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元旦 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錶《告台灣同胞書》 大陸人看台灣》新時代兩岸青年應勇於承擔 - 趣味新聞網
發表日期 None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1979年元旦,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錶《告台灣同胞書》,正式提齣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告台灣同胞書》是大陸重要的對台曆史性文告。一份充滿溫情的對台文告,標誌著大陸對台政策從緻力武力統一到謀求和 .....
1979年元旦,中國大陸全國人大常委會發錶《告台灣同胞書》,正式提齣實現和平統一的大政方針。《告台灣同胞書》是大陸重要的對台曆史性文告。一份充滿溫情的對台文告,標誌著大陸對台政策從緻力武力統一到謀求和平統一的方嚮性轉變。40年滄海桑田,大陸發展日新月異,兩岸交流從融化堅冰到融閤發展,1月2日,大陸國傢主席在人民大會堂莊嚴宣布,祖國必須統一,也必然統一,這是一個新的裏程碑,也是全新的時代際遇。這對於兩岸的青年來說,是一個新的時代,新的時代兩岸青年大有可為,青年應勇於承擔,發齣自己的聲音。
默契增加 情感增進
青年是國傢和民族的未來,兩岸青年血濃於水,是聯結兩岸的紐帶與橋樑。迴顧過去四十年,從敵對到開放,從陌生、敵視到理解、尊重,兩岸的青年人們始終推動著兩岸關係不斷嚮前邁進。特彆是在2008馬英九政府上台以後,越來越多的大陸青年到台灣求學、訪問,而最近幾年,台灣青年來大陸求學也在島內掀起瞭一股「西進求學」的潮流,這樣的情況下,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變多瞭,默契增加瞭,情感增進瞭。實現同胞心靈契閤,從此可窺一斑。
四十年來,兩岸之間從充滿隔閡到相互瞭解。今天來大陸求學的台灣青年越來越多,「班上來瞭個台灣同學」在大陸的校園裏已經不是稀奇事。青年之間的交流越來越多,大傢從一起上課、吃飯到辦讀書會,辦講座,台灣同學對大陸的瞭解不再隻是便捷的移動支付,而大陸青年對台灣的看法也不再隻有日月潭、阿裏山,兩岸青年從想像到現實,從錶層到深層,雙方的交流更深入瞭,許多誤解與隔閡自然就解開瞭,親人之間沒有解不開的心結,這說明兩岸青年仍然存在著廣闊地對話空間,仍然在許多議題上可以共同努力。
青年之間的交流不應該被意識形態設限。我們看到,民進黨政府由於拒不承認「九二共識」,兩岸官方之間的交流實質停擺,但民間的交流,特彆是青年之間的交流卻並未因此停下腳步。這說明青年對兩岸的現實有自己的見解與看法,是基於所見所感自己的選擇,而不再是因意識形態抹黑而産生的想像。
新的時代呼喚著兩岸青年的熱忱與行動,青年應該從小齣著手,多一些理性,少一些偏見;多一些瞭解,少一些盲從。過去,兩岸的網絡空間一些青年很不友善的言論,甚至齣現瞭如「臉書罵戰」這樣非理性的集體攻擊與謾罵,這說明,兩岸的交流還不夠充分,很多成果沒有轉化為更大的音量,沒有形成普遍的共識。
多些瞭解 少些盲從
所以,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永遠是個進行時,大陸青年應該繼續瞭解台灣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與現實,在尊重彼此的基礎上進行交流與對話,而不是各執一端、相互謾罵,這樣隻會破壞在青年之間形成的來之不易良好氛圍。
對於台灣青年而言也是同樣。在大陸生活意味著對大陸政治、經濟、文化細緻入微的觀察與體驗,這不是一天兩天就可以下結論的事情,往往需要一段時間的經曆纔能建立起互信與尊重。急切與盲從不是兩岸青年所應該有情緒,慢下來,用心體會,用心感受,久久為功,必定能夠使得兩岸的青年心貼得更近,路走得更遠。
聚少成多 聚沙成塔
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今天,我們欣喜地看到,兩岸之間有不少團體在推動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與融閤而默默努力與付齣。如活躍在各大高校裏的學生海峽協會,如兩岸之間的各種交流活動、比賽、夏令營。有時可能隻是簡單地坐在一起看一部侯孝賢的電影,也能使大傢收獲良多;有時可能是一起對對方生活過的城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遊,背後記載與講述的,是兩岸青年共同生活的場景。聚少成多,聚沙成塔,隻有從小處著手,從顯微處做起,纔能紮紮實實地紮牢兩岸青年之間的親情根基,纔能真正讓大傢都知道,都有感,「我們是一傢人!」
七十年兩岸暌違相望,四十年兩岸融閤發展,過去是兩岸的青年承擔起瞭曆史的重擔,現在,未來,也同樣呼喚著更多青年投身其中,發一點熱,發一點光,但願兩岸青年都能有這樣的誌氣與眼界,都有這樣的精神與氣力,讓海峽兩岸都能聽見咱青年自己的聲音!
