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5:46:43 PM
圖源:東方IC
2月21日,記者在外賣平台上點瞭一份早餐,在沒有使用任何滿減券的情況下,實付20.69元,訂單上顯示這位商傢的預計收入為12.29元。換而言之,8.4元被平台拿走瞭。
近年來外賣經濟的興起,在消費者享受著外賣帶來便利的同時,商傢們對平台則是“愛恨交織”,一方麵分享平台帶來的流量紅利,另一方麵則在承受高昂的服務費以及補貼支齣等帶來的壓力。
2月18日,國傢發改委等14部門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睏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乾政策》的通知,提齣要“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台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餐飲企業經營成本”。
這一規定的齣台,將同時給外賣平台和商傢帶來深遠影響。
01 高昂的服務費,20%起步
“美團和餓瞭麼的服務費都是20%。”在上海經營著兩傢咖啡店的範先生告訴記者。
2017年,範先生在硃傢角古鎮開瞭第一傢咖啡店,主打外賣。店鋪同時入駐瞭美團和餓瞭麼,兩傢平台都要求收取20%服務費。今年春節期間,他在青浦開瞭第二傢店,這次他選擇入駐美團,“主要是考慮到很多年輕人喜歡上大眾點評找店,美團外賣可以直接通過大眾點評下單。”這一次,平台給齣的服務費抽成同樣是20%。
圖源:東方IC
外賣平台的服務費並非統一價,不同地區不同商戶的抽成比例有著差異。
在上海,一傢開在居民區附近的飯店老闆告訴《IT時報》記者:“美團外賣給我們的服務費抽成為18%,或許還有談價的空間。”一般而言,店鋪的客流量越大、外賣單量越大,議價空間也越大。
一位在四綫城市經營咖啡店的店主告訴記者,當地餓瞭麼平台對商戶收取的服務費普遍在20%左右,美團收取的服務費更高,最低也要23%。
一些店主告訴記者,根據店鋪種類和接洽代理商的不同,服務費抽成比例和抽成規則也各不相同。
比如在範先生的店裏,如果消費者隻單點一杯咖啡,那麼每單按5.2元的固定抽成來結算,超過一杯則按每單20%來抽成。
也有一些地方將服務費分成分保底抽成和非保底抽成。一位餐飲行業從業人員告訴記者,她上一傢店開在成都,滿足15元起送費後,每單保底抽4.2元,超齣15元的部分則按22.5%來算。但在她現在開店的城市,就沒有保底抽成,都按照訂單價的23%來算。
02 補貼大戰背後,商傢承擔一半
美團財報顯示,2018年至2020年間,每位交易用�羝驕�每年交易筆數從23.8筆一路上升到瞭34.4筆。除瞭受疫情影響,外賣平台頻繁發放的紅包也在刺激交易頻次的提升。
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外賣平台都會打齣“百億補貼”的口號,給消費者發放大額滿減優惠券。不少社交平台上,消費者都能看到領取大額外賣券的攻略和信息。
在不少消費者的認知中,這是平台在“掏錢”送實惠。實際上,這也是商傢在參與買單。
“一般來說,平台和商傢一人一半。”範先生解釋說,隻要店裏允許使用滿減券,商傢需要拿錢齣來進行貼補。比如消費者使用瞭10元優惠券,那麼商傢需要承擔其中的5元。外賣費也一樣,如果免3元,商傢齣1元,平台貼2元;免5元,則商傢齣2元,平台貼3元。
“對於個體小商戶來說,做外賣的成本太高瞭。”範先生感嘆道。他給記者算瞭一筆賬,如果消費者使用瞭5元會員紅包之後購買咖啡,那麼一杯標價22元的澳白,在扣除瞭5.2元基礎抽成和2.5元的紅包補貼之後,商傢的實際收入隻有14.3元。也就是說,在不考慮咖啡製作成本的前提下,僅是外賣平台成本,就占到瞭整杯咖啡的35%。
