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5/6/2022, 5:27:07 PM
近日,北大中文係教授張頤武火瞭起來,因為一名小律師指齣瞭他的短文小毛病。
這毛病說大不大,說小不小。如果是普通人的話,這篇短文還能說得過去,本身不是中文係齣身,或者說中文教授,沒有那麼嚴格,當然大眾也可以原諒。但像張頤武這樣的北大中文係教授,齣現瑕疵也有情可原,但張教授這種死不認錯的態度,讓人很不解。
這不張教授又發文怒懟網友,這次更加犀利,對網友大加諷刺,根本不把網友放在眼裏。
這事本來就是小事一樁,現在搞得滿網風雨,這有什麼大不瞭的,錯就是錯瞭,你說你一個大學中文係教授,不應該有一種嚴謹的治學態度嗎?雖說是在自媒體平台發文,但也是代錶自己的言行,也應該注意自己的身份。何其如此的倔強,真的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嗎?到底網友惹瞭張頤武教授的那根神經,讓張教授如此動怒,對網友瘋狂怒懟。
我們知道北大校長林建華曾發生過誤將“鴻鵠之誌”讀成“鴻告之誌”,這件事也在網上發酵,然而林校長與張教授截然相反,不是反駁,而是勇於麵對,直接對學生發瞭一篇道歉聲明。看看人傢林校長的道歉信,那是言真意切,讓讀者感慨,更讓讀者瞭解瞭那個時代真實的學習情況。包括北師大師生在內的廣大網民都很理解林校長的這一錯誤。這事不僅僅沒有給林校長丟臉,而且還增加瞭不少魅力。
林建華校長齣生於1955年,比1962年張頤武大7歲,也就是說林建華學習年代恰恰是那個非常年代,根本就沒有學習的條件。
張頤武比林建華校長要好一些,但也強不到哪裏去,1980年考上的北大,其語文基礎知識能比林建華校長紮實多少,不好說。
所以看瞭上麵這些問題,我們就知道,中小學是語言文化知識學習和接受能力最強的年齡段,過瞭這個年齡段,很難再有提高,所以他們的語言文字知識水平到底怎樣不好說。
雖說基礎知識有缺陷,但不代錶人傢思想水平差,或許像張頤武教授和臧剋傢、矛盾、巴金、瀋從文等人的思想境界,也許比這些人水平還高。但基礎知識有缺陷這一點是先天不足,這一點張教授要承認,要和林建華校長一樣,大度一點。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弱點,缺點、短處或者叫傷疤,誰也不願意讓人揭短,這是人的常識,那位小律師揭瞭張教授的傷疤,作為大名鼎鼎的教授無法忍受的,於是反擊。其實這樣的反擊恰恰暴露的張教授內心的痛點,也就是張教授的短處。
或許這就是張教授發怒的真正根源。
張教授這一發怒,也引來不少人的支持,我們看看都是誰?
第一個項立剛,這位曾經極力為聯想柳傳誌辯護的大人物,相當瞭得,還是什麼創始人,隻要被這個人支持的,這裏麵好事不多,總讓普通民眾感覺哪裏有問題,來看看他是怎麼維護張教授的,項立剛口口聲聲說那些對張教授提齣批評意見的人是壞人。
這有點奇葩瞭,彆人批評一下就是壞人嗎?你項立剛極力為聯想柳傳誌辯護,被無數網民罵慘,還不知趣嗎?
再看另外一位北大教授叫曹和平的,也在極力地為張教授辯解。還說什麼1450,實際上通過包括張教授在內的對於網友質疑,都在上綱上綫,有著上世紀6、70年代的文化烙印,無論是思維上還是行動上都很明顯。因為那個時代的文化深深地印在他們的腦子裏,根深蒂固,動不動就用那個時代的標準去看待問題、考量問題。
還有媒體號為懷疑探索者,也對張教授進行辯解,並對網友指齣的張教授的毛病進行駁斥。但總體看來與上述的幾位思路相似。
那麼我們通過上述幾位為張教授辯解的人的內容來看,這些人的思維模式局限於上世紀6、7年代,總是以那個年代的想法來考量當下問題,思想略顯陳腐瞭許多。
其次,這一批人是那個時代的幸運兒,這批人成為那個時代的佼佼者。然而由於時代原因,沒有獲得良好的文化曆史基礎教育,這是相當大的欠缺。
當然,這些人已經成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到現在30餘年的社會精英,在這30年裏,他們掌控著當時社會的很大一部分話語權,如今這些人已到退休年紀,話語權逐漸在消退。
所以當有人對他們中的人提齣質疑時,揭瞭他們的傷疤時很不爽,自然其他誌同道閤的人會齣來力挺。明麵上挺得是張教授,實際上挺得是他們自己,也是他們這個群體。
這纔是問題的實質,如今的年輕人,都有著獨立的人格,獨立思考能力,不人雲亦雲。他們對於判斷問題是非的標準隻有對與錯、真與假,畏真理而不畏權勢,什麼教授、專傢、學者絕不盲從。
當然這也是當下年輕人經過網絡上多年來總結齣來的經驗,一些所謂的專傢、學者,都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蕩的人物,年輕人根本就瞧不起這一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