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4:22:57 AM
弗裏德裏希・保盧斯(Friedrich Paulus,1890-1957年),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指揮瞭德國第六集團軍並輸掉瞭斯大林格勒戰役,並於1943年被俘虜。在鮮為人知的戰時曆史中,
蘇聯當局說服他放棄瞭希特勒, 他轉而開始為莫斯科進行反對希特勒的宣傳。
到1943年1月,納粹軍隊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的失敗是顯而易見的。 這場改變瞭第二次世界大戰進程的巨大衝突持續瞭六個半月。 蘇聯損失瞭超過100萬士兵,而德國則喪生瞭95萬士兵。 弗裏德裏希・保盧斯中將指揮的第六集團軍最終被包圍並被殲滅。
保盧斯參加瞭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法國和巴爾乾半島參加瞭戰鬥。他被認為是一個有前途的軍官;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時,他已被提升為少將。保盧斯參加瞭波蘭和低地國傢戰役,之後被任命為德軍副總參謀長。以這種身份,保盧斯幫助策劃瞭對蘇聯的入侵。
曾任德軍副總參謀長的保盧斯
1942年,盡管保盧斯缺乏實戰經驗,他還是被授予瞭第6軍的指揮權。他率領部隊前往斯大林格勒,但在隨後的蘇聯反攻中被切斷並包圍。由於希特勒禁止突圍或投降的企圖,德國的防禦逐漸被削弱。
保盧斯1942年1月抵達俄南部地區
在戰役結束的倒數第二天,納粹領導人阿道夫・希特勒將保盧斯晉升為第三帝國第二最高軍銜-陸軍元帥。 希特勒在最後一條信息中做齣瞭明確的命令:“沒有一個德國元帥會活著被俘。” 希特勒原本希望保盧斯自殺,但1943年1月31日,陸軍元帥保盧斯選擇瞭保命,他嚮蘇軍投降瞭。
保盧斯投降
對於莫斯科而言,保盧斯的投降不僅僅在國傢的威望方麵很重要。 納粹入侵後,蘇維埃政府與在1930年代納粹上台後在蘇聯尋求避難的德國共産黨人一起,試圖從戰俘組織中建立一個反法西斯組織。
保盧斯接受蘇軍審訊
在斯大林格勒戰役失敗之後,德軍取得戰爭勝利的信念受到重創,大約91,000名國防軍士兵被俘虜,這是反納粹組織成立的一個好機會。 1943年7月,蘇聯成立瞭自由德國國傢委員會,然後在被俘的瓦爾特・庫爾特・馮・塞德利茲・庫爾茨巴赫將軍的監督下成立瞭德國軍官聯盟。 然而,對於成功的反納粹宣傳而言,庫爾茨巴赫還遠遠不夠。 蘇聯政府需要一個非常著名的德國人,比如辦保盧斯這樣的人。
同時代人把保盧斯描述為負責任,專心的士兵和有尊嚴的軍官。但是,正如德國曆史學傢約阿希姆・維德(Joachim Wieder)在《伏爾加河上的災難》中所寫的那樣,他並不是一名齣色的指揮官,與在戰爭中指揮部隊相比,他更願意履行參謀職責。 保羅斯是一位著名的參謀。特彆是,他參與瞭臭名昭著的入侵蘇聯“巴巴羅薩”計劃的製訂。
在戰爭期間,直到斯大林格勒之前,保盧斯一直擔任參謀長,實際上是在本土防綫進行文書工作。
韋德寫道:“任命保盧斯在1942年擔任第六軍司令官……是一個緻命的錯誤。在此之前,他甚至沒有指揮過一個團。”
據維德說,保盧斯的另一個弱點是他對希特勒的盲目信仰。實際上,他拒絕自殺是軍官拒絕遵守元首意願的第一個案例。然而,即使被俘虜,保盧斯也說,他仍然是民族社會主義者。
曆史學傢米哈伊爾・伯茨采夫說,當保盧斯發現成立德國反法西斯聯盟時,他起初“強烈譴責瞭該聯盟,並以書麵形式批評所有加入該聯盟的德國戰俘”。
然而,在心理操縱的影響下,保盧斯很快改變瞭他的觀點。在莫斯科附近的杜布羅沃達查,他經常被敦促站在蘇聯一邊。然後,盟軍開闢瞭第二條戰綫,第三帝國在非洲以及庫爾斯剋附近遭受瞭巨大損失。保盧斯的朋友、陸軍元帥埃爾文・馮・維爾茲萊本將軍因參與1944年7月反希特勒陰謀而在德國被處決也起瞭一定作用。
1944年8月8日,也就是被俘一年半後,保盧斯在自由德國電台發錶講話,嚮國防軍士兵發錶講話。”對德國來說,戰爭已經失敗的。這是阿道夫・希特勒領導的國傢所處的地位。德國必須放棄希特勒。”
這是保盧斯第一次但不是最後一次反希特勒的演講。他加入瞭德國軍官聯盟的行列,並多次嚮德國人民呼籲。正如曆史學傢弗拉基米爾・馬爾科夫金所說,保盧斯甚至要求與斯大林單獨見麵,但遭到拒絕。
這位陸軍元帥最有力的反納粹演講之一是他在1946年2月紐倫堡審判期間的證詞。作為參與策劃“巴巴羅薩行動”的人,他是威廉・凱特爾將軍和阿爾弗雷德・喬迪將軍(兩人都被處決)一案的重要證人。紐倫堡審判期間,一名記者問保盧斯斯大林格勒德軍戰俘的情況。他告訴記者,告訴他們的妻子和母親,他們的丈夫和兒子都很好。
在斯大林格勒被俘的9.1萬名德軍戰俘中,有一半在前往西伯利亞戰俘營的途中死亡,幾乎同樣多的人死於囚禁;隻有大約6000人幸存下來並返迴傢園。
在紐倫堡之後,保盧斯迴到蘇聯,在那裏他住在莫斯科附近的一個鄉村彆墅裏,他未能獲得離開蘇聯的權利。直到1953年斯大林去世之前,他多次要求返迴德國的請求都被拒絕,因此與蘇聯政府的閤作仍在繼續。保盧斯甚至是弗拉基米爾・彼得羅夫的電影《斯大林格勒戰役》(1949)的首席顧問。
保盧斯在德纍斯頓的住所
斯大林死後,保盧斯於1953年離開蘇聯。1953年至1956年,他住在東德德纍斯頓,在那裏他擔任東德軍事曆史研究所的文職主任。1956年末,他患上肌萎縮性側索硬化癥並逐漸虛弱。1957年2月1日,在斯大林格勒投降14年零一天後,他在德纍斯頓去世。
作為他最後遺囑的一部分,他的遺體被運到西德的巴登巴登(Baden Baden),埋葬在他妻子的旁邊
,他的妻子已經在8年前在1949年去世,自從1942年夏天保盧斯前往東綫後就再也沒有見過她的丈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