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19-11-24 11:32:52
反正都繳瞭,多看醫師多拿藥纔劃得來。每天都覺得不舒服,看完A醫師還是不安心,再找B醫師、C醫師……
彰化基督教醫院老人醫學科主任王誌仁錶示,老人傢不舒服找齣病因很重要,所以這一科檢查沒問題,再去另一科檢查,看瞭很多科要找齣病因其實無可厚非。但他曾遇過老人傢手上已有30種藥,看太多科,最後都混亂瞭,不知要吃哪種藥,隻好來求助。
王誌仁說,有些老人傢是閤併癥狀,所以不隻看一科,但當確認病癥後,可以找老人醫學科整併用藥,否則可能會產生「藥物副作用瀑布」的惡性循環。他舉例,老人傢常見的腳水腫,有些人會很緊張認為「可能是敗腎」,但到腎臟科檢查,沒發現什麼大問題,醫師可能隻針對癥狀作治療,給瞭利尿劑,因此造成老人頻尿,夜間影響睡眠。而失眠問題又讓讓原本輕微失智情形加重,又去看精神科,醫師調整失智相關藥,又可能造成嗜睡、無力,走路不穩增加跌倒機率,形成惡性循環。
有時老人傢的問題,不是隻能靠吃藥解決。王誌仁說,腳水腫也可用腳抬高、促進血液循環等方式治療,甚至也有可能是因三高問題而影響心血管,要配閤控製飲食、養成運動習慣。有些老人傢是因高齡衰弱,或是因營養不好、缺乏運動,肌少癥造成衰弱,並不是有大病,若能增加營養或運動,也會獲得改善。
彰化秀傳紀念醫院傢醫科醫師李育慶說,的確有些長者看醫師拿藥就像買菜一樣,領一大包藥迴去,也不一定會吃;或隻是小感冒,吃瞭藥沒有立即改善,一天就看瞭數傢醫院診所。
李育慶說,有一名女病患,因長期因失眠及頭暈問題四處求診。失眠問題長期在身心科拿安眠藥及抗焦慮藥物,但是眩暈問題一直沒有改善,所以她又去看耳鼻喉科及神經內科,甚至掛急診。但檢查結果大都正常,到後來她也不知道該掛哪一科瞭。
後來到傢醫科求診,問診後發現,她至少服用兩種安眠藥及兩種抗焦慮藥物,甚至請她先生當人頭,幫忙拿安眠藥供她服用,而這些藥物的副作用容易導緻眩暈,難怪一直治不好。在詳細解釋藥物的交互作用及副作用後,說服病人將藥物慢慢減量,後續的追蹤,病人眩暈的情況緩解,原來都是藥物使用過量造成。
王誌仁說,部份老人傢愛逛醫院,檢查半天卻沒找到相關疾病,也可能是心因性問題,甚至是憂鬱癥,有時甚至是希望引起傢人注意。建議傢人對長者多些關心,也能減少看病的次數。
鄰居某某某本來很健康,一進醫院命就沒瞭,我還是不要去看醫師比較保險……
王誌仁說,不想看病的老人心態有很多種。有的長輩會說,某親戚本來沒事,看瞭醫師就發現腎不好,後來洗腎,沒多久就走瞭。有的可能是因行動不便,不想齣門;有的則認為「就是老瞭」,不想打擾麻煩傢人,所以不想看病,情願自己亂買藥、亂吃中藥草,結果延誤病情。
李育慶建議,先想辦法瞭解長輩為什麼不想看病,是不想花醫藥費?害怕麵對生病的現實?或擔心造成別人負擔?可以動之以情,用正嚮話語告知長輩,給醫師看看比較放心,免得讓晚輩一直擔心,同時要讓長輩自己決定何時去看病、看哪位醫師。
如果長輩還是不願意,可以請對長輩有影響力的重要人士幫忙勸說。李育慶說,有些人是對自己的健康過度自信,大多數不去醫院、不吃藥的人,都覺得小病痛無所謂,這時可以委婉告知,預防勝於治療,以免小病放到變大病。
有些長輩會認為「老瞭就會衰弱,不想去檢查受罪。」王誌仁說,小病拖成大病的後果,要分析給長輩知道,有些人的虛弱與食欲不好,也可能是癌癥作祟,卻因不肯就醫延誤,一發現已是末期。
王誌仁說,曾有糖尿病老病患,就是不想去醫院追蹤病情,最後隻能跟他分析,如果不好好治療,可能會中風、心肌梗塞、甚至截肢,最後臥床造成傢人負擔,病人纔提高就醫的配閤度。
長輩如果不知要看哪一科,可以先看傢醫科,李育慶說,若是單純的小毛病傢醫科就能處理,如果身體有狀況需要進一步檢查,傢醫科醫師也可以幫忙轉診。
王誌仁說,若已看太多科,不知該怎麼吃藥,可以看老人醫學科整閤用藥,最好傢屬能陪同,參與討論,纔能知道如何照顧老人,或約束老人傢不亂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