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代的著名教育傢容閎曾評價過這樣一位人物:故其身雖逝,而名聞韆古。
其纔大而謙,氣宏而凝,而為清代第一流人物,亦稱舊教之特産人物。此人便是曾國藩。
曾國藩是晚清的名臣,為晚清王朝立下瞭汗馬功勞。作為洋務運動的發起者,平定太平天國運動叛亂的大功臣,曾國藩的戎馬一生可謂是戰功赫赫。
曾國藩不僅是優秀的軍事傢政治傢,在思想文化方麵的造詣也是可見一斑。能夠在官場上獲得巨大的成功,乃至後來官升宰相,曾國藩在為人處世上的智慧也是一門值得深究的學問。
為官為政幾十餘年,曾國藩在官場上遊刃有餘,正所謂伴君如伴虎,而曾國藩能夠為皇帝齣謀劃策,必定是有過人之處。
而他留給後世的人生忠告都留在瞭這本《曾國藩傢書》中,受此書的熏陶,曾國藩的後代240個子孫,沒有一個是囂張跋扈的官二代,他的子孫也沒有一個敗傢子。
曾國藩的傢族
看曾國藩的傢族,可以說是通過三代人的努力改變整個傢庭的命運。
曾國藩的個人資質平平,但他的人生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換言之就是一個普通人的奮鬥史,創業史,這對現實生活的人們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翻開曾傢族譜,一直到宋朝,這個傢族都沒有一個讀書人,更彆提一個做官的人瞭。
從宋朝到清朝,曾國藩的祖先們世代都是農民,掙得是最辛苦的錢,可是到瞭曾國藩的祖父曾玉屏這一代意識到。
一個傢族真正要發達興旺必須讓子孫讀書,考取功名利祿、做官,纔能讓傢族一代一代興旺。
事實證明祖父讓子孫好好讀書這件事還是很有前瞻性的,畢竟除瞭通過科舉考試來野雞變鳳凰,彆的門路就是想也隻是空想。
可是兒子曾麟書在讀書識字上是一竅不通,沒得指望瞭,曾玉屏又把希望轉移到長孫曾國藩的頭上。
可是因為傢族基因的影響,曾國藩的天資也不高,他總共參加瞭7次考試纔考取上瞭功名。
所幸前6次考試的失敗並沒有把曾國藩給打垮,相反因為失敗讓他越挫越勇。
經過前6次失敗,他不斷地在失敗中找尋經驗與教訓,終於他如願以償地中瞭秀纔。正是從曾國藩這一代開始,曾氏傢族的命運開始發生瞭轉變。
有勇有謀建湘軍
從鄉下農村到繁華的紫禁城,那就相當於魚躍龍門,曾國藩一下子變得非常清閑,隔三差五地去點個到,也沒什麼事情可做,自己就得過且過地領著微薄的俸祿。
但後來他意識到瞭自己這麼渾渾噩噩下去這輩子也就完瞭,於是他重新拿起紙筆,從三十歲開始學習聖賢,學習王陽明,硃程理學。
曾國藩在不斷地學習中還養成瞭寫日記的好習慣,這也是他嚴於律己的結果。孔子雲:吾日三省吾身,曾國藩通過寫日記不斷反省自己在生活細節上的過失。
鹹豐三年,曾國藩藉歸傢養病之機,在自己的傢鄉湖南一帶,成功建立瞭一批軍隊。
這批士兵都是曾國藩靠著自己的親朋好友的關係召集來的,曾國藩稱之為“湘軍”。此時的太平天國運動已經席捲瞭全國,清政府的地位搖搖欲墜,眼看著太平軍的勝利近在咫尺。
曾國藩憑藉著過人的謀略開始組建地方軍隊,夜以繼日地練兵,隻等與太平軍殊死一搏。
此外,曾國藩又把眼光放到瞭西方的洋槍火炮上,他深知重型機械武器在戰爭中的重要性,於是在後期他又創辦瞭安慶內軍械所專門生産熱武器。
同治三年,太平軍完全被剿滅。在此次平定太平天國叛亂中,曾國藩憑藉著驍勇善戰的湘軍立下瞭大功,他被加封為一等侯爵。
這一戰改變瞭曾國藩的仕途,也使曾國藩得以有機會興辦洋務運動。
傢書明誌,警示後人
曾國藩在書法上也大有造詣,《曾國藩傢書》都是由其親筆撰寫的。這本書中不僅講瞭生存之道。
還要求後代要勤儉持傢,對待他人要彬彬有禮,對待屬下要禮賢下士等,字字都為肺腑之言,可見曾國藩對後人教育的煞費苦心。
其中有這樣一條語錄頗有深意,值得反復推敲。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誌,第二要有識,第三要有恒。這句話講的是讀書人的三條準則,讀書也是有規律可循的。
首先要確定自己的誌嚮,要有目標有方嚮的去讀書,漫無目的的去讀書是一無是處的。
第二就是要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腦海裏要有一定的見識,書裏講的不一定全是正確的,要加上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最後就是一定要持之以恒的去讀書,不要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地讀,讀書就是日積月纍的事情,應該把讀書變成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情。
當一個讀書人能做到這三點時,那麼他一定能獲得很大的成就。
曾國藩的後代,9代人,子孫將近300人,該傢族9代輝煌,曾齣現瞭曾紀澤、曾廣均、曾廣銓、曾昭掄、曾憲植等一代代的傑齣人物。
分彆在數學、化學、藝術、醫學、科技、農業等各個方麵發揮瞭不少的作用,對社會,對國傢影響至深,不得不令世人震驚。
一個優秀的孩子離不開會教育的父母,從曾國藩對子孫們的教育就能看齣曾國藩的過人之處。
許多名人都曾把曾國藩當成偶像,玻璃大王曹德旺就把曾國藩的一副對聯掛在自己的辦公室中,上聯“敬勝怠義勝欲”,意思是懶惰和懈怠是一個人一生當中最大的敵人。
下聯“知其雄守此雌”,意思是真正聰明的人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由此可見曹德旺對曾國藩的敬仰崇拜之情。
《禮記大學》中曾言,君子應先修身而後齊傢纔能平天下,足以可見傢庭對於人的影響之深遠。
閱讀《曾國藩傢書》,學習曾國藩的教育之道,也能讓我們在對孩子的教育上受益匪淺。
唯有正確的教育纔是留給後世最寶貴的財富,也是傢族繁榮興旺的不二法門,這一點,深謀遠慮的曾國藩早就悟透瞭。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