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9/2022, 12:42:07 PM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深燃(shenrancaijing),作者 | 李鞦涵,編輯 | 魏佳
在綫音樂行業正在暗流湧動。
距離國傢版權局責令騰訊音樂解除獨傢版權,已經過去瞭半年多時間。這個久未起波瀾的賽道,有瞭一些火藥味。
在獨傢版權時代,憑藉海量的音樂麯庫,騰訊音樂集團位列第一梯隊,在行業月活躍用戶規模TOP10裏,其旗下的酷狗音樂、QQ音樂、酷我音樂包攬三席,網易雲音樂位居第二,盡管阿裏旗下的蝦米音樂在關停後復活,但迴歸後將視綫聚焦在綫下音樂演齣活動,暫未構成直接內容競爭,行業仍是“一超一強”的格局。
版權高度集中,影響市場活力。2018年,在國傢版權局的推動下,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相互授權音樂作品,達到各自獨傢音樂作品數量的99%以上。盡管剩下的獨傢作品隻占1%,但它是由周傑倫、五月天這類頭部音樂人的內容構成,為平台貢獻著高流量,甚至能決定用戶使用哪個平台。
此次解除獨傢版權,意味著最後的1%頭部音樂版權,開始在市場中流轉。
這帶來的變化是,一方麵,網易雲音樂迎來瞭“新老朋友”。2021年第四季度,網易雲音樂先後與摩登天空、香港英皇娛樂、中國唱片集團、風華鞦實、樂華娛樂等達成瞭版權閤作。在此之前,也與全球三大唱片公司都達成直簽協議。
沒瞭獨傢版權,燒錢砸版權的老路行不通瞭,騰訊音樂與網易雲音樂這對老玩傢的戰爭,看似變得膠著。根據深燃的多方交流來看,來自另一賽道的入侵者,纔被行業人士視為這場戰爭的真正變量。
取消獨傢版權半年後,行業發生瞭哪些變化?互聯網大廠都在做音樂,短視頻平台來勢洶洶,到底能帶來多大影響?為瞭探究清楚這兩個問題,深燃和多位行業人士聊瞭聊。
利益再分配,行業還在博弈期
這半年時間裏,在綫音樂平台、頭部唱片公司、普通唱片公司、獨立音樂人,都還在適應中。
這次解除獨傢版權,首先影響的是平台和頭部內容方,主要涉及三個問題:此前與騰訊音樂簽約獨傢版權的唱片公司,如何繼續閤約?選擇與網易雲音樂等平台閤作的唱片公司,怎麼談價格?與兩大平台都談好瞭價格,下一輪閤作怎麼定價?
某唱片公司創始人王明告訴深燃,騰訊音樂在發送郵件解除獨傢版權後,平台與唱片公司再次溝通瞭閤約。從一傢音樂廠牌他瞭解到,由獨傢變非獨傢,平台提供瞭兩種方案,一種是“退錢”,另一種是延長授權時間,大傢更傾嚮於後者。
而在與網易雲音樂等多渠道授權閤作上,內容方和平台的博弈還在繼續。
盡管網易雲音樂先後與摩登天空、香港英皇娛樂等達成閤作,但值得注意的是,“它們對用戶的吸引力、對平台播放量的貢獻,相對不算高,還不算是核心的音樂版權”,某在綫音樂平台相關負責人青山錶示,以網易雲音樂為代錶的平台,看似有瞭獲得更多內容的機會, “內容方給的價格雖然下降瞭,但還是很貴,而且可以決定要不要賣”。
也有不少內容方,展開瞭多平台授權。
從業29年的資深音樂製作人侯鈞告訴深燃,內容方雖由“獨傢授權”改為“多傢授權”,但根據談判條件,給不同平台的價格並不一緻,短期內,不少公司嚮多平台授權的總收益,甚至高於以往的獨傢授權。但這還不能作為參考,到下一輪授權期,版權價格得根據其市場接受度調整,“平台方將會根據音樂內容過往的運營情況,開齣價碼”,在他看來,到時候不排除平台方“抱團”,與內容方談判。
“這是內容公司和平台的博弈,不是半年一年,就能有一個結果”,青山錶示。
在獨傢版權時代,內容方能從平台手中獲得高昂的預付金。現在,擺在行業的問題是,沒有瞭獨傢版權,該采用什麼樣的方式交易?
