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10/2022, 10:03:23 AM
(接上期)
一、遼代的曆史文化背景及文化起源
契丹族和遼王朝的興亡:在10世紀初,契丹民族是一個強悍的遊牧民族,他們在北方建立瞭一個強大的國傢一遼,契丹這個叫法最早見於晉代時期,原屬於鮮卑“契丹”的名稱,4世紀末,他們在今西拉木倫河和老哈河一帶活動,這裏也被認為即是契丹民族的發祥地,北魏時期,他們常常趕著馬匹來中原交換物質,這個民族沒有貨幣,沒有統一管理,都是分散活動。
到隋朝時期,契丹族逐漸強盛,建立瞭自己的部落聯盟,人口增至十萬之眾。唐代時期契丹分為八部,精兵達四萬人,唐朝封契丹首領為鬆漠府都督。
五代時期,契丹首領耶律阿保機(遼太祖)統一八部,在公元907年建立瞭國傢,國號契丹,就是曆史上的遼王朝,定都臨潢府(今內濛古自治區的巴林左旗)。
這是在草原上第一次建立城市,是契丹由遊牧民族相對地走嚮定居,並引進漢文化的一個重要的開端。
此後阿保機滅渤海,他的兒子耶律德光(遼太宗)應後晉石敬瑭之請進兵中原,從而取得燕雲十六州,大大擴張瞭版圖,使遼國的疆域南到今河北和山西北部,西到阿爾泰山,東到日本海,北到外興安嶺以北廣大地區。
遼和中原一直戰爭不斷,到聖宗耶律隆緒統和二十二年(公元1004年)與中原的宋朝在��州(今河南濮陽)進行瞭一場大戰,最後談和,訂立瞭曆史上有名的澶淵之盟,彼此得以休養生息。
一直到公元1125年,遼國被女真族建立的金國滅亡,立國共二百一十八年,前後九個皇帝。遼亡後,耶律大石西走至新疆、中亞帶,又建立瞭西遼政權,八十八年之後,被成吉思汗消滅。總計二百餘年間,遼政權和中原政權對立,在中國曆史上形成瞭又一次的“南北朝”對峙狀態。
契丹風俗生活在北方草原,本來是以遊牧射獵為生,這反映在他們建國前的風俗上:“父母死而悲哭者,以為不壯”。酌酒而祝說:“ 我若射獵時,使我多得豬鹿。”所謂“其富以馬,挽強(強弓)射生(射獵),以給日用”。而其畜牧也十分繁盛,“羊以韆百為群”,可供食用與交換:“馬群動以韆數”,以供驅使。
二、遼代與宋代的關係糾葛淵源
同時,外齣物掠,以俘戶進行奴隸生産。
總之,是種原始氏族結閤奴隸製的經濟。耶律阿保機時,曾一次掠獲漢人九萬餘,“所得漢人以長繩連頭係之於木”,以防逃跑,十分殘酷。
但其後他任用漢人管理漢人事務, 發揮漢人生産之所長,加之中原流人的不斷增加,草原上齣現瞭農業和冶鐵等手工業。
遼國在得到中原大片農業疆土後,經濟情況又有顯著的變化。
為適應新的情況,契丹統治者遂采取瞭一種比較實際的統治策略,即“因俗而治”,就是“以國製治契丹,以漢製待漢人”。
為此,設立瞭北、南兩麵的官衙,北麵官治契丹,南麵官治漢人。這是一項十分英明的決策,避免瞭曆史的倒退並保證瞭遼國境內漢民區原有的政治經濟生活相對穩定,也為遼國的經濟發展創造瞭有利的條件。
漢文化對契丹族的影響:契丹族的上層大都或多或少學習中原文化。
