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COVID-19全球已經超過5億4韆多萬人確診 超過6百30萬人往生。比爾蓋茲在最新齣版的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強調 比爾蓋茲的警告世界嚇到 未來傳染病更多 做4件事成贏傢 - 趣味新聞網


COVID-19全球已經超過5億4韆多萬人確診 超過6百30萬人往生。比爾蓋茲在最新齣版的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強調 比爾蓋茲的警告世界嚇到 未來傳染病更多 做4件事成贏傢


發表日期 2022-06-30T19:25:00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COVID-19全球已經超過5億4韆多萬人確診,超過6百30萬人往生。比爾蓋茲在最新齣版的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強調,新冠疫情改變瞭全世界,未來隻會麵對更多傳染病頻繁發生未來,如何保護自己?必須做到4件事,要有創新的防疫工具、即時監測疾病係統、完善的衛生體係以及加大數位轉型。 .....


    

記者鍾誌鵬/台北報導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COVID-19全球已經超過5億4韆多萬人確診,超過6百30萬人往生。比爾蓋茲在最新齣版的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強調,新冠疫情改變瞭全世界,未來隻會麵對更多傳染病頻繁發生未來,如何保護自己?必須做到4件事,要有創新的防疫工具、即時監測疾病係統、完善的衛生體係以及加大數位轉型。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COVID-19已造成超過6百30萬人往生。(圖/翻攝自《美國約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COVID-19已造成超過6百30萬人往生。(圖/翻攝自《美國約霍普金斯大學》網站)

當疫情長浪來襲   新思維.做事方法與科技永遠是最好的解方

比爾蓋茲強調,COVID-19改變瞭全世界疫情時代,要做到4件事,個人、企業、政府、國傢纔能夠成為新冠疫情後的新贏傢。

1.創新的防疫工具︰新技術不等於創新,新的診斷、治療與疫苗皆需考慮安全與效用。

2.即時的疾病監測︰部署由流行病、大數據、物流等跨領域專傢組成的常設專傢團隊。

3.完善的衛生體係︰醫療與公衛體係是阻止疫病演變為大流行病的最前線。

4.加速數位大轉型︰具備數位能力,纔能在疫後新局勢存活。

但新技術不等於創新,世紀之疫開啟瞭各項創新,每個人一定要保持新思維跟與時俱進的態度。

WHO 指齣: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傢已鑑定齣超過1,500種新病原

比爾蓋茲在《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說,準備好去麵對,傳染病更頻繁發生的未來,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

就像二次大戰改變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疫情也改變瞭我們看世界的角度。發現新病原,原本不是什麼新鮮事。WHO指齣,過去五十年來,科學傢已鑑定齣超過1,500種新病原,大多發跡於動物,後來纔傳給人類。

古老的傳染病仍存在,就連大部分人都以為是古代纔有的鼠疫,還沒有絕跡;WHO每年都接獲至少40起霍亂爆發的通報;在1976年和2018年間,伊波拉病毒共有24起地方爆發和一次地區性流行。如果把小型傳染病算進來,每年可能有200起以上的傳染病爆發。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 (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 (圖/翻攝自比爾蓋茲ig)

「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嚴重影響呼吸道 因為傳播速度快也就特別危險

當一個地方的疫病演變為全球大流行,世界上的每個人都會受到影響。打從開始研究傳染病以來,我就一直很擔心這個問題。尤其是「流感病毒和冠狀病毒」這類影響呼吸道的病毒,因為傳播速度很快,也就特別危險。

然而,我們正迎來一個全球疫情發生率隻會愈來愈高的時代,主要有兩個原因︰

1.一是都市化讓人類以愈來愈快的速度侵占自然棲地,與動物的接觸變多, 病害也更有機會從動物跳到人身上,在最近30次無預警的疫情大爆發中,有四分之三都牽涉到人類以外的動物。

2.另一是國際旅行愈來愈頻繁,在新冠疫情爆發前,每年國際入境人次高達14億, 而1950年時隻有2,500萬。

一般人很難想像疾病傳播有多迅速,大部分人都不曾遇過感染人數指數成長的例子。以伊波拉病毒病毒為例,2014年春天,我開始收到蓋茲基金會公共衛生組寄來有關疫病爆發的電子郵件,透露瞭不祥之兆。

首先是在幾內亞共和國東南部傳齣伊波拉病毒的數個感染案例;同年7月,病毒齣現在首都柯那剋裏(Conakry),並跨越國界,在鄰國包括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共和國在內的首都,也齣現確診案例。後來病毒散播到包括美國在內的七個國傢,超過11,000人因此喪命。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  會讓病患七孔流血病患癱瘓

伊波拉病毒很可怕,會讓病患七孔流血,但由於這個疾病發作很快,而且會導緻病患癱瘓,所以不會感染上韆萬人。流感病毒與新冠病毒就不一樣瞭。

新冠疫情的經歷讓人永生難忘,就像第二次世界大戰改變瞭我父母那一代對世界的認知,新冠病毒也改變瞭我們看世界的角度。

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  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變異株、突破性感染,更令人不安的是疫情會有好幾波,也就是確診數又突然大增。從歷史上的疫病流行就知道,疫情會一波接著一波來襲,但每迴齣現新一波疫情,我們總是措手不及。

全球疫情再起不是會不會發生 而是何時會發生

如何終結疫病大流行的威脅?我深信創新的力量。創新不隻是採用新技術或研發新疫苗,也可以是新做法、新政策、新方案。說到創新,新技術不等同於創新,更需考量安全與效用,尤其是醫療相關領域的創新。

孩童的新冠感染率比50歲以上成人還高?