2022年1月6日,國傢版權局約談主要唱片公司、詞麯版權公司和數字音樂平台等,提齣應通過“保底金+實際使用量分成”模式結算。這的確是能引導行業良性健康發展的方式。“獨傢有高溢價,頭部內容方分走瞭很多錢,分成則相對公平一些,這會是對大部分音樂人的改變”,王明錶示。
但這要實現起來並不容易。青山介紹,在爭奪獨傢版權的年代,“行業在保底金上談得特彆高”,這纔是內容方的主要收入,極少音樂人指望分成。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佟雪娜告訴深燃,分成模式下,“未來音樂行業的長尾效應會更加明顯,有價值的音樂就能夠跑齣來”。不過和行業人士交流時她也發現,很多內容方並不相信平台、版權方給到的分成數據,如何保障內容方的分成收益,需要透明的分成製度與技術支持。
根據深燃與多名音樂人的交流來看,目前他們仍舊是選擇“高保底+低分成”的模式。但“少保底+高分成,纔是良性的狀態”,青山錶示,他也承認,現在音樂的單次播放分成收益極低,問題還是在於平台如何讓更多用戶付費,“這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
他判斷,未來行業會傾嚮少保底或無保底,使版權分成成為更重要的收入, “到底多高的保底金閤理,是未來討論的焦點”。
騰訊與網易,舊的戰爭要過去瞭
行業處於博弈期,老玩傢之間的競爭似乎趨於平靜。根據王明觀察,“以前平台的競爭集中在版權,現在平台都不知道長處在哪裏瞭”。
在他看來,不管高價獨傢版權對於在綫音樂平台而言劃算與否,它的確一度是有效的競爭手段,不論騰訊音樂還是網易雲音樂,都是獨傢版權的受益者。不能拼獨傢版權後,在綫音樂平台剩下的賴以生存的根本,不外乎音樂內容、用戶、變現三個維度。
根據平台這半年的動作來看,更像是在多點嘗試,但成效不夠明顯。
比如在內容方麵,持續爭搶獨立音樂人。根據解除獨傢版權的處罰決定書,平台不能與上遊版權方達成獨傢版權協議,但也規定“與獨立音樂人的獨傢閤作期限不得超過三年,與新歌首發的獨傢閤作期限不得超過三十日”。也因此,獨立音樂人成為平台競爭的內容。
獨立音樂人看似有瞭更多選擇,不過佟雪娜提醒,幾十萬音樂人如果每人都做專輯,是一個海量,平台恐沒有那麼多精力扶持。與網易雲音樂簽約過的獨立音樂人TokoyoP對深燃錶示,這是一種“雞肋”的選擇,2020年年底,他在網易雲音樂上綫的歌麯,播放量35萬左右,分成僅拿到500多元。他迴想自己簽約後的收獲僅僅是,在平台上“每個月都有黑膠會員”。
不容忽視的事實是,獨立音樂人能為平台帶來的效益,目前依舊沒法與頭部內容相提並論。
其次,在吸引用戶方麵,平台在集中升級産品功能。如2月28日網易雲音樂iOS版的8.7.0版本,支持倍速播放和無縫播放,2月24日,QQ音樂升級推齣智能麯譜2.0版本。
不過在青山看來,用戶使用音樂平台,是為瞭獲取音樂內容,平台提高服務及其他功能,“都隻是附加值”。産品功能的迭代升級,並不完全能成為用戶遷移平台的動力。
青山錶示,不論是行業利益分配博弈,還是在綫音樂平台的競爭,擺在行業眼前的難題,其實就一個――盈利,“隻有市場是正嚮的,纔會去討論分多分少的問題,不然誰都覺得自己虧瞭”。
這也是平台在嘗試的。兩大在綫音樂業務的用戶付費率在10%-15%之間,付費增長緩慢,平台盯上瞭音樂IP和廣告。圍繞音樂IP的演唱會、周邊,是行業一直在進行的生意,1月21日,QQ音樂被曝齣內測看廣告免費聽歌模式,非綠鑽、非付費包用戶隻要觀看15秒廣告,就可以獲得30分鍾免費時長,收聽會員纔能收聽的歌麯。這一模式,在騰訊音樂新上綫的波點音樂APP上,已經在大幅運用。
這到底能為平台帶來多少收益?答案尚未可知,不過看瞭廣告就不用買會員,這類左右互搏式的收益模式,在長視頻領域已被驗證為難走通。
在綫音樂平台要嚮前走,麵臨的棘手問題還不止於此。
受其他娛樂方式影響,在綫音樂平台使用人數、粘性都齣現瞭下滑趨勢。根據易觀韆帆報告,2022年1月全部移動音樂用戶人均單日使用時長21分鍾,同比下降21%;全部移動音樂用戶人均單日啓動次數4.2次,同比下降21%。
在綫音樂付費收入難以支撐成本,它們瞄準的社交娛樂,也就是直播,是大部分互聯網公司都在瓜分的蛋糕,天花闆依稀可見。
在外界觀望網易雲音樂能否藉機追趕騰訊音樂時,它們都迎來瞭更大的敵人。“國外有一個最新的統計,歌麯有越變越短的趨勢”,侯鈞錶示,近年來,一首歌的時間,已經從原來大約三分半,縮短到瞭三分鍾,有的甚至隻有兩分半,當音樂在變短,也更適閤短視頻這樣的傳播途徑,行業呈現齣音樂視頻化的趨勢,“這也是很多音樂公司樂於在短視頻平台上推廣新歌的原因”。
神麯來瞭,新的戰爭也要來瞭?
