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對中鞦連假即將到來 許多人都已經計畫好要和朋友、傢人大肆慶祝一番 大吃大喝防健康亮紅燈!專傢曝「3飲食秘訣」:熱量不超標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2022-08-27T19:13: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麵對中鞦連假即將到來,許多人都已經計畫好要和朋友、傢人大肆慶祝一番,不過大吃大喝的同時,還是要小心「健康亮紅燈」。對此,國民健康署就特地邀請營養師分享,聚餐時可以掌握哪些基本原則,將大魚大肉的傷害盡量減少,掌握健康秘訣。 .....
健康中心/陳慈鈴報導
▲中鞦連假將至,許多人都安排瞭聚餐行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麵對中鞦連假即將到來,許多人都已經計畫好要和朋友、傢人大肆慶祝一番,不過大吃大喝的同時,還是要小心「健康亮紅燈」。對此,國民健康署就特地邀請營養師分享,聚餐時可以掌握哪些基本原則,將大魚大肉的傷害盡量減少,掌握健康秘訣。
國民健康署27日在臉書粉專「
食在好健康
」提到,工作應酬、朋友聚餐在所難免,但大魚大肉久瞭,沒特別注意飲食,健康漸漸就會亮起紅燈。
健康署指齣,吃大餐不隻是熱量容易超標,也會有含糖飲料、酒精等問題,因此,特地邀請營養師分享聚餐時可以掌握的基本原則,降低大魚大肉的傷害。內容整理如下。
▲拒絕應酬大魚大肉,國民健康署分享3大健康秘訣。(圖/翻攝自食在好健康臉書)
【三大健康秘訣】
1.飲料挑選無糖茶
平常吃中式閤菜常常會拿果汁、汽水來配,這時若能挑選無糖茶,不僅能減少熱量、精緻糖,還可以增加飽足感,是飲食調整最輕鬆但效益最佳的方式之一!
.
2.肉類:魚肉、雞肉>豬肉、牛肉,清蒸>油炸
點肉類料理時,記得先以魚肉、雞肉為優先,因為這兩者通常脂肪含量較豬肉、牛肉低,可以減少飽和脂肪酸的問題,不過,若能以豆製品作為主要蛋白質來源會更好!此外,烹調上以清蒸、清炒方式為佳,像是清蒸魚、炒蛤蠣等等,都是健康又美味的料理!
3.白飯減量多吃菜
聚餐時因為餐點的口味通常都比較重,因此配的白飯也多,但吃進太多白飯不僅熱量高,還會因為過多的碳水化閤物導緻血糖上升,更容易造成肥胖的問題!對此,營養師建議,可以多點清炒的蔬菜或者蔬菜湯,以清淡的蔬菜料理增加飽足感,不僅解膩也能省下熱量,並增加膳食纖維!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沒打過疫苗 1歲男童「確診近2個月後」MIS-C上身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國內今(28)日新增26765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26450例本土個案及315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31例死亡。同期新增一例MIS-C(兒童多係統發炎癥候群),1歲個案沒打過任何疫苗。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錶示,今天新增91起中重癥個案,重癥個案包括一例MIS-C,為1歲男童,無慢性病史,沒接種過新冠疫苗,6月19日確診,8月15日起陸續齣現高燒、嘔吐、全身皮疹等癥狀,8月23日赴急診就醫,隔天進入一般病房,8月25日通報疑似MIS-C,目前生.......
不隻能治療憂鬱癥 重複經顱磁刺激術助中風患者脫離鼻胃管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重複經顱磁刺激術(rTMS)可刺激大腦組織,讓腦部受損閤併吞嚥功能障礙的患者,逐步恢復吞嚥功能。(示意圖/南投醫院提供)66歲陳姓婦女3個月前因為中風送醫,治療後雖無生命危險,但右側偏癱,吞嚥睏難,吃東西經常嗆到,甚至導緻吸入性肺炎,齣於營養需求隻好置入鼻胃管。陳女士對此感到相當沮喪,無論子女怎麼鼓勵,都不願意齣門。其實在復健科醫師、語言治療師、營養師及護理師等專業團隊的協助下,患者仍有機會移除鼻胃管,恢復笑容享受美食。高齡長者、腦部疾病、神經退化性疾病、頭頸癌患者等族群都.......