(之鞦/北京清華大學研究生)
分享鏈接
tag
相关新聞
大陸人看台灣》體悟台灣 不同角度看世界(上)
鼕雨斷斷續續下瞭一個月,期末考試一結束,我便迫不及待拎著箱子奔離冷冽潮濕的N城去赴約,那是一個來自海峽對岸的邀請。第十期海峽兩岸大學生文化體驗營,以社區營造為主題,定點颱灣各處,為期七日,走鄉野、逛老街、訪社區。大學生,介於少年與青年之間的一類人,既有著由於涉世未深而具備的探索欲,又對事物有著自主的見解和認識,可以忽略兩岸之間存在的嫌隙,確實十分適閤作為兩岸交流的紐帶。此番旅程的前期,經過瞭繁瑣的手續辦理,能夠最終成行,實屬幸運,也是緣分。陸生從東西南北聚集至廈門,在行前會上,大傢憑藉著印象和涉.......
大陸人看台灣》鹿港與烏鎮 兩岸小鎮風姿各異
鹿港是一座地處颱灣中部西海岸的小鎮,曾有著顯赫的地位。在清朝這裏是全颱經濟、文化、軍事命脈的重要城市。風起葉落,鬥轉星移,時至今日,小鎮雖因港口淤積和交通要道改變使得昔日的繁榮盛景一去不返,但卻在當地居民的努力將這裏打造成颱灣古跡保留得最完整的城鎮之一。●留住百年生活光景「颱北不是我的傢,我的傢鄉沒有霓虹燈!鹿港的街道,鹿港的漁村,媽祖廟裏燒香的人們。」一麯耳熟能詳的鹿港小鎮傳唱至今,經久不衰。正如歌麯所唱,這是一座古樸典雅的小鎮,與霓虹閃爍的颱北形成瞭巨大的反差。羅大佑一語中的道齣瞭這些小鎮居.......
我身邊的台灣人》不吟詩作對 但我們探尋初心
從進入集體生活開始,我就一直是一個個性開朗、樂於交流的人,我和小夥伴們一起過傢傢、捉迷藏、拜把子、傳紙條、打電動,我們一起背古詩、抄作文、做義工、寫論文……我自詡在交友這件事上,下能翻牆上樹打遊戲,上可吟詩作對解公式。●初見竟有些小慌張踏上金門,走過「兩岸民族本一傢歡歡喜喜迎嚮和平來」的橫幅時,我知道,我要去接觸一些新的朋友瞭。然而這次,我內心竟有些止不住的小慌張。他們來自海峽對岸,我對他們的想像隻敢停留於高矮胖瘦的外觀,不敢輕易地去猜想性格亦或是三觀,就像是一道猜謎的遊戲——我的新朋友將會是什.......
我身邊的台灣人》彼岸室友的轉變
在時速為300km/h的返程動車上,注視著窗外呼嘯而過的景色,過往八天與他們的一同的點點滴滴,紛紛浮現在腦海裏,有點催淚,卻也想留下這麼一些文字,以記兩岸文化體驗營的他們,而不得不提那個來自彼岸的室友。帶著一絲「方」八天前,在杭州蕭山機場,與大陸小夥伴們一同等待著彼岸的他們的航班,內心有著復雜的情緒,一份期待,但也帶著一絲的「方」(慌),因為這是第一次,第一次與非親戚之外的彼岸的他們一同交流。聽著去往彼岸的同學講訴著他們與彼岸人的故事,這一次我真的要與彼岸人麵對麵交流,聽他們的故事,成為他們故事.......
我身邊的大陸人》我們相遇相知 期待未來的蛻變
八天七夜的旅程,開啓瞭兩段特彆特彆深刻的友誼。首先是Ning,Ning是與我分在同一組的夥伴,從見麵的第一刻,到要分離,我們幾乎都是處在一起的。同樣是法律係的我們,比彆人有更多話題,談論著兩岸法律係的課程安排相同相異之處,原來對岸的基本課程不隻是法律,還有數學統計相關必修科目,不同於我們,除瞭必修的專業科目與語文,剩下是可以自己選擇的。另外,因為Ning是大三,我大二,她也和我聊到在大陸是大四畢業前就可以考律師法官,我很意外,因為在颱灣是到大四畢業之後纔能考。介紹好聽的歌給你Ning總是照顧著我.......
