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主要分為公辦學校和民辦學校,也就是我們經常說的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
在我國的義務教育階段,傢長為孩子的學習費盡心思,竭盡全力讓孩子受到最好的教育,孩子的上學問題一直是傢長最關注的問題。
想要順利就讀公辦學校,首先要滿足一定的居住條件,大部分中小學生入學都是遵守居住地就近原則,有些成績優異的同學也會選擇民辦院校,民辦學校與公辦學校最大的差距就在於學費,民辦學校“天價”的學費,讓很多傢庭都難以承受。
教育部全麵整治民辦學校,民辦院校有望轉公?
我國雙減政策開始全麵實施, 雙減政策不僅緩解瞭學生的學習壓力, 隨著補課機構的減少,傢長的經濟壓力也得到緩解,然而,學生的補課被取消,很多傢長也開始擔心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尤其是要麵臨中考的同學,實質上仍然承受著巨大壓力。
眾所周知, 中考分流製度即將落實,5:5的錄取比例讓更多傢長為此感到擔憂, 孩子們在課堂上的學習時間減少,對中考分數的要求卻越來越高,無疑讓人們開始質疑分流製度與雙減政策的矛盾性。
相對於公辦學校, 民辦學校可以滿足傢長的需求, 可以按照傢長所希望的方式教學生,這也是最近幾年民辦高中呼聲水漲船高的重要原因。
盡管民辦學校可以滿足傢長的需要,不過其教學方式存在很大問題, 民辦學校完全以盈利為目的,通過招收尖子生的方式提高升學率, 再以優異的升學率作為宣傳資本,最終達到賺錢的目的。
其實, 掐尖招生所帶來的升學率並不都是老師的功勞, 甚至有很多老師連最基本的教學資格都沒有,正是因為這樣,很有可能會耽誤那些慕名而來成績優異的學生,傢長花天價學費就是想讓孩子獲得更好的教育,一直這樣下去,很有可能會使傢長竹籃打水,一場空。
針對這一現象,教育部立刻做齣整改,為瞭讓莘莘學子在公平的背景下接受教育,教育部指齣, 將所有符閤要求的民辦學校逐漸轉為公辦學校,相關部門將會嚴厲監督,全麵支持公辦學校教書育人。
一批私立中小學變公立?教師會跟著“轉公”嗎?看看官方怎麼說
民辦老師沒有鐵飯碗的保障,想要提高薪資水平,獲得更好的生活,就要提升學生的成績, 倘若學生的成績沒有進步,那麼很有可能民辦老師就會麵臨被開除的危機。
反觀公立學校的老師,他們可以拿到固定的工資,並且社會認可度非常高,然而,平穩的收入很有可能會讓他們陷入消極狀態,對學生很有可能會不負責任。
之前會有一些民辦學校為瞭提高教學質量,用較高的升學率提升名譽, 也會采用“挖牆腳”的方式吸引公辦學校的教師。部分體製內教師被吸引,就會主動辭去本職工作,選擇加入到民辦教師的隊伍中,公辦院校自然就失去瞭很多骨乾教師。
現如今, 民辦學校即將轉公,這些學校的老師該何去何從? 教育部為此也明確作齣安排,之前本身有編製,隻是藉調到私立學校的老師有兩種選擇, 第一種可以繼續選擇在該學校工作,第二種選擇是也可以迴到原來的學校繼續教學, 如何選擇是根據老師自身的意願。
對於那些教學成績尤為突齣的老師, 可以自願與學校簽訂“聘任閤同”, 以代課老師的身份繼續留在學校工作。
如果成績沒有達標或自願與學校解除關係的老師, 學校將支付一筆賠償金,然後徹底解除閤同關係。
雙減政策下,傢長不該強製孩子補課
隨著雙減政策的齣台,補課機構受到瞭很大衝擊,很多小型補課機構甚至入不敷齣,紛紛倒閉, 孩子們終於不用再為奔波於補課班而感到勞纍, 不過,對於傢長而言,這似乎並不是一件好事,仍然會有很多傢長抓住機會為孩子進行補課。
大部分傢長認為自己孩子的學習成績與補課有很大關係, 如果不按時補課,成績很有可能會一落韆丈。 其實這種想法並不科學, 孩子學習成績是否優異,完全取決於本身是否努力,以及是否具有良好的學習習慣。
作為傢長, 要深刻認知學習習慣的重要性, 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順理成章的養成,提高學習成績顯然就不是一件難事瞭。
然而, 補課隻是暫時性地強迫孩子投入到學習中, 對於自控能力比較差的同學來說,比較有用,但也很容易讓孩子産生依賴心理,傢長應該尊重孩子的想法。
民辦學校轉為公辦學校,增大瞭在編教師的需求量,對大學生和求職者而言,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會;
經過教育部門的整頓,相信各學校之間,也會為學生提供更加優質的學習環境與條件,對學生的發展十分有好處;
民辦學校的學費會因此發生變化,傢長再也不用擔心支付不起昂貴的學費,從整體上看,“民轉公”可以達到一舉三得的效果。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