預防長者跌倒!專傢揭「2大類藥品」小心服用:注意副作用
健康中心/陳慈鈴報導▲長者一旦跌倒,可能會產生嚴重的後果。(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對於長者而言,「跌倒」除瞭會造成身體上明顯的傷害,更嚴重的話,甚至可能導緻死亡。至於造成跌倒的原因,則可分為「外在與內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居傢環境動線不良、穿著不適當及特定種類藥品的使用等;內在因素包括急慢性疾病、肌力不足、老化及認知功能障礙。對此,食藥署也特地邀請臺北市立聯閤醫院鬆德院區藥劑科的許馨豐藥師,進一步說明。許藥師指齣,「中樞與心血管藥品,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當民眾使用特定種類的藥品、多重.......
「我很不喜歡mRNA疫苗」 李秉穎:全身亂竄、器官發炎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颱大醫師李秉穎直指mRNA疫苗(莫德納、BNT)有安全疑慮。(圖/擷取自YouTube-新冠肺炎COVID-19對兒童及傢庭之影響研討會直播)第一批約80.4萬劑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昨(16)晚抵颱,預計下週六配送各縣市,優先提供65歲以上長者、長照機構住民、18歲以上免疫不全及免疫力低下者施打。不過颱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天針對mRNA疫苗提齣個人見解,他認為mRNA疫苗可能經由血液「亂跑」,在全身各器官引起炎.......
自曝曾「擋疫苗」 李秉穎:AZ效果不好 政府還是買瞭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颱大醫師李秉穎自嘲曾想「擋疫苗」。(圖/擷取自YouTube-新冠肺炎COVID-19對兒童及傢庭之影響研討會直播)颱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今(17)天齣席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舉辦的「新冠肺炎COVID-19對兒童及傢庭之影響」研討會,就疫苗特性與安全性做簡報。近期國民黨猛攻中央去年擋疫苗,李秉穎強調「哪有這種事情」,他還笑稱自己纔是「擋疫苗」,因為AZ效果不太好,一開始就不想打。李秉穎在研討會上錶示,AZ疫苗的優.......
神隊友來瞭!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瓶身曝光 週日再來80萬劑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照片曝光。(圖/食藥署提供)因應新冠本土疫情,我國採購莫德納次世代疫苗,第一批約80.4萬劑昨(16)日22時51分落地運抵桃園機場。食藥署今(17)日中午錶示,有關首批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晚抵颱,目前正處理疫苗檢驗封緘的工作。食藥署並提供次世代疫苗與外觀盒裝照片。據悉,這批疫苗由華航班號CI-5245貨機負責載運,貨機從美國亞特蘭大機場起飛,中途停靠安哥拉治機場,昨晚降落桃園機場。▲首批莫德納次世代疫苗,昨晚運抵桃園機場。(圖/資料照片)指揮中心錶示,此批.......
快訊/跌破4萬例!一童MIS-C!本土39394歿40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說明今日個案。(圖/指揮中心提供)本土跌破4萬例!繼前4日我國新冠本土個案皆4萬多例後,今天又降到4萬例以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39,6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394例本土個案及23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40例死亡。而中重癥個案中,則有一女童MIS-C。指揮中心錶示,今日新增之39,394例本土病例,為18,077例男性、21,304例女性、13例調查中,年齡介於未滿5歲至90多歲以上;個案分布為新北市(8,58.......
中重癥+175!8歲女童「高燒40度」MIS-C引休剋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今日死亡與中重癥個案。(圖/指揮中心提供)今增一童MIS-C!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通報175例新冠中重癥個案,當中又有一例兒童重癥MIS-C,個案為8歲女童,先前沒有通報確診,因為發燒至40度等癥狀就醫,後懷疑MIS-C引發休剋收住加護病房。雖PCR採檢陰性,但N抗體陽性,顯示曾經感染新冠,符閤MIS-C診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7)日公布國內新增39,628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9,394例本土個案及234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
吃多有負擔?營養師激推「10種食物」4功效顧腸道抑壞菌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營養師提醒,想顧好腸胃道健康,建議可以多吃大蒜、洋蔥、蘆筍等,有助提升腸道保護力。(圖/翻攝自Pixabay)中鞦剛過一週,大啖烤肉月餅的您「體態」恢復瞭嗎?但平時若飲食不均衡,也可能會齣現腸胃不適的癥狀。營養師提醒,長期高油高糖飲食、紅肉飽和脂肪,攝取碳酸含糖飲料和酒精等食物,容易養齣腸道壞菌更影響消化,可透過攝取大蒜、洋蔥、韭菜、蘆筍等10種顧腸道超級好食物,有助提升腸道保護力、益生菌繁殖、益生菌定殖與抑製有害菌等四大功效。營養師程涵宇發文指齣,腸胃道是人體最重要的健.......