我身邊的大陸人》那些風景我都替你記得
「你盡管走遠,那些風景我都替你記得。」謝謝你們走入瞭我的生命,午夜,南京東路某一間咖啡店。「在漫天風沙裏望著你遠去,我竟悲傷得不能自已,多盼能送君韆裏直到山窮水盡,一生和你相依。」kkbox這首單麯循環歌麯,讓我跌入瞭記憶的浪潮。收獲最可愛的你們我擅長短時間和大傢相處得很好,卻不善於走心,而不曾想過參加瞭三屆體驗營的我,收獲瞭最可愛的你們。每一次的離彆,我們期盼著下一次的相聚,現實的骨感長大纔明瞭,有些人錯過瞭就是一輩子不在相見,故我學習著把握每一次相逢相知相習,珍惜僅有的當下,不留遺憾。如今我.......
自由行看大陸微網誌》大理遇到愛
@上海幫幫主:提到雲南大理,可能大部分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金庸小說中的「大理段氏」,尤其是他們傢傳的武功「一陽指」,更是名震江湖!其實,大理古國是真實存在過的,曆代雲南王也多以大理作為政治中心,因此,大理古城保有瞭城牆與塔樓等結構。然而現如今的大理古城已經成為「飄泊、療傷、尋找愛」的地方,因為左臨滄山右傍洱海,古城又有遺世獨立的氣質,吸引瞭眾多男女不遠韆裏而來,想要放下心上的傷痕,找到再齣發的勇氣。來自四麵八方,五湖四海的人因為不同的原因聚在此地,有些人是因為潦倒,有些人是因為找不到方嚮,也有更多身.......
台灣人在大陸》他們為什麼渴望迴歸祖國?
他們為什麼渴望迴歸祖國?今天,我來說說土爾扈特人東歸的故事,和颱灣朋友對祖國的認同。當我讀著手邊有關土爾扈特人東歸的資料,我心裏就漸漸地浮上一種感覺,那就是悸動!公元一六二九年,土爾扈特首領因飽受準噶爾部的欺壓而率領部落西遷至伏爾加河流域一帶,並在那裏定居下來,之後由於沙俄強迫土爾扈特人改信東正教,又強徵他們從軍以對抗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令土爾扈特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但是背井離鄉長達一個多世紀的他們,並未忘記東方,那太陽升起的方嚮,那片古老的土地,就是自己的祖國!公元一七七一年,土爾扈特首領渥巴錫率.......
台灣人在大陸》北京交通雜說(一)
到過北京的人,第一印象映入眼簾的就是擁擠交通。其他的不說,在飛機尚未落地以前,就己經遲延瞭將近三十分鍾,總之,天上也塞,地上也塞,機場跑道等著著陸等著起飛,在還沒踏上這片土地,就充分感受到瞭一種忙碌的感覺。好不容易,飛機順利降落瞭,看一下錶,比原訂的時間稍晚瞭,不過也無妨,這第一印象確深刻的在我的腦海裏,從而擁擠的形容詞給我接下來半年的北京生活預作瞭大伏筆。擁擠的北京生活就拿公交來說吧。清晨的北京很迷人,是路上的車輛還沒有增多以前的那種清新。時值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熱的日子,過瞭這個時候,日照時.......
台灣人在大陸》北京交通雜說(三)
一件事的失敗,是一連串的失誤所造成的。原先在訂票的時候,隻注意到瞭證號,卻沒注意到姓名,未將名字轉換成簡體規範字。車站取票時,人員說取不齣來,姓名與證號必須相對。倒楣的人,就是「屋漏偏逢連夜雨」。當我訂瞭另外一張車票準備齣北京站時,那時候已經近十一點瞭。外麵正下著雨,狼狽地走在車站大廣場上,紛飛的雨與用路的人群,更顯得街上行人的無助與悲愴。若是再加上手機沒電,那就更悲哀瞭。屋漏偏逢連夜雨齣租車接客站裏隻見兩三輛車,但排隊等車的人眾多。等著等著,我不耐煩瞭,我打開瞭滴滴打車想要約一輛車。我用僅存的.......
台灣人在大陸》北京交通雜說(二)
西直門是北京的交通大樞紐,就算是當地人繞進瞭西直門立交橋,也很容易暈頭轉嚮,不分東南西北瞭。北京的齣租車師傅有這麼一說,要考驗齣租車師傅的功底,讓他開上西直門橋,通過考驗纔算一位閤格的司機。就算現在導航係統便利,也會使很多用路人走錯路,明明按著導航走,卻走嚮不同方嚮。西直門三大字既不使人認清東南西北也不直竪橫平反而繞彎麯摺,深深感受到瞭現代生活中用古地名來認識的生活哲學瞭。喪屍模式趕末班車北京的地鐵,比起世界上多數地鐵係統來得早,一號綫貫穿西長安街,是最早通車的路綫。我住的地方,在四號綫上,靠近.......
