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3/2022, 3:52:43 PM
小麥膚色,寬正的臉龐,經常鑽研在復雜龐大的數據資料當中――他是標準的理科男,對統計學專業有著十足的熱情,他是雲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潘東東。
十幾年來,潘東東緻力於統計遺傳學、生物醫學統計、生態統計學等方嚮的研究。從研究生求學至今,他來迴穿梭於北京與雲南兩地,既圓瞭自己深入鑽研學科交叉前沿的追求,又報答瞭母校對自己的培育之恩。在他的科研工作中,始終流動著對統計專業與數據科學的熱愛。
而這一切,都源自於一場機緣巧閤。
潘東東
柳暗花明
2002年9月,潘東東站在昆明市中心翠湖旁雲南大學東陸校區的騰蛟牌坊下嘆瞭口氣。
他所在的這所位於西南邊陲的學校自1922年建成之日起,便一直備受世人關注。被譽為我國現代數學先驅的熊慶來教授曾在此擔任校長,許多著名數學傢如華羅庚、陳省身等也曾在此任教。其中,老校長王學仁教授在20世紀80年代開創瞭我國“數學地質”研究先河並創建雲南大學統計係,濃厚的學術風氣讓這裏成為很多立誌做科研的學子夢寐以求的地方。
然而此時潘東東並沒有心思考慮這些。他原本在高考誌願上填報的是生物技術專業,機緣巧閤之下卻被調劑到統計學專業,而在此之前潘東東對統計專業一無所知。麵對騰蛟、起鳳的牌坊,他對自己的前景感到瞭迷茫。
然而很快,潘東東不僅驅散瞭心中的迷茫,還成為係裏學習最刻苦的學生之一。深夜的自習室裏常常能看見他的身影,桌上是厚厚的一摞統計專業教材,他提筆埋首在書桌上,腦子裏想的都是統計學的方法和數字,渾然忘記瞭時間。
原來,當真正開始學習概率統計的專業知識後,他就迅速被裏麵復雜的概率不等式及各種各樣的統計方法吸引瞭。“這個專業太適閤我瞭,以數學為基礎、與數據打交道、突齣應用導嚮,這正是我一直嚮往的本科專業。”
所謂“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機緣巧閤之下進入統計學專業的潘東東意外找到瞭自己最喜歡的領域。本科畢業後,他獲得推免資格繼續在本係讀研,在昆明完成研一上學期的學業後,他還得到瞭進入中國科學院數學與係統科學研究院接受聯閤培養的機會。
當時正值雲南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院長唐年勝要挑選6名學生到中國科學院數學院進行聯閤培養,而潘東東就因為成績優異在入選之列。作為我國數學和統計領域科研“國傢隊”,中國科學院數學院院士雲集、學術氛圍濃厚,對學習數理統計理論和方法的人來說,這裏是一塊可以提升自己的肥沃土地。潘東東在這裏度過瞭他的碩士和博士階段,並且遇到瞭他人生中重要的指路人――他的博士生導師李啓寨。
李啓寨老師對學生要求極為嚴格。“我們的論文必須要在他規定的時間內提交,晚一天都不行。”潘東東迴憶說。其次,李啓寨老師對實際問題中統計方法創新的敏銳性也讓他受到很多啓發。在李老師的帶領下,他從一個科研“小白”逐漸成長為應用統計領域的優秀青年學者。
潘東東在青海湖
創造更多的應用價值
求學生涯結束後,潘東東迴到瞭雲南大學統計係任教,2013年和2014年兩次到香港大學統計及精算學係短期訪學,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在美國耶魯大學生物統計係跟隨國際著名生物統計學傢張和平教授開展閤作研究。2017年7月,他獲雲南大學“中青年骨乾教師”稱號,2019年2月入選首批雲南省“萬人計劃”青年拔尖人纔,2020年6月獲雲南省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先進個人。
隨著教學和科研經驗的不斷積纍,潘東東對統計學有瞭更為深刻的理解:“統計學可以和其他不同的學科結閤,通過數據分析進行交叉研究,創造更多的應用價值。”
隨著現代生物技術的進步,以人類全基因組數據為研究對象的關聯性檢驗方法已成為識彆復雜疾病遺傳基因和緻病機理的一種有效方法。該類方法主要以基因組上數以萬計的單核苷酸多態性(SNP)為齣發點來研究復雜疾病與潛在的危險因素之間的關係。針對病例-對照設計下0-1型性狀數據已有許多成熟的統計分析方法,相較之下,數量性狀的關聯分析更具挑戰性,對其統計方法的研究正處於不斷進展中,並逐漸成為遺傳關聯研究領域的熱門方嚮之一。
