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新聞網 logo



此外 經過此次河南調研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禪茶會篇 - 趣味新聞網


此外 經過此次河南調研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禪茶會篇


發表日期 None



     趣味新聞網記者特別報導 : 此外,經過此次河南調研,我誠摯的嚮大傢宣布,河南燴麵就是全國最好吃的麵條。我並不是一個沒有見過「麵條界」世麵的土包子,我是正宗的眷村二代子弟,父母都是北方人,某從小就在大江南北各式麵點的生活圈裏長大, .....


    此外,經過此次河南調研,我誠摯的嚮大傢宣布,河南燴麵就是全國最好吃的麵條。我並不是一個沒有見過「麵條界」世麵的土包子,我是正宗的眷村二代子弟,父母都是北方人,某從小就在大江南北各式麵點的生活圈裏長大,麵條好不好吃,某確實不外行。經過某反覆鑑定,河南燴麵技壓全國,堪稱天下第一麵。附帶說明,開封的烤鴨,也完勝北京三大烤鴨名店。自從去過一趟開封,我就經常告訴我的朋友,僅僅是為瞭開封的燴麵、烤鴨,就值得你專程去一趟開封;還有鬍辣湯、羊湯等,也絕不能錯過。

    河南人講鄉情

    言歸正轉,我那位河南師兄告訴我,當年他還是個學生,有一次在火車站廣場邊上讓三個人給堵住瞭,他們把他逼進廣場邊上的一條僻靜的巷子裏,其中一個人開口說話:「你,拿五十元錢齣來。」

    師兄在驚恐之餘,聽齣他們有河南口音,就說:「等等,師傅您好,我也是河南人。」「是嗎?不像。」「怎麼不像瞭?」「那你說兩句我們聽聽。」之後,師兄開使用河南話跟他們套近乎,幾句話後,驗明正身,沒錯兒,大傢都是河南人。

    這幫劫匪互看瞭一眼後說:「沒事兒瞭,你走吧,齣門在外的,注意點安全,你一個學生。」這樣離奇的經曆,確實是很少聽見過,我甚感驚異的說道:「天哪,你們河南人這樣講鄉情;說不定你當場問這幫劫匪藉五十元錢,他們都能考慮藉給你。」

    師兄說,當時他在離開案發現場後,除瞭害怕外,心裏還一直琢磨著,這幫人的行為,在法律上很難定性啊,這似乎也不算是未遂犯,算是自行終止犯罪行為嗎?還是因為「河南話」的介入,終止瞭犯罪行為?

    諾那塔院占地不大,始建於明神宗萬曆年間,原名小天池寺,又名法海寺,俗稱喇嘛塔。1931年,藏傳佛教寜瑪派高僧諾那呼圖剋圖到小天池閉關;1936年,諾那呼圖剋圖在此荼毗,其弟子遵其遺囑,在小天池為其心髒捨利修建瞭一座大白塔,此即「諾那塔」。鬧文化大革命的時候,諾那塔被毀,現在的諾那塔是1991年重修的。

    兩岸法師交流

    我們到寺院卸下行李後,大傢自由活動,我窩在寺院香客處,聽幾位師父聊天兒。就這麼巧,遇上瞭幾位台灣來的法師在此處掛單雲遊,聊天的時候,不知怎地,他們談到瞭台灣的慧律法師,這柏林禪寺的明奘法師對著幾位台灣來的法師直率的說,你們台灣的那位慧律法師的磁帶我聽過,我確實沒聽懂他說的是什麼。

    我上大學的時候,也聽過慧律法師的錄音帶,台北市忠孝東路五段三十巷內有一傢唱片行(音像店),老闆娘總是笑咪咪的,我經常去那兒買磁帶。

    有一次我看見櫃台後麵牆上的木架有好幾排佛教錄音帶,便問她這些錄音帶也賣嗎?她就說:「你想聽啊?那你拿去聽好瞭。」然後讓我在一個本子上登記一下,等聽完瞭再送迴來。慧律法師講經,國台語雙聲帶,十分詼諧,很吸引人;但是他解經的部分,確實常讓我有不知所雲的感覺。

    一開始,我覺得肯定是自己悟性不夠,所以沒能聽懂;等到我看過許多佛教著作,見過與聽過其他著名法師的講經內容,並且學習法律多年,邏輯推理能力與批判性思維能力都遠勝往昔時,纔確信有些法師講解佛經的水平就是很一般。在廬山上聽見明奘法師這麼說,我心裏是暗自同意的,隻是那幾位台灣來的法師,並不願意接續評論此事。

    書院燃香問道

    廬山禪茶會舉行的活動很多,我們除瞭在諾那塔院學習外,還去瞭仰天坪、東林寺;印象最深的,則是去參訪瞭白鹿洞書院。白鹿洞書院位於廬山五老峰南麓,號稱「海內第一書院」,始建於南唐。宋代硃熹齣任知南康軍時,重建書院,親自講學,確定瞭書院的辦學規條和宗旨,硃熹還奏請瞭皇帝禦書與匾額,緻使白鹿洞書院一時之間名震宇內。白鹿洞書院裏留下瞭許多名人的墨跡,絕對是拓碑的好地方。書院邊上溪水潺潺,很容易想像古人在此燃香問道,並與附近寺院和尚交流,有若水墨畫一般的情景。

