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2/25/2022, 2:24:09 PM
每經記者:李玉雯 廖丹 每經實習記者:趙景緻
三月還未到來,春招的號角已然吹響。
無論是即將初入職場的應屆畢業生,還是意圖換個工作的 “老職場人”,這個“金三銀四”都值得期待。作為“高大上”行業的代錶,銀行每年的招聘情況愈發受到求職者的關注。
而如今的銀行業,“數字化轉型”始終是繞不開的話題。而各傢銀行在數字化領域的激烈角逐也在另一個方麵得到充分反映――招聘。
近期,每經記者瞭解到,已有農業銀行、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光大銀行、南京銀行等多傢國有大行、股份行、城商行都拉開瞭新一年的招聘序幕。
在行業整體呈現“縮員”的態勢之下,今年銀行招聘依然延續“科技人纔熱”的趨勢,不少崗位更是熱衷於“復閤型背景人纔”。但有差異的是,不管是在招的國有大行還是股份行,亦或是城商行,今年對信息技術類人纔的需求都主要集中在總行層麵。
春招啓幕
各大銀行廣發“求賢貼”
都說“一年之計在於春”。如今,春招還沒大麵積進行,銀行便開始為新一年的人纔隊伍早早地招兵買馬瞭,其中,國有大行的招聘尤為引人注目。
早在2月7日,承載農業銀行信息化建設、金融科技創新和數字化轉型重任的總行直屬部門―― 研發中心便發布瞭2022年校園招聘公告,招聘包括軟件研發崗、測試開發崗、産品研發崗等七大崗位 。隨後, 農銀理財 、農銀金融科技作為農業銀行的全資子公司,也跟隨發布2022年校園招聘啓事。
2月下旬,郵儲銀行總行專門就信息科技類崗位開展招聘,因此,其崗位也很具有針對性,僅包括信息技術、金融經濟共兩大類。
若說目前已開展春季校招的國有大行中誰的崗位最多,還得看交通銀行。交行總行本次春招麵嚮十個崗位招聘,除瞭軟件開發工程師(派駐雄安)限定招聘人數為30人以外,其餘均標注若乾。
而在國有大行之外,股份行的春招也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招商銀行總行雖還未透露春招信息,但其廣州分行、閤肥分行、哈爾濱分行及西安分行等多傢分行早已聞風而動,FinTech定嚮培訓生、信息技術崗、運營支持崗等崗位設置不一而足。
浙商銀行2022春季校招中,其總行金融科技部招聘包括應用研發和測試類、係統運維類和信息安全類,且這部分崗位均未設定限定人數 。而與之形成對比的,則是該行的大多分行招聘人數限定在3人以下,如無锡分行營銷崗招聘1人、東莞分行崗位招聘2人等。
城商行中,江蘇銀行於1月18日正式啓動春季校園招聘,該行總行信息科技部、分行及子公司均有崗位在招。
1月26日, 南京銀行發布2022屆春季全球校園招聘信息,其總行、分行、投資控股機構均有崗位在招,共計劃招聘1100人 。具體來看,其總行崗位集中在信息技術部與數字銀行管理部;南京分行等16傢分行機構招聘本科生、研究生、法律專業定嚮培訓生、信息科技定嚮培訓生;投資控股機構鑫元基金則僅招聘信息科技定嚮培訓生。
此外上海銀行也在1月下旬著手春季校園招聘事宜,據悉, 該行總行隻招聘金融科技培訓生、科技及大數據崗(內設多個細分方嚮)、信用卡業務崗人員 。
北京銀行總行本部與境內分支機構也均有崗位在招。
“復閤背景優先”
總行青睞金融科技人纔