在我剛參與全球衛生事務時,每年約有1,000萬名5歲以下兒童死亡,這個死亡人數本身就已經很嚇人瞭,更糟糕的是,幾乎沒有人知道這些兒童的真正死因……

有些人拒絕接種疫苗,甚至暗指疫苗是邪惡的。在我剛開始汲取全球衛生相關知識時,我發現導緻貧窮國傢孩童死亡的疾病,有很多從未發生在富裕國傢的孩童身上,主要原因是富裕國傢的孩童接種瞭特定疫苗,而貧窮國傢的孩童沒有疫苗可接種。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圖/翻攝自pixabay)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圖/翻攝自pixabay)

這次疫情  讓我們看到疫苗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

我的確知道這是個十分複雜的議題。部分原因是因為整個社會對疫苗風險的包容度很低。這種審慎的態度閤情閤理:畢竟是讓健康的人接種疫苗,如果接種後齣現嚴重的副作用,就失去意義瞭。但這次疫情,確實讓我們看到疫苗也可以是拯救性命的一大利器。

在新冠疫情蔓延期間,還有個議題的爭議性不下於疫苗,就是該不該讓學校停課。2020年3月至2021年6月間,世界各國幾乎都曾因新冠疫情延燒關閉學校。2020年4月是疫情高峰,全球有幾乎95%的學校停課。到瞭隔年6月,也隻有10%的學校部分開放。

學校停課的理由充足。孩童在學校裡互動頻繁,原本就是普通感冒和流感的溫床,換成其他病原怎會不同?而對於學校教職員來說,他們的職務並不包括冒著喪命風險工作。要求年長教師在疫情期間親自教學,而且是在沒打疫苗的情況下,等於要他們冒著生命危險工作。

但也因為大規模停課,在疫情早期有些數據誤導瞭我們。早期兒童確診案例較少,一項挪威的研究也發現學校發生的傳染案例較低,讓許多人(包括我)認為,孩童不像成人那麼容易被感染。然而,實情卻非如此。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圖/翻攝自pixabay) 

▲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圖/翻攝自pixabay)

在美國,截至2021年3月,孩童受感染的機率與18至49歲的成人相似,甚至還比50歲以上的成人還高。最初以為孩童比較不易被感染的論點,很可能是受到許多學校停課的影響,

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  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

但其實孩童不是比較不容易被感染,而是當時較少機會被感染。而當他們真的被感染瞭,通常比較不會齣現癥狀,或病情嚴重到讓父母想到要幫他們做篩檢,這個問題可透過大規模篩檢改善。

一旦疫苗問世,教師應該要能優先施打。尤其像新冠肺炎這種對年長者威脅較大的疾病,可能需要將年輕教師和年長教師或與老人同住的教師區隔開來。這麼一來,許多學校就能在採取多層防疫措施(包括戴口罩、社交距離,以及保持通風)下繼續開放。

一項研究顯示,德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並沒有增加,但美國重啟學校後,確診數卻增加瞭。研究人員認為,這是因為德國為瞭減緩疫情採取的措施比美國更有效。

疫苗誠可貴「解藥」是關鍵  更是終結疫情治療長心冠關鍵

「地塞米鬆」是從1950年代就開始使用的類固醇,可讓新冠重癥病患的死亡率減低將近三分之一,治療方式其實有點違反直覺︰它會抑製免疫係統的防禦反應。

為何要抑製免疫係統?新冠肺炎一旦過瞭感染初期,最危險的其實不是病毒,而是免疫係統對病毒的反應。

大部分人的免疫係統可在感染後的五、六天內,減少體內的病毒量。但之後免疫係統會變得過度活躍,引發激烈的發炎反應,稱為「細胞介素風暴」,也就是各種訊號蜂擁而起,促使血管滲齣大量體液,進入各個重要器官(新冠肺炎造成的這種滲漏特別會傷害肺部)。這種血管內體液流失的現象也會造成低血壓的危險,進而引發器官衰竭和死亡。

然而, 「地塞米鬆」 有個缺點,如果患者太早使用,會在免疫係統應當全力阻止病毒複製的當頭,抑製免疫係統。如此一來,會更容易齣現併發癥,或染上其他趁虛而入的病原。

抗病毒藥 「瑞德西韋」 ,原本是為瞭治療C型肝炎和呼吸道融閤病毒而研發的。後來的研究顯示,瑞德西韋很明顯有助於治療病情尚未嚴重到需要住院的病患。但仍需要在患者發病早期以靜脈注射治療三天。

「索托維(Sotrovimab)」 是從SARS病患體內取齣分離後改造的單株抗體,可用來治療目前已知所有的新冠變異株。這讓我們有理由保持樂觀,相信科學傢將創造齣可以作用在不同病毒變異株的廣效抗體。

但新冠肺炎的抗體製作昂貴,也必須在有能力為病患注射的醫療單位使用,而且隻能幫助剛確診的病患。

為瞭拯救更多生命,許多研究人員開始尋找終極解藥,也就是價格便宜、容易施用、可有效治療不同變異株、能防止病患病情惡化的抗病毒藥物。2021年底,這些努力終於有瞭成果。

默沙東研發齣抗病毒的口服膠囊 莫努匹拉韋(molnupiravir), 可大幅降低高危險族群入院或死亡的風險。不久後,輝瑞推齣第二種新冠口服藥物 帕斯洛韋(Paxlovid)。 高風險病患若一有癥狀就服用,並佐以一種可延長藥效的藥物,病情惡化為重癥或死亡的機率可減少將近90%。

並不是每個可以打疫苗的人都會選擇接種疫苗

當疫情發生,找到有效療法非常關鍵。因為要讓大部分人口都能接種疫苗需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有些疫苗需要施打兩劑,而且並非每個可以打疫苗的人都會選擇接種疫苗,而有些接種過疫苗的人還是遭突破性感染,倘若齣現疫苗無法預防的突變株,我們還是希望手邊能有一些可用的療法。

更何況有些病原會造成長期傷害,也就是所謂新冠長期癥狀(長新冠)。有些人感染新冠幾個月後,癥狀依舊嚴重,包括呼吸睏難、疲纍、頭痛、焦慮、抑鬱、「腦霧」的認知障礙。就算是輕癥也可能在好幾週後造成發炎反應,不隻影響肺部,也可能影響神經係統和血管。

有效治療不僅可以降低醫院的負荷,避免院內病患過多,造成排擠效應以緻一些原本能存活的患者喪命,當更好的療法可降低重癥與死亡,政府就能放鬆對學校與商傢的管製,減少對教育與經濟的衝擊。

結閤疫苗、準確篩檢、有效治療、即時物資配送,新科學與新作為可以改變許多人的生命與生計。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 (圖/天下文化提供) 

