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None
【書人物】
陳舜臣,這個名字似乎曾屬於某個時代──1991年起,遠流齣版公司大量翻譯、引進陳舜臣作品,加上當時總統李登輝的關注,終替這個在日本地位甚高,在台卻沒沒無聞的文學大傢,在台灣齣版界博得一席盛名。但這個時代,隨著遠流停緩翻譯齣版計畫,以及陳舜臣健康齣問題乃至離世而畫下句點。現在幾乎少有人讀陳舜臣,甚至不知其人。
「陳舜臣是誰?」像是一個雙關語,是對這位日本華裔作傢的國籍認同的探問,同時也是對這個社會記憶的發問。
1924年生於神戶的陳舜臣,祖籍台北新莊(現新北市)。1919年,父親陳通赴日工作後,舉傢遷移,陳傢曆經身分轉移;陳舜臣則更復雜,他曾申請過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後因六四放棄中國籍,改入日本籍。但他從未申請放棄中華民國國籍,並一直保有台灣戶籍。陳舜臣是誰?這問題的答案在他的作品裏。
1961年,陳舜臣以長篇推理小說《枯草之根》獲江戶川亂步賞,後又陸續獲得直木賞、日本推理作傢協會賞。1967年推齣首部以中國為題材的曆史小說《鴉片戰爭》,其後作品屢屢觸及中日交流、佛教、伊斯蘭教及基督教等議題,並獲得讀賣文學賞、井上靖文化賞等重要奬項。
陳舜臣與司馬遼太郎是大阪外語學院的前後期同學,年輕時,他不會想到有一天自己會因為戰爭,斷絕瞭波斯語及印度語的學術研究工作,自然也想像不到未來自己竟會與好友齊名,同樣成為曆史小說大師。
原替傢中經營商行與商業文書的陳舜臣,為照料生病的女兒,待在傢中閱讀推理小說,心想:「這種程度我也會寫。」結果,一試成名。
「我最喜歡陳舜臣的推理小說,他常寫神戶的故事,神戶人都愛看。」陳舜臣侄女、兵庫縣立大學教授陳來幸說,二伯創作的元素和原型都在自己的身邊,「我們就是跨境的華商,所以可以延伸到上海、無錫,甚至土耳其去。」而《鴉片戰爭》就是他欣賞儒商倫理,也是在228事件後在怡和洋行洽辦反日事宜時,在那環境氣氛下被觸動所緻。
然而,即使在日聲名顯赫,又有台灣籍,其作品在台灣戒嚴時期卻不得引入,又因傢族親共,陳傢人被列為黑名單,直至解嚴後政治環境改變,1990年應《》之邀,陳舜臣纔終於重新踏上台灣土地。迴台隔年,遠流與他簽下瞭中文版權,次年便推齣獲得吉川英治文學賞的《諸葛孔明》。
當年的繁體版〔小說十八史略〕曾暢銷逾百萬套,然而,隨著總編輯的異動,陳舜臣的齣版也停頓下來,宛如在台灣失去瞭聲音。直到近期,內容力公司與遊擊文化將陸續推齣3本陳舜臣作品,背景都涉及台灣:《青雲之軸》、《憤怒的菩薩》(5月齣版)與《半路上》(6月齣版),分彆是陳舜臣所寫的自傳性小說、推理小說與半自傳。
「我們有太多故事、太多曆史不知道瞭。」內容力企劃長陳思宇錶示,就跟「灣生」讓人們開始瞭解在台齣生的日本人的故事一樣。然而,即使去年終戰70年各種討論紛陳,都不見「在日台灣人」的經曆與思考,「有很多麵嚮還等待我們補足。」
2013年盛夏,當時正與導演李崗閤作霧峰林傢紀錄片《阿罩霧風雲》的陳思宇,因一項研究計畫到瞭神戶,無意間走進海岸通、舊海關附近的陳舜臣亞洲文藝館,纔發現原來陳舜臣與台灣關係如此深厚。及至翻閱《半路上》和《意外與陳來幸見到麵,便下定決心投入齣版,並拍攝紀錄片。
陳思宇不熟悉齣版,版權取得、尋找齣版社等等難題皆考驗著他的決心。這時陳舜臣去世的消息傳來,像是打擊,也是提醒,時間不等人,要做得趕快做。陳舜臣齣版計畫終於在今年實現。國際書展期間,台灣文學館也前來商談,將展開相關展覽。陳舜臣,又將再次在這個「傢鄉」發齣聲音。
為什麼齣版陳舜臣很重要?或許可以藉著書展講座上,紀錄片導演劉吉雄提到的一則故事來思考:「一名印度重要的獨立運動領袖,1946年死在鬆山機場上空。是空難。」他不曾想像台灣這麼小的島,竟然能與印度獨立運動有關,「我們遺忘太多故事細節,沒有足夠大的亞洲視野來看事情。」陳舜臣正具有這樣的亞洲視野。而內容力與遊擊文化此時推齣陳舜臣,是發掘,也是提醒:我們該從不同角度,思考亞洲、探問台灣:我是誰?
***
■青雲之軸
陳舜臣著,郭凡嘉譯,遊擊文化,350元,小說
▉延伸閱讀:
對談:台灣,罹患海洋失憶癥?
陳舜臣 說書海陸曆史
(開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