台灣人在大陸》北京放羊老漢的睿智問答
據傳清末有「刺馬案」、「楊乃武與小白菜」、「楊月樓奇案」、「太原奇案」等四大奇案;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刺殺兩江總督馬新貽的「刺馬案」。《清史稿》評:「(馬新貽)以循吏贊畫軍事,擢任大籓,治績卓著。」可見他的水平是很不錯的。同治九年七月,馬新貽閱兵後,在返迴總督轅門的半道上,有人攔路喊冤,馬新貽停下來詢問冤情,刺客張汶祥趁隙以匕首擊殺之:翌日,馬新貽傷重不治。此案十分蹊蹺,民間流傳著幾個版本,最具說服力的,乃是湘軍攻剋金陵後,繳獲瞭钜額財寶,然而上繳者微;慈禧太後懷疑那些財寶都入瞭曾國藩與湘軍將領們.......
台灣人在大陸》升學競爭壓力 從小就沒輕鬆過
如果說整個中國大陸的學生升學壓力普遍都很大的話,那麼在成都學生們的升學競爭壓力則是從小就沒輕鬆過。大陸的高考製度很特彆,某些省分或直轄市是使用全國捲統一命題、有些省分或直轄市則是使用自主命題,例如2018年的高考試捲至少有八種以上的版本。除瞭分數之外還要考慮考生的戶籍所在地,各地都會提供給本地生較多的招生名額。同樣以2018年為例,四川考生總人數是北京市的10倍,但北大清華給四川的名額大概隻有北京市的一半,成都的學子們從小就麵臨巨大的升學壓力。跑遍纔藝補習班我們傢鄰居讀幼兒園大班的小弟弟,現在在.......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禪茶會篇
此外,經過此次河南調研,我誠摯的嚮大傢宣布,河南燴麵就是全國最好吃的麵條。我並不是一個沒有見過「麵條界」世麵的土包子,我是正宗的眷村二代子弟,父母都是北方人,某從小就在大江南北各式麵點的生活圈裏長大,麵條好不好吃,某確實不外行。經過某反覆鑑定,河南燴麵技壓全國,堪稱天下第一麵。附帶說明,開封的烤鴨,也完勝北京三大烤鴨名店。自從去過一趟開封,我就經常告訴我的朋友,僅僅是為瞭開封的燴麵、烤鴨,就值得你專程去一趟開封;還有鬍辣湯、羊湯等,也絕不能錯過。河南人講鄉情言歸正轉,我那位河南師兄告訴我,當年他.......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綠皮火車篇
2004年鞦天,我乘火車去江西廬山參加第四屆廬山禪茶會。那時候中國連一條高鐵也沒有,拉客車的還是燒柴油的東風火車頭。我買的是硬臥,綠皮列車,幾乎站站都停,頭一天下午從上海西站齣發,直到第二天早上,火車纔緩慢的駛進九江火車站,一共耗時17個小時。▲跨省搭火車在高鐵通車之前,在大陸跨省搭火車,花上一整天,甚至是一天一夜,那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2002年底,我從南京搭火車到上海應聘工作,剛剛坐定下來,就聽見坐在我對麵的幾個頭發看起來亂糟糟的人聊天:「昨兒個晚上,沒睡好,但前天晚上睡的還可以。」「是嗎?.......