▲比爾蓋茲警告未來傳染病隻會更多,做到4件事成為新世界大贏傢。 (圖/天下文化提供)

本文摘自天下文化齣版:比爾‧蓋茲 Bill Gates著作《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

看更多 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 最新報導: https://bit.ly/37gsay1

★ 三立新聞網提醒您:

防範新冠肺炎,外齣時應配戴口罩、勤洗手,並遵循疾管署最新防疫指引。

※ 免付費防疫專線:1922、0800-001922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經痛好難受!婦科醫推「6種水果」:助排汙血、緩解疼痛

經痛好難受!婦科醫推「6種水果」:助排汙血、緩解疼痛

    生活中心/文俐心報導▲婦產科醫師張瑜芹推薦6種可於生理期多吃的水果。(圖/翻攝自婦產科醫師張瑜芹臉書)有的女生每個月都需要忍受痛苦的生理期,除瞭吃止痛藥緩解經痛以外,婦產科醫師張瑜芹也推薦6種於經期時可以多吃的水果,同樣能夠緩解生理期帶來的不適感。張瑜芹指齣「蘋果、百香果、香蕉、番茄、酪梨、葡萄」這6樣水果都能夠幫助女生們緩解經痛,不僅比止痛藥健康,也能夠吃進天然又豐富的營養;但張瑜芹也建議,水果要直接吃,不要打成果汁,因為打成果汁會破壞營養素。第1、蘋果:有豐富的有機酸和纖維,可以加速腸胃蠕.......


「猴痘」傳染途徑、癥狀、預防方式 感染科醫師一次解析

「猴痘」傳染途徑、癥狀、預防方式 感染科醫師一次解析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今年全球截至6月29日纍計逾5000人確診猴痘。(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國內新冠疫情尚未「走下樓梯」,猴痘境外移入病例已經現蹤,引發民眾擔憂。根據疾管署的統計,全球今年5月在非猴痘疫區爆發疫情以來,截至6月29日纍計55國報告至少5022人確診。亞東醫院感染科蔡茂鬆醫師錶示,猴痘並非新病毒,疫情主要集中在親密接觸者、同性間性行為者,與新冠肺炎的傳播方式不同,目前並無大規模接種疫苗的必要。猴痘起因為何?猴痘病毒在1958年從研究用猴子身上被發現,人感染猴痘病毒最早病例.......


恐怖!癌癥最愛找的7種人格特質曝光 抗癌名醫過來人分析

恐怖!癌癥最愛找的7種人格特質曝光 抗癌名醫過來人分析

    記者鍾誌鵬/颱北報導 ▲抗肺腺癌成功院長-蔡鬆彥醫師警告癌癥愛找的7種人。(圖/節目提供)衛福部公佈2021年國人10大死因,癌死亡率蟬聯40年第一名。而死亡率第一名的癌癥是氣管、支氣管和肺癌。南基醫院主治醫師蔡鬆彥抗肺腺癌成功,走過抗癌路,也同步接觸自然療法,分析齣癌癥最愛找有這7種人格特質的人。這錶示,除瞭空汙、食安、菸酒之外,癌癥也有7種人格特質,其中「太取悅別人」,真的令人想不到。 ▲蔡鬆彥醫師醒多吃新鮮蔬菜水果。 (圖/翻攝自pixabay)衛福部6月30日公佈 死亡率最高的國人10.......


內臟會求救!肝不好「左臉」易長痘 長在這些地方也要注意

內臟會求救!肝不好「左臉」易長痘 長在這些地方也要注意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下巴經常冒痘,可能代錶內分泌失調或泌尿係統齣問題。(示意圖/擷取自Pixabay)西醫認為,青春痘是一種和免疫功能相關的發炎性皮膚病,賀爾濛、壓力等因子都可能導緻病竈。在中醫看來,痘痘分布的位置多少能反映內臟的健康情形。專傢提醒,長在額頭恐代錶心火過盛,鼻子狂冒痘小心消化係統齣毛病,痘痘老是長在左臉,可能是肝功能異常。中年人還在不停長痘痘,小心不是青春的象徵,而是內臟齣瞭狀況。扶原中醫診所總院長郭大維錶示,臉上各個部位長痘痘,對應的是不同臟腑的問題,額頭經常冒痘痘,可能是心.......


BMW選美小姐胖成大嬸 靠「2招」瘦成正妹 鄰居認不齣

BMW選美小姐胖成大嬸 靠「2招」瘦成正妹 鄰居認不齣

    文/CTWANT▲這名女網友分享減重歷程,曝光超驚人的前後對比照。(圖/翻攝《吃飽纔有力氣瘦》臉書粉專)減肥是許多男男女女的共業,尤其對歷經懷孕、產後育兒壓力的婦女來說,瘦不下來應該是很多媽咪們的夢靨。一名女網友透過臉書分享她的減重前後對比照。他提到自己是透過減醣,搭配168斷食和211餐盤這兩絕招,光是透過「吃」,不到兩個月時間,就從XL號瘦成S號,至於運動,等瘦下來、體態變輕盈之後,纔開始持之以恆運動。一名女網友透過臉書社團《減醣好好》及《吃飽纔有力氣瘦》臉書粉專,分享自己的減重方式。她透.......


妹妹臭6年被退婚!25歲女崩潰求助 醫秒懂:那邊太長瞭

妹妹臭6年被退婚!25歲女崩潰求助 醫秒懂:那邊太長瞭

    生活中心/藍詩孟報導▲年輕女老師私密處飄齣怪味,慘被男友退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夏天到瞭,許多女生會齣現私密處搔癢發臭的情形,高雄一名25歲的女老師就被私密處問題睏擾瞭5-6年的時間,甚至因為味道太重,還被男友懷疑有性病,因此被退婚。對此,外科醫師蕭慕琦就錶示,其實該名病患有陰唇過長的問題,反覆發炎搔癢齣現傷口又一直抓,妹妹纔會好不瞭,甚至發齣惡臭。據《東森新媒體ETtoday》報導,外科醫師蕭慕琦分享自己碰過的病患案例,她說有一名25歲的年輕女患者,私密處經常發炎、容易搔癢,她.......


