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8/2022, 8:40:24 PM
*僅供醫學專業人士閱讀參考
參考瞭解他汀類藥物
隨著人們生活的不斷改善,大傢似乎越吃越“好”瞭。但高油高脂的飲食對 血脂 的影響頗大,而 血脂異常 是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及其心腦血管事件的獨立危險因素。
近年,大量流行病學和臨床研究證實, 他汀類藥物 是安全、有效的調脂藥物。
然而,由於不瞭解長期使用他汀類藥物是否安全,導緻他汀類藥物的使用不足效或者長期用藥的依從性較差。
應該如何科學地權衡長期用藥的獲益和不良反應風險呢?今天就跟界小藥來聊一聊降血脂的一綫用藥――他汀類藥物。
01
他汀類藥物的肝毒性[1]
早期臨床試驗及長期大規模隨機對照臨床試驗均發現,他汀類藥物的應用與 血清榖丙轉氨酶 (ALT) 及榖草轉氨酶 (AST) 水平升高 存在相關性。但一般停藥後肝酶水平即可下降。
發生率: 在一項包含9360例藥物警戒數據中,他汀類藥物所緻肝髒不良反應發生風險是未服用他汀者的3倍,其中肝酶升高為常見。與他汀類藥物可能相關的肝髒損害發生率為1.2/10萬,急性肝功能衰竭發生率約為0.2/100萬[1]。
肝髒相關的禁忌癥: 他汀類藥物禁用於活動性肝病、不明原因轉氨酶持續升高和肝酶升高超過正常上限3倍、失代償性肝硬化及急性肝功能衰竭患者。
在歐美國傢,推薦在服用他汀類藥物前檢測肝酶,而服藥期間僅在臨床需要時進行檢測。但中國約有2000萬人患有慢性乙型肝炎,鑒於肝病患者的人群基數較大,除非市售他汀類藥物的處方說明書做齣更改,目前國內不建議在用藥期間停止監測肝功能[1]。
�� 處理措施:
1.他汀類藥物治療開始後或劑量增加後的 4-8周 復查肝功能,如無異常,則逐步調整為 6-12個月 復查一次。
2.如AST或ALT超過正常上限值(ULN)3倍,應暫停給藥,且仍需每周復查肝功能,直至恢復正常。
3.輕度的肝酶升高小於正常值上限3倍,並同時給予對癥治療的患者,可繼續服用他汀類藥物,部分患者升高的ALT可能會自行下降。
02
他汀類藥物的肌毒性[1-2]
他汀類藥物可引起 肌病 ,嚴重時偶可緻命。雖然該藥的此種不良反應少見,發生風險約為0.04%-0.2%,每100萬張處方中的死亡率為0.15[1-2]。可一旦發生,將直接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後,也降低瞭患者長期堅持服用他汀類藥物的依從性。
�� 危險因素:
1.高齡(尤其大於80歲)患者,女性多見;
2.體型瘦小、虛弱者;
3.多係統疾病(如慢性腎功能不全,尤以糖尿病性腎功能不全多見)並存者;
4.多種藥物閤用者;
5.處於特殊狀態,如感染、創傷、圍手術期、強體力勞動者;
6.閤用特殊藥物或飲食(如酗酒)者;
7.服用劑量較大者;
8.特殊人群,如甲狀腺功能減退者、曾有肌酸激酶(CK)升高史、既往服用降脂藥物有肌痛史或肌肉癥狀傢族史,以及治療過程中齣現無法解釋的肌肉痙攣等。
�� 處理措施:
1、若患者存在高危因素,可在他汀類藥物的基礎上加用其他調脂藥(如依摺麥布、貝特類、煙酸緩釋片等),不僅能達到全麵調脂的目標,還能減少單獨他汀類藥物治療的藥物用量,減少相關肌病的發生。
2、如果連續檢測CK呈進行性升高,應慎重考慮減少他汀類藥物劑量或暫時停藥。然後決定是否或何時再開始他汀類藥物治療。
3、一旦患者發生橫紋肌溶解,應停止他汀類藥物治療。必要時住院進行靜脈內水化治療。
03
他汀類藥物可導緻腎功能損害? [1-2]
有病例報道,他汀類藥物對腎髒可能有損害作用,但大規模臨床試驗中,很少觀察到他汀類藥物相關的腎髒損害。
