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1/2022, 3:29:52 PM
“兵團”一詞相信熟悉曆史軍事的人都聽說過,其大意是指軍和師的統稱,大部分的泛稱。值得一提的是,解放戰爭後期,我軍也曾設立瞭十七個兵團,每個兵團都有一位兵團司令員,是一個兵團的軍事主官。
兵團司令員管轄這個兵團,一般而言,解放戰爭時期,一個兵團的人數在十萬左右,能成為十萬大軍的統帥,其資曆自然也不會差。在四大野戰軍中,十七個兵團一共有三位兵團司令員授瞭大將。
一野第二兵團司令員許光達;二野第四兵團司令員陳賡;四野第十二兵團司令員蕭勁光。四大野戰軍中,論兵力,四野排名第一,說明四野發展得好,兵強馬壯,整體實力非常強。
四野第十二兵團非常厲害,整個兵團一共有多人被授予上將,兵團司令員更是授瞭大將,三位軍長都是赫赫有名的戰將。
十二兵團首任司令員是大名鼎鼎的蕭勁光大將,他是新中國首任海軍司令員,由主席親自挑選任命。蕭勁光的資曆很深,早期留學蘇聯,係統學習瞭軍事理論和政治理論知識,列寜逝世後,蕭勁光更是代錶東方民族為其守靈。
土地革命時期,蕭勁光參加指揮瞭多次反“圍剿”作戰,參加長徵,擔任軍團參謀長、紅29軍軍長等職務。
抗日戰爭時期,蕭勁光負責留守後方,擔任八路軍留守兵團司令員,負責陝甘寜邊區的防務,責任重大。解放戰爭時期,蕭勁光北上,擔任東北人民自治軍副總司令兼參謀長,協助林總主持工作。
蕭勁光為中國的革命解放事業作齣瞭巨大貢獻,是一位久經考驗的共産黨員,立下赫赫戰功,1955年授大將軍銜,實至名歸。
第十二兵團有兩位副司令員,分彆是陳伯鈞和韓先楚,二人分彆擔任第一副司令員、第二副司令員。相較於韓先楚,陳伯鈞的資曆可謂非常老瞭,他參加瞭主席的鞦收起義,在土地革命時期在軍中擔任相當重要的職務。
土地革命時期的陳伯鈞履曆豐富,在紅軍三大主力中都擔任過要職,1936年更是擔任瞭第六軍團的軍團長,資曆之深,能與上將蕭剋媲美。
抗日戰爭時期,陳伯鈞是八路軍主力旅的旅長,因此,光論資曆,陳伯鈞授上將閤情閤理,更彆說四野兵強馬壯,仗打得多,陳伯鈞作為蕭勁光的副手兼45軍軍長,自然立下瞭不少戰功。
韓先楚算是後起之秀,在土地革命、抗日戰爭兩大時期知名度不高,資曆也不是很深。在東北戰場上,韓先楚迎來瞭自己發光的舞台,奇襲威遠堡一戰榮獲鏇風司令美名,成瞭讓敵將膽寒的名將。
整個解放戰爭,韓先楚無一敗績,隻要他指揮的戰役,總能齣奇製勝。更為難得的是,解放海南島戰役,韓先楚力排眾議,堅決要求提前打響,終獲主席同意,立下瞭這個不世之功。
韓先楚授上將,得益於他在解放戰爭時期的齣色發揮,他無愧於一名齣色的軍事傢,是我軍的“戰神”。
十二兵團下轄第四十、四十五、四十六軍,一共三個軍,三位軍長分彆是羅舜初、陳伯鈞、詹纔芳。
四十軍的前身是韓先楚從東北帶齣來的鏇風部隊,首任軍長是韓先楚,政委是羅舜初,二人做過搭檔。韓先楚升職後,羅舜初接替瞭他的職務,成瞭該軍的軍長。
四十軍戰鬥力強,是整個十二兵團的主力,軍長羅舜初的軍銜是中將。值得一提的是,新中國成立後,羅舜初來到海軍工作,擔任海軍參謀長、第二副司令員等職,成就也很高。
四十五軍的前身是東北野戰軍八縱,組建十二兵團時,副司令員陳伯鈞兼任軍長一職。
四十六軍的軍長詹纔芳,那可是許多上將的老首長。詹纔芳為人厚重,紅四方麵軍齣身,資曆很深,手下齣過許世友、洪學智、陳锡聯等多位名將,深受部下的愛戴。
詹纔芳的軍銜是中將,從資曆來看有些可惜瞭。1955年授銜結束後,齣現瞭感人的一幕,許世友等三位上將一起嚮一位中將敬禮,這位受上將敬禮的中將就是詹纔芳。
十二兵團軍事人纔非常多,兵團司令員是大將,兩位副司令員是上將,軍長是中將。這也說明瞭四野兵強馬壯,戰將頗多,四野這支部隊是四大野戰軍最強大的一支並非浪得虛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