快訊/121病歿!個案再降溫 本土35699境外101

快訊/121病歿!個案再降溫 本土35699境外101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35,80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5,699例本土個案及101例境外移入(圖/指揮中心提供)我國新冠疫情未歇,不過近日確診個案數持續降溫,仍在3萬多例,僅35,699例本土個案,死亡與中重癥個案也未創新高,分別為121、221例。而死亡個案中最年輕者為18歲女性,本身有神經係統疾病、長期臥床,未打過疫苗,因肺炎呼吸衰竭而過世。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1)日公布國內新增35,800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5.......


沒打過疫苗!18歲女染疫「發燒入院」 鏖戰病魔2週不治

沒打過疫苗!18歲女染疫「發燒入院」 鏖戰病魔2週不治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國內今(1)日新增35699個本土病例、101例境外移入、121人病歿。年輕死亡個案為18歲女性,有慢性病,沒打過疫苗,6月13日發病後入院,撐瞭2週仍迴天乏術。今日新增121例本土病例死亡個案,為63例男性、58例女性,年齡介於10多歲至90多歲以上,皆屬重度感染個案,116例具慢性病史,83例未接種3劑COVID-19疫苗。確診日介於今年5月18日至6月28日,死亡日期介於5月11日至6月28日。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年輕死亡個案,一名18歲女性.......


幼兒莫德納疫苗何時到?莊人祥:班機安排跟對方視訊確認中

幼兒莫德納疫苗何時到?莊人祥:班機安排跟對方視訊確認中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錶示,莫德納疫苗仍在確認班機時間中。(圖/指揮中心提供)我國新冠疫情未歇,指揮中心原定幼兒莫德納疫苗6月30日抵颱,還公告相關接種時間,但指揮官陳時中前天說「因有些文件上的問題,但因文件問題補充,可能就會延遲」。至於是否可先透露幼兒莫德納疫苗預計何時開打?陳時中說沒辦法,就是把文件補上去,確定疫苗上機時間纔會跟大傢講。外界好奇,幼兒莫德納疫苗,重新安排班機與施打期程是否已定?對此,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今(1)日在疫情記者會上迴應,「有關莫德納疫苗班機,的確都還在確.......


超額死亡仍「負」數且兜不攏?指揮中心:國內外算法不同

超額死亡仍「負」數且兜不攏?指揮中心:國內外算法不同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說明超額死亡的採用是為與國際比較基礎一緻。(圖/指揮中心提供)我國新冠疫情降溫,國內昨新增3萬多例本土個案,死亡人數新增118例,中重癥個案也新增291例。但昨日衛福部公布2021年十大死因,去年死亡人數較前年增加1萬多人,創歷年新高,而衛福部統計處將「超額死亡」歸因是人口老化、低溫等2因素,「新冠肺炎並非主因」,並引述《經濟學人》數據指齣颱灣超額死亡為負數。對此,指揮中心今(1)日錶示,颱灣的超額死亡數世界第二低,統計處亦有計算超額死亡數為負2925(-2925).......


桃園8歲女童打第2劑BNT三天亡 指揮中心:7/4解剖

桃園8歲女童打第2劑BNT三天亡 指揮中心:7/4解剖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根據瞭解,該名女童遺體7月4日早上會進行解剖。(圖/指揮中心提供)桃園一名8歲女童6月24日接種BNT第二劑,之後就在傢休息,沒想到6月27日突然在傢昏倒,送醫後還裝上葉剋膜搶救,但在6月29日仍宣告不治。今下午檢警將進行相驗,死因有待釐清。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錶示,下週一將進行解剖。媒體詢問,桃園女童施打第二劑BNT後去世,是否有釐清原因,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錶示,該名女童遺體7月4日早上會進行解剖,要等法醫研究所確認之後,纔能知道確切狀況。據悉,該.......


省韆元!7月底前齣國打流腦疫苗「免收藥品費」

省韆元!7月底前齣國打流腦疫苗「免收藥品費」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高風險地區。(圖/翻攝自疾管署官網)省下近1400元!因受新冠COVID-19國際疫情影響,近兩年齣國旅客減少,四價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疫苗(流腦疫苗)使用量低,為使國內儲備疫苗能充份發揮效益,減少日後國人境外罹病之防疫風險與醫療資源負擔,疾管署宣布,釋齣效期至今(2022)年7月31日流腦疫苗,並自7月1日起至7月31日止,民眾至國內32傢旅遊醫學閤約醫院(旅遊醫學門診)接種,免收疫苗藥品費。疾管署錶示,該效期疫苗目前尚有5400劑。疾管署提醒,如有接種該項.......


比爾蓋茲警告成真 料中解藥更是關鍵 美國防疫隊長2篩陽

比爾蓋茲警告成真 料中解藥更是關鍵 美國防疫隊長2篩陽

    記者鍾誌鵬/颱北報導▲ 比爾蓋茲警告成真,未來傳染病更多、病毒一直突變恐產生藥物逃脫現象。(圖/翻攝自美國防疫隊長佛奇IG)比爾蓋茲超前警告成真,早在最新寫的書《如何避免下一場大流行病》中強調,疫苗誠可貴,但要終結疫情,真正的解藥纔更關鍵。也就是說確診過的、打過疫苗、服過的藥的,都有可能會「二度確診」。而颱灣6月30日晚間傳齣美國防疫隊長佛奇確診,服用Paxlovid後,本已快篩陰,萬萬沒想到發生「Paxlovid反彈」又篩陽,因此正在接受Paxlovid第二次療程。▲ 比爾蓋茲警告成真,未來.......


台灣輸澳芒果「確診」?營養師力挺芒果有「7益處」應吃爆

台灣輸澳芒果「確診」?營養師力挺芒果有「7益處」應吃爆

    記者簡浩正/綜閤報導▲夏天是芒果盛產季,芒果冰也受民眾歡迎。(圖/資料照片、西拉雅國傢風景區管理處提供)繼中國指在颱灣白帶魚、竹筴魚外包裝驗齣新冠病毒陽性後,中國管轄的特別行政區澳門,日前宣稱在颱灣輸往澳門的芒果樣本檢測齣新冠病毒,此爭議引發軒然大波,農委會、食藥署也都呼籲應提齣科學證據。不過夏天也是芒果盛產的黃金期,無論單吃或搭配冰品都讓人身心舒暢外,對健康也很有益處;有營養師就力挺颱灣果農,錶示芒果對健康上有調節血壓等7大益處,不過她也提醒,水果要多樣化吃,民眾食用時仍要控製每日攝取量。知.......


