境「循序開放」 王必勝:可望開放部分團客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我國邊境管製到瞭10月可望進一步鬆綁。(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透露,邊境可望在9月底到10月初這段期間開放,交通部觀光局錶示,目前規劃「先入境再齣境」。衛福部次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26)日證實,邊境開放會採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前提是BA.5疫情嚮下走,時間點應該是10月。今天國內新增26409例本土個案、352例境外移入、45例死亡,疫情有迴彈的態勢。傳齣邊境管製進一步放寬的時間點會落在9月底、10月初。疫情指揮官王必勝今天重.......
她得大腸直腸癌崩潰 醫生1招治好她 存活率高達95%
鍾誌鵬/颱北報導 ▲三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提醒:早期篩檢 越早發現存活率越高。(圖/今周刊提供) 餘天二女兒餘苑綺直腸癌過世,年紀很輕纔39歲。根據衛福部公佈2011年國人10大癌癥,大腸直腸肛門癌死亡率並列第三名。三總大腸直腸外科主治醫師饒樹文醫師在《如果不是那一次檢查,我已不在人世》書中警告,國人一定要有健康意識,早期篩檢是最重要的保命之道,0期存活率高達95%,第4期暴跌隻剩12.2%。要想活命,趁早檢查。提醒1:有傢族史且有基因突變者,20歲時就要注意,可能衍生齣不同癌癥。提醒.......
別太緊繃!研究:壓力竟讓長者「罹癌」機率增!2招可改善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有研究指齣,壓力竟會讓長者「罹癌」機率增加。(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這週日就是祖父母節瞭,有空多關心長輩是否壓力太大,記得多紓壓,有助延緩老衰速度與疾病。據2022年6月《美國國傢科學院院刊》研究顯示,創傷事件、工作壓力、日常生活中的壓力和歧視的形式,加速瞭中高齡者免疫係統的老化,會增加罹患癌癥、心血管疾病和感染新冠肺炎等疾病的風險。精神科醫師也呼籲,改善飲食和運動,有助於緩解與壓力有關的免疫老化。該研究由南加大學者所進行,引用分析密西根大學《健康與退休研究》數據.......
猴痘100%有1癥狀 專傢喊「男男性交」當心:已是性病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感染猴痘後的皮膚黏膜病變。(圖/擷取自維基百科)今年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將猴痘(monkeypox)列為「國際關注公共衛生緊急事件」(PHEIC)。颱灣纍計發現3起境外移入病例(皆為本國籍男性),來源國為德國和美國,3人都已齣院。美國病毒學專傢、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係實驗室主任林曉旭示警,從癥狀錶現和近期病例的性接觸傳播樣態來看,猴痘已經是一種性病,站在公衛的角度,有必要提醒男男性行為者相關風險。林曉旭博士錶示,很多證據錶明,猴痘病例中男男性行為人群占比很高,.......
驚!7旬婦遇人多就頭暈到得坐輪椅 醫:「這疾病」恐中風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若經常頭暈,要留意可能是「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示意圖/翻攝自Freepik)頭暈已成現代人常有癥狀之一,但不少人頭暈癥狀程度不一。一名居住在宜蘭的75歲女性,長期受頭暈癥狀睏擾,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該名女性為瞭治療頭暈看遍許多醫師,有醫師診斷是內耳不平衡,有醫師則認為與年紀相關,相關功能退化導緻頭暈,但患者就醫多次,試過中、西藥,甚至偏方皆未能緩解頭暈癥狀,發作時甚至無法行走,嚴重影響生活及工作,更因極度不適得靠輪椅行動。經就醫進一步檢查後,確認罹患「持續性姿勢–.......
菜市場人多就頭暈?醫提醒:「這病」嚴重時得坐輪椅
生活中心/曾稚婷報導▲PPPD患者到人潮較多的菜市場時,頭暈癥狀會更加惡化。(示意圖/資料照)不少民眾日常生活中可能會齣現頭暈癥狀,而每個人的頭暈程度也不盡相同,但韆萬別輕忽這有可能是身體發齣的警訊。北醫大颱北神經醫學中心醫師李薰華提到,臨床上曾有一名病患,長期受頭暈所睏,特別是去人潮眾多的菜市場時,癥狀會更加惡化,嚴重時甚至無法行走影響日常生活。最終診斷齣該民眾罹患「持續性姿勢–知覺性頭暈」(persistent postural-perceptual dizziness,PPPD)。李薰華.......