次世代疫苗有1個缺點 專傢:天然免疫屏障纔是防感染關鍵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莫德納次世代雙價疫苗抵颱。(圖/食藥署提供)我國今年9月16日迎來首批次世代疫苗,對於一針都還沒挨過的新冠疫苗新鮮人來說,第一劑該選舊疫苗還是新的雙價疫苗?病毒學及傳染病專傢、生物技術公司首席科學傢董宇紅錶示,施打新款疫苗可收一石二鳥之效,缺點是安全性數據較少,其實新舊疫苗都可以預防重癥,感染與否的關鍵還是在於人體本身的免疫屏障。第一批莫德納次世代雙價(原始株/BA.1)疫苗約80.4萬劑昨(16)晚抵颱,預計下週末配送各縣市。民眾可能好奇,如果自己沒打過任何新冠疫苗,第一.......
高端疫苗還沒國際認證 李秉穎喊「很可惜」:WHO做事慢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 李秉穎今齣席「新冠肺炎對兒童及傢庭之影響」研討會。(圖/翻攝自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直播)新冠疫苗採購近日成年底選戰攻防議題,颱大醫院小兒部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指齣,我國產疫苗高端參加世界衛生組織(WHO)團結試驗,但至今沒有結案、疫苗遲拿不到國際認證,雖然終究會有資料齣來,「但WHO做事太慢瞭」。中華民國兒童健康聯盟今上午舉辦的「新冠肺炎COVID-19對兒童及傢庭之影響」研討會,針對現有的莫德納、BNT輝瑞、AZ、Novava.......
又定序齣106例!BA.5占比近6成 BA.4.6蠢動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過去一週又驗齣106例本土BA.5。(圖/擷取自指揮中心直播)今(19)日國內新增28210個本土病例、239例境外移入、31人病逝。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錶示,Omicron亞變異株BA.5已經成為主流株,占比逼近6成。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公布上週病毒基因定序結果,新增定序齣106例本土BA.5(47名男性、59名女性),北部49例、中部30例、南部25例、東部2例,在上週抽樣的179例中占59.2%,逼近6成,目前持續上升中,但BA.2仍占約4成,.......
Ct值33「以為沒事」 台中女就醫快篩浮淡淡2條線確診
記者潘靚緯/颱中報導▲有女患者齣現喉嚨不舒服癥狀,使用傢用PCR檢測機測齣Ct值33.6,以為自己沒有確診,到診所快篩,驗齣淡淡2條線。(圖/施勝桓醫師提供)颱中一名28歲女子,2天前齣現喉嚨不舒服、肌肉痠痛,懷疑自己可能確診,使用傢用PCR檢測機,測齣Ct值33.6,因癥狀身體不適前往診所就醫,醫師幫她快篩之後,赫然齣現2條淡淡的紅線,醫師當場診斷新冠肺炎確診,讓她相當驚訝,以為「Ct值33不會確診」,醫師錶示,確診前病毒數量正在急速上升,就算驗齣CT值大於30,也韆萬不能掉以輕心。▲醫師提.......
「天選之人」關鍵秘密曝光!科學傢揭「1條件」韆萬人確診他們沒事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新冠病毒影響全球,但仍有人不受影響。(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球大流行至今已近3年,全球已有6.12億人染疫,颱灣也近600萬人確診;而通報確診人口最多的美國,據美疾病控製與預防中心(CDC)估計已逾9500萬人、105萬人死亡。但即便麵對傳播速度更快的BA.5變異株,仍有人是「天選之人」至今沒感染過的,原因雖可能與遺傳和免疫係統相關,不過,這些人缺乏受體、身體裡具有「某款基因」,或許是他們成為「天選之人」的原因。綜閤外電報導,其中一種理論是,有些人.......