快訊/今96歿!全台疫情降溫 本土+34748境外79

快訊/今96歿!全台疫情降溫 本土+34748境外79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今96歿!全颱疫情持續降溫。我國新冠疫情未歇,不過近日確診個案數持續降溫,仍在3萬多例,今(2)日本土個案為3萬4748例、境外則有79例,全颱縣市個案數未有5000例以上者;另,死亡人數也未破百,為96例。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2)日公布國內新增34,82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4,748例本土個案及79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6例死亡。指揮中心錶示,今日新增之34,748例本土病例,為16,319例男性,18,.......


幼兒莫德納疫苗下週一定到!莊人祥:拚7月中下旬開打

幼兒莫德納疫苗下週一定到!莊人祥:拚7月中下旬開打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幼兒莫德納疫苗確定下週到貨,最快7月中下旬開打。示意圖。(圖/指揮中心、門諾醫院提供)因應新冠(COVID-19)肺炎本土疫情,我國已通過6個月到5歲幼兒可以接種莫德納疫苗,不過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上月29日錶示,本來幼兒疫苗原訂月底上午抵颱,但有些簡單文件問題有所延遲。不過已請各地政府準備幼兒接種站規畫。外界好奇,目前已7月初,幼兒莫德納疫苗班機安排情形與何時到貨?對此,指揮中心今(2)日錶示,莫德納幼兒疫苗將於下禮拜抵颱,但班機時間仍確認中,拚7月中下旬開打。指揮中心.......


冷飲當水喝把腎喝壞!醫曝「1類人」韆萬別碰:嚴重會死亡

冷飲當水喝把腎喝壞!醫曝「1類人」韆萬別碰:嚴重會死亡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腎臟科醫師陳彥成提醒,最好別把冷飲當水喝。(示意圖/資料照)在炎熱的夏季,許多人時不時就會喝上一杯手搖飲,把「冷飲當水喝」的人更不在少數。但腎臟科醫師陳彥成提醒「這樣喝,很容易把腎喝壞掉」。而患有「1疾病」的人,更不能把冷飲當水喝,否則情況嚴重可能影響心肺功能而造成死亡。陳彥成醫師提醒大傢以下幾點:★腎臟病患者不能喝冷飲腎臟病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貧血,通常也比較怕冷,天氣一變冷,血管收縮後血液循環就變得較差,除瞭四肢冰冷外,嚴重時還會發紫,同時流經腎臟的血液量會變少,血液.......


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女凸肚搭車被讓座:我沒有懷孕

年紀輕輕就洗腎!「多囊腎」女凸肚搭車被讓座:我沒有懷孕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洪永祥醫師透露,一名年僅40多歲的多囊腎患者搭車經常被讓座,對方不想再被誤認為孕婦,希望透過手術解決「凸肚」的睏擾。(圖/截圖自YouTube-醫師好辣官方頻道)「多囊腎」是一種遺傳性疾病,患者齣生時腎臟可能就有囊腫,許多病例直到三四十歲之後齣現腰痠、腹痛、尿道感染、高血壓等癥狀,就醫纔意外確診;發病後腎臟功能會漸漸變差,若沒積極透過藥物控製,惡化速度更快,患者可能在50多歲就進入末期腎病變,必須長期洗腎。有患者因為腎臟腫大,凸肚模樣看起來像孕婦,搭公車經常被讓座,一度考慮.......


成功嶺335人確診!警專生曝身處毒窟「每個人都在硬撐」

成功嶺335人確診!警專生曝身處毒窟「每個人都在硬撐」

    記者潘靚緯/颱中報導▲成功嶺爆發役男集體確診,已有335人染疫,佔受訓總人數38%。(資料照)在成功嶺受訓的替代役234梯次役男與警大、警專生,驚爆集體確診,儘管6月21日入營前後進行3次快篩,受訓期間仍齣現大規模感染。7月2日起陸續有役男齣現癥狀,目前纍計確診人數達到335人,約佔受訓總人數38%。有警專生在網路論壇Dcard發文抨擊成功嶺根本是「毒窟」,直指營區未做好防疫,纔導緻疫情大爆發!替代役第234梯次基礎訓練班863名警大警專生,結訓典禮前一天爆齣集體確診,因部分役男7月2日齣新冠.......


牛痘、卡介苗疤分不清?快看手臂2特徵 醫師:非無敵星星

牛痘、卡介苗疤分不清?快看手臂2特徵 醫師:非無敵星星

    記者陳弋/綜閤報導▲一名40歲女性詢問自己是否打過天花疫苗(牛痘),專業人員也難以判斷。(圖/茂盛醫院提供)颱灣已經齣現首位猴痘病例,衛生單位正防堵疫情擴散,由於國內許多43歲以上民眾都打過牛痘疫苗,是否對同屬的猴痘病毒也會有防護力,目前缺乏證據。要如何從疤痕分辨是否打過牛痘疫苗,和卡介苗疤痕又有何不同,醫師坦言,辨別時確實有點難度,但也不是打過牛痘疫苗就等於無敵星星加持。茂盛醫院今(4)日透露,一位40歲女性擔心猴痘社區感染跑來求診,詢問自己左手臂上的疤痕是否為接種牛痘疫苗後所產生的。皮膚科.......


女性健康殺手/罹患乳癌年輕化 台灣比歐美提早10年

女性健康殺手/罹患乳癌年輕化 台灣比歐美提早10年

    專案中心/颱北報導乳癌為國人女性發生率第一名的癌癥,且有越來越年輕化的趨勢,正值30齣頭的年紀,正是人生精華時期,此時卻發現自己罹患乳癌,對工作或傢庭而言,是非常大的打擊。也因為乳癌年輕化趨勢讓更多女性產生危機意識,提早做篩檢;把握黃金治療期,都有很高的治癒機率。根據衛福部107年癌癥登記報告統計數字顯示,女性約有1萬六韆人罹患乳癌(含原位癌),平均診斷乳癌年齡為56歲,比起歐美國傢罹患乳癌年紀平均都在60多歲以上,颱灣女性罹患乳癌平均年紀提早瞭近10年。其中年紀小於30歲者120人,小於35.......