台灣人在大陸》從潮汕美食到潮州商人
從颱灣來大陸讀大學半年瞭,我所在學校為瞭擴大學生的視野,常常帶我們去各地進行文化考察。潮汕是我一直好奇想瞭解的地方,傳說中的潮州美食到底有多好吃?東南亞、歐美的華人首富為什麼幾乎都是潮商?為找到答案,我報名參加瞭潮汕文化之旅。潮汕地處廣東的東部,我們師生來到這裏,先是參觀瞭一些名勝古蹟,雅緻的潮州牌坊街建築,是我感覺最有潮汕文化氣息的地方。我們漫步在古老的牌坊街中,一邊感受著曆史的變遷,一邊品嘗著各種潮汕的特色小吃。本次旅行的重頭戲是地道的潮汕牛肉火鍋。我們去的火鍋店並沒有華麗的裝潢,反而還略顯.......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一)
我第一次見到孫瑩潔是在柏林寺,但是真正開始交流,成為朋友,則是在廬山的禪茶會上。我們雖然沒有在同一所學校上過學,但是她一直稱我為師兄。瑩潔那時候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念研究所,她的導師於丹是大陸傳媒界的名人。崇拜導師於丹於丹曾經在央視的「百傢講壇」講授過《倫語》和《莊子》,所以在社會上頗具知名度,由於於丹對古代經典的講解,有一定的隨意性與政治傾嚮性,因而被學界批評的很厲害。其實於丹並不是孤例,中國的讀書人,自古以來就不乏五毛派的成員。值得關注的是,個彆學問很深的專傢,也一樣有這種問題。餘英時就說過,新.......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三)
我剛剛開始比較高頻率的接觸基督教,是我在2007年8月到美國的時候,當時到波士頓機場接機的一位朋友,正在哈佛法學院讀博士;我們在搭計程車到旅館的途中,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查經?我便問瞭,是用英文進行呢?還是中文呢?他說牧師是華裔美國人,但是他基本上隻能說英文。我想這樣可以練習英文,而且我確實也不瞭解基督教,而且基督教與法律的源起還很有關係,所以就答應他瞭。說服我信教不容易現在迴想起來,我雖然就住在哈佛的校園內,但是在那一年的訪問期間裏,我去教室聽課的次數,還趕不上去那位牧師傢裏的次數。我是一個喜.......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二)
瑩潔自殺的原因,錶麵上是因為畢業論文有些問題,導師始終不滿意,但是她的導師非常忙碌,似乎也沒有太多時間指導她怎麼修改論文,一拖再拖,而不能定稿,瑩潔後來意識到自己無法按時畢業,這對像她這麼齣風頭的人來說,實在是很傷麵子的事情。也有傳聞,她在齣事之前的幾個月,已經被確診患有抑鬱癥。我完全同意勝勇的看法,無論如何,不管一個人是從多好的學校畢業,或是在校期間有多優秀,隻要一畢業,就要有清零的體認。實際上,你誰也不是,你就是一個社會新鮮人。至於她的導師是否失職?因為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所以無從判斷,隻能是.......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四)
我最終信仰上帝,並沒有拜偶像的問題,也不是因為牧師或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對我特彆好的緣故;當然他們對我十分友善,提供瞭各式幫助,在一開始是讓我願意一直去查經的一種助緣。不過我很清楚,要不是我感覺我必須信,那些事情,包括很動人的友誼,都起不瞭讓我受洗的動力。●改變的發生因人而異其實我說再多,也沒有多大用處;我在此隻有一個建議,認認真真的去讀一段時間聖經,認認真真的去討論,看看你的生命會不會發生變化?上帝如果揀選你,要對你做工,你遲早會認識祂的。當有一天你突然覺得聖經裏麵的文字,躍然眼前,裏麵的內容像無.......
台灣人在大陸》探清水河與宋大哥
北京城裏城外,許多地名都延用瞭數百年以上;就在北京大學西南方嚮約莫六公裏,中國人民大學西麵三公裏左右,有一地兒的地名叫「火器營」。我每次打車經過,抬頭看見路標上「火器營」三個藍底白色大字,都禁不住地要贊嘆一聲,不愧是老皇城,盡展底蘊無所隱,這就明明白白的告訴你瞭,咱們北京城有曆史,有文化。火器營始建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一開始稱為「漢軍火器兼練大刀營」,數年後定名為「火器營」。當年的火器營駐軍多為吃皇糧的旗人,各地商販聚集供應,在火器營的南門形成瞭一個市集,稱為「藍靛廠」。藍靛廠邊上,有.......
台灣人在大陸》無法命名的牡丹
在北京就讀文學研究所三年多的我,於生活和課餘時間,常感受到異地文化交流的珍貴經驗。首先知道你來自颱灣,最常遇到關於地理資訊的問題,颱灣有多大?大多的說法是,一個北京是三分之一個颱灣,也就是說三個北京接近一個颱灣的大小。所以在交通上,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之間所花費的時間,會感受到和居住在颱北的移動有空間與時間上的差異。北京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四個火車樞紐站。作為在學的我們,有時候會搭火車進行移動。好比一次陪香港朋友去北京西站換火車票的齣發時間,說是從北京迴九龍的直達火車總是沒有坐滿.......
台灣人看大陸》四川「花媽」的燒饃饃
跳上從身後駛來的電動三輪車,長相如「花媽」的老闆娘操著濃厚的川音呼我上車。「花媽」在川北四姑娘山雙橋溝景區內賣一種叫燒饃饃的烤餅。鐵盤中盛著一塊塊燒餅大小的圓饃,乍看很不起眼,饃上好像還附著一層炭火灰。我好麵食,老闆娘獨特的餅攤引我趨前,詳實的圖片烤製過程令人側目。「花媽」老闆娘則憨笑可掬,不若其他攤販,先請我試吃,還大方的任我拍照。口感微甜,有股乳酪的酸甜,「花媽」說那是麵粉裏加瞭酸奶。我好奇更甚,「花媽」竟熱情邀我去她傢看烤饃製作,我大喜,順著她手指處急奔而去,顧不得海拔已經三韆多公尺。數百.......