    諾那塔院是中國南方少有的藏傳佛教寺院,中國境內不管是漢傳佛教還是藏傳佛教,都以流通教導大乘佛法為主。勝勇曾經送過我幾本南傳佛法的經典,我仔細讀過其中一部分,感覺非常殊勝,並不覺得有什麼比不上大乘佛法的地方。

    禪師塔院雲霧間

    所謂「南傳」,就是以釋迦牟尼佛原來所生活的區域為基準,佛法嚮南方傳去;現在東南亞一帶的佛教,傳的都是南傳佛法。佛教在印度早已經式微韆年,往東土傳去的佛法,經過演變之後,逐漸形成瞭所謂的大乘佛法。中國人聽多瞭,總以為大乘佛法渡己也渡人,小乘佛法則是專注於渡己,兩相比較,大乘佛法顯然更為究竟與殊勝;但是你若有機會翻閱一下南傳佛法的經典著作,並且和南傳佛教的高僧交流一下,很可能會有不同的感受。

    我在廬山時作瞭一首詩,其實我並不真正會作詩,一來是不講究平仄,二來是意境過於淺顯,但畢竟這首詩記錄瞭當時的心情,自然還是要與大傢分享的。《廬山遊》:「麯徑蜿蜒拾級上、禪師塔院雲霧間、鬆濤江湖月光裏、滌盡俗塵道心遠。」

    (《渡盡劫波兩岸情緣》之三十八)(王冠璽/大學教授)

分享鏈接



看最新新聞就到趣味新聞網
quweinews.com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tag

相关新聞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綠皮火車篇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綠皮火車篇

   2004年鞦天,我乘火車去江西廬山參加第四屆廬山禪茶會。那時候中國連一條高鐵也沒有,拉客車的還是燒柴油的東風火車頭。我買的是硬臥,綠皮列車,幾乎站站都停,頭一天下午從上海西站齣發,直到第二天早上,火車纔緩慢的駛進九江火車站,一共耗時17個小時。▲跨省搭火車在高鐵通車之前,在大陸跨省搭火車,花上一整天,甚至是一天一夜,那都是稀鬆平常的事情。2002年底,我從南京搭火車到上海應聘工作,剛剛坐定下來,就聽見坐在我對麵的幾個頭發看起來亂糟糟的人聊天:「昨兒個晚上,沒睡好,但前天晚上睡的還可以。」「是嗎?.......


台灣人在大陸》從潮汕美食到潮州商人

   從颱灣來大陸讀大學半年瞭,我所在學校為瞭擴大學生的視野,常常帶我們去各地進行文化考察。潮汕是我一直好奇想瞭解的地方,傳說中的潮州美食到底有多好吃?東南亞、歐美的華人首富為什麼幾乎都是潮商?為找到答案,我報名參加瞭潮汕文化之旅。潮汕地處廣東的東部,我們師生來到這裏,先是參觀瞭一些名勝古蹟,雅緻的潮州牌坊街建築,是我感覺最有潮汕文化氣息的地方。我們漫步在古老的牌坊街中,一邊感受著曆史的變遷,一邊品嘗著各種潮汕的特色小吃。本次旅行的重頭戲是地道的潮汕牛肉火鍋。我們去的火鍋店並沒有華麗的裝潢,反而還略顯.......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一)

   我第一次見到孫瑩潔是在柏林寺,但是真正開始交流,成為朋友,則是在廬山的禪茶會上。我們雖然沒有在同一所學校上過學,但是她一直稱我為師兄。瑩潔那時候正在北京師範大學念研究所,她的導師於丹是大陸傳媒界的名人。崇拜導師於丹於丹曾經在央視的「百傢講壇」講授過《倫語》和《莊子》,所以在社會上頗具知名度,由於於丹對古代經典的講解,有一定的隨意性與政治傾嚮性,因而被學界批評的很厲害。其實於丹並不是孤例,中國的讀書人,自古以來就不乏五毛派的成員。值得關注的是,個彆學問很深的專傢,也一樣有這種問題。餘英時就說過,新.......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三)

   我剛剛開始比較高頻率的接觸基督教,是我在2007年8月到美國的時候,當時到波士頓機場接機的一位朋友,正在哈佛法學院讀博士;我們在搭計程車到旅館的途中,他問我有沒有興趣參加查經?我便問瞭,是用英文進行呢?還是中文呢?他說牧師是華裔美國人,但是他基本上隻能說英文。我想這樣可以練習英文,而且我確實也不瞭解基督教,而且基督教與法律的源起還很有關係,所以就答應他瞭。說服我信教不容易現在迴想起來,我雖然就住在哈佛的校園內,但是在那一年的訪問期間裏,我去教室聽課的次數,還趕不上去那位牧師傢裏的次數。我是一個喜.......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二)

   瑩潔自殺的原因,錶麵上是因為畢業論文有些問題,導師始終不滿意,但是她的導師非常忙碌,似乎也沒有太多時間指導她怎麼修改論文,一拖再拖,而不能定稿,瑩潔後來意識到自己無法按時畢業,這對像她這麼齣風頭的人來說,實在是很傷麵子的事情。也有傳聞,她在齣事之前的幾個月,已經被確診患有抑鬱癥。我完全同意勝勇的看法,無論如何,不管一個人是從多好的學校畢業,或是在校期間有多優秀,隻要一畢業,就要有清零的體認。實際上,你誰也不是,你就是一個社會新鮮人。至於她的導師是否失職?因為我們都不是當事人,所以無從判斷,隻能是.......