他汀類藥物 通常 不會導緻與肌病無關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或腎功能不全 ,往往是在服藥後,緻使橫紋肌溶解,再最終導緻急性腎小管壞死。
大規模隨機對照試驗結果的薈萃分析顯示,一般不將急性腎功能衰竭列入他汀類藥物相關的不良事件。現有資料錶明,他汀類藥物不會導緻慢性腎髒疾病,相反,他汀類藥物甚或可能延緩腎功能的減退。
�� 處理措施(美國國傢脂質協會建議):
啓動他汀類藥物治療前評價腎功能,但在治療期間,不必因觀察不良反應而常規進行血清肌酐和蛋白尿的測定。
他汀類藥物治療時,如果血清肌酐升高,而無橫紋肌溶解徵象,一般不需中斷他汀治療。但對於某些病例,需按照處方信息調整他汀類藥物劑量。
他汀類藥物治療時意外齣現蛋白尿,不需中斷治療,也不必調整他汀類藥物劑量。應努力尋找原因,視情況依據具體處方信息調整藥物劑量。
慢性腎髒疾病不是使用他汀類藥物的禁忌癥。然而,應根據腎功能不全的嚴重程度調整某些他汀類藥物劑量。
04
他汀類藥物有增加新發糖尿病的風險? [3]
早在2012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官方網站上就發布瞭他汀類藥物可能引起血糖異常和新發糖尿病的說明。
圖源:FDA官網截圖
2013年國傢藥品監督管理局(NMPA)關於修訂他汀類藥品說明書的通知中,也要求所有他汀類說明書加入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的相關信息。
圖源:NMPA截圖
對13項隨機對照臨床研究進行分析,相比對照組,他汀類藥物治療組新發糖尿病增加風險9%。但多數報道亦錶明,除瞭他汀類藥物因素之外,患者的年齡、性彆、空腹血糖升高、甘油三酯增高、肥胖如體重指數(BMI)>30以及閤並有高血壓也與新發糖尿病密切相關。
他汀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的總體益處與新發糖尿病風險之比是9:1,他汀類藥物對心血管疾病的保護作用遠大於新增糖尿病風險。
使用標準劑量的他汀類藥物,不僅有效降低心腦血管事件,同時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大劑量他汀類藥物輕度增加新發糖尿病風險,但無論是絕對風險還是與他汀類藥物減少主要心腦血管事件相比,該風險的實際危害都很低。
�� 處理措施:
推薦我國大多數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中等強度的他汀:每日辛伐他汀20-40mg;阿托伐他汀10-20mg;氟伐他汀80mg;洛伐他汀40-80mg;匹伐他汀2-4mg;普伐他汀40mg;瑞舒伐他汀10mg。
05
他汀類藥物或可導緻阿爾茨海默病(AD)? [1-2]
在FDA及NMPA對他汀類藥物說明書的修訂要求中,警告其存在失憶和意識模糊方麵的不良反應。
圖源:FDA官網截圖
圖源:NMPA截圖
但這些不良反應並未在大型臨床試驗中持續齣現,即使齣現通常也不嚴重,停藥後通常會消失。目前缺乏證據錶明其與穩定性或進展性癡呆或阿爾茨海默病(AD)之間存在因果關係或相關性。兩項針對AD患者隨機試驗的薈萃分析錶明: 他汀類藥物對認知功能無影響。血脂異常的老年患者堅持服用,仍會獲益較多。
看完之後你是否有所收獲呢?歡迎留言區分享你的意見~
參考資料:
[1]他汀類藥物安全性評價專傢共識[J].中華心血管病雜誌,2014,42(11):890-894.
[2]血脂異常老年人使用他汀類藥物中國專傢共識.
[3]2型糖尿病閤並血脂異常的他汀類藥物治療專傢共識.
更多藥物警示
關注 臨床藥學頻道 查看
來源:醫學界臨床藥學頻道
作者:小藥丸
審核:王樹平 主任藥師
責編:鄭華菊
校對:臧恒佳
製版:薛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