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4/2022, 11:14:12 AM
俄烏衝突升級持續到第28天,局勢開始發生一些變化:
澤連斯基,鬆口瞭。
他在接受采訪時提到,願意和普京討論烏剋蘭放棄加入北約的承諾,以換取俄羅斯停火的保證。
澤連斯基“ 讓步 ”,最著急的,還是美國。
美國已經放齣消息,馬上要去北約商量應對俄羅斯的事項,還要宣布對俄羅斯的最新製裁。拜登還想著,把俄羅斯踢齣G20。
最能體現美國焦急心態的,還是在戰場。
美國剛忙著給烏剋蘭從波蘭弄飛機,現在又在給烏剋蘭要防空導彈係統,還追加瞭8億美元的軍事援助,用來彌補烏剋蘭的防空力量。
三種舉動,都在釋放一個信號: 這個仗,必須給我打下去 。
堅持不與俄羅斯正麵交戰的美國,在用自己的方式, 操縱 這場戰爭。
在軍事援助上 ,美國現在有點有求必應的意思瞭。
幾天前,澤連斯基在美國國會演講時提到過,如果美國和北約不敢在烏剋蘭設立禁飛區,那就給烏剋蘭提供S-300防空導彈係統,來扭轉烏剋蘭在製空權上的劣勢。
沒過多久,先是有美國官員承認,阿拉巴馬州“不為人知”的紅石兵工廠的部分物資已經在運往烏剋蘭的途中。
這個兵工廠,存放著幾十年來,美國從各種渠道 秘密獲取 的蘇製裝備。其中就有S-300係統。1994年,美國花瞭1億美元,秘密買瞭它和其他的裝備。
隨後,北約國傢決定嚮斯洛伐剋提供3套“愛國者”導彈防禦係統。
▲“
愛國者”導彈防禦係統
幾天前,美國國防部長訪問斯洛伐剋。當時,斯洛伐剋防長就提到,隻要美國和北約給我們提供新的防空係統,那斯洛伐剋就願意將手裏的S-300係統,提供給烏剋蘭。
美媒之前的報道透露,一套“愛國者”的售價是10億美元。
不久前,為瞭讓波蘭給烏剋蘭送飛機,美國在波蘭部署瞭2套“愛國者”。現在,為瞭S-300係統,又齣瞭3套。
為瞭能讓這仗打下去,美國,也是“ 下血本 ”瞭。
就在前不久,拜登還簽署瞭一項支齣法案,其中的一筆錢,就是為烏剋蘭提供136億美元的援助。
136億美元是什麼概念呢,一個細節能證明它的“含金量”:
拜登簽法案的同一天,白宮宣布,美國政府用於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的經費即將用完。
這是因為,在這之前,有一項撥款金額和136億沒差太多的抗擊疫情的法案,被共和黨人和部分民主黨人, 一起給否瞭 。
比“救命錢”還緊急,現在明白136億美元的份量瞭吧。
美國納稅人可能想不到,非但等不到救命的錢,還要再掏腰包給烏剋蘭提供援助。
這還隻是一部分。拜登政府上台以來,先後5次增加給烏剋蘭的軍事援助:
2021年9月1日,承諾提供價值6000萬美元的軍事裝備;
2021年12月底,提供瞭價值2億美元的軍事裝備;
2022年2月25日,提供瞭包括彈藥、反裝甲武器等在內,價值3.5億美元的軍事裝備;
2022年3月12日,提供瞭包括防空係統在內,價值2億美元的軍事裝備;
2022年3月16日,提供瞭價值8億美元的軍事裝備。
加起來一共16.1億美元的裝備,走的是“動用資金總統令”(Presidential Drawdown)的程序。
這一程序賦予美國總統 繞過國會 , 直接動用 美國軍事庫存,對外援助的權力。
五次援助的清單並沒有完全被公布,但根據現有信息,至少已經顯現瞭三個信號:
一是 美國援助的力度在增大 。
最近的這次援助,有800套“毒刺”防空導彈、2000枚“標槍”反坦剋導彈,相比於之前,數量都有瞭提升。
二是 美國援助進入瞭一個新的階段 。
這次援助的武器清單裏,齣現瞭被拜登稱為“最尖端、最完美”武器係統的“彈簧刀”無人機。
這種無人機,可以理解為配備攝像頭的“智能炸彈”,能精準打擊地麵目標。
但這樣的東西,美國隻給瞭100套。
這其實就引齣瞭第三個信號,美國是 要讓烏剋蘭把俄羅斯拖入戰爭的泥潭 。
怎麼拖呢?