台灣人在大陸》我為什麼會變成基督徒?(四)

   我最終信仰上帝,並沒有拜偶像的問題,也不是因為牧師或教會的弟兄姊妹們對我特彆好的緣故;當然他們對我十分友善,提供瞭各式幫助,在一開始是讓我願意一直去查經的一種助緣。不過我很清楚,要不是我感覺我必須信,那些事情,包括很動人的友誼,都起不瞭讓我受洗的動力。●改變的發生因人而異其實我說再多,也沒有多大用處;我在此隻有一個建議,認認真真的去讀一段時間聖經,認認真真的去討論,看看你的生命會不會發生變化?上帝如果揀選你,要對你做工,你遲早會認識祂的。當有一天你突然覺得聖經裏麵的文字,躍然眼前,裏麵的內容像無.......


台灣人在大陸》探清水河與宋大哥

   北京城裏城外,許多地名都延用瞭數百年以上;就在北京大學西南方嚮約莫六公裏,中國人民大學西麵三公裏左右,有一地兒的地名叫「火器營」。我每次打車經過,抬頭看見路標上「火器營」三個藍底白色大字,都禁不住地要贊嘆一聲,不愧是老皇城,盡展底蘊無所隱,這就明明白白的告訴你瞭,咱們北京城有曆史,有文化。火器營始建於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一開始稱為「漢軍火器兼練大刀營」,數年後定名為「火器營」。當年的火器營駐軍多為吃皇糧的旗人,各地商販聚集供應,在火器營的南門形成瞭一個市集,稱為「藍靛廠」。藍靛廠邊上,有.......


台灣人在大陸》無法命名的牡丹

   在北京就讀文學研究所三年多的我,於生活和課餘時間,常感受到異地文化交流的珍貴經驗。首先知道你來自颱灣,最常遇到關於地理資訊的問題,颱灣有多大?大多的說法是,一個北京是三分之一個颱灣,也就是說三個北京接近一個颱灣的大小。所以在交通上,從一個點到另一個點之間所花費的時間,會感受到和居住在颱北的移動有空間與時間上的差異。北京有北京站、北京西站、北京北站、北京南站四個火車樞紐站。作為在學的我們,有時候會搭火車進行移動。好比一次陪香港朋友去北京西站換火車票的齣發時間,說是從北京迴九龍的直達火車總是沒有坐滿.......


台灣人看大陸》四川「花媽」的燒饃饃

台灣人看大陸》四川「花媽」的燒饃饃

   跳上從身後駛來的電動三輪車,長相如「花媽」的老闆娘操著濃厚的川音呼我上車。「花媽」在川北四姑娘山雙橋溝景區內賣一種叫燒饃饃的烤餅。鐵盤中盛著一塊塊燒餅大小的圓饃,乍看很不起眼,饃上好像還附著一層炭火灰。我好麵食,老闆娘獨特的餅攤引我趨前,詳實的圖片烤製過程令人側目。「花媽」老闆娘則憨笑可掬,不若其他攤販,先請我試吃,還大方的任我拍照。口感微甜,有股乳酪的酸甜,「花媽」說那是麵粉裏加瞭酸奶。我好奇更甚,「花媽」竟熱情邀我去她傢看烤饃製作,我大喜,順著她手指處急奔而去,顧不得海拔已經三韆多公尺。數百.......


台灣人看大陸》迴頭看台灣 並不包容多元(上)

   在颱灣經常聽到許多長輩勉勵年輕人要多見見世麵要懂得社會事,社會是人們必定要麵對的一個大教室,什麼樣的人事物都可能會遇到。但是麵對兩岸社會的差異,其實許多颱灣的「大人們」其實也沒有概念,或者齣現瞭許多狹隘的、一廂情願的理解,甚至是嚴重的扭麯。筆者本人是颱灣土生土長的客傢人,在閩南人為主體的環境中,許多客傢人成為瞭「福佬客」,甚至最終不知道自己是客傢人,在颱灣客傢人以善於融入環境著稱,遇到閩南人能講閩南話,在颱北討生活則是學好「天龍人」的高級「國語」。兩套不相同的體係或許筆者這樣客傢人的性格,和颱灣.......


台灣人看大陸》迴頭看台灣 並不包容多元(下)

   歸結這些問題的産生是颱灣社會封閉太久,尤其是對於大陸採取的政策更是有諸多禁止,說白瞭就是隻想掙大陸的錢,卻不讓大陸同胞自由地到颱灣,使得颱灣齣現瞭單一的甚至單調的本地至上的封閉文化結構。甚至許多颱灣同胞很難去理解,大陸各省各地就算是北京都有自己地方的方言,於是颱灣的政治齣現瞭講閩南語的本省人和講「國語」的外省人的文化政治認同矛盾,卻不知道這些颱灣外省人他們最早拋棄瞭自己的方言。早期颱灣眷村成員也是來自各省,但需要溝通因此更重視普及「國語」。但也有一些特例,例如筆者父輩的朋友屬於外省第二代,這些長.......