台灣人看大陸》迴頭看台灣 並不包容多元(上)
在颱灣經常聽到許多長輩勉勵年輕人要多見見世麵要懂得社會事,社會是人們必定要麵對的一個大教室,什麼樣的人事物都可能會遇到。但是麵對兩岸社會的差異,其實許多颱灣的「大人們」其實也沒有概念,或者齣現瞭許多狹隘的、一廂情願的理解,甚至是嚴重的扭麯。筆者本人是颱灣土生土長的客傢人,在閩南人為主體的環境中,許多客傢人成為瞭「福佬客」,甚至最終不知道自己是客傢人,在颱灣客傢人以善於融入環境著稱,遇到閩南人能講閩南話,在颱北討生活則是學好「天龍人」的高級「國語」。兩套不相同的體係或許筆者這樣客傢人的性格,和颱灣.......
台灣人看大陸》迴頭看台灣 並不包容多元(下)
歸結這些問題的産生是颱灣社會封閉太久,尤其是對於大陸採取的政策更是有諸多禁止,說白瞭就是隻想掙大陸的錢,卻不讓大陸同胞自由地到颱灣,使得颱灣齣現瞭單一的甚至單調的本地至上的封閉文化結構。甚至許多颱灣同胞很難去理解,大陸各省各地就算是北京都有自己地方的方言,於是颱灣的政治齣現瞭講閩南語的本省人和講「國語」的外省人的文化政治認同矛盾,卻不知道這些颱灣外省人他們最早拋棄瞭自己的方言。早期颱灣眷村成員也是來自各省,但需要溝通因此更重視普及「國語」。但也有一些特例,例如筆者父輩的朋友屬於外省第二代,這些長.......
台灣人看大陸》塞外風情寜夏遊 羨煞台北人
寜夏位於中國大陸西北內陸,1949年以前稱為寜夏省,1958年成立寜夏迴族自治區,為少數民族聚集地,頗具異域風情。三月中去寜夏八日遊,覺得寜夏距颱灣雖遠,但仍有可資藉鏡之處,值得參考比較。塞外風情蒼涼悲壯電影中描述的塞外是浩瀚無盡的沙漠,蒼涼悲壯、白雲藍天、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浪跡天涯的遊子騎著駱駝緩緩而行,早春的沙坡頭景區完全符閤該場景。景區內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是國傢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為便利旅客遊覽,沙坡頭景區設有直上坡頂電梯,電梯有拱形外壁包覆,壁上內部繪有沙坡頭.......
台灣人看大陸》大陸食衣住行 豐富便捷愉悅
人們為什麼需要認真工作?在古代,尚未有金錢交易的概念時,人們辛勤耕作、獵捕,所貪圖的無非是一頓溫飽。漸漸開始有貨幣的概念甚至有票據的使用,人們認真工作甚至不分日夜的加班,所追求的便是更加豐厚的薪水,並且使用薪水來滿足生活中對於食、衣、住、行、育、樂的追求。人們一生汲汲營營,就是為瞭「食、衣、住、行、育、樂」這六個字,這六字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在其中,接下來,身為颱灣人的我,將會以這六個字為基礎,闡述我所聽到、看到的中國大陸。食的豐富食的豐富,大米、麵食是颱灣人日常生活中,常常吃到的主食,而在中.......
台灣人看大陸》尋找張愛玲最後的身影
1943年到1945年,是張愛玲最輝煌燦爛的時期,45後年受鬍蘭成漢奸之妻惡名拖纍,她沉潛瞭兩年,直到1947年復齣,導演桑弧請她寫瞭電影劇本《不瞭情》,票房大賣,兩人乘勝齣擊,再次閤作《太太萬歲》,又贏得瞭滿堂彩。盡管如此,風光褪色的張愛玲財力跟著衰退,1947年和姑姑張茂淵搬齣常德公寓,先遷到華懋公寓短住,再搬到重華公寓住瞭一年多,最後於1950年落腳卡爾登公寓301室(今長江公寓),那兒是曾外公李鴻章的産業區。張愛玲在卡爾登完成瞭在《亦報》連載的《十八春》、《小艾》,她對上海告彆的作品。《.......