再看美國援助的武器――“標槍”反坦剋導彈。
這種導彈確實實用,殺傷力也夠。但它在美軍的此類裝備體係中,是 最底層、應急 的裝備。
換句話說,就是在遠程、中程的反坦剋裝備都沒成功的情況下,步兵扛著“標槍” 和坦剋肉搏 。
根據美國陸軍的文件,要發射一枚“標槍”導彈,光是準備時間,就需要2分鍾左右。這對於反坦剋來說,已經非常危險瞭。
美國的潛台詞就是, 讓烏剋蘭士兵拿命去換俄羅斯的坦剋 。
軍事專傢蘭順正告訴譚主, 從這些武器就能看齣來,美國是想用較低的“人力成本”,通過“人肉盾牌”的方式,遲滯或者削弱俄羅斯的進攻 。
這就是美國的目的。為瞭達成這一目的,美國也是煞費苦心。
為瞭盡快讓烏剋蘭拿到這些援助,繼續同俄羅斯作戰,美國也著實“下瞭一番功夫”。
北約之行,拜登還專程要去趟波蘭。知道為什麼嗎?因為波蘭,對於武器運輸來說,很重要。
和烏剋蘭接壤的北約國傢有四個:
匈牙利
羅馬尼亞
斯洛伐剋
波蘭
其中,匈牙利明確錶示,不會嚮烏剋蘭輸送武器,不想“ 像一枚棋子 ”一樣,被美國犧牲掉。
而斯洛伐剋、羅馬尼亞,這兩個國傢與烏剋蘭的邊界,都有山脈阻隔。能過,但不好過。
最為便捷 的,還要屬波蘭。
大量武器從美國在歐洲各地部署的軍事基地中被取齣,通過各種方式運往波蘭。
比較受歡迎的是熱舒夫機場。它離波烏邊境隻有100公裏,距離烏剋蘭西部城市利沃夫約170公裏。已經有媒體拍到,該機場經常有軍用車輛進齣。
為瞭隱蔽起見,武器和設備需要被分解成較小的貨物,由汽車車隊來運輸。
波蘭媒體的報道已經透露,運送武器的是 民用小型汽車 。
▲
美媒的報道稱,這是一支在波烏邊境運送軍用物資的車隊
這樣一套流程,聽起來很復雜,但這卻是美國控製這場戰爭的手段中,擺在桌麵上最明顯的一種瞭――畢竟,運送武器的車再小,也會被發現。
但有些手段,並不容易被發現。
美國的第二種手段,是情報係統 。
最近大傢都在討論俄軍高級將領陣亡的事情。美媒報道稱,俄羅斯黑海艦隊一級艦長在馬裏烏波爾的作戰中陣亡。
這種 精準點殺 ,很難不讓人想到當年的蘇萊曼尼。
事實上,據路透社報道,烏剋蘭國防部開始使用一傢美國公司的麵部識彆係統。該公司的數據庫中,有超過100億張照片,其中,來自俄羅斯的有20億張。
單純從技術角度來講,通過AI識彆與搜索,是可以達到這種效果的。
要知道,這隻是一傢公司提供的數據支持。
在經曆瞭喀布爾的失敗後,美國情報機構已經將這次的俄烏衝突,視為“美國情報力量的復興”。
體會一下美國情報官員的幾個用詞:
我們與烏剋蘭之間的情報共享是 革命性 的;
我們在提供俄羅斯軍隊“ 非常接近實時 ”的情報;
在我35年的工作生涯中, 從沒有過 更精準、及時的共享。
3月17日的一場聽證會上,美國國防部負責情報的官員再次承認,美國給烏剋蘭提供的情報,在“發揮作用”。
俄羅斯人,某種程度上不僅要和美國的技術對抗,還要和美國成熟的理念與模式“作戰”。
這就要提到, 美國控製戰爭的第三種方式,培訓 。
早在2015年,美國中央情報局秘密啓動瞭一項培訓計劃,教烏剋蘭同行如何狙擊,如何操作“標槍”等武器,如何使用秘密通訊工具。
根據美媒報道,這一項目已經在當地“生根發芽”――最初的學員會成為教官,繼續傳授所學的知識。
事實上,自1993年開始,加州國民警衛隊就和烏剋蘭軍方保持著密切的關係。
▲今年2月,烏剋蘭士兵和美國國民警衛隊一起進行訓練
其中一些人不僅要學習相關的軍事技能,還要進入美國國防部工作,學習美軍的決策能力,模仿建立一套美式的指揮和控製程序。
在俄烏衝突升級後,仍然有不少“教官”進入烏剋蘭,培訓烏剋蘭軍隊。
用盡各種手段,美國生怕俄烏之間打不下去。
烏剋蘭那邊 槍炮一響 ,美國這邊就有人“ 入袋黃金萬兩 ”。
其他的都不說,單論這些天,就有不少美國政客的腰包,鼓瞭起來。
據美國媒體披露,美國有至少18名國會議員或其配偶,持有雷神技術公司、洛剋希德-馬丁公司的股票。
美國眾議員盧瑟福,更是在俄烏衝突升級當天,購入瞭雷神技術公司的股票。
而這兩傢公司,自二月底,股價上漲幅度達到過3.9%和8.3%。
它們隻是戰爭財的一個小小的切麵。
負責審批軍火商對外軍售的美國國防部防務安全閤作局,已經專門成立瞭“歐洲危機管理小組”,來審批和烏剋蘭局勢相關的具體采購需求――源源不斷的訂單, 都快忙不過來瞭 。
美國國防部前官員富蘭剋林・斯平尼用一句話,描述瞭美國當前的景象:
這沾血的錢,一些美國政客賺得心安理得。
1979年,蘇阿戰爭爆發時,美國開始暗地裏援助阿富汗遊擊隊。
美國的行動,可以用一句話來形容:
讓鍋一直開著,但彆溢齣來――想用自己不斷輸血,來給自己最大的敵人放血。
最終的結果是,美國嘗到瞭玩火燒身的滋味。
現在看來, 當年的疼,怕是又忘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