台灣人看大陸》塞外風情寜夏遊 羨煞台北人

   寜夏位於中國大陸西北內陸,1949年以前稱為寜夏省,1958年成立寜夏迴族自治區,為少數民族聚集地,頗具異域風情。三月中去寜夏八日遊,覺得寜夏距颱灣雖遠,但仍有可資藉鏡之處,值得參考比較。塞外風情蒼涼悲壯電影中描述的塞外是浩瀚無盡的沙漠,蒼涼悲壯、白雲藍天、大風凜冽、塵沙滿天、冷酷嚴寒,浪跡天涯的遊子騎著駱駝緩緩而行,早春的沙坡頭景區完全符閤該場景。景區內集大漠、黃河、高山、綠洲為一體,是國傢級沙漠生態自然保護區。為便利旅客遊覽,沙坡頭景區設有直上坡頂電梯,電梯有拱形外壁包覆,壁上內部繪有沙坡頭.......


台灣人看大陸》大陸食衣住行 豐富便捷愉悅

台灣人看大陸》大陸食衣住行 豐富便捷愉悅

   人們為什麼需要認真工作?在古代,尚未有金錢交易的概念時,人們辛勤耕作、獵捕,所貪圖的無非是一頓溫飽。漸漸開始有貨幣的概念甚至有票據的使用,人們認真工作甚至不分日夜的加班,所追求的便是更加豐厚的薪水,並且使用薪水來滿足生活中對於食、衣、住、行、育、樂的追求。人們一生汲汲營營,就是為瞭「食、衣、住、行、育、樂」這六個字,這六字看似簡單,實則大有學問在其中,接下來,身為颱灣人的我,將會以這六個字為基礎,闡述我所聽到、看到的中國大陸。食的豐富食的豐富,大米、麵食是颱灣人日常生活中,常常吃到的主食,而在中.......


台灣人看大陸》尋找張愛玲最後的身影

台灣人看大陸》尋找張愛玲最後的身影

   1943年到1945年,是張愛玲最輝煌燦爛的時期,45後年受鬍蘭成漢奸之妻惡名拖纍,她沉潛瞭兩年,直到1947年復齣,導演桑弧請她寫瞭電影劇本《不瞭情》,票房大賣,兩人乘勝齣擊,再次閤作《太太萬歲》,又贏得瞭滿堂彩。盡管如此,風光褪色的張愛玲財力跟著衰退,1947年和姑姑張茂淵搬齣常德公寓,先遷到華懋公寓短住,再搬到重華公寓住瞭一年多,最後於1950年落腳卡爾登公寓301室(今長江公寓),那兒是曾外公李鴻章的産業區。張愛玲在卡爾登完成瞭在《亦報》連載的《十八春》、《小艾》,她對上海告彆的作品。《.......


台灣人看大陸》川軍和中國 就這樣把我感動瞭

   我是一個生長於颱南的小女子,你看我寫川軍,你會讀齣一絲真實的愛國情懷。2018年8月15日這一天,當朋友圈都在歡慶抗戰勝利,我忽然想寫這篇文章,迴饋給抗日烈士趙渭濱參謀長的孫女趙令蓉老師。此時我腦海裏不斷想像著川軍齣川的畫麵,該是如何壯烈?他們像一陣鏇風,帶著一腔碧血,踏上早已韆瘡百孔的殘破土地,勇敢地撲嚮瞭無情的戰火。我還想像著他們的錶情,一個肩負大任之人,力量必將湧入瞭內心,就像一團火焰,在眸心熊熊燃燒著,有著這樣熾熱的雙眸,但是外錶卻又無比冷靜,冷靜到感受不到任何危險的氣息。甚至我感受到他.......


台灣人看大陸》常德公寓605室的最後一瞥

   2011年夏末我在上海展開瞭一場尋找張愛玲的探奇之旅。緣由來自我贏得瞭張愛玲遺産執行宋以朗先生全球第一屆「張愛玲五年研究計畫」,成瞭全球三人之颱灣唯一入選者。重返上海做田野調查,成瞭必然之旅。一整個星期,除瞭待在上海圖書館,其他時間就是重返張愛玲住過的居所尋找蛛絲馬跡。常德公寓是張愛玲四○年代在老上海橫空齣世時,與姑姑同住和鬍蘭成愛戀的私房祕境。隔街凝望在高樓矗立間風華依舊的這棟洋派老建物,前塵往事曆曆在目,彷彿看見張愛玲縴細的瘦長身影,迤邐而來,鬍蘭成並肩而行,抬頭望著她︰「妳長這樣高,怎麼可.......


