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分彆是:
王勃、駱賓王、盧照鄰和楊炯。
王勃6歲就會寫文章,正兒八經的天纔一個,
尤其是一篇《滕王閣序》,震鑠古今。
駱賓王7歲便能寫詩,
一首《詠鵝》,至今都是孩童口中最為熟稔的古詩之一。
楊炯10歲進士及第,
一句“寜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激起瞭多少男兒心中的熱血。
那麼唐朝F4之一的盧照鄰呢?他是否也是神童?我們不得而知。
他的代錶作是否也傳唱韆古?還真的很難一下子就想齣來。
那麼他為何能成為初唐四傑之一呢?主要就是因為他也是少年成名,且在詩文方麵都有很深的造詣。對推動七絕的發展有很大貢獻。
一、初唐四傑,結局最慘的就是盧照鄰。
王勃是不小心掉水裏淹死的,駱賓王是為瞭討伐武則天而犧牲的,楊炯則是在任上善終的。唯獨盧照鄰,是自己跳河裏自盡的,年僅40歲。
究竟有多少辛酸,會讓一個滿腹纔華的文人選擇這麼一條絕望之路呢?原來盧照鄰在去世之前,其實身體已經很不好瞭。他在《五悲文》裏就有過這樣的記錄:
骸骨半死,血氣中絕,四支萎墮,五官欹缺。皮襞積而韆皺,衣聯褰而百結。毛落須禿,無叔子之明眉;唇亡齒寒,有張儀之羞舌。仰而視睛,翳其若瞢;俯而動身,羸而欲摺。神若存而若亡,心不生而不滅。---《五悲文》
啥意思呢?
具體來說就是盧照鄰覺得自己的骨頭已經半死不死瞭,自己的血氣也快斷絕瞭,四肢壓根就沒法動彈瞭。五官變瞭形,皮膚皺巴巴的,身上的毛發也快掉光光瞭。
總之盧照鄰這個時候的身體已經差到瞭極點,行動上極為不便。那個時候可沒有什麼太好的醫療條件,所以盧照鄰這麼活下去,其實也算是苟延殘喘,沒有任何意義瞭。
因此盧照鄰選擇獨自一人,從病床上翻下來,一點一點爬到瞭潁水河畔跳河自盡。這個過程,那是相當可怕的,幾乎每一步都在直麵生死。在盧照鄰看來,他追尋死亡就好像在追尋希望一樣。
二、盧照鄰的仕途,其實也挺慘的。
盧照鄰也是少年成名,考上進士以後,盧照鄰照例做著一些芝麻綠豆的小官。當時唐高宗的叔叔鄧王李元裕知道盧照鄰的纔華,所以引為知己,並且高薪聘請盧照鄰到他那兒做事。
也正是在鄧王李元裕這兒工作的時候,盧照鄰纔有瞭博覽群書的機會。
他跟隨鄧王李元裕前後奔走瞭長達10年時間,算得上是忠心耿耿瞭,人傢對他也很好,吃喝玩樂隨便花,全都可以報銷。這也是為啥盧照鄰對李唐王朝有感情的原因。
結束任期以後,盧照鄰又擔任瞭3年的益州新都。到時間以後,盧照鄰並沒有急著迴組織部報道,而是在蜀中好好玩瞭兩年時間。從蜀地迴到洛陽以後,他的人生就此改變瞭。
按道理說,他這種有纔華有基層經驗的官員,到瞭朝中肯定會受到重用。可惜在盧照鄰還沒發達之前,他的父親就去世瞭。
盧照鄰啥也顧不上瞭,撒丫子就迴去奔喪瞭。問題是當時盧照鄰身體已經有點兒不好瞭,吃瞭點藥,在給父親辦喪事時全都給吐瞭齣來。
他在洛陽寫過一首《長安古意》,其中這兩句深深刺痛瞭武則天的侄兒武三思的內心:
梁傢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
這裏是在用典故,梁傢指的是東漢的外戚梁冀傢。梁冀這傢夥是漢順帝梁皇後的親哥哥,所以他十分豪橫,在洛陽大興土木,給自己蓋宅子。
後麵這一句則是在說漢武帝,漢武帝也是個喜歡鋪張浪費的人,錶麵意思是說漢武帝打造的銅柱子,都快超齣天外瞭。其實這是盧照鄰對當時朝廷大興土木的一種諷刺。
結果武三思偏偏看懂瞭這一諷刺,直接把盧照鄰給一擼到底,送進瞭監獄。
前有駱賓王的《討武曌檄文》,後有盧照鄰的《長安古意》,武三思算是煩不勝煩瞭。
得罪瞭老武傢的人,你還想在唐朝混下去?即使後來盧照鄰被朋友救瞭齣來,他在仕途上的路,也算是走到頭瞭。
三、後半生的盧照鄰,長期在跟病魔作鬥爭。
他也曾是那個鮮衣怒馬的美少年,纔華橫溢,冠絕長安。可惜經曆瞭一場牢獄之災後,盧照鄰的身體忽然就垮掉瞭。
毫不誇張地說,正是被武三思囚禁的那段歲月,直接摧殘瞭盧照鄰的後半生。剛齣獄,盧照鄰就得瞭風疾,此後便開始瞭他長期養
病
的生活。
你以為盧照鄰是個很容易放棄的人?當然不是,他為瞭治病,可謂是費盡瞭心思。關於治病,有這麼一段記載:
餘傢鹹亨中良賤百口,自丁傢難,私門弟妹凋喪,七八年間,貨用都盡。餘不幸遇斯疾,母兄哀憐,破産以供醫藥。
啥意思?就是說:
我傢裏昔日還是很有錢的,加上僕人一共有上百人,真是個大傢族。可是父親去世、兄弟姐妹中也有不少早逝的,這就使得這個傢一下子垮瞭下來。就在這種情況我還得瞭這麼個病。我的老母親和哥哥心疼我,所以寜可傾傢蕩産,也要給我治病。
他還真找到瞭一個方子可以緩解自己的病痛,但是這裏麵有一味藥叫丹砂,這玩意兒不僅貴,而且難找。
因此走投無路的盧照鄰,隻好寫信給自己在大城市的那些朋友們,希望他們有錢的寄點錢給他,有丹砂的寄點丹砂給他。
對於一個文人,能拉下臉麵寫這樣的信,可見盧照鄰是真的無計可施瞭。為瞭生存,他甚至花錢在山下建瞭一座小廟,祈求佛祖能夠減輕他的痛苦。
結局:看淡人生,盧照鄰最終還是去瞭。
盧照鄰齣生於範陽盧氏,這是五姓七望裏的一個傢族,正兒八經的名門望族子弟。傢裏有錢的程度,我們剛纔也都看到瞭。
年輕時候的盧照鄰,肯定也是浪漫瀟灑的那種文人。
可惜齣獄以後,盧照鄰的身體就不行瞭。由於疾病過於難受,盧照鄰提前給自己挖好瞭一個墓穴,隔三岔五便讓人把自己給抬進去。
誰也想不到,最後他會用那種無奈的方式離開人世。但是知道他的那些痛苦後,所有人都應該會體諒盧照鄰。
參考資料:《舊唐書》、《新唐書》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