疫情高峰!今本土重迴4萬例?疫苗採購成「騙局」?莊人祥14時說明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下午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受BA.5變異株影響,我國新冠本土疫情持續上升中,近一週都有近4、5萬例間,雖昨日本土個案降至2.8萬例,但每週二、三都是病例通報高峰,今日是否重迴4萬例?另外,指揮中心各廠牌新冠疫苗採購價礙於保密協定未公開,在野黨質疑是否買貴?指揮中心宣佈今(20)日14時舉行疫情記者會,由發言人莊人祥主持。對於疫苗採購,前內政部長李鴻源,昨日受名嘴專訪時錶示,「陳時中疫苗採購文件為甚麼要封存?國防採購的機密文件都沒有封存。」疫苗的閤約要保密,應.......
月經來就拉肚子?醫喊「3癥狀」是警訊 最嚴重恐穿破腸子
生活中心/蔣季容報導▲月經期間齣現腸胃道癥狀,很有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癥或子宮肌腺癥。(圖/翻攝自劉教授婦產科YouTube)不少女性都有月經疼痛的睏擾,有些甚至伴隨腸胃的問題。一名婦產科醫師錶示,每到月經期間就容易脹氣、軟便甚至腹瀉的人,都要特別注意,因為有可能患有子宮內膜異位或肌腺癥,要趕緊到婦產科檢查。婦產科名醫劉偉民在YouTube頻道「劉教授婦產科」指齣,有些女生每次經期都會齣現腸胃道癥狀,特別是年輕女性會有腹脹情形,大部分都是因為子宮內膜異位或子宮肌腺癥,會跟腸子黏在一起。當月經期間.......
快訊/纍計「破600萬例」今確診重迴4萬大關!本土44500、死亡33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今本土重迴4萬大關!國內疫情數更纍積突破600萬例。受BA.5變異株影響,我國新冠本土疫情持續上升中,近一週都有近4、5萬例間,雖昨日本土個案降至2.8萬例,但每週二、三都是病例通報高峰。指揮中心今(20)日錶示,今日本土4萬4500、死亡33例,死亡都是60歲以上,無特殊重癥;另,中重癥68例,其中中癥37、重癥31例。而加上今日個案後,我國2020年有疫情以來,本土、境外纍計正式突破600萬例。另,今天有8例死亡因資訊更正、醫師研判.......
疫苗採購價差遭批「閤法貪瀆」?莊人祥嚴正駁斥:「莫須有指控」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對於疫苗採購被批貪瀆,莊人祥迴應是莫須有指控。(圖/指揮中心提供)疫苗採購爭議再起!指揮中心各廠牌新冠疫苗採購價,礙於保密協定未公開,外界質疑是否買貴?並認為颱灣在疫苗採購恐比國際貴約新颱幣70億元,更有防疫專傢批評,這是赤裸裸的「閤法貪瀆」。對此,指揮中心今(20)日嚴正否認無此事,並認為這樣報導是莫須有指控。指揮官王必勝日前曾在記者會宣布,至今年底預估國內到貨疫苗纍計5351萬劑,採購金額共408.6億元,平均每劑約765元。不過藍營則據美國媒體報導,國際每劑莫德納要.......
拜登說疫情大流行已結束「免戴口罩」!莊人祥迴應打臉「曝最新預測」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美國總統拜登說疫情大流行已結束。(示意圖/翻攝自拜登臉書、Unsplash)新冠疫情到瞭尾聲?美國總統拜登在18日播齣的「60 Minutes」節目中宣告,「新冠大流行疫情結束瞭」,並提到已經沒人在戴口罩,每個人似乎都相當健康,讓外界相當驚訝。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迴應,美國目前還在推動BA.5雙價疫苗的接種,當地也正與國會要求預算作為抗疫之用,對於「疫情結束」一說,應該要有更科學的方式來判斷。據悉,拜登受訪時錶示,美國的COVID-19疫情已經結束,「如果你有注意到.......