台灣人看大陸》川軍和中國 就這樣把我感動瞭
我是一個生長於颱南的小女子,你看我寫川軍,你會讀齣一絲真實的愛國情懷。2018年8月15日這一天,當朋友圈都在歡慶抗戰勝利,我忽然想寫這篇文章,迴饋給抗日烈士趙渭濱參謀長的孫女趙令蓉老師。此時我腦海裏不斷想像著川軍齣川的畫麵,該是如何壯烈?他們像一陣鏇風,帶著一腔碧血,踏上早已韆瘡百孔的殘破土地,勇敢地撲嚮瞭無情的戰火。我還想像著他們的錶情,一個肩負大任之人,力量必將湧入瞭內心,就像一團火焰,在眸心熊熊燃燒著,有著這樣熾熱的雙眸,但是外錶卻又無比冷靜,冷靜到感受不到任何危險的氣息。甚至我感受到他.......
台灣人看大陸》常德公寓605室的最後一瞥
2011年夏末我在上海展開瞭一場尋找張愛玲的探奇之旅。緣由來自我贏得瞭張愛玲遺産執行宋以朗先生全球第一屆「張愛玲五年研究計畫」,成瞭全球三人之颱灣唯一入選者。重返上海做田野調查,成瞭必然之旅。一整個星期,除瞭待在上海圖書館,其他時間就是重返張愛玲住過的居所尋找蛛絲馬跡。常德公寓是張愛玲四○年代在老上海橫空齣世時,與姑姑同住和鬍蘭成愛戀的私房祕境。隔街凝望在高樓矗立間風華依舊的這棟洋派老建物,前塵往事曆曆在目,彷彿看見張愛玲縴細的瘦長身影,迤邐而來,鬍蘭成並肩而行,抬頭望著她︰「妳長這樣高,怎麼可.......
台灣人看大陸》情誼似金門高粱 愈久愈香醇
我的陸生朋友沒有什麼特彆之處,一樣是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甚至和我一樣擁有相同的黃皮膚,傳承著華夏民族五韆年來的血脈。在此次營期之前,我也曾經參加過其他由中國大學主辦的營隊,也曾擔任過陸生來東吳大學交換的接待學生,或多或少也曾和中國的學生交流過,不可否認,並不是所有的交流都是愉快的經驗,甚至曾經目睹雙方因過於堅持己見而直接使用拳腳來交流。在此之後,每次要和陸生相處之前,都會先替自己設下一層防備,避免誤觸到對方的底綫。勇敢麵對敏感問題還記得此行在金門的第一頓午飯時,陸生問瞭我一個問題:「請問妳.......
台灣人看大陸》我好奇 想徹底瞭解現今的大陸
在寒假時有幸參加八天七夜的兩岸大學生交流文化體驗營,雖然在短短數日的營隊中不能完整閱讀每位陸生獨有的故事,更不能從他們身上徹底瞭解現今的大陸社會,但這是一個認識彼此的好開始。颱灣與大陸是隔著颱灣海峽的鄰居,如今交通便捷網路發達,每天打開手機就如推開窗戶,輕輕鬆鬆就能瞧見鄰居在外的一切活動,但這也同時錶示,真正的內在卻無法瞭解。藉由八天的短暫相處,無法確切的瞭解現今大陸的社會狀況,但我從陸生朋友們身上發現瞭一些共通點與特色,而我想這些共同點都是受到社會環境或教育風氣的影響而形成的。陸生習慣觀察人們.......
台灣人看大陸》探尋中國唯一的女兒國
麗江往東北是濾沽湖,路上會經過有名的「山路十八彎」,這山路比我們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還厲害,要在地的師傅開車纔比較放心,而這裏也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韆裏走單騎》取景地。濾沽湖橫跨雲南、四川兩省,周邊有多個民族生活於此,最知名的當屬世界僅存母係社會的摩梭人,另外還有藏族、普米族、壯族、納西族等等。這次來到濾沽湖,就是來探訪居住於此地摩梭人族群。所謂的母係社會顧名思義是以女性做為一傢的核心,孩子跟母親姓,採行「走婚」製度。「走婚」也可以說是最被外界感到奇特的製度,原則上摩梭人沒有明確的婚姻關係,在部落.......
台灣人看大陸》西南邊疆過清明 掃墓吃火鍋
2019年的4月1日,我來到極邊第一城騰衝市,它是屬於雲南省保山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城市。明朝旅行傢徐霞客當年來到此地,所見騰衝是中國大西南地區,毗鄰緬甸最近的城市,所以稱它為「極邊第一城」。應瞭「清明時節雨紛紛」之說,4月5日淅瀝瀝的雨直下不停,使得山區氣溫極低,隻有八、九度。我在屋內幾乎什麼都不能做,隻能坐在各戶都有的「火塘」邊烤火,纔發覺在沒有供暖的當年,在屋內正廳壁旁挖一方型地坑,以鐵架置於其上,將隨處可拾的枯枝作燃料,能度過鼕跨春兩季的寒冷,而且火上可以烹煮、燒水、烘衣,至此不得不佩服前人.......
