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4/2022, 6:37:34 PM
這是一個被人工智能改變的時代。
隨著計算機和網絡技術高速發展,人工智能在近年來得到迅速發展並開始全麵介入現代社會生活。當前,人工智能正在徹底改變我們的溝通行為和互動方式,這場變革不僅會影響我們的溝通方式,還會影響與我們溝通交流的對象。
如今,以算法為代錶的信息推送方式和以社交機器人為代錶的信息生産方式正在進一步影響互聯網的輿論引導的整體格局。 人工智能已然成為調和、改變,甚至是操縱輿論的重要變量。人工智能具體如何作用於當前的輿論市場?身處輿論市場的我們,又如何麵對人工智能對輿論場帶來的挑戰?
人工智能正在影響輿情
人工智能徹底改變瞭過去的傳媒環境,使得傳統媒體時代界限清晰的傳受主體分野日漸模糊。
在網絡的數字化傳播和交互功能下,“大眾傳媒”的想像成為現實。 在大數據挖掘技術和人工智能技術成熟之前,人們盡管也可以藉助網絡收集信息和進行錶達,但其能力還相對有限。在人工智能時代,人們藉由智能機器和智能技術賦能,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接收信息、整閤信息、傳遞信息,信息爆炸隨之而來。這種輿論環境意味著觀點不一,錶達各異。
當然,這在一定程度上促進瞭民意的錶達,使人們能夠擁有對事實判斷和定性的多元化,以及對觀點的可質疑性,有利於尋找真相,迴歸事實本身。但同時, 由於網絡錶達的復雜性和非理性,對事實真相的探尋和主觀性觀點的往往難以形成共識,這也讓互聯網爆發愈發頻繁和激烈的對立與爭論 。
在網絡錶達愈發復雜和非理性的情況下,人工智能算法的推薦,則加劇瞭網絡輿論各自為營的對立和爭論。 如今,算法已被廣泛應用於信息生産和傳播過程中。算法依據用戶在網絡上的使用情況,對其進行畫像進而推送信息,其意義是對用戶興趣的個性化滿足。
因此,算法推送的信息並非由信息的價值決定,而是由商業價值決定――通過無條件地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增加用戶粘性,最大限度地實現商業價值 。主要由商業邏輯推動的算法推薦的信息具有快速、精準、個性化等一係列優勢,所以其推廣普及的速度也相當迅速。
正是因為算法受到商業偏好的影響,所以,控製著算法的利益市場,令算法日益淪為利益的砝碼,造成幾韆年來人類社會所追求與構建的民主、自由的社會受到挑戰和損傷 。
此外,雖然算法讓信息和人能夠精準和高效地匹配,這也成為互聯網信息流動的核心邏輯。甚至可以說,機器算法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信息的意義、信息的流嚮以及受眾對信息感知的方式。 但是,雖然算法掀起瞭傳播領域的一場革命,但隨著算法日漸接管瞭人們的信息來源,算法背後存在的隱患也逐漸凸顯 。
當前,算法帶來的信息繭房效應和技術倫理問題也受到瞭越來越多的批判。算法通過精確的個性化描述打造瞭個性化的社區,隨著圈子的粘性增強,圈子不可避免地會齣現排他性。用戶就像蠶一樣被自己吐的絲禁錮在自己製造的“信息繭房”裏。長期生活在“信息繭房”之中,無疑會令用戶越來越沉溺於自己的迴音,在信息繭房中越陷越深。 “ 數據化”的人將會失去對整個社會的理解與全局批判的能力,甚至會造成群體“極化”現象 。
可以說,人工智能時代下,傳統的媒體環境已經發生瞭改變,輿論的引導也處處可見人工智能的痕跡。
社交機器人為操縱輿論帶來可能
如果說,以算法為代錶的信息推送方式已經深刻地影響瞭互聯網的討論,那麼,以社交機器人為代錶的信息生産方式則為進一步操縱輿論帶來瞭可能。
社交機器人,也就是俗稱的“網絡水軍” 。在過去,“網絡水軍”更多的是指受雇於網絡公關公司,為他人發帖迴帖造勢的網絡人員,以“注水”發帖來獲取報酬。隨著人工智能的廣泛應用,當前,“網絡水軍”的大軍已經更多的指代大批量的社交機器人。
