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嶽高 看電影雜誌
結果呢?
誰也沒有贏。
展開全文
這樣的劇情,有誰能想象得齣來?
什麼時候能上映,還是個未知數。
電影,會死嗎?
然而,就在撤齣院綫後不久,[囧媽]忽然宣布:
大年初一,[囧媽]通過網絡平台,如約而至。
[囧媽]放棄院綫上映,成為國內第一部登錄網絡平台首播的電影
現實中,仿佛也在上演一場“囧”戲。
片方拼瞭命宣傳,可老天爺總在用各種方法阻撓。
在如今這個節骨眼,不上映也囧,上映也囧。
觀眾也囧,不能齣戶,不能齣城,不能走親訪友。
影院也囧,沒人看電影,新片撤檔,損失巨大。
現實,遠比電影“囧”得多!
在網絡平台上觀看電影,成為限製齣行的人們,唯一的選擇。
電影,自然不會死。
但看電影的方式,已經變瞭!
盡管走齣這第一步的人,暫時免不瞭爭議。
這,必然會成為國內院綫與流媒體格局變化的一個節點。
在傢裏投屏看電影首播,會不會成為未來的趨勢
▼
都說徐崢,人聰明,腦筋活。
求變之心,不僅體現在放映形式上。
看過[囧媽]的觀眾,都能發現:
與“囧係列”前幾部作品相比,這一部的內容也發生瞭不少變化。
早先一看到徐崢,就想到“豬八戒”,如今卻最多想到“囧”
[囧媽]雖然還叫“囧”,但字序的前移,說明“囧”已經失去瞭中心位置。
“泰囧”、“港囧”裏的“囧”都是中心,泰、港二字則用來修飾,錶示“囧”發生的地理位置。
這一部並沒有繼續叫做“俄囧”,而是叫“囧媽”。
“囧”變成瞭修飾,用來修飾新的中心——“媽”!
正是不經意間地前後顛倒,錶明瞭徐崢意圖改變的決心。
徐崢是囧係列的招牌,自編自導,也自演
[囧媽]的變,首先體現在結構上。
前麵的幾部影片的重心,都在徐崢一個角色身上。
他帶著強烈的執念,一定要去完成某種目的。
而身邊陰魂不散的同伴,則不斷破壞他的計劃。
故事就在一個執念者與一個破壞者的相互對抗中,産生無窮的笑料。
大傢看得是開心,不過執念者與破壞者之間的關係並不強烈。
[泰囧]中是兩個陌生人的偶遇,[港囧]中是姐夫與內弟,兩個破壞者都是後成的。
王寶強在[泰囧]中樹立瞭一個超級破壞者,一路破壞主角的計劃
這就使得故事不再那麼誇張離奇,而是具有普遍的情感共鳴。
更特彆的在於,[囧媽]中的執念者和破壞者各有兩個!
也就是說,母親與兒子都是執念者,都有自己強烈的目的。
同時,他們也都是對方的破壞者。
所以說,[囧媽]的喜劇結構,更加閤理,更加豐富,也更加貼心。
[囧媽]中的媽媽也是一個強執念者
▼
[囧媽]另一個變化,是在基調上。
囧不再是重點,情感纔是核心。
這個情感,首先就是母子間的情感。
中國人對親情的錶達,往往不會那麼直白。
如今,步入中年的人們大多還是獨生子女。
因為沒有兄弟姐妹,無法分擔對老人的陪伴和贍養。
而他們的父母因為隻有一個孩子,將所有心思都放在這一個孩子身上,事事寵溺,事事詢問,事事插手。
不管孩子想不想吃,一直在強行喂食的母親
[囧媽]依舊保持瞭喜劇輕鬆、歡樂的色彩,但同樣把尖銳的情感問題擺瞭齣來。
它取代瞭過去由破壞者帶來的“囧”事。
其次,電影還增加瞭一條離婚的綫索,更加劇瞭情感的比重。
離婚的危機,與母子關係的危機相映成趣
婚姻與母子,影片中的兩股情感同時在拉扯主角。
同時,兩方麵的問題也會相互影響。
例如,袁泉所飾演的,是一個重視事業而忽視傢庭的當代獨立女性。
這種屬於現代社會的婚姻問題,又進一步影響母子關係。
重心由囧轉變為情,成為影片最大的亮點。
[囧媽]也顯示齣瞭徐崢多年來對於國産喜劇創作思維的轉變。
▼
當然,[囧媽]並不是完全改頭換麵,它實際上還是保留瞭“囧係列”中不隨時代落伍的優點。
徐崢一直以來,都在試圖用最通俗的方式,討論中國社會當下人們的睏境。
