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7:26:52 AM
文|四季文史
1936年12月12日,為瞭挽救民族危亡,張學良、楊虎城兩位將軍發動瞭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這次事變,一度改變瞭國傢的形勢,但也徹底改變瞭張學良的一生。
如眾人所說,蔣介石是一個睚眥必報之人,張學良扣留蔣介石13天,而蔣介石卻軟禁張學良54年。人生有多少個54年?我們在為張學良扼腕嘆息之時,也不禁發齣疑問,蔣某人為何如此決絕地對待昔日的結拜兄弟?
這個問題自始至終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直至蔣介石臨終之時,他纔說齣4字,道齣個中緣由,眾人聽後紛紛感慨,宋美齡更是潸然淚下。
西安事變
從1931年“九・一八”事變開始,日本帝國主義瘋狂加緊對中國的侵略,妄圖變中國為它的殖民地,全國人民麵臨亡國滅種的嚴重危機。緊要關頭,我黨呼籲“停止內戰,一緻抗日”。
麵對日方的侵略,蔣介石消極不抵抗,甚至提齣“攘外必先安內”的誤國政策,一邊嚮侵略者妥協,一邊打壓共産黨人和廣大愛國人士。
即便國內進步人士對蔣介石的聲討此起彼伏,不過蔣介石視而不見聽而不聞,仍然固執己見,不想有絲毫地改變。緊接著,全國各地爆發瞭大規模的抗日愛國運動,蔣介石非但沒有反省,反而執迷不悟,采取殘酷鎮壓的措施。
對於蔣介石的頑固不抵抗做法,也激起瞭國民黨內部一些愛國人士的強烈不滿,如張學良、楊虎城就是其中代錶。雖然他們也曾極力勸說蔣介石,但蔣介石始終不為所動。蔣介石不接受聯共抗日的主張,甚至親臨西安督戰,緻使張、楊處於抗日不能,“剿共”不願,苦諫無效的境地。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楊虎城兩位愛國將領順從名義,發動瞭震驚一時的“西安事變”,兩人果斷采取“兵諫”的形式逼蔣抗日。
最終,在多方的努力之下,蔣介石終於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雖然蔣介石錶麵上是同意瞭,但這根本不是齣於他的本意,自此,他與張學良和楊虎城也結下瞭深仇大恨。
彼時,當得知蔣介石被張學良扣留時,宋美齡心急如焚,他火速趕往西安進行周鏇,希望張學良不要有過激行為,甚至勸張學良說,如果同意釋放蔣介石,他必將放棄內戰,共同抗日。宋美齡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畢竟兩人之間曾有過密切的關係,甚至宋美齡在沒有認識蔣介石之前,就結識瞭張學良。
在蔣介石同意條件之後,張學良同意放瞭他,並親自把蔣介石送迴瞭南京。隻可惜,這一送不要緊,張學良從此便失去瞭自由之身。
少帥的無奈
1936年12月24日,蔣介石簽訂六項協議,被迫接受停止內戰,聯閤抗日的主張。12月26日,蔣介石最後獲得釋放迴到南京。隨後,蔣介石就將送自己迴來的張學良給秘密軟禁瞭起來。而楊虎城後來則被蔣某人囚禁,1949年9月17日,楊虎城在重慶慘遭殺害,相比較楊虎城而言,張學良的遭遇還算好的。
有詩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兩者皆可拋。在遭蔣介石囚禁期間,張學良在生活上,雖然先後有於鳳至和趙一荻兩人陪伴,可即便如此,自由乃是人生最可寶貴的東西,所以張學良也曾態度誠懇,多次嚮蔣介石傳遞信息,以求獲得自由,但蔣介石始終沒有同意。
有一次,張學良特意抓瞭一隻鳥,關在精緻的籠子裏給蔣介石送去,暗喻自己像鳥那樣,失去自由,希望放自己一馬。蔣介石則迴送瞭張學良一個更大的鳥籠,意思是說他喜愛鳥,有多少鳥,他都能裝得下,鳥籠多的是。
為瞭能讓張學良死心,蔣介石還送給張學良一根魚竿,張學良看到能伸能縮的魚竿後,立即將其摺斷扔瞭,他明白蔣介石的用意,人在屋簷下,他是希望自己能低頭認罪,要讓自己忍下去。不過張學良始終在為自己爭取。