台灣人看大陸》情誼似金門高粱 愈久愈香醇

台灣人看大陸》情誼似金門高粱 愈久愈香醇

   我的陸生朋友沒有什麼特彆之處,一樣是一雙眼睛一個鼻子一個嘴巴,甚至和我一樣擁有相同的黃皮膚,傳承著華夏民族五韆年來的血脈。在此次營期之前,我也曾經參加過其他由中國大學主辦的營隊,也曾擔任過陸生來東吳大學交換的接待學生,或多或少也曾和中國的學生交流過,不可否認,並不是所有的交流都是愉快的經驗,甚至曾經目睹雙方因過於堅持己見而直接使用拳腳來交流。在此之後,每次要和陸生相處之前,都會先替自己設下一層防備,避免誤觸到對方的底綫。勇敢麵對敏感問題還記得此行在金門的第一頓午飯時,陸生問瞭我一個問題:「請問妳.......


台灣人看大陸》我好奇 想徹底瞭解現今的大陸

台灣人看大陸》我好奇 想徹底瞭解現今的大陸

   在寒假時有幸參加八天七夜的兩岸大學生交流文化體驗營,雖然在短短數日的營隊中不能完整閱讀每位陸生獨有的故事,更不能從他們身上徹底瞭解現今的大陸社會,但這是一個認識彼此的好開始。颱灣與大陸是隔著颱灣海峽的鄰居,如今交通便捷網路發達,每天打開手機就如推開窗戶,輕輕鬆鬆就能瞧見鄰居在外的一切活動,但這也同時錶示,真正的內在卻無法瞭解。藉由八天的短暫相處,無法確切的瞭解現今大陸的社會狀況,但我從陸生朋友們身上發現瞭一些共通點與特色,而我想這些共同點都是受到社會環境或教育風氣的影響而形成的。陸生習慣觀察人們.......


台灣人看大陸》探尋中國唯一的女兒國

   麗江往東北是濾沽湖,路上會經過有名的「山路十八彎」,這山路比我們北宜公路九彎十八拐還厲害,要在地的師傅開車纔比較放心,而這裏也是張藝謀導演的電影《韆裏走單騎》取景地。濾沽湖橫跨雲南、四川兩省,周邊有多個民族生活於此,最知名的當屬世界僅存母係社會的摩梭人,另外還有藏族、普米族、壯族、納西族等等。這次來到濾沽湖,就是來探訪居住於此地摩梭人族群。所謂的母係社會顧名思義是以女性做為一傢的核心,孩子跟母親姓,採行「走婚」製度。「走婚」也可以說是最被外界感到奇特的製度,原則上摩梭人沒有明確的婚姻關係,在部落.......


台灣人看大陸》西南邊疆過清明 掃墓吃火鍋

   2019年的4月1日,我來到極邊第一城騰衝市,它是屬於雲南省保山市所轄的一個縣級城市。明朝旅行傢徐霞客當年來到此地,所見騰衝是中國大西南地區,毗鄰緬甸最近的城市,所以稱它為「極邊第一城」。應瞭「清明時節雨紛紛」之說,4月5日淅瀝瀝的雨直下不停,使得山區氣溫極低,隻有八、九度。我在屋內幾乎什麼都不能做,隻能坐在各戶都有的「火塘」邊烤火,纔發覺在沒有供暖的當年,在屋內正廳壁旁挖一方型地坑,以鐵架置於其上,將隨處可拾的枯枝作燃料,能度過鼕跨春兩季的寒冷,而且火上可以烹煮、燒水、烘衣,至此不得不佩服前人.......


台灣人看大陸》重慶仙女山追雪記

   我住的城市從不下雪,看著電視劇,總是期待能聽見雪落下的聲音,幻想初雪時吃炸雞配啤酒的情景。新年假期在重慶旅遊,望著兩江,在老城區轉一天後,便報名隔天的賞雪一日遊:到武隆、看天坑、上仙女山。武隆位於重慶東南,長江中遊最大支流烏江橫貫其中,武陵山和大婁山交錯於此。獨特的喀斯特地貌被列為聯閤國世界遺産,自然形成的三石橋和兩天坑,是大陸的5A景區,也是電影《變形金剛4》和《滿城盡帶黃金甲》的外景拍攝地。再往上至仙女山國傢公園,一大片高山草原,夏天綠意盎然,鼕季白雪皚皚,有著東方瑞士之稱。一早帶著興奮的心.......


台灣人看大陸》重遊江西 看見人文生態之美

   清明節我再度登上南昌滕王閣,與上次江西行已相隔十四年,想起王勃的《滕王閣序》,我不再有「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竟是他鄉之客」之愁緒;而鳥瞰贛江兩旁,高聳入雲的摩天大樓,群鳥飛翔,落日餘暉的美景,卻不禁贊嘆王勃的纔華,「落霞與孤鶩齊飛,鞦水共長天一色」。這是我第三次遊江西,第一次是2004年到贛州參加第十九屆世界客屬懇親大會,而閩粵贛交界的客傢金三角,是客傢原鄉,江西也有近韆萬客傢人。那年除訪客傢原鄉贛州,也北上遊南昌、九江、廬山、龍虎山、景德鎮。2011年再到贛州贛南師範學院參加客傢.......


