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6/2022, 12:34:06 PM
“胯下之辱”的完整版
世人都說秦始皇是暴君,但是卻鮮少有人知道,其實是秦二世鬍亥敗壞瞭秦始皇的威名,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坑爹能手”。
秦始皇在世時,百姓的日子其實過得並不算差,至少如項羽、劉邦之流是對秦始皇十分崇拜的,但是誰知道鬍亥卻沒有遺傳秦始皇的英明。
而鬍亥的行為,更是給瞭民間人民起義的藉口,早在這其中,劉邦與項羽的隊伍殺齣重圍,這讓人們看到瞭希望。
當時兩方的實力其實差距懸殊,項羽的實力遠超劉邦,但是讓人意外的是,在“楚漢之爭”中,兵力較弱的劉邦卻意外勝齣瞭。
其實曆史上對於劉邦的評價也是負麵較多,要說為什麼最後勝齣的是劉邦,其中最大的一個原因是他比項羽善於用人。
那麼說起劉邦部下的能人,其中關鍵的一個人物就是韓信。
大多數人對韓信的認識是從著名的“胯下之辱”典故開始的,然而知道韓信結局者卻是少之又少。
他作為大功臣,卻被劉邦與呂後閤謀斬殺,在韓信臨死前更是悲憤地高喊瞭3個字,那時的他也沒想到,他喊齣的這3個字竟然流傳韆古,成瞭如今人們酒桌上的口頭禪。
韓信在成名之前一直依靠彆人施捨口糧度日,其實說得難聽一點,在彆人的心中他就是個實打實的叫花子。
韓信作為堂堂大丈夫,沒有一點謀生之道,也不打算去努努力給自己掙個飯錢,隻是日日到處蹭飯,後來他的母親死瞭,他連辦喪事的錢都拿不齣來。
當時的南昌亭長因為可憐他,就將他叫到傢中吃飯,誰知道韓信就直接賴著不走瞭,這讓亭長的妻子非常不滿。
有一迴韓信外齣,迴去吃飯時,卻發現亭長妻子沒有準備自己的飯菜,這讓他非常氣憤,一怒之下就離開瞭亭長傢。
後來的韓信全身上下就帶著一把佩刀,而後開始四處蹭飯,鄉間有位老大娘見他餓瞭,就拿齣自己的炊餅給他吃,誰知道韓信竟然連吃瞭幾十天都不肯走。
韓信隻是告訴老大娘:“將來必定重重報答。”
但是老大娘卻很生氣,她告訴韓信:“堂堂男子漢大丈夫,卻沒法養活自己,隻會逞口舌之快。”
在鄉間,韓信的名聲已經一塌糊塗,不光老大娘,街坊四鄰都十分討厭他。
有一次,一個鄉間的屠戶想要羞辱韓信,於是便對他說:“彆看你長得高大又帶著佩劍,實際是個膽小鬼,你要是不怕死,就用你的佩刀砍我,你要是是怕死就求饒,從我胯下鑽過去。”
韓信看看眼前的屠夫,隻見對方滿臉橫肉,身材十分彪悍,於是當即就決定趴下身去,從屠夫的胯下鑽瞭過去。
此後滿街的人隻要看到韓信都會哄堂大笑,認為韓信是個膽小鬼。
蕭何力薦,韓信拜將
其實在韓信投奔劉邦之前,曾經先後投奔過項梁與項羽。
陳勝、吳廣起義之後,項梁也開始北上,也就是這時候,韓信帶著他天天握著的佩劍投奔瞭項梁。
隻不過這時候他還隻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小兵,但是好歹能吃上一口飽飯瞭,不過不幸的是,項梁不久後戰死,韓信又隻得投奔項羽。
項羽雖是一代梟雄,但是他的短闆就是太過傲慢,韓信曾多次給項羽獻計,但是項羽卻置之不理,這使得韓信逐漸心生不滿,認為自己不被重用。
隨後韓信又轉而投奔瞭劉邦,這時候就算他投到瞭劉邦的麾下,也隻是個小兵,隻不過,夏侯嬰發現瞭韓信的不一般。
他看著此人生得威武,相貌堂堂,斷定韓信與眾不同,在與韓信的交流中,更是發現此人的胸襟不一般,隨後就嚮劉邦推薦他。
劉邦與韓信相處一段時間後,其實並沒有發現此人哪裏與眾不同,於是隨手給瞭他一個管理糧倉的職務。
雖說這比在軍中當個小兵要強一些,但是卻也不能施展抱負,隨後韓信又認識瞭蕭何,蕭何在與韓信數次交談後,也認定此人非同凡響。
蕭何為瞭讓劉邦重於韓信,於是跑到;劉邦麵前說道:“大王想要爭奪天下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當然是毋庸置疑的,但是以劉邦目前的能力肯定做不到,這一點劉邦再清楚不過。
於是蕭何接著說道:“韓信此人,普天之下找不齣第二個人來,如果大王需要有人商量大計,那就隻有韓信。”
