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喜歡曆史的人來說,一個王朝的興衰成敗,很多人會把它歸咎於,皇帝是明君還是昏君,但是從科學的角度來講,王朝的更迭,它是由很多原因造成的,如氣候、地緣、經濟、技術、宗教等很多因素瞭,於是曆史學傢,就提齣瞭一個全新的分析框架:
把導緻王朝更迭的力量,分為4種:控製力、嚮心力、破壞力、離心力。並兩兩一組:控製力和嚮心力為一組,破壞力和離心力為一組。
當控製力和嚮心力大於破壞力和離心力時,這個王朝就是穩固的,當控製力和嚮心力與破壞力和離心力旗鼓相當時,這個王朝就會動蕩,而當控製力和嚮心力小於破壞力和離心力時,這個王朝就會走嚮毀滅。瞭解瞭這個分析框架後,我就對喜歡的三國曆史,有瞭不同維度的理解。曹操在三國時期,人纔最多,實力最強,地盤也最大,可為什麼至死都沒有稱帝?
(圖片來自網絡)
用新的框架來分析,就比較簡單,也容易理解,雖然曹操的控製力很強,權術也很高,但如果他稱帝,政權內部的嚮心力就會減弱,離心力也會增強。當時以荀彧為代錶的能臣,為什麼會反對曹操稱帝,一方麵是由於荀彧忠於漢室,另一方麵也深知,如果曹操稱帝,就會永遠背上名不正、言不順的韆古罵名,不但內部的控製力減弱,而且外部的破壞力也會增大,屆時事必會引起外界的敵對勢力群起而攻之,那麼這個政權就肯定不穩瞭。
(圖片來自網絡)
雖然曹操因荀彧反對稱帝,而和他漸行漸遠,甚至有曆史傢解讀,是曹操害死瞭荀彧,但最終曹操還是聽取瞭荀彧的建議,至死都沒有稱帝。而他的兒子曹丕,無帝王之功,卻行帝王之事,於是在位7年,基本上是用於內部離心力的平叛。而後續的皇帝,又因政權的控製力太弱,而外部的破外力又太強,所以王朝又被司馬傢族給終結。掌握瞭控製力、嚮心力、破壞力、離心力這個分析框架後,我們看待很多問題時,理解起來就相對比較容易。
同樣,我們用這個分析框架,來看待最近新康眾的擴張時,就能大緻判斷,未來新康眾,將會麵臨什麼樣的情況。當然,我對新康眾不瞭解,跟商寶國也沒有見過,所以對他的控製力、以及內部嚮心力,也不是很清楚,所以這兩方麵暫且不談,隻從離心力這個角度,簡單聊一下。
3月份,新康眾,接連展開瞭兩個擴張動作:一是在3月3號發推文,與高博集團成立閤資公司,共同發展” 好快全” 汽配連鎖:
(圖片來自康眾汽車配件公眾號)
二是3月26號發推文,新康眾輕連鎖正式發布,“修工坊”、“金鐵橡”啓動全國招商。
(圖片來自康眾汽車配件公眾號)
(圖片來自康眾汽車配件公眾號)
先說第一個動作:與高博集團成立閤資公司,共同發展“好快全”汽配連鎖。這個動作也就意味著:
1、高博集團旗下的“意邦人”,無力與其他汽配連鎖競爭,徹底齣局;
2、意邦人團隊人員解散,解散後,將麵臨三種選擇:
一是拿錢走人(如果有補償的話):這種選擇,相對來說是很多人的首選,因為這會讓自己的心理落個痛快;
二是選擇留下來,被好快全收編:這部分人,未來將會麵臨一定的心理壓力,這種壓力來自於:
1、原來還在熱火朝天乾的意邦人事業,被突然叫停,之前的努力,化為東流,心有不甘;
2、相較於好快全的嫡係人員,自己從內心上,就會覺得矮一截,雖然也披上瞭嶄新的身份馬甲,但還是會感覺不舒服;
3、在新環境下,是否能夠找到自己的位置;
4、新公司的接受程度如何?
5、新的文化製度下,是否會有排異反應?等等
這些留下來的員工,會在這樣的痛苦糾結下,産生一定的壓力。
三是調離到其它崗位:但這些人員,是否會帶著不滿、失望、抱怨等情緒,這對新崗位的管理者,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以上三種選擇,不管是選擇哪一種,都會讓好快全和高博集團,産生不小的離心力。
再說第二個動作:新康眾推齣“修工坊”、“金鐵橡”兩個快修快保品牌的加盟。
這個項目的推齣,不管是從配件銷售,還是維修保養,都讓人覺得,新康眾想要在後市場,實現大小通吃。好傢夥,這胃口可不小啊,這是不想給同行活路啊。雖然新康眾的設想很好,但這也必然會給他帶來三個新問題:
1、原來快修店從新康眾、好快全拿貨,現在你推齣瞭修工坊、金鐵橡,這些人,還會不會繼續在你這拿貨?
2、你采用多品牌戰略,那後期會不會被品牌加盟商給反噬?
首先,加盟商之所以願意接受你的“霸王”條款,要交品牌使用費、要交每月服務費、要交保證金、還要按照你的要求進行裝修、門店管理,這是因為,很多人是看重品牌背後的流量,如果這個品牌,並不能為加盟商帶來流量,那後期倒戈或被同行策反的可能性是很大的,而後市場圈子就這麼大,那個時候,再想發展該區域的新加盟商,就很難。再者,因為是加盟的模式,那就意味著品牌總部的監督成本會非常高,一個加盟商如果打瞭擦邊球,做瞭違規的操作,車主會把這筆賬,算到這個品牌的頭上的,而其他沒有違規的加盟商,也會因此而受損,共同承擔這個後果。
3、你産品戰綫拉的這麼長,是否有足夠的乾將,來與外部進行對抗?組織的管理能力,是否能夠支撐企業的擴張?
我們會經常聽到彆人講:渠道為王,現金為王、營銷為王、內容為王等等,但很少聽彆人講,那哪些是“後”呢?這個“後”,我想就是企業的管理能力、組織能力,也就相當於是企業的操作係統。操作係統是否流暢、高效,這是決定企業競爭效率的關鍵因素。就像我們現在用的手機,看似是用的裏麵的微信、抖音、淘寶等一個個APP,其實我們首先用的是手機的操作係統,如果操作係統齣問題,這些APP根本沒法用,或者會齣現卡頓、打不開的情況。
同樣的道理,如果新康眾的操作係統跟不上,這些好快全、修工坊、金鐵橡等一個個APP,也會受影響。另外,隨著公司的規模越擴越大,團隊內部的管理成本肯定越來越高,離心力也會越來越大,而要想降低這種離心力,也必然要通過利益的捆綁,來實現嚮心力的增強,但這種增強,一定是建立在,企業利潤的提高上,否則就是坐吃山空瞭。不過,在如今的汽車後市場,不管是配件的利潤,或是門店的收入,都實在低的令人發指,想要提高利潤????那得花些功夫,找找新的韭菜,或者投資接盤俠。
企業的擴張,可以提高市場的占有率,增加行業的影響力,用自己大而廣的體量優勢,來碾壓競爭對手,但大的同時,如何增強組織的嚮心力,降低組織的離心力,也就是打破熵增定律,這是企業不得不麵臨的問題。而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最優解,就是把組織做“小”,進行拆分,就如《孫子兵法》所雲:“凡治眾如治寡,分數是也”,通過分割,來進行治理。
推薦閱讀: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