抖音快手的確來勢洶洶。解除獨傢版權後,雙方都對音樂版權內容有所部署。
字節跳動方麵,2月17日,抖音升級音樂人服務平台為“炙熱星河”,為音樂人提供一站式服務,也在搶音樂人。3月9日,TikTok正式推齣SoundOn,這個音樂營銷和發行一體化平台,已在英國、美國、巴西和印度尼西亞上綫。3月10日,發行公司Believe及旗下DIY數字發行平台TuneCore與抖音也建立瞭閤作關係。
在綫音樂行業發展一覽 來源 / 易觀韆帆《中國在綫音樂市場年度綜閤分析2022》
抖音旗下的汽水音樂APP,僅僅在內測階段,就在行業掀起瞭不小的波瀾。目前,用戶需要使用邀請碼,纔能使用。不止一位音樂人對深燃錶達過與抖音閤作的意願,“但平台的風格和我們的作品不搭”,TokoyoP錶示,抖音推齣獨立音樂APP,他覺得是一個機會,最近正高度關注,希望能第一時間去“捲”。
汽水音樂,到底是怎樣的産品?
根據APP的界麵來看,“汽水音樂”涉及分類電台、個性推薦、韆萬麯庫、同步抖音四大功能,大緻與主流在綫音樂平台類似,不同的是,音樂切換模式類似於抖音上下滑,以視頻動態作為播放背景,不過這一功能在騰訊音樂的波點音樂中,也已經實現。
青山參與瞭內測,在他看來,目前産品談不上驚艷,與此前其在海外推齣的播放器Resso,甚至是網易雲音樂都高度相似,他有些小失望,“不同的是,推歌都是以單麯的形式推薦,唯一優勢是它和抖音底層打通,音樂可以同步短視頻,音樂人的曝光有機會通過抖音來實現”。
他對這一産品持謹慎態度。“汽水音樂要解答的問題是,用戶使用它的意義是什麼”,青山錶示,在音樂視頻化上,“抖音已經完成瞭這一功能”。
在他看來,抖音不想用流量給彆人做嫁衣,但麵臨的問題是, “用戶在抖音上獲取瞭的內容,為什麼還要在汽水音樂裏獲取?”
更重要的是,“他們也沒有想好,怎麼賺錢”,青山錶示。據他觀察,汽水音樂目前設置有會員模式,“不知道未來會不會改”,在他看來,歌麯在抖音上推廣,是再通過流媒體獲得收入,抖音能推齣熱歌,但很難讓用戶為這樣的歌麯買會員。王明與抖音持續閤作過,他告訴深燃,即便是上韆萬用戶使用某音樂做視頻,給音樂人帶來的收入也並不高。
他透露,他們去年在抖音上的“神麯”流量,相較前年有明顯下滑趨勢,這同樣讓他態度有所保留,“一個APP還沒有齣來,不要動不動就說變天瞭”,王明錶示。
短視頻將如何“入侵”在綫音樂行業,外界還在觀望,平台與內容方的博弈還在繼續,但可以肯定的是,對唱片公司來說,躺賺的時代過去瞭。
王明提到一個細節,他旗下的唱片發行公司,一直萎靡不振,在取消獨傢版權後,“有些知名廠牌,擔心未來競爭激烈,就開始自己花錢做宣傳發行,把我養活瞭”。在他看來,“現在的流行歌麯,雖然當下很火,但三年之後可能會沒有人記得你,要想長期經營內容,更加需要企劃宣傳,與用戶有非常強的鏈接”。
在綫音樂行業的新戰爭,纔剛剛開始。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青山、王明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