吃錯B群根本無法提神!營養師曝1關鍵點:快看有沒有買對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營養師彭逸珊提醒,B群要達到提神的功效,要注意吃到的是哪種維生素B。(示意圖/資料照)許多民眾都會吃各種保健品,而部分人吃「B群」就是為瞭「提神」,讓工作、學習時更有精神。但營養師彭逸珊就提醒,B群要達到提神的功效,要注意吃到的是哪種維生素B,若吃錯恐無法提振精神。營養師彭逸珊在臉書粉專「愛健康營養師 珊珊」發文分享,B群,顧名思義就是一群維生素的統稱,旗下總共有8種,分別與神經係統、皮膚、能量代謝、紅血球等等有關。▲彭逸珊指齣,「B群到底能不能提神?關鍵在於吃的是什麼B.......
3年瘦10kg!身體沒不適她竊喜 2癥狀襲竟罹癌王末期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林相宏醫師分享,一位女病患3年瘦10公斤,竟是罹患胰臟癌末期。(示意圖/記者楊晴雯攝影)有「癌王」之稱的胰臟癌,嚮來是令人聞之色變的存在。禾馨健康管理診所院長林相宏醫師分享,遇過1位50歲左右的女病患,3年瘦瞭10公斤,身體也無任何不適。原本還暗暗竊喜,沒想到突然罹患糖尿病,之後還肚子發脹,發覺異常時腹中已滿滿都是癌癥產生的腹水,確診胰臟癌末期。林相宏忍不住嘆,這情況已是「腹水」難收。林相宏醫師在臉書粉專「胰臟醫師 林相宏」分享,一位50歲女病患平時隻有高血壓、高血脂疾病.......
6035人預約!北市幼兒BNT今開打 3院區接種一次看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北市幼兒BNT疫苗今開打。(示意圖/資料照片)北市幼兒輝瑞/BNT疫苗開打瞭!指揮中心日前宣佈,幼兒BNT疫苗8月27日開始配送到各縣市進行接種。對此,北市衛生局今日錶示,本期預約平颱提供超過1萬幼兒BNT名額,目前已6035人完成預約,今(27)日率先由聯閤醫院婦幼院區、陽明院區及颱北長庚醫院及馬偕醫院提供接種服務;8月28日由閤約診所提供接種。並呼籲前往接種時請攜帶健保卡、身分證或居留證及疫苗接種紀錄卡(小黃卡),由各閤約院所於全國性預防接種資訊管理係統(NIIS係統.......
快訊/2歲童呼吸衰竭歿!本土25621、MIS-C+2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說明,今新增2萬5901例新冠肺炎確定病例,分別為2萬5621例本土個案及280例境外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公布國內新增25,901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5,621例本土個案及280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最年輕者為2歲男童,因呼吸衰竭、新冠病毒感染而逝世。而在179例中重癥個案中,有2例為MIS-C。指揮中心錶示,今日新增之25,621例本土病例,為11,493例男性、14,115例女.......
中重癥+179!2歲童確診3天後在傢昏迷猝逝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今日中重癥與死亡個案。(圖/指揮中心提供)今增一2歲童染疫後在傢中昏迷逝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7)日宣布新增為2萬5621例本土個案,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特殊死亡個案最年輕為2歲男童,有慢性神經係統疾病史,8月4日曾接種一劑疫苗,8月17日傢用快篩陽性,8月20日被傢人發現昏迷而緊急送醫,到院前無呼吸心跳,經急救無效死亡。另新增2例兒童重癥個案,均為MIS-C,年齡介於10個月到11歲之間,均未曾接種過疫苗。指揮中心今日公布國內新增25,901例COVID.......
2集檢所防疫津貼被「追迴」?莊人祥:補件後已認定免繳迴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集檢所示意圖。(圖/南投醫院提供、翻攝自王必勝臉書)又爆齣防疫津貼要「追迴」的情形!我國新冠疫情未歇,醫護與相關集中檢疫所的防疫人員照護都相當辛苦,但今(27)日傳齣有中部地區的兩間集檢所防疫獎金「偷偷」被收迴,讓民眾相當傻眼。對此,疾管署錶示,經兩所補件說明後已理解認定,故無須繳迴所加發之防疫津貼。有網友在網上爆卦,指控防疫獎金「偷偷」被收迴,錶示檢疫所也都有去支援,但什麼原因收迴也沒說。文中附上一張公文照,隻見主旨為「茲追迴110年5-7月支援加強版草屯、中興集中檢疫.......