人勤春來早,銀行招聘忙。
在行業“數字化轉型”浪潮中,不難發現,今年銀行的春季校招尤其青睞金融科技人纔,其中總行尤甚。
就 交行總行在招的十大崗位來看,除瞭博士後研究人員沒有對應聘者專業背景作齣明確限定外,其餘九個崗位的職位要求中,其專業背景均涉及計算機類、軟件工程、電子信息類、信息安全類中的一個或多個 。
而在這九個崗位中,除瞭計量與統計、數據規劃與安全研究兩個崗位外,其餘七個崗位均對應聘者的計算機操作水平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例如:
軟件開發工程師要求“紮實的計算機專業基礎,熟練掌握JAVA、C、C++、C#、SQL、PYTHON、COBOL等某一種或幾種語言;瞭解主流計算機操作係統、中間件産品、分布式框架、網絡基本原理、相關網絡産品者優先”。
郵儲銀行總行此次參與招聘的五大部門中,隻有總行金融科技創新部招聘崗位有兩個。
一是信息技術類,其優先專業包括信息安全類、軟件工程類、電子信息類、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信息與通信工程自動化;
二是金融經濟類,不限專業。除此之外,其餘四個部門均隻有信息技術類崗位在招。
浙商銀行總行本次校園招聘所有崗位中,均涵蓋計算機、軟件工程、物聯網等相關專業背景。
此外,北京銀行總行在招崗位為信息科技崗,具體分為軟件開發崗和係統運營崗, 專業範圍為計算機、軟件工程、電子信息、大數據、信息安全、數學、統計等相關專業 。
南京銀行總行僅兩個崗位在招,分彆是信息科技崗和數字銀行崗,分彆招聘40人、10人。而這兩大崗位專業要求均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等相關專業。
本次招聘 江蘇銀行總行僅信息科技部有一個崗位在招,為“FinTech培養生”(即金融科技培養生) ,其專業要求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軟件工程、電子信息與通信、信息管理、物聯網工程、控製科學與工程、數學、大數據、人工智能、金融工程等IT相關專業。相比之下,其分行的崗位則為綜閤類或定嚮類,專業要求為經濟學、法學、理學、工學、管理學等各類專業。
值得注意的是,具有復閤型專業背景的應聘者更“吃香”。
交行業務分析師(BA)崗在職位要求中明確提及, “較好的計算機專業基礎,具備計算機和金融等復閤型專業背景者優先” 。
農銀理財在基本應聘條件中也明確“ 具備經濟金融與信息科技等復閤專業背景者優先 ”。
上海銀行本次招聘的總行金融科技培訓生,要求碩士及以上學曆,其培養方嚮為“既熟悉銀行業務又精通IT技術的金融科技復閤型專業人纔”,因而,在基本要求一欄,上海銀行明確“ 信息科技、數理統計、經濟金融、財務會計、管理及其他理工科專業,具備信息科技與經濟金融等復閤專業背景者優先 ”。
南京銀行總行兩大在招崗位,其分彆“重點培養既精通IT技術又熟悉銀行經營管理的復閤型專業人纔”,“打造既精通數據又精通技術,更熟悉銀行業務的復閤型專業人纔”。
銀行業員工規模整體收縮
多傢銀行信息科技人纔占比逆勢提升
易觀高級分析師蘇筱芮分析:
“伴隨著銀行數字化轉型的不斷深入,一些效率較低或是重復性較高的工作內容逐漸被智能化手段所取代,銀行業崗位呈現齣嚮‘高精尖’聚攏的趨勢。水漲船高,技術性人員也成為瞭銀行校招的主要招聘對象。”
