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7:26:36 PM
“老大哥”一紙公告,牽齣醫藥投資界的一樁大事。
3月13日,恒瑞醫藥公告宣布以自有資金迴購公司股份,迴購金額在6到12億元之間,此次迴購主要用於員工持股計劃或者股權激勵。
因為這項迴購計劃, 恒瑞醫藥公布瞭最新的十大股東持倉情況,人們發現:高瓴消失瞭。
2021年恒瑞醫藥中報裏,高瓴的HCM中國基金憑藉增持674.36萬股,進入恒瑞醫藥的十大股東列錶,排名第10。
按照當時披露的倉位,高瓴共計持有恒瑞4046.19萬股股票,占恒瑞總股份的0.63%。
然而,3月18日恒瑞公布的最新股權結構中,第10大股東的位置上, 高瓴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持3294.4萬股的易方達。
市場傳言稱高瓴已經清倉恒瑞。因為在2021年7月時,恒瑞醫藥股價尚且還超過60元。但近期恒瑞股價已經跌到40元以下,3月24日收盤時,股價僅為37.64元。持倉市值跌瞭近40%,一般散戶大概率就割肉離場瞭。
高瓴不是一般散戶,但倉位減少的事實已經發生瞭。
七年前入股,如今估值下滑嚴重
高瓴和恒瑞醫藥的緣分始於2015年,也是這一年,恒瑞醫藥開啓一段高光時刻。
2015年9月,恒瑞醫藥以近8億美元的價格嚮海外公司賣齣瞭一款産品,算是國內藥企license out的第一例。自此,恒瑞成為國內創新藥企的代錶,受到資本追捧。
這一年,高瓴旗下的HCM中國基金買入恒瑞醫藥1661.81萬股,占總股份0.85%的比例,成為恒瑞醫藥的十大股東之一。隨後, 高瓴始終名列前十,並且在2016年二季度和三季度還接連增持。
不過,醫藥是個政策強相關行業。2017年恒瑞醫藥發布中報時,高瓴突然從十大股東名單中消失。這一年醫藥領域變化很大,醫保控費、兩票製、中藥注射液限製等政策紛紛齣台。
事後多年迴顧,當時的行業政策波動隻能算是毛毛雨, 醫藥行業政策帶來的諸多未知其實纔剛剛開始。
高瓴手法相當老道,寒意初顯就立馬轉身;另一方麵,錢已經賺到瞭――從高瓴首次位列恒瑞十大股東算起,到2017年退齣前十,恒瑞醫藥漲幅達22%。
直到2021年6月末,高瓴纔再次齣現在恒瑞醫藥十大股東名單裏。但 這一次高瓴沒堅持多久,在大股東名單裏呆瞭兩個季度後,就再度消失瞭。
市場上有觀點認為,即使高瓴清倉瞭恒瑞也是理所應當。畢竟過去一年裏,恒瑞股價從最高接近100元腰斬,而高瓴2021年的增持成本幾乎在70元以上。就算前期持有成本很低,以當下37元左右的股價來看,高瓴也幾乎沒有什麼獲利瞭。
其實,整個醫藥闆塊都在2021年的下半年遇冷。 持有任何一個白馬股,都有可能在過去大半年裏遭遇股價腰斬。
這不是某一傢的問題,而是整個行業的估值重心發生瞭下移。
標杆意義減弱,行業要尋找新方嚮
在醫藥領域投資上,高瓴是近年來的標杆,所以它的一舉一動都引發行業的關注。
2021年下半年以來, “高瓴減持”的消息到處都在傳,至少退齣瞭泰格醫藥、凱萊英、愛爾眼科等發布的十大股東列錶。
但高瓴並沒有離開醫藥行業。根據高瓴在美國證監會發布的持倉信息,截至2021年底, 高瓴前十大重倉股裏仍有三傢中國生物醫藥企業, 分彆為百濟神州、傳奇生物、天境生物。
不過,就算是虧錢,高瓴也沒有對所有投資標的降溫,至今都毫不掩飾對百濟神州的偏愛。2020年8月,高瓴閤夥人、聯席首席投資官易諾青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我們投資瞭百濟神州,至今一股都沒有賣過。”
據百濟神州A股招股書,截至2021年11月,高瓴以12.05%的持股比例,仍位列股東前三。
傳奇生物則是高瓴在去年3季度之後大幅增資的。當時,傳奇生物的CAR-T産品西達基奧侖賽正在美國申報上市,到今年2月底正式獲批,高瓴押寶成功。
高瓴押寶的另一個天境生物,則擁有CD47靶點單抗、PD-L1和4-1BB雙抗等核心産品,具有一定潛力。
在中國醫藥投資界,高瓴第一個捧齣“PD-1概念”, 2013年,張磊在美國“生物矽榖”波士頓考察後,將下一個投資闆塊鎖定在瞭PD-1上。 2015年前後,高瓴陸續齣手,投資瞭恒瑞醫藥、百濟神州、信達生物和君實生物。
高瓴拿下的這四傢,後來成為國産PD-1的“四大天王”。雖然目前PD-1已經泛濫,業內對四傢的PD-1進度評論不一,各自為營。
但旁觀者彆忘瞭: 不管“四大天王”誰輸誰贏,高瓴是那個通吃的“贏傢”。
如今,高瓴減持恒瑞,增持傳奇等公司,同時依然重倉百濟神州,背後的邏輯已經不再像當年那樣簡單直接,也很難看齣大的趨勢。
在中國的醫藥行業,暫時還沒能誕生真正的“長坡厚雪”型企業。 成功過一次的高瓴也必須再次證明自己,這,就是當下中國醫藥行業的現狀。
(圖片來自視覺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