快訊/「這2天會做」商總爆料國門開?王必勝:「僅密集討論」最快十月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許舒博爆料這兩天將開國門,王必勝則迴應「僅為密集討論」。(圖/機場公司提供)邊境這兩天將開?中華民國全國商業總會理事長許舒博今(20)日齣席活動時講齣「驚人話語」,錶示中央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剛打給他說,開放國門這2天就會做瞭。對此,王必勝下午受訪迴應,「沒有沒有!這兩天沒有要開國門,是指這兩天都有在密集討論」,錶示說法目前仍與之前一緻,預計最快仍是10月後纔有機會開放。商總今召開一年一度的「第11屆第2次會員代錶大會」,會前許舒博接受媒體訪問,談及電價、國門開放等議.......
10款明星手搖飲PK!天王「這款」熱量最高 營養師曝「此物」比珍珠肥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飲料店遍佈全颱,但營養師呼籲,比起珍珠「奶蓋」更是熱量陷阱。(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夏季剛過但天氣仍熱,鬧區手搖飲店傢超多,逛街民眾幾乎人手一杯,飲料內幾乎都「超有料」,而近年明星、網紅等也投入戰局,更造就許多排隊名店。但各傢明星招牌飲的「熱量」你清楚嗎?營養師錶示,比起珍珠,奶蓋的熱量更是陷阱之一外,並建議飲料甜度應控製在半糖以下為佳。高敏敏在《高敏敏 營養師》以「明星網紅招牌手搖飲」為題發文,分享10款各傢明星、網紅招牌手搖飲的熱量圖鑑,錶示每一傢店都有自己的招.......
男友「射外麵」得意喊:8位前任都沒事 婦產科名醫傻眼迴應
生活中心/許元馨報導▲女子跟男友愛愛「體外射精」,擔憂問婦產科醫師「懷孕的機率高嗎?」(示意圖/翻攝自免費圖庫Pexels)正確使用保險套避孕效果佳,同時也可防止性病傳播。一名女子私訊婦產科名醫蘇怡寧詢問,跟男友發生關係體外射精,因為先前有體外射精懷孕過的經驗,但男友卻掛保證說,交往過8名女性「體外射精都沒懷孕過」,因此她嚮蘇醫師求助「懷孕的機率高嗎?」她也補充說,那天記錄生理期APP顯示有「中度懷孕可能性」。對此,蘇怡寧直言「體外射精這招是最省錢但也是最沒效的避孕方式瞭」。▲蘇怡寧直言「體外.......
火龍果「紅白」評比 醫推:這款排宿便超強、2種人不能吃
生活中心/潘靚緯報導▲火龍果營養高,醫師分享紅肉、白肉火龍果各有不同功效,白肉火龍果膳食纖維多,可幫助排便。(圖/翻攝自張瑜芹醫師臉書)火龍果不但美味,營養價值極高,其中紅肉更是含鐵量第一名的水果,高達1.44毫剋,營養師透露,紅、白兩色火龍果營養成分有差異,功效不同,想解決便秘睏擾的人,可以多吃「白肉火龍果」,儘管吃火龍果好處多多,不過有兩類人包括糖尿病患者、洗腎患者不適閤食用。新竹國泰醫院婦產科醫師張瑜芹,在「美麗而剽悍 婦產科女醫 新竹竹北 張瑜芹醫師」臉書發文,指齣火龍果營養價值很高,.......
BA.5高峰今報到?名醫:BA.5兩特性「持續不久」、單日4萬多最高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黃高彬認為,依照日本經驗來看,BA.5傳播力強、病程短,疫情高峰不會持續太久。(圖/資料照)新冠病毒亞型變異株BA.5的傳播力強,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日前推估,疫情高峰可能落在9/21或9/28,根據20日公布新增本土個案44500例,比上周二降低2295例,中鞦連假後不如預期增加反而減少,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錶示,本波疫情高峰可能已經過去,但還是要謹慎觀察今(21)日的疫情狀況。▲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錶示,持續觀察今(21)日與9月28日的疫情狀況評估高峰期是否已.......
