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6:26:48 PM
《翰牘九帖》是米芾的手紮和詩稿,無意而寫之,最自由本性的狀態,對研究米芾自然書寫的規律很有幫助。
此九帖風格差彆較大,難度也較大。深諳書寫規律的米芾,隨著性情的變化,任性而為,作品迥異。
米芾《翰牘九帖》
《來戲帖》
【釋文:濛麵諭浙乾,具如後。(下添:恐公忙,托鼎承)長洲縣西寺前僧正寶月大師收翟院深山水兩幀。第二幀上一秀纔跨馬,元要五韆賣,隻著三韆。後來寶月五韆買瞭。如肯輟,元直上增數韆買取。蘇州州衙前西南上丁承務(旁注:是晉公繪像恩澤)傢秀纔(下雙行注:丞相孫),新自京師齣來,有草書一紙,黃紙玉軸,間道有數小真字注,不識。草字末有來戲(雙行:二字),嚮要十五韆,隻著他十韆,遂不成。今知在,如十五韆肯,告買取,更增三二韆不妨。】
翰牘九帖之《來戲貼》,紙本,行草書,縱25.5厘米,橫43.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來戲帖》輕鬆靈動,書寫性強,氣息深長,一口氣寫數行字。這是臨摹此帖的難點,既要有速度又要準確。其方圓筆轉換自如,以圓轉為主,用筆以筆尖為主,靈動迅捷,有清秀俊逸之氣。
《緻伯修老兄尺牘》
【釋文:(前補書:丞果實,亦力辭,非願非願) 芾頓首啓:畫不可知(旁注:不知好久),書 則十月丁君過泗,語與趙 伯充,雲要與人,即是此物。紙紫赤黃色,所注真字,褊 草字,上有為人模墨 透印損痕。末有二字: "來戲",*纔字也。告留。念其 直就本局虞候撥供給 辦。或能白 吾老友吾捨人,差兩介送 至此,尤幸尤幸!再此。芾頓首上, 伯修老兄司長。…… 不記得也。存紙尾。】
翰牘九帖之《緻伯修老兄尺牘 》,紙本 ,行草書, 縱25.4厘米 ,橫43.2厘米 ,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中米字的“圓潤”的特點不同於《書譜》綢帶翻飛的圓潤,而是如棍狀的立體的圓潤。形體取歐楷,略長方形,用筆的軌跡和筆劃的走動則是圓融。
《晉紙帖》
【釋文:此晉紙式也,可為之。越竹韆杵裁齣,陶竹乃腹不可杵,隻如此者乃佳耳。老來失第三兒,遂獨齣入不得,孤懷寥落,頓衰颯,氣血非昔。大兒三十歲,治傢能乾,且慰目前。書畫自怡外,無所慕。芾頓首。二曾常見之,甚安。】
翰牘九帖之《晉紙帖》,紙本,行草書,縱23.7厘米,橫39.1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低調含蓄不張揚,每一筆的起行收都顯自然,每個字也都很精緻,其中圓潤的用筆極難臨摹。
《適意帖》 又稱《玉格帖》
【釋文:百五十韆,與宗正爭取蘇氏《王略帖》(旁注:右軍),獲之。梁、唐禦府跋記完備。黃秘閣知之,可問也。人生貴適意,吾友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一旦光照宇宙,巍峨至前,去一百碎故紙,知他真僞,且各足所好而已,幸圖之!米君若一旦先朝露,吾兒吝,萬金不肯齣。芾頓首。】
翰牘九帖之《適意帖》 ,紙本,行草書,縱23.5厘米,橫35.9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適意帖》和《賀鑄帖》以方筆見長,有類似之處,此帖字字獨立,少連貫,有厚重磅礴之氣。
《賀鑄帖》
【釋文:芾再啓。賀鑄能道行樂慰人意。玉筆格十襲收秘,何如兩足其好。人生幾何,各閼其欲。即有意,一介的可委者。同去人付子敬二帖來授,玉格卻付一軸去,足示俗目。賀見此中本乃雲公所收紙黑,顯僞者。此理如何,一決無惑。芾再拜。】
翰牘九帖之《賀鑄帖》,紙本,行草書,縱23.4厘米,橫36.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用墨厚重,筆力遒勁,如行雲流水般,一氣嗬成。
《丹陽帖》
【釋文:丹陽米甚貴,請一航載米百斛來,換玉筆架,如何早一報,恐他人先。芾頓首。】
翰牘九帖之《丹陽帖》,紙本,行草書,縱23.5厘米,橫22.8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所緻為米芾之友人。此友人乃《適意帖》中“覷一玉格,十五年不入手”之“吾友”。
此帖作於崇寜二年夏鞦之間。米芾願以玉筆架換百斛丹陽米,寥寥二十餘字,從文字看來,已有《世說新語》中晉人名士風度。此帖文字較少,雖是行書,但全帖完整。有明顯的輕鬆愉悅氣息。
《業鏡帖》
【釋文:敬聞命。此石亦不惡。業鏡在台州耳。芾頓首。伯充台坐。彥臣如何?約書於北宋哲宗紹聖四年(1097)十一月二十五日。紙上名傢藏印纍纍。因是信劄,米芾寫來十分隨意,但紮實的功力使這件小劄也體現瞭用筆迅疾、力沉奇倔,欹側取勢而無霸氣,轉摺間多機巧鋒芒,筆勢放的開,收的住,可謂隨心所欲而不逾矩。李之儀評米芾:“超軼絕尖,不踐陳跡,每齣新意於法度之中,而絕齣筆墨畦經之外,真一代之奇跡也。”】
翰牘九帖之《業鏡帖》,紙本行草書,縱23.5厘米, 橫21.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
《伯充帖》
【釋文:十一月廿五日。芾頓首啓。辱教。天下第一者。恐失瞭眼目。但怵以相知。難卻爾。區區思仰不盡言。同官行。奉數字。草草。芾頓首伯充台坐。】
翰牘九帖之《伯充帖》,紙本。縱27.8厘米,橫39.8厘米。信劄一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筆畫多連帶,字距小,行距大,隨心所欲。
《惠柑帖》
【釋文:芾皇恐。濛惠柑,珍感、珍感。長茂者適用水煮起,甜甚。幸便試之。餘蔔麵謝,不具。芾頓首。司諫台坐。】
翰牘九帖之《惠柑帖》,紙本,行草書,縱22.7厘米,橫33.2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貼八麵齣鋒和用筆深入顯而易見,字的粗細的強對比也符閤米芾的一貫風格。
《戲成詩帖》
【釋文:戲成呈司諫台坐,芾。我思嶽麓抱黃閣,飛泉元在半天落。石鯨吐水(點去)齣湔―裏,赤目霧起陰紛薄。我曾坐石浸足眠,時項抵水洗背肩。客時效我病欲死,―夜轉筋著艾燃。關�y。如今病渴擁爐坐,安得縮卻三十年。嗚呼!安得縮卻三十年,重往坐石浸足眠。】
翰牘九帖之《戲成詩帖》,紙本,行草書,縱23.9厘米,橫34.6厘米。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此帖因是米芾大病略見好轉之後寫得帖,所以力量不及前麵幾帖,略帶慵懶之氣,格調比其他帖平淡許多,可見身體健康對書寫的重要性。
你喜歡米芾的書法嗎?為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