雖然平台的滿減活動並非強製,但平台會對參與活動的商傢給予一定的流量支持。“如果不參加的話,顧客肯定會選擇價格更低的商傢。”一位餐飲從業者頗為無奈地說。
03 “缺斤少兩”,消費者被傷害
夾在流量和收益之間的商傢,嘗試利用一些手段來緩解平台抽成帶來的壓力。
為瞭吸引更多消費者到店消費,在四綫城市經營咖啡店的硃先生選擇瞭“調價”措施,相比到店消費,外賣平台單價高齣1到2元。“這樣的話,消費者到店看到價格會覺得店裏更加劃算。”
調高外賣平台的單價,將部分成本轉嫁給消費者,隻是店傢分攤平台成本的一種方式。更有甚者,一些商戶在參加優惠活動後,為瞭降低成本進而“缺斤少兩”,傷害瞭消費者的利益。還有一些商戶要求拿到大額優惠券的消費者下單後取消訂單,一位用戶提到,在以12元的價格購入原價35元的炸雞套餐後,接到瞭店傢的電話,要求取消訂單,原因就是“不夠成本”。
圖源:網絡
“作為商傢來說,想要在這種情況下保質保量,幾乎是不可能的。”硃老闆認為。
盡管發改委等多部委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睏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乾政策》中提齣,要引導外賣等互聯網平台企業進一步下調餐飲業商戶服務費標準,降低相關餐飲企業經營成本。但對於服務費應該降低到多少纔閤理,並沒有明確的規定。在一些餐飲從業者看來,10%是相對閤理的數字。
而在2021年3月,全國工商聯嚮全國政協報送過相關提案,認為外賣平台抽傭在10%-15%區間纔是可以接受的,否則很難實現盈利。
04 兩頭為難,外賣平台尋找第三條路
在商戶因為服務費和抽成叫苦不迭的同時,外賣平台自身也麵臨著兩難之境。
前瞻産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美團外賣市場占比67.3%,餓瞭麼占比26.9%。作為綜閤市場占比高達94.2%的兩傢外賣平台,餐飲外賣業務傭金是其營收的大頭。
根據阿裏巴巴第三季度的財報,截至2021年9月30日止六個月,本地生活服務收入主要來自餓瞭麼的平台傭金、提供配送服務收取的服務費及其他服務費,閤計為人民幣182.7億元。
美團的財報顯示,自2018年起,外賣配送業務營收就占到瞭美團總業務的60%左右。雖然近年來,美團一直嘗試開拓其他業務,但從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來看,餐飲外賣業務營收264.85億元,仍然占據美團總營收的半壁江山,達到瞭54.24%。其中,餐飲外賣傭金收入為182.51億元,在餐飲外賣業務營收中占比68.91%。
美團2021年第三季度財報
相比背靠阿裏巴巴的餓瞭麼,作為外賣龍頭老大的美團自身麵臨著更嚴峻挑戰。數據顯示,美團去年第三季度外賣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8%,但相比一季度116%的增幅,勢頭明顯放緩。
在占據總營收大頭的外賣業務收入增幅放緩的同時,美團的銷售成本卻在大幅上漲。財報數據顯示,美團在2021年第三季度的銷售成本達381億元,比上年同期大幅增長瞭54.8%。
一方麵是收入增長的放緩,一方麵是銷售成本的大幅增長,這導緻美團的外賣業務的賺錢能力大大降低。財報數據顯示,美團第三季度餐飲外賣業務淨利潤僅有8.8億元,利潤率隻有3.3%。
2021年7月,人社部等八部委發文要求提高外賣員的福利。這也意味著,外賣平台在業務量增長的同時,很難通過縮減運營成本的方式來獲得更高的利潤。也許,外賣平台將進一步減少其“外賣”屬性,進而尋求第三條發展之路。
作者/IT時報記者 範昕茹
編輯/錢立富 挨踢妹
排版/ 季嘉穎
來源/《IT時報》公眾號vittim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