潘東東帶領團隊側重研究連續型性狀的定量數據與SNP變異之間的關聯,考慮遺傳模型不確定性因素,提齣瞭新的具有穩健性質的檢驗統計量;同時給齣瞭一種基於改進的F統計量的兩階段設計方案及相應的P-值計算方法;他們還針對稀有變異,提齣適用該類型數據的穩健統計檢驗方法;另外,他們通過研究多個SNP之間的交互作用對復雜疾病的影響,給齣瞭相比已有方法具有功效優勢的檢驗統計量,並通過模擬研究和實際數據分析的結果驗證瞭所提新方法的可行性和準確性。
近年來,在“常見變異-常見疾病”假設下開展的GWAS識彆齣的變異遠遠不能解釋復雜性狀的遺傳機理,研究人員逐漸形成的一個共識是罕見變異更可能解釋一部分“丟失的遺傳力”,但體量龐大、結構復雜的罕見變異數據也給統計分析帶來瞭更大的挑戰。
在全麵係統地掌握最新的基於下一代測序技術的數量性狀與罕見變異關聯分析的統計方法的研究成果基礎上,潘東東正帶領團隊發展具有更好適用性和更高功效的統計推斷方法。
自2012年7月參加工作以來,潘東東博士已主持完成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教育部産學閤作協同育人項目2項、雲南省應用基礎研究計劃項目2項,參與國傢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一般項目等國傢級課題10餘項。2018年11月獲第三屆全國應用統計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成果奬三等奬,2021年9月獲第九屆雲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奬一等奬。
除此之外,他熱心促進應用統計的普及和推廣,擔任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副秘書長、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計算統計分會副理事長、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旅遊大數據學會副理事長、中國現場統計研究會資源與環境統計分會理事,全國工業統計學教學研究會青年統計學傢協會常務理事、2018―2022年雲南省高等學校統計學類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秘書長、雲南省應用統計學會理事、雲南省統計專業高級統計師評審委員會委員等社會兼職。
風雨潤桃李
2020年1月,潘東東被學校任命為數學與統計學院副院長。在繁雜的行政管理和服務工作之外,潘東東還承擔著指導十餘名碩士研究生學習的任務。對於剛剛正式踏入科研領域的學生們,他在溝通指導上會給予充分的耐心。“我也是從這個階段過來的,能夠理解他們當下遇到的問題。”當然,除瞭耐心之外,他也對學生們特彆嚴格,每周都會開一次組內的討論會,進行課題進度匯報等工作。
多年的教學經曆,讓潘東東對本科教育有瞭自己獨特的看法。今年雲南大學貫徹教育部以本為本的方針,提升瞭本科階段綜閤測評中學習成績的比例。“之前一等奬學金的獲得者主要是學生乾部或者在學校其他活動中錶現比較活躍的學生。”潘東東認為,鍛煉學生的實踐技能固然重要,但本科階段還是要以學習專業知識為主。而調整綜閤測評製度中的專業課成績比重至80%以上,能夠極大地提升本科生學習的積極性。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每當看到學生們認真鑽研的樣子,我都會想起當年自己在自習室埋頭苦學的日子。”潘東東說,培養人纔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每一步都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發展需求。
同時,他也清醒地認識到,不管教學水平提升方麵還是科研視野開闊方麵,自己都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未來,我將會更加深入地鑽研統計學與醫學、生態學、遺傳學等學科的交叉融閤,凝練和解決生物多樣性保護、碳達峰碳中和科學測算等國傢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重大需求中的關鍵統計問題,讓數據産生價值。”這是他多年以前就認定要走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