16歲少女想當明星不吃油!醫見她模樣嘆:像10歲未發育

16歲少女想當明星不吃油!醫見她模樣嘆:像10歲未發育

    生活中心/文俐心報導▲少女因為多年以來「不吃油」導緻營養不良。(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許多減肥的人視油為大忌,「滴油不碰」,但日前有名皮膚科醫師上節目時分享個案經歷,錶示油脂其實是對人體非常重要的營養素,適量攝取不但對身體無害,反而對代謝及皮膚有益。皮膚科醫師趙昭明於節目《健康好生活》上講述1名個案病例,有名16歲的少女嚮他求診,初見時趙昭明形容她像是10歲尚未發育的小女孩,身材矮小乾癟、頭髮稀疏,趙昭明說這位女孩因為懷揣明星夢,自10歲開始就不敢吃澱粉類和油脂,5、6年下來油攝取量過.......


確診「超過3週之後」發病 3歲男童MIS-C進加護病房

確診「超過3週之後」發病 3歲男童MIS-C進加護病房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今(4)日國內新增23045個本土病例、73例境外移入、69例病歿。同期新增167例中重癥,包括一個MIS-C(兒童多係統發炎癥候群)案例。新天新增167例中重癥(中癥99例、重癥68例),疾管署副署長、指揮中心醫療應變組副組長羅一鈞說明MIS-C個案,一名3歲男童,本身無慢性病史,6月2日確診,6月27日持續發燒,6月30齣現紅疹、紅眼睛、步態不穩等癥狀;7月1日到急診,檢查發現發炎指數和肝指數升高,醫師懷疑是MIS-C收治入院,使用免疫球蛋白、類固醇治療;小弟弟住院後因持.......


她下身大齣血!醫揪原因「非子宮肌瘤破裂」 竟是喝湯惹禍

她下身大齣血!醫揪原因「非子宮肌瘤破裂」 竟是喝湯惹禍

    生活中心/文俐心報導▲婦產科醫師宋碧琳於節目上分享案例。(圖/翻攝自健康好生活頻道)疫情期間,不少人會囤貨冷凍食品避免外食,但日前有位婦產科醫師於節目上分享病例,一名有子宮肌瘤的患者因為大量齣血而就醫,但在檢查後排除子宮肌瘤破裂等原因,後來醫師發現竟是因為患者喝瞭「麻油雞冷凍湯包」,裡麵的食材導緻子宮收縮齣血。婦產科醫師宋碧琳於節目《健康好生活》上分享,她曾遇到一位病患因大齣血而就醫,患者本身有子宮肌瘤,所以她先檢查是否因肌瘤影響導緻血流不斷,但隨後發現肌瘤狀態沒有問題,內膜的狀況也正常。宋碧.......


女性「癌王」!硃俐靜乳癌病逝…「5徵兆」當心:不隻硬塊

女性「癌王」!硃俐靜乳癌病逝…「5徵兆」當心:不隻硬塊

    記者劉沛妘/颱北報導歌手硃俐靜自選秀節目《超級偶像》齣道,歌唱實力備受外界肯定。然而她在去年初坦言自己2020年被診斷齣罹患乳癌,並積極接受治療努力抗癌,沒想到今(4)日驚傳乳癌過世,享年40歲。然而,乳癌是颱灣女性好發癌癥之首,許多人認知乳癌的前兆是乳房齣現硬塊,對此,創健健康管理陳建誌院長指齣,不隻硬塊,還有「5徵兆」要小心!▲自選秀節目《超級偶像》齣道的硃俐靜今(4)日驚傳乳癌過世,享年40歲。(圖/翻攝自硃俐靜臉書粉專)根據國健署107年統計,乳癌發生率為國內女性好發癌癥的第一名,死亡.......


迎戰晚期乳癌搶生機 3大「CDK4/6抑製劑」比一比

迎戰晚期乳癌搶生機 3大「CDK4/6抑製劑」比一比

    文/照護線上編輯部「醫師,請問我的乳癌能不能使用CDK4/6抑製劑治療?」50多歲的張女士進到診間後便拿齣整理好的資料,筆記上頭畫滿瞭重點。「你的狀況應該可以使用CDK4/6抑製劑。」醫師點點頭。「可是類似的藥有好幾種,我到底該用哪一種?」患者問,「我查網路資料有的藥能提升整體存活期、有的藥沒有,這樣療效有差別嗎?」「目前的資訊相當發達,許多患者都會找資料、做功課。」臺北榮民總醫院乳房醫學中心趙大中醫師分享,「深入瞭解自己的病情,並與醫師共同討論治療方案非常值得鼓勵。但是,因為藥物種類繁多,患.......


胸部大、隆乳手術易導緻乳癌?醫師揭6大危險因子

胸部大、隆乳手術易導緻乳癌?醫師揭6大危險因子

    記者陳弋/颱北報導摘下「超級偶像3」總冠軍齣道、勇抗乳癌2年的歌手硃俐靜不幸病逝,享年40歲。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109年的統計,乳癌是婦女癌癥好發的第一名,罹病徵兆包括:乳房硬塊、腋下硬塊、乳頭異常分泌物、皮膚不明變化等等。有些人好奇:胸部大比較容易得乳癌嗎?隆乳手術是否會增加罹患乳癌的機率?醫師強調,胸部大小、隆乳與否和乳癌未有實證上的關聯,反倒是肥胖、傢族史等六大危險因子要特別留意。▲一等親罹患乳癌,妳得乳癌的機率是一般婦女的2倍。(圖/馮晉榮授權)颱北榮總外科部乳房醫學中心主治醫師.......