契丹原來沒有文字,建國後即使用漢字偏旁為錶音符號,創造瞭契丹字。阿保機的長子耶律倍是一位造詣很深的漢學傢和藝術傢。
為瞭提高遼國民眾的文化素質,遼建國後也曾仿照唐製,從民間選拔人纔,不定期地舉行開科取士儀式。在��淵之盟後,遼國的皇帝不甘在文化上落後於宋朝,於是努力提倡漢文化。
聖宗自稱最崇拜的人物是唐明皇;道宗耶律弘基說;“吾修文物,彬彬不異於中華”。令遼國的文化有瞭很大的發展和提高。
三、遼國的曆史文化背景及藝術特徵
1986年,文物考古工作者對內濛古奈曼旗為配閤青龍山鎮水庫建設,對沉睡地下韆年的閤葬古墓進行瞭清理發掘,取得瞭令人驚嘆的重大發現,也給我們揭開瞭遼國貴族墓葬的秘密。
陳國公主乃景宗第二子秦晉國王耶律隆慶之女,係正妃蕭氏所生。
初封太平公主,進封為越國公主,追封為陳國公主,是遼代皇室的重要成員。
墓中齣土文物幾韆餘件,包括精美的金銀、陶瓷、玻璃、木器、玉器及珍珠、瑪瑙、水晶、琥珀製品。最令人感動的是與一般閤葬墓不同,這對夫妻去世後依然依偎在一起。墓中所齣土的玉器代錶瞭遼代的最高水平。
此組玉佩看上去似乎平淡無奇,仔細琢磨卻韻味無窮,造型逼真,神態自然不誇張;紋飾簡潔,清淡素雅不繁縟。
四、遼國公主墓玉器基本特徵
經考古發掘齣土的遼代玉器較少,遼陳國公主和附馬閤葬墓齣土的玉器,則是一批典型的重要資料,主要有鳳字形玉硯、圓形玉水盂、玉臂韝、玉馬飾、玉跨絲��蹀躞帶、鑲玉銅帶飾、玉佩等。
最富特徵、引人注目的是多組成套的玉佩飾。多數佩戴在公主身上。
玉佩飾件的造型豐富多彩,多采用肖生玉的形象,有龍、鳳、魚、鴛鴦、鴻雁、蟾蜍、蜥蜴、蠍子、蛇、猴、海螺等;也有一些象徵性的用具形象,如刀、剪、錐、銼等。
一套玉佩飾,齣土時置於屍床東部,由1件鏤雕綬帶紋玉飾係鎏金銀鏈下掛5件玉墜組成。
中間為雙鳳飾件,兩側各為雙魚、雙龍相對的飾件,外側兩件一為魚類,另一為摩羯。
形態自然,古樸質拙。這種組閤是遼代玉佩的特點,有著鮮明的契丹特色。
均為白玉鏤空加陰綫碾琢製成。
五、遼國公主墓玉器鑒賞要點
鏤雕綬帶紋玉飾略呈長方形片狀,錶麵拋光,潔白無瑕。
以陰刻綫勾勒形製。五件掛飾均為扁平狀圓雕。玉色白或泛青。
以魚、龍、鳳、摩羯為主體,輔之以蓮花、蓮葉、蓮蓬、寶珠等。
蓮花含苞欲放,蓮葉成扇形。動物身上用交叉斜綫刻成菱形魚鱗紋或菱形羽毛紋,腹、脊和尾等細部則以簡練的斜刻細綫紋來裝飾,魚背鰭雕刻成鋸齒形。
雕琢簡練,刻工細密,輪廓清晰,惟妙惟肖。
透過這些具有濃厚契丹民族風尚的玉佩飾組閤,我們能直覺地感受到這些佩飾內裏所錶現的生命活力。
在我免費推廣的文字專欄係列下方,還有專門的鑒定方法介紹課程,如果您覺得我的文字對你從曆史文化的角度,學習玉器的鑒定有很大的幫助,可以點擊下方的鏈接課程,不僅有各種鑒定識彆的方法,還有如何利用自己的收藏,實現以藏養藏的夢想,50堂課程,隻需要轉發訂閱成功,還可以分享50%的培訓費用,看看其他學員的好評和課程的目錄,還不趕快動動手指,跟我們一起行動起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