她錶示,營銷獲客、用戶運營、風險管理、貸後管理等各類業務流程都在嚮智能化轉型,而科技是其中的關鍵驅動因素,能夠助力金融業務提質增效, 穿透科技的比拼,最終則是科技類人纔的比拼 。
平安證券研究報告提及,從大中型銀行的實踐來看,為瞭壓縮獲客成本,從信貸工廠的半自動化,到綫上模式的全自動化,再到供應鏈模式的智能化,科技與服務不斷創新結閤應用始終貫穿其中。從行業金融科技發展水平來看,銀行業對大數據、雲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應用十分廣泛,整體數字化程度較高,離櫃率超過 90%,同時各傢銀行大力進行科技投入,2020年末銀行業科技人員占比接近 10%。
誠然,數字化轉型背景下,各傢銀行早已在為角逐金融科技而儲備“生力軍”。
有數據顯示,2020年銀行保險機構信息科技資金投入超過2400億元,同比增長21%,信息科技人員數量接近15萬人,同比增長超過17%。同時,銀行係金融科技公司相繼設立,目前已有14傢。
具體到銀行,就“宇宙行”工商銀行來看,該行金融科技人員數量在不斷上升,2019年為3.48萬人,占全行員工7.8%;2020年為3.54萬人,占全行員工8.1%,上升0.3個百分點。但值得注意的是,工行總員工人數最近三年都在不斷下降,2018-2020年分彆為44.9萬人、44.5萬人和44萬人。
與之相仿的還有農業銀行,數據顯示,該行科技人員人數逐年上升,兩年內從6190人升至8056人,占比從1.31%升至1.8%。但與之成鮮明對比的,卻是該行總人數已從2018年的47.37萬人降至45.9萬人。
技術人員占比逐年增長的還有交通銀行、招商銀行和南京銀行。數據顯示2018-2020年,交通銀行信息技術人員(境內行)占比分彆為2.8%、3.05%和3.31%;招商銀行研發人員數量2年增長瞭3倍,從2018年的2003人增長至2020年的8882人;南京銀行技術人員占比從2018年末的3%增長至2020年末的5%。
此外,江蘇銀行在2020年年報中也錶示,報告期內,全行科技人員增長超過 15%,科技投入進一步加大。
實際上,近年來,銀行整體員工規模呈現緊縮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去年6月末,42傢A股上市銀行中至少有21傢的員工規模較上年末有所減少,占比一半,剩餘21傢中有8傢未披露6月末員工情況。
員工總數方麵,42傢上市銀行中有34傢披露瞭去年6月末員工數,其共有員工約240萬人(含勞務派遣用工),較上年末的244萬人縮減超3萬人,其中,去年上半年六大行員工均有不同程度的減少,縮減總規模2.6萬人。
在銀行整體收縮的大背景下,信息科技類人纔的招聘仍在緊鑼密鼓地進行,銀行業數字化轉型的決心可見一斑。
薪資難及互聯網大廠
也有IT畢業生青睞銀行
“我們部門人不好招,很難招到既懂金融,又懂IT的。”某行技術部人員嚮記者錶示。
有報告顯示, 在2021年二季度,至少225傢企業提供近7萬崗位,金融科技人纔缺口達18萬餘人,規模較大的銀行、IT服務商和綜閤金融類公司成為招聘的主力軍。
需求端呈現齣緊缺之態,對於信息科技人纔,銀行可謂是求賢若渴。在供給端,相關專業的畢業生的擇業偏好又有何特點?