聽到蕭何這麼說,劉邦就說:“那就讓他做個將軍吧。”
就這樣,在蕭何的極力勸諫下,韓信終於拜將瞭。
因為韓信曾經投奔過項羽,所以他對項羽的為人是十分清楚的,要說論兵力,劉邦自認不如項羽,但是項羽此人卻有很大的“性格缺陷”。
這樣的性格缺陷看似無關緊要,實則是緻命的。
項羽英勇奮戰,實乃一代梟雄,但是他卻不會任人唯賢,相當自大,這無疑是匹夫之勇:
另一方麵,他待人仁慈,關心百姓疾苦,但是軍中有將士需要封賞的時候,他又開始吝嗇,不捨得封賞,這是婦人之仁;
項羽麾下稱臣的人沒有多少真纔實乾的人,大多是他偏愛的人,所以項羽雖然錶麵上贏得瞭贊美,實則早已失去民心,將來他必敗無疑。
聽完韓信說的話,劉邦很是高興,他一度懊惱自己沒有早點重用韓信。
果不其然,在之後韓信的相助之下,劉邦的軍隊不但逐步擴大,更是一步一步殲滅瞭項羽的部隊,在劉邦幾次陷入險境的時候,韓信數次解救他與危難。
劉邦對韓信越發信賴,甚至到瞭依賴的地步,韓信也因為數次立功,在軍中的威信漸深,就連百姓都開始愛戴韓信。
此時劉邦建立漢朝稱帝,韓信也被封為瞭齊王,一時之間風頭無兩。
按理說現在天下平定瞭,將軍大臣們即使之前功勞再大,也該安安穩穩俯首稱臣瞭,但是韓信卻偏偏沒有意識到這點。
造反失敗,被宮女打死
天下人都能看齣韓信功高蓋主,偏偏他還洋洋得意,就是他的自信,導緻他遭受瞭殺身之禍。
因為韓信太過功高蓋主,劉邦就藉故將他貶為瞭淮陰侯,光是這樣還不夠,因為此時劉邦已經年歲漸大,他害怕在他死後,自己的兒子無法鎮壓韓信,於是開始起瞭殺心。
就是在劉邦微妙的情感變化中,韓信也感覺到瞭異常,於是對此十分不滿,並且心生怨恨,在這之後,他開始教唆陳�g造反。
他告訴陳�g,你隻管在宮門外起兵,我在暗處協助你。
漢十年,陳�g果然起兵反叛,劉邦親自帶兵前去平叛,此時的韓信還在與臣子們商量計策,但是誰知道韓信的一個傢臣叛變,他偷偷將韓信造反的事告訴瞭呂後。
呂後經過部署之後就召韓信入宮,打算殺瞭他。
此時韓信的副使極力勸阻,副使告訴他呂後必有陰謀,此時不可進宮,但是韓信卻不聽勸告,還是大搖大擺進宮去瞭。
要說為什麼韓信這麼自信,當中的原因在司馬遷的《史記》中有所記載:
當初劉邦曾經許諾給韓信“三齊王”、“五不死”。
所謂的三齊王就是與君齊、與天齊、與地齊,而五不死則是見君不死、見天不死、見地不死,刀不能殺他、繩不能捆他。
基於這個原因,他認為劉邦不能違約置他於死地。
然而等到韓信進宮以後卻傻眼瞭,隻見入目所及之處被蓋上瞭地毯,搭上瞭棚頂,呂後告訴他,當初君王的話我不能違背,但是不違背也有的是辦法殺你。
隨後呂後命人將他的頭用麻袋套住,幾十個宮女拿著棒槌一擁而上,而就在韓信被套住頭的時候已經知道自己窮途末路瞭。
他直到臨死前也隻能高喊著:“我不服!”
誠然,韓信的心中也是委屈的,他幫助劉邦平定天下,最後卻被猜忌,不但沒有升職,反而從王降成瞭侯,這讓他的心中非常恥辱。
這倒也罷瞭,最後劉邦與呂後卻還如此對待他,這讓他如何能咽下這口氣呢?
短短的三個字中,道不盡委屈與不甘,自己戎馬半生為他人換來韆鞦帝業,最終卻落得這樣的結局,換成是誰都不服氣吧?
此時的韓信已經叫天天不靈,叫地地不應,最終竟然就這麼被活活打死瞭。
有意思的是,兩韆多年後的現在,當初韓信撕心裂肺喊齣那句“我不服”,成瞭現在人們酒桌上的口頭禪。
當然瞭,這麼對比也不過是一句戲談,酒桌上的“我不服”與韓信臨死前的“我不服”差的可是生命的溝壑。
要說韓信最後落得這樣的結局,是因為劉邦的卸磨殺驢嗎?其實韓信自身也不是毫無問題。
自古以來君王就忌功高蓋主,隻能說韓信長計謀卻不通世故,這纔引起瞭君王的猜忌,最後導緻殺身之禍。
縱觀漢朝的軍事人纔不少,但是卻很多都沒得善終,這無疑不是他們不通人情世故的後果,就拿劉邦來說,他自己就是起義當上的皇帝,若是韓信真的謀反,也難保自己不會成為彆人的手下敗將。
隻能說,假如站在兩人的角度去思考問題,雙方都有不得已的苦衷,韓信功高蓋主一事,足以給後世很多將臣以警戒瞭。
那麼在你心中,韓信究竟是怎樣一個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