台灣人看大陸》重慶仙女山追雪記
我住的城市從不下雪,看著電視劇,總是期待能聽見雪落下的聲音,幻想初雪時吃炸雞配啤酒的情景。新年假期在重慶旅遊,望著兩江,在老城區轉一天後,便報名隔天的賞雪一日遊:到武隆、看天坑、上仙女山。武隆位於重慶東南,長江中遊最大支流烏江橫貫其中,武陵山和大婁山交錯於此。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被列為聯閤國世界遺産,自然形成的三石橋和兩天坑,是大陸的5A景區,也是電影《變形金剛4》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外景拍攝地。再往上至仙女山國傢公園,一大片高山草原,夏天綠意盎然,鼕季白雪皚皚,有著東方瑞士之稱。一早帶著興奮的心.......
台灣人看大陸》重遊江西 看見人文生態之美
清明節我再度登上南昌滕王閣,與上次江西行已相隔十四年,想起王勃的《滕王閣序》,我不再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鄉之客」之愁緒;而鳥瞰贛江兩旁,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群鳥飛翔,落日餘暉的美景,卻不禁贊嘆王勃的纔華,「落霞與孤鶩齊飛,鞦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我第三次遊江西,第一次是2004年到贛州參加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而閩粵贛交界的客傢金三角,是客傢原鄉,江西也有近韆萬客傢人。那年除訪客傢原鄉贛州,也北上遊南昌、九江、廬山、龍虎山、景德鎮。2011年再到贛州贛南師範學院參加客傢.......
台灣人看大陸》離閤兩岸 被遺忘的台籍老兵
在颱灣,為數不少的外省老兵或是「老芋仔」這個名字大傢都很熟悉,但是還有同一時代的悲歡離彆群體,他們卻被這個時代漸漸遺忘。他們曾經扛起時代的巨輪,在戰爭的史詩和「死屍」間九死一生,大多數的他們在戰火中淪為炮灰,倖存者在兩岸隔離的40年間骨肉分離,血淚半生依然不嚮生命低頭,繼續繁衍生息。40年間骨肉分離颱籍老兵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是指1947年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從颱灣徵去當兵的颱灣人。他們大多被派往中國大陸作戰,國民黨退齣中國大陸進入颱灣後,大量颱灣籍國軍部隊滯留在中國大陸。直到1987年底蔣經.......
大陸人在台灣》Ubike上的台北(上)
有位作傢說,坐飛機綁安全帶後第一件事不是調整它的長度,而是冥想上一個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他的高矮肥瘦。簡而言之,這個人試圖捕捉上一個人留下的「痕跡」。下一個人文化有一種文化叫「下一個人文化」,意思是使用公共器物的時候心裏惦記著自己之後使用的那一個人,便會寜願紮馬步也不將髒兮兮的鞋子踏上馬桶圈,會在離開時把一切盡量復原。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其實也是「下一個人」。當所有人都扮演「上一個人」而為「下一個人著想」的時候,善意即如一個循環往復的圈,受益的將是每一個人。而日本人將這種文化發揮到瞭極緻,一切整齊.......
大陸人在台灣》Ubike上的台北(下)
基本上所有的前進都是逆風的過程,而其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機車。每次坐在朋友的機車後座,我都感覺自己將被吹到麵癱,逆風緻力於把人臉吹歪,就算沒有臉歪眼斜,發型也會被帽子淩辱得一塌糊塗,膝蓋還常被吹到風濕骨痛。製造風的過程但對我來說,騎腳踏車前進,則是一種例外。騎腳踏車,不是一個逆風的過程,而是一個「製造風」的過程。騎腳踏車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力量,我們得到瞭能量守恆的迴饋:由機械動能和摩擦力製造的同等功率的風,它包裹圍繞著我們,持續而忠誠。它托起我們的臉頰,鼓起我們的裙擺,陪伴我們直到歸處。通過我的.......
大陸人在台灣》台灣男生怎麼樣?(上)
他叫鍾育騏,颱北人。他一直跟我念蔣介石蔣介石,說是他偶像,無論軍事謀略還是個人素養都無可挑剔,還順便黑一波毛爺爺。某一天他去逛故宮,後來在館內看到蔣介石蠟像,說「好逼真,我快哭瞭」。他聽瞭幾十遍蔣介石的演講錄音,鐵粉。他跟我科普抗日戰爭的主力根本是國民黨軍,隻不過我們曆史課本為瞭美化自己,誇大瞭遊擊戰的重要性。當時覺得這個人蠻有政治見地和自己的想法。某一天我們走在路上,四下無人,他突然湊過來:「是因為我再也找不到其他和自己一樣矮卻又帥的人瞭。」他特地去中正紀念堂比對過蔣的衣服,得知襟綫和袖長和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