硃俐靜乳癌逝「每36分鐘就有1人罹患」這些人可免費檢查

硃俐靜乳癌逝「每36分鐘就有1人罹患」這些人可免費檢查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硃俐靜當時宣傳專輯「來日方長」淚訴罹患乳癌。(記者邱榮吉/攝影)歌手硃俐靜2021年初自爆罹患乳癌,持續服用中藥和標靶藥物治療,一度得到好轉,沒想到最終不敵病魔,今傳齣離世消息,享年40歲,令各界都相當心痛;事實上,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每天平均約7.3人死於乳癌,而且「每36分鐘就有1名女性罹患乳癌」,是婦女癌癥死亡率第三位,不容小覷。根據衛福部資料顯示,109年死因統計有2655名女性死於乳癌,每天約7.3人死於乳癌,是婦女癌癥死亡率第三位;108年癌癥登記年報資料顯示,.......


台中1歲女嬰確診轉腦炎「搶救1日就病逝」 完整病程曝光

台中1歲女嬰確診轉腦炎「搶救1日就病逝」 完整病程曝光

    記者陳佳鈴/颱中報導▲颱中女童高燒42度嘴唇發紫,送急診後插管急救一日即病逝。(示意圖/資料照)新冠病毒疫情雖慢慢趨緩,但對於年幼孩童的威脅仍存在。颱中市昨(4日)新增本土個案3217例,並公佈13例死亡個案,其中年紀最小為一歲四個月大女童。颱中市衛生局於記者會中公布女嬰的發病史,無慢性病史,6月30日因持續高燒到42度並齣現抽筋、嘴唇發紫,送急診後插管急救,檢齣新冠陽性、肺炎並懷疑腦炎,用藥後仍於隔天休剋死,為颱中市年紀最小首例確診死亡兒童個案。衛生局錶示,這名女童發高燒到42度且齣現抽搐緊.......


下體冒水泡潰爛!20歲女崩潰沒交過男友 一查竟是這罕病

下體冒水泡潰爛!20歲女崩潰沒交過男友 一查竟是這罕病

    生活中心/藍詩孟報導▲醫師分享女病患下體齣現水泡、潰爛的案例。(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私密處疾病的問題經常讓人難以啟齒,婦產科醫師李偉浩就分享,自己碰過一名20多歲的年輕女病患,對方因為私密處潰爛、搔癢等問題,多次被懷疑是不是染上性病,還被媽媽禁足;但事後醫師切片檢查纔得知,原來女子是罹患瞭罕見的免疫係統疾病,忍不住同情直呼「很可憐,也不是她自己願意的」。李醫師在節目《醫師好辣》中分享這名個案,他說女病患纔20多歲,沒交過男朋友,但下體私密處位置卻經常冒齣小水泡、發炎潰爛,被媽媽帶去看.......


每天31人罹乳癌!名醫揭7大高風險因子:避「開燈睡覺」

每天31人罹乳癌!名醫揭7大高風險因子:避「開燈睡覺」

    生活中心/颱北報導▲硃俐靜因乳癌病逝,讓人震驚不捨。(圖/資料畫麵)《超偶》冠軍齣道的歌手硃俐靜,驚傳乳癌病逝!2020年初硃俐靜被診斷罹患乳癌,積極治療2年後,仍不敵病魔,享年40歲,令眾人震驚不捨。事實上,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乳癌一直都是颱灣女性癌癥發生率首位,每年有逾萬位婦女罹患乳癌,逾2000名婦女死於乳癌,相當於每天約31位女性診斷罹患乳癌、6位婦女因乳癌而失去寶貴性命。保健名醫江守山則建議民眾有12種預防乳癌的方法,更針對已罹患乳癌的病人,提齣7大高風險因子。江守山於臉書發文,喊.......


胸部大「易患乳癌」?醫揭「豐滿女」隱憂:腫瘤深層難發現

胸部大「易患乳癌」?醫揭「豐滿女」隱憂:腫瘤深層難發現

    生活中心/綜閤報導▲乳房大小跟乳癌發生率並沒有相關。(示意圖/資料畫麵)憑藉《犀利人妻》走紅的女星硃芯儀,日前透露自己罹患乳癌,目前持續化療中,《超偶》冠軍齣道的歌手硃俐靜,更於4日驚傳乳癌病逝!堪稱颱灣女性癌癥發生率首位的乳癌,發生高峰約在45-69歲之間,但坊間總有「胸部大的人容易得乳癌?」的迷思,外科醫師陳榮堅就曾指齣,乳房大小跟乳癌發生率並沒有相關,但是「豐滿女」得注意,腫瘤如果長在較深層位置,自我檢查容易被忽略,而「小胸部」的女性,比較容易摸到硬塊,能提高警覺性就醫。根據國健署統計,.......


每36分鐘1人罹乳癌!蘇巧慧:兩類人乳房攝影檢查有補助

每36分鐘1人罹乳癌!蘇巧慧:兩類人乳房攝影檢查有補助

    記者盧素梅/颱北報導▲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今(5)日錶示,衛福部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女性,或是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傢族史的女性,均可接受政府補助的每二年一次乳房X光攝影檢查。(圖/翻攝蘇巧慧臉書)因《超偶》齣道的女歌手硃俐靜2020年被確診罹患乳癌,昨(4)日傢人宣布她已於3日病逝。由於乳癌一直都是颱灣女性癌癥發生率首位,每36分鐘就有一名女性罹患乳癌,民進黨立委蘇巧慧今(5)日錶示,衛福部補助45歲以上至未滿70歲女性,或是40歲以上至未滿45歲具乳癌傢族史的女性,均可接受政府補助.......


35歲男突血尿!超音波一照纔知腎臟長滿水泡 醫:無法治

35歲男突血尿!超音波一照纔知腎臟長滿水泡 醫:無法治

    記者李鴻典/颱北報導▲磁振造影下,左圖為多囊腎,右圖為正常腎臟。(圖/新竹臺大分院提供)35歲M先生,過去無特殊疾病史,身體沒有任何癥狀,直到近來接受公司員工健康檢查,卻發現有血尿情況。經建議至新竹臺大分院生醫醫院竹東院區腎臟科門診做進一步檢查,醫師安排腎臟超音波檢查發現兩側腎臟有許多大小不一的水泡,診斷為多囊腎。醫師因此建議傢屬也要檢查,並需要定期門診追蹤。新竹臺大分院腎臟內科張勤斌醫師說明,多囊腎常見的原因是遺傳性腎臟病,稱為自體顯性多囊性腎臟病,是基因缺陷引起的多囊腎。多囊腎病人可能齣生.......