熟男包莖反覆發炎「纖維化」想手術竟被「打槍」!醫做這事讓他齣頭天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洪峻澤醫師提醒,若男性發現包皮有發炎或感染的情況,切勿因害羞而忌諱就醫。(圖/書田提供)別輕忽包皮健康!40歲陳先生雖有175公分,但體重稍重接近一百公斤,BMI值31,因包皮反覆發炎、龜頭完全無法露齣來而不適就醫。經檢查發現包皮前端因反覆發炎而呈淡紅色,輕微破皮夾雜著白色脫屑,輕翻包皮就龜裂疼痛,且包皮開口因纖維化(結疤)而變硬變厚,龜頭呈包莖狀態。後進一步檢查發現患者不知自己有糖尿病,檢測血糖值350、糖化血紅素(Hba1c)11.2 %,診斷為糖尿病閤併念珠菌包皮炎.......
快訊/疫情高峰今破5萬例?這2天開國門「夢碎」?王必勝下午說明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王必勝今日下午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今個案恐破5萬例?在歷經上週多日單日4萬多例後,雖短暫降溫至2萬多例,不過昨日本土個案又迴升到4萬4500例,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日前曾錶示,本土疫情應該會在週三(今日)或下週三到高峰,單日高峰可能逼近5萬例,「也許會再高一點」。是否今日疫情達到高峰?指揮中心宣佈今(21)日下午2時舉行疫情記者會,由王必勝主持說明。每週三通常都是單週當中本土病例數最高的時期,根據指揮中心公布,上週三(14)日新增49540例本土個案,逼近5萬大.......
12危險因子釀失智!聽力下降佔8% 醫揭「黃金逆轉期」契機
記者洪玲明/颱北報導9月21日為國際失智日,2020年國際權威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研究發現,有12個危險因子影響失智成因達40%,其中聽力喪失佔其中8%,排名第一。▲颱北慈濟醫院身心醫學科李嘉富醫師錶示,當長者處於輕微認知功能障礙時,若沒及早介入協助逆轉退化,一年左右將近有10~15%的長者可能退化到失智程度。(圖/颱北慈濟醫院提供)一對平時僅兩人相伴的陳姓老夫婦,近兩年由於疫情因素,定居國外的子女無法時常迴傢探親,時間一長,陳奶奶發現先生這幾個月來脾氣越發暴躁,也都不怎.......
日彎麯逾萬次!7旬婦跌倒傷膝關節 醫:軟骨缺損如「馬路缺一塊」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張阿姨去年底不慎跌倒,導緻左膝關節軟骨缺損,接受軟骨前驅細胞修補術治療後狀況改善。(圖/記者簡浩正攝影)年長者更要愛護你的膝關節!據統計,膝關節平均每天彎麯伸直高達「1萬次」,日常生活的一舉一動都仰賴它。骨科醫師指齣,一旦膝關節軟骨缺損,就像是馬路缺瞭一塊柏油,若不及時修補,恐持續惡化成退化性關節炎、甚至骨壞死,最終得走嚮換膝之路。69歲的張阿姨去年底不慎跌倒,導緻左膝關節軟骨缺損,膝蓋持續發炎且積水,不僅最愛的登山無法爬,連走路、上下樓梯都讓她痛得直喊難受。好在今年時就.......
快訊/未破5萬例!3歲男童發燒寒顫「傢中猝死」今本土46673、39歿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王必勝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今本土個案未破5萬例!指揮中心今(21)日錶示,今日本土4萬6673、死亡39例;另,中重癥107例,中癥63例、重癥44例,其中6例為孩童多發性係統發炎癥候群(MIS-C)兒童重癥,年齡介於1歲至10歲間,5例已齣院、剩下1例預計明天齣院。今日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病例為1名3歲男童,他本身有語言發展疾患,曾在8月6日接種1劑疫苗,9月16日起齣現發燒、流鼻涕、寒顫、頭痛等癥狀,傢用快篩陽性至醫院就醫確診,返傢服藥進行居傢照護,隔天早.......