“我們班大多畢業生都去瞭互聯網大廠,互聯網大廠工資更高,技術先進,能成長得更快。”某IT畢業生錶示。記者問及其從業意嚮時,他毫不猶豫選擇瞭互聯網大廠。“雖然加班嚴重,但是互聯網大廠真的工資高。”
零壹智庫數據顯示,2021年一季度股份製銀行、金融外包企業、綜閤金融和保險企業招收5成以上的金融科技人纔。盡管這些機構大量招人,但薪資水平相對不高,在1.05萬元/月至1.36萬元/月之間。而區塊鏈公司、銀行金融科技子公司、徵信公司和大數據風控公司的薪酬處於“行業天花闆”,均超過2.5萬元/月。
雖然薪資比不上互聯網大廠,但也有計算機專業的畢業生青睞銀行。
“我們同一批進來的有好幾個都是計算機專業背景。”小蘇現在已就職某大行西安地區一支行。迴憶起當初剛進銀行,她不由得感慨,“ 當初我們行招聘的時候沒有劃分具體崗位,大傢進來都一樣輪崗,從櫃員做起,半年實習期過瞭之後,人資會根據個人的專業背景、工作能力再劃分崗位,有計算機背景的很有機會去到後台金融科技部門,有時候分行也會點名要這類員工,當然這也要看員工個人意願 。”
“我們部門就有同事拒絕去後台金科部門,選擇留下來做個金客戶經理的。”小蘇說道,“ 個金客戶經理屬於營銷崗,乾得多賺得多,而後台部門拿的是平均績效 。”
小蘇說,還是有計算機背景的畢業生進入銀行, 畢竟銀行加班肯定沒互聯網大廠那麼多,薪資方麵在金融業也還算過得去 。前幾年,他們銀行是有針對金融科技部門專門招人的,“ 如果直接進金融科技部門,基本不要求金融背景,還是學曆和計算機背景要求高一些 。”
對於金融專業畢業的同學,銀行還算是個不錯的選擇。“就金融專業來說,銀行還是比較對口的。”小蘇說道。
“我是不想加班,想穩定點。”小林從西南財經大學金融類專業研究生畢業後,毅然決然選擇成為一名“銀行er”,如今在一傢上市城商行同業業務部門工作,“這幾年經濟不太好,有份穩定的工作不容易。”
而談及復閤型人纔,小林說道:“ 就我身邊,復閤型背景的大多都是計算機轉到金融,從金融轉到計算機的還是比較少,如果研究生就是金融,畢業以後從事銀行純金融類崗位的居多,比如研究類、交易類;如果研究生是偏嚮經濟或者統計學,畢業以後去數字金融部的居多一些 。”
“其實現在就業‘很捲’,好多櫃員都是研究生背景,有的也是這種復閤背景,他們進來都是先從櫃員做起,後續可能再轉崗。”小林錶示。
注重同業工作經驗
銀行社招崗位級彆相對更高
如今校招對信息科技人纔的偏好背後,也有監管的推動因素。
今年1月26日,銀保監會印發《關於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指齣,要大力引進和培養數字化人纔。鼓勵選聘具有科技背景的專業人纔進入董事會或高級管理層。 注重引進和培養金融、科技、數據復閤型人纔,重點關注數據治理、架構設計、模型算法、大數據、人工智能、網絡安全等專業領域。 積極引入數字化運營人纔,提高金融生態經營能力,強化對領軍人纔和核心專傢的激勵措施。
1月4日,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齣要高質量推進金融數字化轉型,健全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現代金融體係。該文件還提齣八個方麵的重點任務,其中一條便是“ 紮實做好金融科技人纔培養,持續推動標準規則體係建設,強化法律法規製度執行,護航金融科技行穩緻遠 。”
“商業銀行是金融行業數量最多、覆蓋客群最廣的持牌金融機構,在金融科技的應用方麵擁有廣泛的業務類型與實踐場景,這使得商業銀行具備充足的動力去招攬金融科技人纔並積極參與金融科技創新監管項目。”蘇筱芮錶示。
而與校招青睞信息科技人纔相比,銀行社招更注重同業經驗,同時崗位級彆相比之下通常也更高一些。
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2022年度社會招聘公告中,要求客戶經理崗應聘人員需要“ 具有2年及以上金融同業及企事業等單位正式職工全職工作經曆 ” 。
光大銀行近日也在其官網發布瞭招聘職位, 該行總行信用卡中心多個部門在招聘副總經理職務,且多要求從事金融工作4年以上或從事經濟工作8年以上,並同時需要具有相關崗位管理經驗3年以上等條件 。
除總行外,光大銀行多傢分行也在招聘支行負責人及支行行長、副行長等職位。如光大銀行武漢分行招聘的支行行長/支行副行長,要求“原則上應從事銀行工作3年以上或從事金融相關工作5年以上”,且應滿足擔任下一級管理職務2年以上等其他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 工商銀行重慶市分行的招聘對年齡提齣要求,要求應聘者年齡原則上不超過35歲,光大銀行的招聘職位也對應聘者年齡有相應要求 。
蘇筱芮嚮記者錶示, 銀行業機構人纔的“更新換代”正處於一個持續推進的過程中,其錶現特徵之一是年齡的“更新換代”,90後員工的比例持續上升中,也不乏00後等“新鮮血液”。
值得注意的是,有的銀行招聘支行行長,還有銀行選拔行長。
目前長沙銀行競爭性選拔行長網絡報名正在進行。按照要求,競職人選應是黨員,同時還應具備從事金融工作8年以上,或從事相關經濟工作12年以上。除此之外,還有以往履曆的種種要求,如纍計擔任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省級分行主要業務部門正職、地市級分行行長,全國性股份製商業銀行主要業務部門正職、一級分行行長,或2021年末資産總額5000億元左右的城市商業銀行總行高級管理人員及以上職務3年以上(任職時間計算到2022年1月30日)。
注重“考試策略+心態調整”
銀行應聘有哪些小技巧?