台灣人看大陸》離閤兩岸 被遺忘的台籍老兵

   在颱灣,為數不少的外省老兵或是「老芋仔」這個名字大傢都很熟悉,但是還有同一時代的悲歡離彆群體,他們卻被這個時代漸漸遺忘。他們曾經扛起時代的巨輪,在戰爭的史詩和「死屍」間九死一生,大多數的他們在戰火中淪為炮灰,倖存者在兩岸隔離的40年間骨肉分離,血淚半生依然不嚮生命低頭,繼續繁衍生息。40年間骨肉分離颱籍老兵是一個極其特殊的群體,是指1947年國共內戰期間,國民黨從颱灣徵去當兵的颱灣人。他們大多被派往中國大陸作戰,國民黨退齣中國大陸進入颱灣後,大量颱灣籍國軍部隊滯留在中國大陸。直到1987年底蔣經.......


大陸人在台灣》Ubike上的台北(上)

   有位作傢說,坐飛機綁安全帶後第一件事不是調整它的長度,而是冥想上一個坐在這個位置上的人,他的高矮肥瘦。簡而言之,這個人試圖捕捉上一個人留下的「痕跡」。下一個人文化有一種文化叫「下一個人文化」,意思是使用公共器物的時候心裏惦記著自己之後使用的那一個人,便會寜願紮馬步也不將髒兮兮的鞋子踏上馬桶圈,會在離開時把一切盡量復原。社會上的每一個人,其實也是「下一個人」。當所有人都扮演「上一個人」而為「下一個人著想」的時候,善意即如一個循環往復的圈,受益的將是每一個人。而日本人將這種文化發揮到瞭極緻,一切整齊.......


大陸人在台灣》Ubike上的台北(下)

   基本上所有的前進都是逆風的過程,而其中,我最不喜歡的就是機車。每次坐在朋友的機車後座,我都感覺自己將被吹到麵癱,逆風緻力於把人臉吹歪,就算沒有臉歪眼斜,發型也會被帽子淩辱得一塌糊塗,膝蓋還常被吹到風濕骨痛。製造風的過程但對我來說,騎腳踏車前進,則是一種例外。騎腳踏車,不是一個逆風的過程,而是一個「製造風」的過程。騎腳踏車的時候,通過自己的力量,我們得到瞭能量守恆的迴饋:由機械動能和摩擦力製造的同等功率的風,它包裹圍繞著我們,持續而忠誠。它托起我們的臉頰,鼓起我們的裙擺,陪伴我們直到歸處。通過我的.......


大陸人在台灣》台灣男生怎麼樣?(上)

   他叫鍾育騏,颱北人。他一直跟我念蔣介石蔣介石,說是他偶像,無論軍事謀略還是個人素養都無可挑剔,還順便黑一波毛爺爺。某一天他去逛故宮,後來在館內看到蔣介石蠟像,說「好逼真,我快哭瞭」。他聽瞭幾十遍蔣介石的演講錄音,鐵粉。他跟我科普抗日戰爭的主力根本是國民黨軍,隻不過我們曆史課本為瞭美化自己,誇大瞭遊擊戰的重要性。當時覺得這個人蠻有政治見地和自己的想法。某一天我們走在路上,四下無人,他突然湊過來:「是因為我再也找不到其他和自己一樣矮卻又帥的人瞭。」他特地去中正紀念堂比對過蔣的衣服,得知襟綫和袖長和他.......


大陸人在台灣》台灣男生怎麼樣?(下)

   時空撥迴到兩年前,我剛到颱灣。大一課間每次我想趴下睡覺的時候,總會有一個男生默默齣現,從後麵幽幽地問:「海珊……,等下要不要去吃摩斯漢堡。」這時,總感覺遠處班上幾個男生在起哄。摩斯漢堡聽起來好慫!我假裝為難:「啊,可是我等下要去……」「那好,下次!」▲他和我的故事這樣的一問一答大概持續瞭半年,我和這個男生沒有說過除瞭摩斯漢堡以外的第二句話。2017年暑假,迴到大陸,某天有颱灣人來加我微信,是「摩斯漢堡男」!他說:「海珊,開學你要不要和我去吃摩斯漢堡……」我想說,都拒絕瞭人傢一年瞭,實在是於心不忍.......


大陸人在台灣》我和台獨分子的更多事

大陸人在台灣》我和台獨分子的更多事

   我沒有想過,來到颱灣,從大一開始班上最好的朋友,居然是我一直被「告誡警惕」的颱獨分子。他叫硃晉緯。曾經想,人與人最大又無形的距離,是不是明明在說同一件事,卻用著不同的詞──誰也不願意進入對方的脈絡。我們交談多是這樣的場景:「我在大陸都吃腸粉啊、饅頭啊當早餐。」「所以中國都沒有蛋餅哦?」「是啊,沒有!」一開始,這個名詞的差異是一種執著和較真,但是到後來,變成純屬無意義的指代「那個地方」。▲快變成鄉民代錶瞭休學那一年,在大陸的時候,他會用微信找我,給我發來班上大傢的近況。發他和航君姚瑤揚善唐七拍的白.......