“網絡水軍”自誕生之日起,就與製造話題、信息傳播緊密相關。顯然,“網絡水軍”在原有網絡媒體的基礎上大大加快瞭網絡話題的傳播,但同時不同的信息也可以藉“網絡水軍”進行造勢。在某種程度上,網絡水軍打破瞭“熱點”與“冷門”的界定、 “ 隻要想炒作、任何話題都可以成為熱點”的說法並不過分。可以說,“網絡水軍”破壞瞭互聯網這個大的“輿論場”原有的秩序 。而這種輿論導嚮作用對信息傳播帶來的影響是不可小視的。
一方麵,這種“非主動”的傳播加大瞭網絡的不確定、不全麵、甚至不真實的現實問題。 一篇事實與齣處都未經核實的帖子,就可以經由“網絡水軍”的推波助瀾,不脛而走,成為以幾何級數擴散的流言。互聯網本就是一個開放的平台,帶有一定的不真實性,而如果被彆有用心者利用和控製以達到個人目的,無疑將使得這個信息平台更加龍蛇混雜。
另一方麵,“網絡水軍”的齣現對傳統媒體而言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公信力是傳統媒體的核心價值所在。一篇帖子最終製造的社會影響力大小,其實往往由傳統媒體的關注度來決定。
但現實是,由於“網絡水軍”的存在,一則新聞迅速占據各大網站成為熱點議題,而傳統媒體為瞭新聞的即時性,往往沒有時間來調查求證就迅速跟進報道,若後來證實新聞內容片麵或根本不符閤事實,那麼傳統媒體的公信力自然降低。
輿論引導需要主流媒體的糾偏
麵對人工智能對輿論場帶來的變化和挑戰,對輿論進行適時引導,及時治理已經刻不容緩。
當然,不論是過去的傳統媒體時代,還是現在大眾傳媒時代,社會核心價值觀傳播都離不開主流媒體, 在這個治理的過程中,主流媒體理應發揮其引導主流核心價值觀的作用。 但是,主流核心價值觀的作用並不一定能夠通過衝撞、激蕩自動産生齣來,而是需要適當的輿論引導。
在傳統輿論格局中,主流媒體以鮮明的立場、權威的錶達,有效地發揮瞭輿論導嚮的作用,使社會核心價值觀得到瞭有效傳播。然而,在魚龍混雜的大眾傳媒時代,由於理念的落後以及傳播方式的陳舊,主流媒體雖然沒有在核心價值傳播過程中“失聲”,但往往麯高和寡,有“自說自話”的窘迫。
因此,隨著媒體融閤在國傢層麵快速推進,新型主流媒體應積極搶占著輿論引導的主陣地,重構在輿論引導中的主導作用 。比如,為提高正麵宣傳效果,一些平台嘗試建立瞭“正能量內容池”等機製,規定算法抓取的內容全部來自於經過人工審核後的內容池,而不是簡單地全網抓取。
此外,從理論層麵,“推薦算法”中存在的陷阱與漏洞也是可以被發現並糾正的。基於此,有關部門可以探索科學運用技術手段改進傳統監管方式,比如,通過各大平台的“埋點”數據探索對“推薦算法”的有效管理。
“ 埋點”是針對特定用戶行為或事件進行捕獲、處理和發送的相關技術及實施過程 。每個基於“推薦算法”的平台都會設置“埋點”,監管部門掌握瞭“埋點”數據,實際上就掌握瞭平台中哪些有害內容被廣泛傳播、有害內容有多少、被傳播的情況等關鍵信息。
從傳播效果迴溯,有助於齣現問題的平台校正算法或審查算法機製方麵的問題,也為監管提供瞭強有力的抓手。網絡監管部門還可以對算法平台的分詞體係、標引體係進行監督,給齣指導意見,清除監管盲區。
對於受眾信息窄化等問題,則可以探索運用技術路徑解決。 比如,一些資訊平台除藉助大數據不斷改進“推薦算法”外,還自發嘗試利用深度學習神經網絡模型中的“鍾擺”策略,建立多個維度的場景特徵庫,從用戶的多種操作行為中感知用戶的生活重心,通過對廣度和深度內容的調整來解決傳統推薦引擎“信息窄化”的弊端。
當然,除瞭主流媒體外,企業在設計內容推薦算法的時候,也不能隻是高效的迎閤性的推薦,算法也應該有價值觀。算法可以主動打破信息繭房,給用戶推送不一樣的觀念、內容。這也是人工智能時代下,企業必然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解決“信息窄化”的另一種方式是:算法變得更加透明,把更多的選擇權交給用戶,而不是主導輿論、控製用戶,從而促真正進算法的良性發展,為用戶福利創造齣更大的價值。
( 作者為知名科技作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