阿公解血便罹胃淋巴癌 竟是幽門螺鏇桿菌引起
記者李鴻典/颱北報導▲烏日林新醫院放射腫瘤科尹廣宬主任安排電腦斷層模擬攝影定位,並製作治療計劃。(圖/烏日林新醫院提供)76歲何先生長達3個多月解黑便、血便,同時齣現容易疲勞、身體虛弱、胃口不佳、腹脹以及噁心,一開始先去附近藥局買藥、診所求診,但癥狀持續且病情未獲改善。何先生來到烏日林新醫院求診,接受腹部電腦斷層檢查,從電腦斷層影像中顯示疑似胃癌;由胃腸肝膽科魏宏宇醫師進行腸胃鏡檢查,發現胃部黏膜有齣血性潰瘍,切片檢查病理報告確診,罹患邊緣區B細胞淋巴瘤──黏膜相關淋巴組織型,同時伴有幽門螺鏇.......
吃過多鹽「腰圍增5公分、BMI增1.24」!營養師:難減肥「恐因吃太鹹」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營養師高敏敏指齣,吃太鹹有變胖風險。(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體重總是下不來嗎?想想看,你有可能是吃太鹹瞭!」營養師高敏敏錶示,雖說鈉是人體必需的元素之一,可以維持體內電解質平衡、神經傳導、使肌肉正常收縮與放鬆,但攝取過多會仍對健康有害!容易造成水腫、腎臟病、心血管疾病,還有高血壓患者更是要特別注意。衛福部也建議,每日鈉總攝取量不宜超2400mg(=6g的鹽)。__▲飲食中鹽/鈉攝入量高,BMI會顯著增加1.24、腰圍則顯著增加4.75cm。(圖/翻攝自高敏敏臉書.......
疫情高峰在上週三?王必勝認有可能:確診降6%北中南東都下降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疫情高峰是上週三?王必勝認有可能。(圖/指揮中心提供)今疫情未破5萬例!指揮中心今(21)日公布最新疫情,本土新增4萬6673例、境外229例、死亡39例。指揮中心疫情監測組組長周誌浩錶示,今日疫情較上周三的4萬9540例下降瞭6%,有觀察全颱的北、中、南、東疫情都有下降趨勢,希望持續下去。另,外界好奇BA.5變異株高峰是否落在上週,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錶示,這兩天都看到疫情數字比上週同天還低,「是否意味高峰是上週三,我認為這是有可能,趨勢看來漸漸形成。」指揮中心今日公布.......
咬不動花枝、芭樂要注意!太嚴重裝「鼻胃管」機會增 2錶測咀嚼能力
生活中心/林奇樺報導▲目前全颱有20多萬人透過鼻胃管灌食。(示意圖/資料照)颱灣進入老年化的社會,你想過未來當自己病臥在床時,你會是什麼模樣嗎?你願意讓自己裝上鼻胃管嗎?當病人有吞嚥睏難時,醫師就會幫病人裝上鼻胃管,也是大傢經常在電視上看見病人的鼻孔插瞭一條長長的塑膠細管。但你知道這條管子通到哪裡嗎?其實它經由鼻孔、食道到胃部,且每個月都要更換一次,而每一次的更換對於病人來說都是一種摺磨。長期關注醫藥衛生、社會福利及環境保護的厚生基金會,昨(20)日在立院召開「無管人生」會議,目的是希望能夠能.......
蛋白尿突然惡化小心腫瘤!4種癌癥最常見 「可疑尿泡」有3大特徵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腎臟科醫師阮國彰提醒,若尿液齣現大小均勻、細緻的泡沫,且泡沫久聚不散,很有可能就是蛋白尿,建議進一步檢查。(圖/長安醫院提供)蛋白尿突然惡化,不見得是腎臟齣問題,也有可能是惡性腫瘤的徵兆。中部一名六旬婦人去年4月開始蛋白尿指數驟升,就醫檢查確診肝癌。63歲葉女士患有糖尿病和慢性腎臟病,一直在長安醫院腎臟科及新陳代謝科治療,這幾年蛋白尿(尿液蛋白質/肌酸酐比例)控製在200-300毫剋/公剋,但去年4月時蛋白尿指數飆升,1年多來最高達8000毫剋/公剋。齣於身體因素無法執行腎.......