大陸人在台灣》我是一條魚 沒入士林人海

   在颱灣找人頭攢動的地方,實則比找空曠之境更為睏難。我很喜歡穿行在人群中的感覺,行人越多,我越能感覺到自由。隨人潮熙攘而前進,被食物香氣吸引而駐足,空氣裏氤氳著體溫,呼吸道中灌滿各色人種肌膚的皮屑。把自己想像成一條一萬年後纔能尋找到陸地的海洋生物,繼續隨波逐流,無牽無掛,無慾無求。沒有目的,就是我來士林的最大目的。我是一條魚,沒入人海。討生活的姿態淇瑋是我的颱灣好朋友,一個笑容感染力極強的可愛女孩子。我每走幾步就要停下來拍照,因為很多事物對我來說都是新奇的。我問她:「會不會覺得我很煩?一直大呼小叫.......


大陸人在台灣》教育要交流 讓兩岸學生受益

   筆者是就讀於中國海洋大學網路與新媒體專業的大二生,目前在颱灣政治大學傳播學院交換。針對交換的體驗,寫一點關於兩岸高等院校新聞教育的個人觀察、體會和反思。大陸課程偏理論相較於大陸,颱灣的新聞專業課程偏實踐一些,例如本學期開設瞭靜態影像設計、基礎影音製作、圖像與文創等實踐操作類課程。即使是傳播與社會這樣偏理論的課,課堂講授的知識、舉的例子和討論的議題也多於實際現實緊密相連。而大陸則偏理論一些,重視理論知識的記憶和科研。這種教學方式和教育理念上的不同也造成瞭考試所考察重點的不同。比起背誦知識點和啃書,.......


大陸人在台灣》緻在台灣讀書遇見的那些小美好

   颱灣,是一個令眾多交換生懷念的地域。半年時光匆匆,從初見時的忐忑到分彆時的不捨,歡樂、暢想、珍惜、感動,永留心間。在與高雄師範大學的127天相處當中,我收獲瞭學識、友誼、見識,更有無數的人生經驗和生活哲學。相信觀看過颱灣學生課堂報告的人,都會被一種叫做「創意」的東西所摺服。在那裏,課程的錶現形式完全顛覆傳統模式:學生們設計齣精美的facebook主界麵講述「柳毅傳書」故事的實時朋友圈;用「大富翁」遊戲的模式模擬「三言二拍」係列故事可能麵臨的睏境;用網路視頻剪輯的方式重新搭配字幕描繪「白娘傳」的愛.......


大陸人在台灣》那一年的黃花風鈴木

   每年3月都是黃花風鈴木盛開的季節,全颱各地的黃金大道陸續綻放,繽紛燦爛的風鈴木會如陽光般爆炸盛開,點綴中南部的大街小巷。這炸裂的花木,將街道沐浴在金黃色的浪漫氛圍下。而遇上那場黃花風鈴木,是偶然,可冥冥中也是必然。異鄉求學壓力大那年,在颱研究所的課已全部修完,進入瞭寫畢業論文的漫長蟄伏期。像一條小小的可憐的孤獨的小蟲子,為瞭追求自己所謂的學者夢,背井離鄉地來到瞭這裏。寂寂寥寥地蟄伏著,朋友圈裏沒有一點消息,整個人都消失瞭似的。因為異鄉求學的生活並不輕鬆,學業壓力非常大,厚厚的全英文書像磚頭一樣砸.......


大陸人在台灣》那片陽明山的海芋(上)

大陸人在台灣》那片陽明山的海芋(上)

   連綿的雨水節氣已去,轉而迎來瞭驚蟄。春雷隱隱,看似驚醒瞭鼕眠的各種蟲蟻,其實也是天地陽氣復甦,草木、蟲蟻都恢復瞭活力。許多花開,嬌艷芬芳,春色滿園關不住,正是時也。此時的揚州,因著江南三月而滿是草長鷹飛,也因著詩人李白的一句「煙花三月下揚州」的韆古絕唱,也早已是遊人如織瞭。三探陽明山彼時想起那颱北陽明山上的花事,也該是爛漫到難管難收,可在記憶深處,這些花事卻依然簡靜,如同我的小時候。陽明山櫻花開後是海芋,海芋開後是綉球。櫻花我在天元宮是有幸賞過瞭,還有阿裏山的櫻花海洋和櫻王,這個可以日後再講。而.......


大陸人在台灣》那片陽明山的海芋(下)

大陸人在台灣》那片陽明山的海芋(下)

   其實,對於Gimmy哥哥,我開始不是很感冒。他為人是很友善的,可是講話的期間他會時不時地冒齣幾句:「哎呦,菠蘿飯你們都沒吃過,大陸人民真可憐,還是我們颱灣好。」又或是「哎呦,我纔不去你們大陸玩呢,大陸治安差死瞭,我怕被人殺害瞭。」又愛又恨的朋友因著這些話,我們好幾次都爭得麵紅耳赤,可是做的都是無用功。對大陸的各種偏見,經過綠黨颱媒多年的極力渲染,已在颱灣同胞的腦海裏根深蒂固。我和Gimmy見麵少,所以也沒被氣壞。倒是Daisy,經常去颱北他傢,每每被氣得夠嗆,又因著彼此之間是朋友,簡直是又愛又恨.......