好的喜劇總不乏對社會現實問題的反諷,而“囧係列”的每一部電影,也都包含瞭這種現實觀照。
[人再囧途之泰囧]反映的是快速發展中的中國社會,人們唯利是圖、不擇手段,卻對旁人漠不關心、情誼盡失的狀況。
[港囧]的主題變成瞭對中年危機的調侃。
它探討人們應該重新拾迴過去情懷,還是應該珍惜眼前的幸福。
[囧媽]則繼續挖掘瞭當代人更具體、更直觀的問題——婚姻和親情。
錶麵上看,徐崢飾演的徐伊萬,所麵臨的離婚和母子不閤兩個問題,並不相乾。
但事實上,這兩個問題反映齣瞭同樣的根源,即現代人對於親密關係處理的能力缺失。
我們也會發現,常常是越親近的人,我們越不願聽他們的話。或者,總是用自以為正確的方式,去關心傢人。
這種畸形的相處模式,讓原本應該親密的人們,反而變得越來越疏遠。
“囧係列”裏,徐崢所飾演的,全都是在事業上比較成功的人士。
這樣的形象,從某種側麵其實代錶瞭經濟崛起後的中國社會。
電影用一種喜劇的方式,錶達瞭一種強烈的危機意識,刻畫瞭成功人士的另一麵。
這一麵包含瞭事業成功者始終未被滿足的情感渴望,
也包含瞭在實現物質豐富的過程中,人們逐漸丟失的質樸溫情。
越親密的人們,反而相互吵得越凶
這一麵,被徐崢詮釋為,“囧”的一麵。
如何化解這場囧境呢?
徐崢在每一部電影裏,都用瞭一段艱辛、坎坷的旅程,來與自己和解。
這也就是,旅途的意義!
也是,每一部囧係列堅持不變的內核!
▼
不過,有一點值得注意,對於一個喜劇IP,徐崢大膽地往情感上偏移,其實是很冒險的。
其帶來的後果,很可能既丟失瞭原來喜劇的特色,又沒做到情感上的升華。
當我們看完電影後,便立刻放下心來。
徐崢之所以敢於踏齣這一步,是因為發掘瞭一個寶藏演員——黃梅瑩。
現在的年輕觀眾,對於黃梅瑩可能並不太熟悉瞭。
許久未齣現在公眾視野的她,竟以一部喜劇角色迴歸。
這對於她來說,也是一次極大的挑戰。
用[囧媽]顛覆形象的黃梅瑩
哪裏想得到,她的錶現足以稱得上全場最佳,驚艷十足。
喜劇戲份有模有樣,與徐崢成功對撞齣瞭各種囧戲。
黃梅瑩與徐崢之間的對手戲,默契十足
而到瞭最後的感情戲份,那簡直就是她的拿手絕招。
一個眼神,就能訴齣萬種酸苦。
畢竟是從《渴望》這種經典苦情戲裏走齣來的老資曆!
傷情戲對於黃梅瑩簡直手到擒來
片中的一首懷舊蘇聯老歌《紅莓花兒開》,黃梅瑩更是唱得深情優美,哀婉動人。
直接將全片的情感推嚮瞭高潮!
能歌善舞的黃梅瑩
當然,其他幾位演員也都很穩。
我們依然能看到,一如既往把自己往死裏整的“囧崢”,
憨傻幽默的賈冰,
頑皮搞怪的郭京飛。
袁泉演繹是一個獨立性很強的現代女性角色
徐崢還是個挺懷舊的人,上次的[港囧],便是一場中年人的懷舊之旅。
隻要你帶著父母來看,他能告訴年輕的你,許多你注意不到的緻敬老梗。
像前麵提到的老歌《紅莓花兒開》就是齣自於蘇聯老片[幸福的生活]。
蘇聯老片[幸福的生活]是老一輩人心中的記憶
此外,還提到瞭塔可夫斯基的[伊萬的童年],
引用瞭[辦公室的故事]裏的經典台詞,等等。
很好奇,伊萬母親竟然看塔可夫斯基的影片看得起勁,沒睡著?
無論怎麼看,[囧媽]都是一部適閤父母孩子全傢歡的影片。
▼
徐崢說,自己一開始很不喜歡“囧”這個字。
但觀眾喜歡,他也就這麼做下去瞭。
從[泰囧]到現在,已經過去八年。
囧的含義,也正隨著時代,悄然改變。
徐崢之前說:
“想要嘗試一次冒險,看看命大不大。”
徐崢在訪談中坦誠想要冒一次險
如今的“囧係列”,不能隻有囧。
還要囧得現實,囧得親切,囧得有溫度。
戲裏戲外,徐崢都在冒險。
僅從這點看,徐崢這次冒險——
值瞭!
▼
影迷互動
你在網絡平台上看[囧媽]瞭嗎?有什麼不同?
原標題:《到底誰更“囧”?》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