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7/2022, 4:27:13 PM
孫殿英盜挖清東陵後,與日軍血戰7天7夜,兒子如今成國傢棟梁
1911年,武昌起義的槍聲,迅速在全國引領起一次翻天覆地的革命運動,數月之後,統治中原大地兩百多年的清王朝就此落下帷幕。舊時代結束,華夏人民卻沒有迎來一個真正的民主新社會,而是進入一個軍閥割據,徵戰不休的動亂時代。
俗話說,亂世齣梟雄,清末民初給予眾多有能力的英雄人物迅速崛起的機會。讓他們充分展現自己的纔能,漸漸嶄露頭角,最終成為一方諸侯。但在他們成功之路的背後,卻是平民百姓遭受戰火蹂躪的痛苦經曆。
模糊,建議替換或刪除×
但值得敬佩的是,當外敵侵略華夏大地之時,他們卻能摒棄異見,同仇敵愾,全身心投入到抗日事業中,甚至可以以死拼搏,成為中國軍人的學習楷模。這樣的抗日英雄人物不勝枚舉,今天講述的孫殿英也算是他們中的一員。
迅速崛起
1889年,孫殿英生於河南永城縣一個貧苦的農民傢庭。童年時期,父親因為受到旗人的欺壓,一氣之下將對方打死,卻也因此被捕入獄,最後慘死在獄中。生活艱難,又沒有父親的管教,這讓孫殿英從小爭強好勝,經常與人爭鬥,年齡不大就開始混跡江湖,結識瞭不少市井遊俠。
他生活的年代正是清末亂世,窮苦人傢想齣人頭地,考科舉走仕途難度太大,除瞭從軍也就是從匪。孫殿英20歲齣頭就跑到鞏縣,加入李鳳朝領導的“廟道會”。彆說他還真有能力,沒多長時間就成為會中小頭目,兩年後就當上瞭會首。
當時的孫殿英野心極大,帶領手下一幫會員販賣鴉片,攫取暴利。這些錢他沒拿去揮霍,而是購買槍支彈藥,擴充自己的武裝實力,數年後他接受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的收編,當上瞭機槍連連長。
後來升為營長後,他開始自立山頭,招兵買馬,手下兵員壯大瞭,他也自稱旅長。後來直奉兩係爆發戰爭時,孫殿英明著是上前綫參戰,實際四處搜羅潰敗的散兵遊卒,短時間內隊伍就發展到數韆人。
此時孫殿英的實力已不容小覷,也成為很多地方軍閥爭相拉攏的對象。他先後跟隨過憨玉昆、葉荃,最後帶兵跑到山東,跟隨直係軍閥張宗昌,被任命第五師師長,手下也有五韆多人的隊伍。
盜挖東陵
還不到十年,孫殿英就從一市井遊民成為一手下有數韆人馬的師長,可見其能力非常人所能比及。果然他投靠張宗昌後不久,就在河北滄縣擊敗瞭徐永昌。此戰之後,張宗昌視他為親信,將孫殿英部擴編為第14軍,孫殿英也當上瞭軍長。
不過民國亂世,你強我弱,勝敗常有。不久之後直魯聯軍被國民革命軍打敗後,孫殿英帶著殘部北逃,後在何成浚的牽綫下,孫殿英率部投靠瞭蔣介石,當上12軍軍長。
1928年國民革命軍二次北伐成功後,孫殿英駐守薊縣馬伸橋,這裏距清東陵並不遠。他也知道附近的皇陵裏麵可埋瞭不少好東西,守著這樣一個大寶藏哪能不動心。最後他以軍事演習為由,將清東陵三十裏內軍事戒嚴,用炸藥轟開慈禧和乾隆的墳墓,將裏麵的財物洗劫一空。
後來前清的遺老遺少將東陵被盜一事上告中央,再加上發現好幾起東陵寶物倒賣事件,迅速在全國掀起輿論高潮。為瞭逃脫罪行,孫殿英將其中不少珍品送給國民黨高層權貴,可謂是拿人手軟,吃人嘴短,權貴們都拿瞭好處,這件轟動全國的東陵盜寶案最後竟然不瞭瞭之瞭。
當時誰也沒有想到,這個令全國人民為之唾棄的盜墓賊,數年之後也能展現齣軍人血性的一麵。
由抗日功臣到漢奸
1933年初,日寇集結重兵進犯熱河,孫殿英奉命率軍前往支援,剛抵達赤峰,就遭遇日軍兩個旅團和僞濛軍張海鵬部的阻擊。孫殿英率部很快與日寇交上火,這一打就是七晝夜,此戰共殲滅日僞軍近韆人,不久赤峰一戰經過國內刊物登載傳閱,孫殿英的抗日功績傳播全國,一時得到全國輿論好評,甚至附近的平民百姓也給孫部送來瞭各種慰問品,同時也對孫部予以最大的支持。見此情景孫殿英感慨道:
“友軍不友,義軍不義,都不如熱河的百姓”。
抗戰爆發後,孫殿英當上瞭暫編第五軍軍長,當時他與八路軍和睦相處,也得到八路軍的不少幫助。隻是沒想到,1943年孫殿英部防區被日軍包圍後,竟投降瞭日軍,當瞭漢奸,在他的協助下,曾在抗戰時期錶現不俗的龐炳勛也被日軍誘降瞭。日軍也沒有虧待他們,給他們一個“第二十四集團軍”的番號,龐炳勛擔任總司令,孫殿英擔任副總司令。
)
抗戰勝利後,孫殿英又加入蔣介石陣營,成瞭“麯綫救國”的功臣,其實他也就是老蔣的炮灰,1946年10月曾率軍打算攻占林縣城,不料被我軍打得大敗,自身損失不小,從此隻固守湯陰,再也不敢冒犯我軍。但還不到一年,湯陰城被我軍攻陷,孫殿英也就成瞭我軍俘虜。數月之後,孫殿英病死在獄中。
孫殿英窮苦人傢齣身,闖蕩江湖後僅用數年就迅速崛起,打齣自己的名堂,擁有瞭自己的勢力。但在他的一生中,讓世人稱頌的也就是赤峰七天血戰,如果一直謹記民族大義,或許能保留抗日美名,隻可惜抗戰後期投靠瞭日本,終究成瞭世人唾棄的漢奸。
好在孫殿英的兒子孫天義,與父親截然不同。孫天義自小跟隨母親長大,童年很少與父親相聚,也就沒有受到父親的影響。長大後考入輔仁大學,畢業時新中國已經成立,於是他投入到新時代的發展建設中。
多年來他一直從事翻譯和教育工作,並在學術上榮獲多項殊榮,曾擔任過西安外國語學院院長、西安翻譯學院名譽院長等,特彆指齣的是,他還享受國傢特殊津貼,是一位高精人纔。
而他為國傢做的貢獻之一,就是整修黃帝陵,他1994年擔任黃帝陵基金會會長,多年來他利用各種機會來募捐,但從沒有在基金會領過一分錢的工資,因為他製定瞭嚴格的基金會資金管理製度,所募集的資金隻能用於黃帝陵的整修和保護設施建設,2001年黃帝陵一起整修工程竣工後,他欣慰的說:“我覺得自己正在從事的是一項功德無量的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