1956年,逢蔣介石70歲大壽,張學良也已經被關押20年。張學良認為這次是個機會,也許能說動蔣介石放瞭自己。於是就托人給蔣介石送去一塊名錶祝壽,暗喻時光荏苒,你老蔣都70歲瞭,而我也被你關瞭20年瞭,恩恩怨怨也該結束瞭。不過讓張學良寒心的是,蔣某人迴瞭兩樣東西:1936年的日曆和一雙綉花鞋。
落日西沉盼晚晴,黑雲片起月難明。枕中不寐尋詩句,誤把溪聲當雨聲。
舊日曆很容易理解,蔣某人記恨於心,是讓張學良永遠不要忘記“西安事變”;一雙綉花鞋則是送給趙一荻的。張學良很失望,他仰天長嘆:“蔣先生在世,我難獲自由。”當天晚上,情緒無比低落的張學良寫下《夏日井上溫泉即事》一詩。
其實在張學良遭軟禁期間,不乏有人替他求情。東北軍、西北軍將領曾聯名請求蔣介石釋放張學良,讓他參加抗日戰鬥,不過每次蔣介石都說,張學良太年輕,雖然有點小聰明,但是大事很糊塗,留他在身邊,是讓他多學習多讀書。
當年我黨對於張學良釋放問題進行瞭討論,並試圖與蔣介石進行談判,可是蔣介石第一時間就把張學良押送至台灣。即便是到瞭1949年,蔣介石下野之後,麵對來自四麵八方要求他釋放張學良的呼聲,老蔣依然推脫,說自己已經不是總統,但凡有事就去找李宗仁這樣的托詞,始終不肯釋放張學良。
蔣某人的忌憚
蔣介石是一個有仇必報的人,張學良曾讓他在國內國際上丟臉,他這輩子都不會這麼簡單地放過張學良。按照蔣某人的性格,楊虎城慘遭其毒手,那麼張學良為何沒有被蔣某人暗算?這主要是因為宋美齡的保護,與此同時,老蔣還忌憚東北軍的力量。
張學良可是東北軍的領袖,如果說張學良一旦被釋放,那麼老蔣非常擔心他會自立門戶而成為自己的勁敵。畢竟蔣介石當初的地位,有張學良很大的功勞,在中原大戰中,張學良強大的實力為蔣介石贏得瞭主動,纔成就瞭日後的蔣介石。所以,如果要處死張學良,那麼數十萬的東北軍絕不會袖手旁觀。而蔣介石這般“溫水煮青蛙”,不但讓張學良無用武之地,也麻痹瞭東北軍意誌,可謂一箭雙雕。
對於張學良的監視,蔣介石自始至終沒有放鬆,即便是到瞭晚年,他也絲毫不敢懈怠,因為在他眼裏,張學良始終是一頭猛虎。尤其蔣某人臨終之時,他纔說齣自己為何不放張學良,其實與外界猜想的如齣一轍。
1975年4月,蔣介石彌留之際對兒子蔣經國交代瞭後事,尤其留下瞭4字遺言:不可放虎。蔣經國聽後很震驚,半晌沉默不語,最終決定遵從。而宋美齡一直希望丈夫能放瞭張學良,而當他說齣這四個字後,宋美齡潸然淚下。歲月蹉跎,時過境遷,蔣介石去世時,張學良也已步入老年,當年的雄心壯誌早已不復存在,也沒有蔣介石說的那般可怕。不過,從蔣介石的遺言可以看齣,在他眼裏,張學良始終是他的夢魘。之後,張學良再度被關押瞭15年。
昔日義結金蘭的兄弟,在民族大義麵前,張學良采取果斷措施逼蔣抗日,可以說意義重大。“西安事變”促成瞭國共第二次閤作,抗日民族統一戰綫正是建立,這不但極大地鼓舞瞭中國人民的抗日熱情,也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嚮抗日民族戰爭的重要轉摺點。
很淺顯的一個道理,民族危亡之際,作為骨肉同胞,必須團結一心奮起反抗,共同抵禦外辱。相反,如果隻知道拉幫結派,窩裏鬥,那麼隻會加速自身的滅亡。所以,對於老蔣的耿耿於懷甚至暗中破壞民族統一戰綫的種種惡劣行徑,是注定要被唾罵,要被曆史拋棄的。而蔣某人心胸狹隘、睚眥必報的本性也被暴露無遺,這也決定瞭他無法成為民族復興的領袖。
1990年,已經耄耋之年的張學良徹底恢復自由,後來,他在趙一荻的陪伴下,遠渡重洋去瞭美國定居。2001年,張學良病逝於夏威夷檀香山,享年101歲,得知張學良去世的消息,作為故友的宋美齡第一時間派人代自己參加瞭張學良的葬禮,也算是對其錶達哀悼和某種歉意之情吧。
(張學良積極主張抗日,反對內戰,通過兵諫蔣某人,最終達成抗日統一戰綫,功不可沒。對於這位少帥,你怎麼看,歡迎點評關注,圖片源自網絡,侵權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