台中+4970!今再居冠 確診人數、緻死率都排第4

台中+4970!今再居冠 確診人數、緻死率都排第4

    記者陳佳鈴/颱中報導▲颱中曾連18天單日確診居冠,前天、昨天居第二後,今天再度居冠。(圖/翻攝畫麵)中央疫情指揮中心今宣布,本土新增3萬5914例確診,其中颱中新增4970例。颱中曾連18天單日確診居冠,前天、昨天居第二後,今天再度居冠。颱中市衛生局長曾梓展說,今年統計到昨天,確診人數44萬2335人,確診發生率為15.8%,以及確診緻死率為0.147%,都排名全國第四,死亡人數為551人,居全國第二。衛生局長曾梓展推估,颱中市因新冠肺炎疫苗接種率高,加上警覺性高,未來確診人數推估下降的數度會.......


營養午餐吃到鳳梨蝦球 13歲童突呼吸睏難、失去意識…

營養午餐吃到鳳梨蝦球 13歲童突呼吸睏難、失去意識…

    記者李鴻典/颱北報導▲奇美醫學中心兒科部主治醫師陳威毓說明,過敏性休剋是一種嚴重的全身性過敏反應。(圖/翻攝自奇美醫院網站)一名13歲男童患有氣喘,並對蝦子過敏,某日在學校吃營養午餐時,未注意而食用餐盒裡的鳳梨蝦球,20分鐘後感覺到呼吸睏難,校護趕緊撥打119送醫;男童在救護車行駛中已失去意識,到達奇美醫學中心急診時,醫師發現男童皮膚通紅、呼吸急促、嘴唇發紫,立刻診斷為全身性嚴重過敏反應,緊急肌肉注射腎上腺素,再給予支氣管擴張劑及和注射類固醇,五分鐘後呼吸急促與嘴唇發紫癥狀緩解,住院幾天後順利.......


救命變害命?彰父子服抗肺結核藥 父猛爆肝炎、子肝癌雙亡

救命變害命?彰父子服抗肺結核藥 父猛爆肝炎、子肝癌雙亡

    記者陳佳鈴/彰化報導▲彰化林姓父子服用抗肺結核藥,未料兩人卻雙雙病逝。(圖/傢屬提供)服用抗肺結核的藥物竟引發猛爆性肝炎!彰化一對父子彰化市一對林姓父子,父親罹患肺結核,2019年9月起投藥治療,服用複閤處方的抗肺結核藥物AkuriT-4,不料還在服藥治療期間,竟齣現猛爆性肝炎,住院約半個月後去世。同住的兒子因頻繁接觸因此預防性投藥時隔八個月竟肝癌末期,最後病逝。傢屬不解,為何藥物會讓病患送命。傢屬已嚮衛福部提起訴願,希望釐清真相。林小姐的父親與哥哥,都是服用抗肺結核藥物後過世。林小姐說爸爸是.......


過量83倍!他每天「狂吞20顆維他命D」 下場慘瞭

過量83倍!他每天「狂吞20顆維他命D」 下場慘瞭

    國際中心/魏君程報導▲英國一名男子長期服用過量維他命D,齣現噁心、腹痛等癥狀。(示意圖/資料照)適量攝取維他命D,有助於調節體內鈣含量,保持牙齒、骨骼的健康,但過量可能會讓身體齣現問題。英國一名男子每天服用超過20顆非處方的高劑量維他命D是常人攝取的83倍,一個月內他的身體就齣現噁心、腹痛、腹瀉反覆嘔吐的癥狀。綜閤外媒報導,據《英國醫學期刊病例報告》(BMJ Case Reports)刊登的最新病例,英國一名中年男子因為每日過量服用非處方的高劑量維他命D,導緻他身體中的維他命D、鈣含量比起平均.......


減肥隻能吃「不甜的水果」?營養師破迷思:它超甜熱量又低

減肥隻能吃「不甜的水果」?營養師破迷思:它超甜熱量又低

    生活中心/丁雅芳報導▲營養師餘硃青破除迷思,錶示不是越甜的水果熱量越高。(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颱灣是水果王國,一年四季都有很多美味的水果可吃。許多人會覺得「比較甜」的水果就比較容易導緻肥胖。但營養師餘硃青錶示,愈甜的水果,不一定熱量愈高!甜不甜隻是吃的時候嘴裡的感覺,跟熱量不一定成正比。▲營養師餘硃青曝光「水果熱量排行榜」。(圖/翻攝自餘硃青臉書)餘硃青在臉書粉專「餘硃青 營養師」發文介紹,夏季盛產的水果中,百香果每100公剋,有64大卡,碳水化閤物有11.2公剋,膳食纖維有5.3公.......


擋不住!台灣齣現BA.5本土案例 確診數今+34577

擋不住!台灣齣現BA.5本土案例 確診數今+34577

    記者簡浩正/颱北報導▲莊人祥說明疫情。(圖/指揮中心提供)颱灣首度齣現2例BA.5本土案例!確診數今+34499。我國新冠疫情未歇,不過近日確診個案數持續降溫,今(6)日本土個案34499例、死亡95例,但也齣現2例BA.5變異株本土個案。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4,577例COVID-19確定病例,分別為34,499例本土個案及78例境外移入;另確診個案中新增95例死亡。指揮中心錶示,今日新增之34,499例本土病例,為15,919例男性、18,561例女性、19例調查中.......




比爾蓋茲再槓馬斯剋:恐讓推特變得更糟 - 財經

想靠投資緻富?巴菲特:最好的投資其實是...

2020新冠風暴》全球疫情不斷更新/大陸纍計確診超過8萬例 死亡突破3韆

民調齣爐!口罩實名製上路首周 這些人買不到仍恐慌

拒給兒子打疫苗 美媽媽恐坐牢

口服抗病毒藥Paxlovid 台南啟動「衛星藥局」供藥

中研院院士:篩陽就該給藥,不該重癥纔治療,入境不該隔離


前一篇新聞
麵試完慘遭拒絕!求職女「多做1事」人資急來電 成功錄取
后一篇新聞
戰火燒!雞排妹迴擊陳沂少賺韆萬是自作自受:再恨我也沒用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