大陸人看台灣》來台北 長知識(上)

   全傢來颱灣整整一個月瞭,對我來說,颱北盡管是一個完全陌生的城市,但是有很多元素讓我覺得既新奇又親切。白天小馬丁上學,我推著兒童車帶著小瑪莎,可以坐公車或是地鐵到離傢稍微遠一點的地方到處隨意走走逛逛,一點也不用擔心治安問題或是語言障礙,真的感覺比我走在北京的大街上好像還要輕鬆和自在。盡管人口數量不能和北京相比,但颱北也是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到處都是車水馬龍,步行道比較窄的地方,有時候也會摩肩接踵,奇怪的是,走在人群裏沒有絲毫的壓迫感,或快或慢,一切隨意,唯一要特彆注意的就是到處齣沒的摩托車,颱灣人習.......


大陸人看台灣》來台北 長知識(下)

   兩岸剛剛通航的時候,他還沒有經濟實力去大陸走一趟,直到三年後纔有瞭積蓄,啓程迴滄州老傢去看自己的親人,隻是老父親老母親沒能等到幾十年沒見到的兒子迴傢,隻有傢中的大姐還在人世。聽到這裏我忍不住唏噓感嘆生命的無常,因為我也經曆過相似的情境,隻是司機先生父親的人生經曆更加坎坷磨難,試著想一下,幾十年父母與兒子不通音信,是生是死都不知道,這幾十年日日夜夜的牽掛、企盼和思念該是一種怎樣的摺磨。司機先生接著講,他父親後來年邁體衰,自己感覺將不久於人世,特意派他前去河北滄州的老傢尋找墓地,囑託兒子在他死後將骨.......


大陸人看台灣》台灣之美 美在人心

   總是在不經意間迴憶起颱灣之行的那些時光,雖相隔數日,但那裏的一切仍讓我記憶猶新。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句話:「颱灣有多少感人的細節,就擔得起多少溢美之詞。」當我親身感受到這一切時我很認同這個說法。不得不說,細微之處盡顯颱灣的人本理念。在機場裏等行李的時候,我無意間看到瞭兩個高度不同的公用電話,走近一看纔發現矮的那個是專門為殘障人士設置的。那是颱灣給我的第一份感動。捷運車廂裏專門設置的博愛座,年輕人也寜願站著,絕不會去霸占。從這些公共設施中我看到瞭颱灣的人文社會。什麼是人文社會?在我看來「人文」就是一種.......


大陸人看台灣》在台灣拍電影是一種什麼體驗

   有幸參與的這部電影,是一個中國大陸、香港、颱灣閤作的劇組:大陸的資金和女主角演員;香港導演,攝影組、特技組大多是香港人;颱灣男主角,在颱北取景和搭景拍攝,幕後團隊幾乎都是颱灣人。檔期在11月至12月,經曆瞭四十多天的拍攝,總結來說,在颱灣拍片,真的很舒服。大多數颱灣影視工作者,細緻認真、講話客氣,事情也都做得非常專業。雖然也一樣存在著超班超時的現像,但這是整個産業體係的問題。大陸和颱灣,都不似歐美有嚴格的工會保障製度。劇組便當超級好吃颱灣劇組的便當超級好吃,手搖杯百喝不膩,如果遇到有人來探班,會.......


大陸人看台灣》抖擻抖擻 何處無春

大陸人看台灣》抖擻抖擻 何處無春

   北京的春天又到瞭。北京的春與彆處有些不同,除瞭氣溫上的迴暖以外,還有兩處,一處城西的萬泉河水漸漸解凍開,偶爾行經河畔,還能看到冰麵裂解的樣子,生動得很,一處是故宮角樓外的一點新綠,其實新綠到處都有,但非得在故宮那一角,纔綠得有顔色,綠得讓人心曠神怡,方知一年春到。抽齣新綠的柳條我還記得,鼕天時我們也在這裏講述北京的鼕天,一下雪,北京就變成瞭北平。寫到冒著熱氣的羊肉爐,那也是獨一份兒的鼕景。到瞭春天,之所以要看到冰麵裂解、看到角樓綠意,實在是因為鼕天的北京太單調瞭、太乾燥瞭,沒有什麼水汽,更無甚顔.......


大陸人看台灣》江南小城與台灣的文化情緣

大陸人看台灣》江南小城與台灣的文化情緣

   十月,雨過初晴的武漢,水氣氤氳,熹微的陽光帶著一庭落桂的馥雅悄然鋪滿瞭屋捨。驚鴻一瞥間,一種故園獨有的溫潤多汁洋溢於案前,將我帶迴那座江南小城的曾經。我齣生於江蘇宜興,這是一座典型的江南小城,秀雅而保守,如同一位深藏閨中的江南女子,舉手投足間吐露著欲說還休的溫婉。然而就在這座平凡小城的歲月變遷中,我卻深刻地感受到兩岸同胞的親誼,也因此觸發瞭我對兩岸文化交流的思考。大覺寺颱灣小吃在這座小城的西南一隅,峰巒罅隙中隱戳間依稀可見一片黃瓦硃甍的佛寺寶剎。這便是各地佛子嚮往朝臨的佛教聖地之一,佛光山祖庭宜.......




兩岸史話-百年風雨

活動預告-北海福座春祭法會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禪茶會篇


前一篇新聞
台灣人在大陸》升學競爭壓力 從小就沒輕鬆過
后一篇新聞
台灣人在大陸》廬山遊之綠皮火車篇





© 2025 - quwei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
© 2025 - quweinews.com. 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