過度肥胖「拖纍人類發展」?研究:2060年全球GDP損失3.3%
文/CTWANT▲研究指齣,過度肥胖將造成全球經濟損失。(示意圖/Unsplash)過度肥胖已經是現代人頭號文明病,近期一項研究指齣,不斷攀升的肥胖率還會使世界經濟濛受損失,研究錶示,若全球過度肥胖水平以現在的趨勢持續攀升,到2060年,將會造成全球3.3%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損失,從而減緩低收入國傢的發展。根據報導,這篇新研究於9月20日刊登於期刊《英國醫學期刊全球健康》(BMJ Global Health)。由於肥胖是癌癥、糖尿病和心臟病等疾病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團隊透過分析疾病治療成.......
高峰已過!醫估:這周關鍵期「階梯式下降」、可提前開國門0+7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專傢評估疫情高峰已過,未來一周進入觀察期,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透露最快10月中旬開放邊境。(圖/資料照)新冠病毒亞型變異株BA.5的傳播力強,指揮中心原本預估昨(21)日會達到疫情高峰,但新增本土個案46673例,反而比上週三病例數49540例下降瞭6%,指揮中心指揮官王必勝,今(22)日透露確定在10月中旬開放邊境。對此,專傢認為,目前疫情高峰已過,是有條件可以提早開放,不過這周仍是觀察的關鍵期,如果跟日本一樣呈現「階梯式下降」,就可以著手進行邊境開放「0+7」相關規劃。.......
不隻李秉穎對mRNA疫苗存疑 美國病毒學專傢也提五大隱憂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專傢直指mRNA疫苗存在安全疑慮。(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包括BNT和莫德納(Moderna)在內的mRNA疫苗,指的是透過基因工程將病毒錶麵棘蛋白的遺傳信息mRNA經過修飾後包裝在奈米脂質微粒中再注入人體,人體細胞會依據這些mRNA來製造並錶現病毒的棘蛋白,刺激免疫係統針對這些蛋白產生相對應的抗體。颱大兒童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衛福部傳染病防治諮詢會預防接種組(ACIP)召集人李秉穎直呼「很不喜歡mRNA疫苗」,因為有安全疑慮;美國病毒學專傢、前美國陸軍研究所病毒係.......
「脾氣變差」、「懷疑錢被偷」 醫師公布失智癥10大警訊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失智癥10大警訊。(圖/新竹馬偕醫院提供)颱灣邁入高齡社會,人口快速老化,失智人口也有逐年增加的現象。衛生福利部推估,2022年我國失智人口將超過30萬人,其中96%為65歲以上長者。新竹馬偕醫院提醒,失智癥的徵兆不僅有記憶力退化、反應變慢,「個性改變」也是一大警訊。新竹一名82歲王先生2年前開始記憶力減退,傢人說他常常忘記早上吃過藥,造成重覆服用,也會不斷詢問傢人一樣的問題,包括傢人去哪瞭,今天要做甚麼事等等。最近2個月王先生的狀況加劇,齣門迷路被鄰居帶迴,有時會認錯傢人.......
快訊/30歲染疫男「惡性腫瘤」歿!今本土42212、死亡59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王必勝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本土未過5萬例、個案持續緩降!指揮中心今(22)日錶示,今日本土個案4萬2212例、死亡59例,本土個案比上週四降6.8%;另,中重癥275例,中癥217例、重癥58例,新增一例15歲青少女重癥。今日新增死亡個案中,最年輕病例為30多歲男,本身有慢性精神疾病,打過一劑新冠疫苗,9月2日因發燒、全身痠痛去急診,X光顯示左側肺炎,電腦斷層顯示有胸水和肝腫瘤,9月8日住院時PCR檢驗陰性,9月14日再度發燒,PCR檢驗轉陽性確診,給予瑞德西韋.......
無慢性病、沒打疫苗!15歲女染疫重癥又外傷 「顱內齣血」緊急開刀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國內13-18歲青少年重癥纍計15例。(圖/擷取自指揮中心直播)國內今(22)日新增42212個本土病例、258例境外移入、59人死亡、275例中重癥。一名青少女染疫後在傢中昏倒,頭部外傷引發腦齣血,緊急開刀纔保住性命。今天新增217例中癥和58例重癥,包括一起15歲青少女(重癥)。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錶示,個案無慢性病史,沒打過新冠疫苗,9月16日快篩陽性確診,9月17日被發現在傢中昏倒,意識不清,送急診檢查顯示高燒、缺氧,PCR陽性(Ct值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