除瞭硬性條件,無論是校招還是社招,要進入銀行都要經過一係列筆試和麵試,這其中又有何技巧可以幫助應聘者提高“通關”概率?
“當時選擇銀行也是父母建議的,覺得銀行工作穩定。”迴憶起三年前的求職季,小孫依然清晰地記得當時每天刷網申係統的日子,“我投瞭好幾傢銀行,一方麵是想增加求職成功的概率,同時也想著能藉此機會積攢一些筆試及麵試的經驗。”
“ 筆試的題量不是特彆多,但是範圍挺廣的,不僅僅是金融領域,還會涉及時政、曆史、物理、醫學等等非常多的領域,有點像公務員考試的行測,真正做起來可能時間還是會比較緊張。 ”小孫迴想起此前自己參加過的幾場筆試,認為在考試時的策略以及心態調整很重要,“有些圖形推理的題型,答案並不是那麼容易判斷,我就把個彆題目留到瞭最後再做。”
在小孫順利通過筆試後,她迎來瞭很多公司在校招環節都熱衷采用的無領導小組麵試。 在給定的一種模擬情景下,小組成員自發分配在團隊中的角色,並相互閤作分析解決問題。 “我遇到的模擬情景是銀行和某公司閤作的方案設計,在那次麵試中我充當的是領導者角色,本來我也習慣性地會從全局思考問題,把握整場討論的大方嚮。”之後,小孫成功收到某國有大行的offer,在她看來這與她在上述麵試中的錶現有著很大的聯係。
同樣是在經過網申、筆試、麵試等一波又一波篩選後,小王在兩年前的畢業季收到瞭兩傢銀行的offer,分彆是一傢國有行和一傢股份行,思考再三,小王最終選擇瞭入職股份行。“當時對比下來,認為自己更加看重這傢股份行在對公業務上的優勢,而且覺得股份行比國有行更有競爭動力,意味著更高薪酬的可能。”
入職至今,小孫和小王都經曆過從櫃員到客戶經理或是其他中後台崗位的調崗曆程,對銀行業務日漸熟悉,也在不斷規劃著自己未來的職業發展方嚮。在他們看來,每年校招季銀行都是吸收應屆生的“大戶”,不過近年來銀行基層人員的流動也愈發頻繁。小孫告訴記者,“ 現在各傢銀行都在發力數字化轉型,這也導緻銀行對人纔的需求類型跟以往相比也發生瞭變化,比如曾經的櫃員在不斷壓縮,對營銷人員的需求則進一步加大。 從公開的招聘崗位也能看齣來銀行現在更青睞哪些人纔。”
記者:李玉雯 廖丹
實習記者:趙景緻
編輯:廖丹
視覺:劉青彥
排版:廖丹 馬原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