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12/2022, 9:21:01 PM
很多詩詞都是憂國憂民的傢國情懷,而有的詩詞則是從生活齣發,用幽默滑稽的態度寫齣瞭人生的酸甜苦辣。
我是真遊泳的貓,一個詩詞達人,記得關注我哦!
今天我和大傢分享3首風趣幽默的古詩,題材都從生活來,詩味翻飛韆年後,令人拍案叫絕!
第1首,《得勝令・詠指甲》:宜將鬥草尋,宜把花枝浸。宜將綉綫尋,宜把金釵��。宜操七弦琴,宜結兩同心。宜托腮邊玉,宜圈鞋上金。難禁,得一掐通身沁;知音,治相思十個針。
這首麯子所寫乃是人身上的指甲,但不是普通人的指甲,而是美人縴縴玉指的指甲。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美人身上的指甲,恰似畫龍點睛,頗能吸引人們的目光。隻看現如今美甲店的火爆生意,便可以知道指甲之重要。
當然,如果現代人的話,隻需要用相機或者手機拍下韆嬌百媚或者五顔六色的指甲就可以瞭。
畫麵總是比文字更直觀。就算是古人,也可以通過繪畫來展示美人的美麗指甲。
但如果用文字來描寫指甲,那就很有難度瞭。所以,這首麯子的作者獨闢蹊徑,不是直接寫指甲的美麗,而是寫美人日常生活。
美人之生活,比如鬥草、刺綉、彈琴、托腮,種種生活都離不開手掌,離不開指甲。換言之,雖然沒有直接寫指甲,但是想象美人之儀態萬韆,便足以想象到指甲的風情萬種。
這種寫法,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可謂深得古人之意趣。
這裏我們不妨展開一些,聊聊古典小說刻畫人物的辦法與西方文學刻畫人物之不同。
西方小說,很喜歡詳細寫人物的外貌,也非常喜歡寫人物的心理活動。
但是我們的古典小說,不太直接寫人物的心理,而是通過人物的動作和語言來展示;也不太喜歡寫人物具體的外貌,而是通過人物的打扮和穿著來顯示。
所以我們看古典小說裏麵的美女,基本都是諸如“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腰若流紈素,耳著明月��。指如削蔥根,口如含硃丹”的描述。
多數文字都在極力描摹人物的穿衣打扮,隻有極少數文字具體寫人物的外貌。
這也是古典文化特有的含蓄美,譬如這一首“詠指甲”的麯調,不直接寫指甲,卻讓人感受到指甲之美,妙不可言。
當然,這首麯子裏也有風趣幽默的地方,就像這一句“難禁,得一掐通身沁”,讓人覺得非常好玩。
如果皮膚癢瞭的話,的確用指甲抓一抓,能夠通體舒泰。這種生活中的常識,人皆有之,自是讓人會心一笑。
第2首:不求見麵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這首詩的作者是明代文人文徵明。文徵明與唐伯虎等齊名,號稱“吳中四纔子”。托影視劇的福,文徵明的名字,在普通老百姓耳朵裏也挺有名的。
文徵明以書畫最為齣名,詩詞也頗有功力。這首詩寫的是“名片”這個事物,是文徵明對古人過年時候“遞名片”亂象的微妙諷刺。
這首詩說,大傢亂紛紛遞名片,不求主人傢因為名片而來相見,隻求把名片遞過去,混個眼熟。
為什麼會齣現這種情況呢?因為古代是人情社會,很多人雖然和彆人不認識,但是想要打鞦風,想要攀交情,想要多個朋友多條路,反正遞名片又不花錢,所以到處投遞名片。
結果呢,每個人的傢裏,名片都是堆積如山,鬧瞭個不可開交,亂七八糟。
後兩句則是文徵明的嘲諷與自嘲。文徵明說:“我也跟著大傢遞名片吧,畢竟不能違抗潮流呀。畢竟如今的世道,都是追求虛文的東西,追求莫名其妙的繁縟,卻不去講究什麼簡潔方便。”
顯然,文徵明通過這首詩錶達瞭古人那種“攀交情”、“講關係”的社會風俗的嘲諷,在含蓄中産生瞭幽默詼諧的味道。
時至今日,其實讀到這首詩也是心有戚戚,有所共鳴。時光輾轉,但是如今的社會,似乎也逃不過“人情”與“繁縟”,逃不過“世情嫌簡不嫌虛”的諷刺。
第3首:秀結團�K帶��鞦,偏從根本易綢繆。牆頭仿佛懸明月,架上依稀綴碧旒。朝引神仙三島飯,穩乘羅漢五湖遊。將來剖破成雙器,半贈顔迴半許由。
這是寫葫蘆的趣味詩詞,詩歌之妙,在於把生活中的葫蘆與傳說中仙人的葫蘆結閤起來,體現齣葫蘆的妙用,錶達作者對葫蘆的喜愛之情。
詩的前四句主要寫葫蘆生活中的情狀,畫麵感十足,通過比喻的手法,將葫蘆生長時期的樣子呈現在讀者麵前。
而詩歌後四句,則是將葫蘆與古典聯係起來,體現葫蘆的“仙氣飄飄”,仿佛讓人看到瞭仙人們乘坐大葫蘆的飄逸瀟灑。
最後一句“半贈顔迴半許由”,顔迴和許由都是古典中“安貧樂道”、“不慕繁華功名”的典型。
這樣寫,就讓葫蘆這件普通的事物與“高潔”的人格聯係起來,賦予瞭葫蘆精神內涵,讓葫蘆具有瞭不同的美感,令人涵詠不盡。
大傢還知道哪些有趣的詩詞呢?大傢有沒有自己創作詩詞呢?歡迎留言哦。
喜歡我文章的朋友,一定要關注我,多多點贊和分享我的文章,這對我真的非常重要。我是真遊泳的貓,再次感謝大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