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刷到一則新聞:我國結婚率創近10年新低。
從封建社會的包辦婚姻到後來的戀愛自由,乃至近幾年離婚率的空前爆發。
矯枉過正的婚戀觀似乎從一個極端跳嚮瞭另一個極端,而結婚二字正逐漸被人們“妖魔化”。
那麼,這一代的年輕人為什麼都不願意結婚?
你媽,逼你結婚瞭嗎?
有數據顯示,一韆個適齡青年中,被父母或朋友催婚的概率高達67.5%。
圖片來源:荔枝網
「你媽逼你結婚瞭嗎?」一度成為大傢調侃的網絡熱詞。
你為什麼不結婚?
如果有人分析結婚的種種弊端,首當其衝的一點是:沒有自由。
無論男女,但凡領到那兩張大紅色的婚姻入場券,都要交割齣自己的全部精力放在傢庭上。
養傢糊口,活的像狗。
每逢聚會,已婚人士的眼睛總是離不開轉動的鍾錶,“時間不早瞭,我該迴傢瞭。”
漸漸的,朋友們活動時總會“忘瞭”叫上他。
結婚之前,和哥們/閨蜜聊八卦聊隱私,婚後的分享對象變成瞭自己的丈夫和妻子。
錢鍾書先生在《圍城》中有一段描寫很形象:鴻漸現在新訂婚,朋友自然疏瞭一層,把辛楣的批評一一告訴瞭方柔嘉。
於是,這世界上又可以分為兩種人,結瞭婚的和沒結婚的。
結瞭婚的,再晚也得惦記著迴傢,而沒結婚的,總覺得自己還是個娃娃。
有人說婚姻是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有人說是柴米油鹽的現實圍城。
我覺得婚姻更像是一條綿延起伏的大河,由兩個瞎子共同攙扶著,摸著石頭過河。
因為愛情初時,都是盲目的。
即使你沒有結婚,但你一定聽過:“婚姻是愛情的墳墓”這句話。
《裸婚時代》裏,劉易陽和童佳倩相戀十年,他們的婚姻卻隻維持瞭兩年。
《裸婚時代》劇照
有人調侃說:裸婚時代告訴我們,戀愛的時候,男人就像下人一樣伺候你,婚後,你就得像下人一樣伺候他。
他們的故事,也許是對細節打敗愛情最好的詮釋。
哦不,或許他還嚮我們揭示瞭一個紮心的婚姻真相:經濟基礎決定瞭上層建築,貧賤夫妻真的會有百事哀。
有人說,難道富人的傢庭就一定美滿和諧?
並不,隻是貧窮的愛情大多摔死在瞭婚姻的第一道門檻上。
“因為窮,所以不敢結婚”不僅僅隻是一句戲謔之言。
現代人的婚姻有三大標配:車子,房子,票子。
關於天價彩禮的搜索詞條隨便在哪都能引起熱議。
網頁截圖
因此可見,經濟壓力的確是影響結婚意願的首要原因。
社會學傢加裏.貝剋爾說:“唯有婚後生活的收益,超過獨自生活的收益,人們纔會選擇結婚。”
這句話讀來不無道理:一個人生活或許可以拮據度日。而兩個人拮據久瞭,就會相互埋怨對方。
我的朋友瀟瀟就曾有過這樣的經曆:
她和男友小杜在上海同居,兩人的薪資收入都不高。
有一次,瀟瀟無意間發現男友買瞭一雙價值三韆塊的球鞋,兩人於是大吵瞭一架。
瀟瀟指責男友太敗傢,花錢大手大腳,三韆塊能抵他倆一個月的房租。
男友小杜也很委屈地控訴瀟瀟:“你一個月工資也不高,那些成百上韆的化妝品你還不是照買不誤?”瀟瀟啞口無言。
說來好笑,明明有著結婚計劃的兩人,背地裏都在偷偷嫌棄對方的窮。
這僅僅是兩個人的戀愛,結婚卻要牽扯到兩個傢庭的利益。
所以,大多數人在經濟基礎尚不穩定的時候,都寜願單身。
近年來,不婚主義被稱為“軟革命,”是盛行於全世界的流行通病。
在韓國,不結婚運動已然成為瞭當代人的潮流。
兩位不婚運動的代錶人物講述經曆時錶示:因為奶奶和媽媽在傢裏的地位低,所以不想結婚。
今年8月底,韓網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韓國的閤計生育率僅為0.98,成為世界首個零齣生率的國傢。
許多韓國女性錶示生孩子後經濟壓力劇增,在職場得不到平等待遇。
圖片來源:梨視頻
圖片來源:梨視頻
圖片來源:梨視頻
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婚姻對於女性的剝削仍舊大於男性。
首先,它分割瞭女性大部分的時間用養育孩子和料理傢務上。
現在似乎都在主張男女平等,分工閤作。
我有許多男同事們都曾自得的錶示下班後會主動幫老婆做傢務。
但我不解的是,兩人都在外麵上班,傢庭勞動應當是兩人共同承擔的事務,為什麼要用“幫”這個字?
因為他們的潛意識裏覺得,做傢務始終是女人的本分,'幫'是齣於夫妻間的情分。
除非妻子的薪資本就高於丈夫,否則這種分攤傢務多少都帶瞭些屈尊降貴的扶貧性質,而這種行為的內驅力僅僅是因為愛。
而這份愛能否維持多久?沒人知道。
如果單以“窮”來作為擋箭牌,那麼老一輩們口中「半頭牛就能娶老婆」的樸實故事會第一個跳齣來反駁。
隻是,時代變瞭,人們的思想也在發生著變化。
過去五毛錢能買到十顆糖果,現在用一塊錢卻隻能買到一顆糖。
買糖果的人還是我,五毛錢卻沒瞭當年的價值。
雖然唏噓,但我們誰都無法阻止物價的上漲和人民幣的貶值。
正如我們無法再用過去成傢立業的老標準去衡量現代人的婚戀思想。
關於不結婚這件事,我很久之前就曾經跟傢裏人錶過態。
我的母親是一位實踐大於說教的行動派,她沒有直接同我進行辯論,而是把一堆能為她觀點輔證的論據都請迴瞭傢。
廚房裏,清一色的男丁下廚,女眷們聚在客廳。
我媽在廚房監工,偶爾迴頭看我一眼,視綫相撞時,是兩代人的思想在試探性過招。
她想嚮我錶明,新時代的婚姻模式女人沒有那麼委屈,這是個男女平等的時代。
而我分分鍾就能拿齣微信裏幾個朋友離婚的聊天記錄,來捉齣婚姻這塊錦袍下的幾隻虱子。
“到瞭年紀都會結婚,你為什麼要跟彆人不一樣?為什麼要搞特殊?”我的母親這樣問我。
她不理解我,我理解她,卻不贊同她的觀點。
過去婚姻可以成為人生的一項保障,而現在的我們更注重個人的價值提升。
說到底,婚姻是人們的選擇,但它不是唯一的選擇。
我一個人過得很好,我享受這種生活方式,而且我有能力養活自己,不必依附任何人。
緣分未到,我為什麼要為瞭結婚而結婚?
李宗盛有一首歌這樣唱道: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閤靈魂。
所以,無論結婚與否,都不要因為外界的看法,而改變自己的初衷。
餘生漫漫,天光很長。你要相信,愛你的人正在路上。
若無彆事,請你靜等,等一個春暖花開,等一場順心遂願。
與君共勉。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