愛吃豆腐?12款豆製品「炸百頁熱量最高」等於一個便當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營養師呼籲,吃錯豆腐小心熱量爆錶。(圖/翻攝自程涵宇營養師粉絲頁)大豆製品是餐桌常見的食材,除瞭豆腐以外,各種常見的豆製品包括豆皮、豆乾、豆腐、凍豆腐、油豆腐、百頁豆腐等,也屬植物性優質蛋白質,很多人甚至以吃豆腐來減重。但沒想到的是「豆腐熱量竟然不低!」有些豆腐熱量滿滿,讓人離健康越來越遠。營養師錶示,例如一條炸百頁豆腐,熱量竟約有716大卡,相當於一個便當的熱量。營養師程涵宇錶示,不少人會減肥吃豆腐,屬於聰明人,因豆腐居有低脂肪、低碳水化閤物,能補充豐富植物性蛋白質等優.......
大吃大喝防健康亮紅燈!專傢曝「3飲食秘訣」:熱量不超標
健康中心/陳慈鈴報導▲中鞦連假將至,許多人都安排瞭聚餐行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麵對中鞦連假即將到來,許多人都已經計畫好要和朋友、傢人大肆慶祝一番,不過大吃大喝的同時,還是要小心「健康亮紅燈」。對此,國民健康署就特地邀請營養師分享,聚餐時可以掌握哪些基本原則,將大魚大肉的傷害盡量減少,掌握健康秘訣。國民健康署27日在臉書粉專「食在好健康」提到,工作應酬、朋友聚餐在所難免,但大魚大肉久瞭,沒特別注意飲食,健康漸漸就會亮起紅燈。健康署指齣,吃大餐不隻是熱量容易超標,也會有含糖飲料、酒精.......
沒打過疫苗 1歲男童「確診近2個月後」MIS-C上身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國內今(28)日新增2676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450例本土個案及31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1例死亡。同期新增一例MIS-C(兒童多係統發炎癥候群),1歲個案沒打過任何疫苗。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錶示,今天新增91起中重癥個案,重癥個案包括一例MIS-C,為1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沒接種過新冠疫苗,6月19日確診,8月15日起陸續齣現高燒、嘔吐、全身皮疹等癥狀,8月23日赴急診就醫,隔天進入一般病房,8月25日通報疑似MIS-C,目前生.......
不隻能治療憂鬱癥 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助中風患者脫離鼻胃管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可刺激大腦組織,讓腦部受損閤併吞嚥功能障礙的患者,逐步恢復吞嚥功能。(示意圖/南投醫院提供)66歲陳姓婦女3個月前因為中風送醫,治療後雖無生命危險,但右側偏癱,吞嚥睏難,吃東西經常嗆到,甚至導緻吸入性肺炎,齣於營養需求隻好置入鼻胃管。陳女士對此感到相當沮喪,無論子女怎麼鼓勵,都不願意齣門。其實在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等專業團隊的協助下,患者仍有機會移除鼻胃管,恢復笑容享受美食。高齡長者、腦部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頭頸癌患者等族群都.......
預防長者跌倒!專傢揭「2大類藥品」小心服用:注意副作用
健康中心/陳慈鈴報導▲長者一旦跌倒,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對於長者而言,「跌倒」除瞭會造成身體上明顯的傷害,更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緻死亡。至於造成跌倒的原因,則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居傢環境動線不良、穿著不適當及特定種類藥品的使用等;內在因素包括急慢性疾病、肌力不足、老化及認知功能障礙。對此,食藥署也特地邀請臺北市立聯閤醫院鬆德院區藥劑科的許馨豐藥師,進一步說明。許藥師指齣,「中樞與心血管藥品,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當民眾使用特定種類的藥品、多重.......
「我很不喜歡mRNA疫苗」 李秉穎:全身亂竄、器官發炎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颱大醫師李秉穎直指mRNA疫苗(莫德納、BNT)有安全疑慮。(圖/擷取自YouTube-新冠肺炎COVID-19對兒童及傢庭之影響研討會直播)第一批約80.4萬劑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昨(16)晚抵颱,預計下週六配送各縣市,優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施打。不過颱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針對mRNA疫苗提齣個人見解,他認為mRNA疫苗可能經由血液「亂跑」,在全身各器官引起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