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020-01-30 15:35:47
【編按】中國武漢肺炎疫情持續擴大,世界各國都紛傳確診病例。2003年帶給台灣劇痛,但台灣也在麵有瞭經驗與進步。元氣網摘錄2009年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齣版的《迴首SARS》、《走過SARS》二書部份摘文,讓大傢藉鏡,避免讓過去SARS的慘痛經驗再次上演。
前局總經理張鴻仁說,SARS發病初期跟感冒很像,防疫體係要從上萬個感冒病患中,撈齣幾個SARS病人,談何容易。等到確定SARS病患後纔有傳染力,台灣終於扭轉劣勢!
SARS期間,不斷傳齣醫院淪陷。 許多病患到收治SARS病患的醫院看病,卻被傳染SARS。民眾視上醫院為畏途,平日掛不到號的醫院變得門可羅雀。其他醫院因此更不想要收治SARS病患,以免惹煞上身。為瞭拒絕SARS病患,部分醫院開始「藏病床」,以沒病床為由,拒收SARS病患。
時任健保局總經理的張鴻仁曾擔任過衛生署防疫處處長,他迴想,SARS排山倒海而來,「整個防疫體係已經overwhelmed(超載) ,發生的危機已經超過防疫層級能承受的。防疫體係已經癱瞭!整個癱瘓瞭!」
當時,人人都怕SARS,許多醫生甚至抱著視死如歸的心情在看病,而醫院更擔心如果有SARS病患入住,其他的病患就不敢上門看病。因此利用其他傳染病患,塞進隔離病房,謊稱隔離病床己滿。
5月中旬,醫院拒收發燒病人,甚至有病人成為人球,被救護車載著求救,救護車一間一間跑,一間一間被反覆拒絕,SARS病患與救護車孤立無援,成為嚴重問題。
張鴻仁說,戰後齣生的防疫人員,隻有與公共衛生體係閤作的經驗,例如登革熱疫情就噴藥消毒、遇小兒麻痺就打疫苗;防疫體係從來沒有動員過醫療體係。因此健保局加入防疫陣線時,第一個工作就是幫忙找病床。
張鴻仁指齣,找病床不能用官兵抓強盜的方式,必須知道大傢在怕什麼,如果醫院刻意要騙,健保局根本也無法在第一時間發現。
他認為,癥結在於醫院擔心沒有病人就沒有收入。還好當時已施行總額製度,健保局與醫院約定好,總額一樣會支援醫院的收入,不用怕沒有人來看病。如此絕大多數的醫院願意配閤收治SARS病患。
健保局以五天的時間,就開發齣一套網路資訊係統,病床以網路登錄,將隔離病床的資訊透明化。而原本住在隔離病床的疑似病患,隻要被排除後,必須在24小時內,移齣隔離病床。
如何從醫院拿到病患的病歷,交由專業醫師審查,也有一番故事。健保局各分局裡,由具有護理背景的員工,成立義勇軍,每天穿著防護衣到各大醫院取病歷和X光,再以數位相機翻拍,纔能將病歷交給專業醫師審查。
病床利用情形透明加上快速審查,不到一周,隔離病床從一床難求,變成佔床率隻有三成,再也沒發生SARS病患找不到床的情況。
一開始會「沒病床」是因醫院抗拒。但是隨著疫情四處延燒,發燒病患與SARS病患難辨,發燒病患擠爆醫院,真的齣現病床不足,鬆山醫院因此成立,成為SARS專責醫院。
對抗SARS的這一場戰役,一開始,連敵人是什麼樣子都還來不及弄清楚。張鴻仁說,SARS發病初期跟感冒很像,防疫體係要從上萬個感冒病患中,撈齣幾個SARS病人,談何容易。
等到確定SARS病患發燒後纔有傳染力,台灣終於扭轉劣勢!張鴻仁說,「發燒」就是這場戰役的決勝點。
為瞭即時篩檢發燒病患,張鴻仁引進瞭第一台體溫監測係統。他嚮台灣電力公司藉來一把,原本拿來監測高壓電是否過熱的手提式紅外線溫度偵測器,外接一台電視機。
這台陽春的體溫監測器就放在中正機場,如果經過的旅客,在監測儀上顯示為紅色,就代錶體溫過高。如果再加上有接觸史,就必須居傢隔離,即時掌握疑似SARS的病患,就可以避免疫情不斷擴大。
後來傳齣醫護人員缺N95、防護衣的消息後,國內外民眾、僑胞、友邦愛心捐贈,蜂擁而至的物資,五花八門的口罩和防護衣,需要統一處理。健保局也變身總務處,幫忙收口罩、送口罩。
不僅台灣人關心SARS疫情,駐台各地使館也急於探查台灣疫情,如果情況失控,隨時可能需要撤僑。若是一旦撤僑,對於台灣的國際形象,更是嚴重打擊。
張鴻仁每天早上取得最新疫報,在二小時內彙整成英文簡報,送到外交部,以便下午嚮駐台使節報告。張鴻仁是美國哈佛碩士,也具有公共衛生的背景,流暢的英文加上專業知識,當場迴答所有疑問,安定瞭駐台使節的心。
SARS期間消息紛亂,抗煞總指揮官李明亮、專傢委員會召集人陳建仁、張鴻仁等人直接跳上第一線,每日錄製「防疫最前線」電視節目,提供最新的資料與數據,直接與民眾對話。
SARS期間有沒有值得檢討改進之處? 目前已轉任一傢生技顧問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的張鴻仁大笑,「當時做的錯事數不清吧!」他說,那樣大的災難,確實不是當年的防疫體係可承受。但是也因為經過SARS,國內的防疫體係脫胎換骨,已經不是昔日吳下阿濛,現在就算與世界先進的歐美國傢相比,台灣的防疫體係也毫不遜色。
(本文摘錄自財團法人歐巴尼紀念基金會2009年齣版《迴首SA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