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1/2022, 2:32:49 PM
一提起諸葛孔明,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若不是有他為劉備獻計,就不會有之後的天下三分之一。
然而,就是這樣一位謀士,在三國軍師中隻排名第六,那前五位又分彆是誰呢?今天,咱們就來聊一聊這個話題,或許會刷新你對諸葛亮的認知。
被劉備三顧茅廬,方纔齣山的諸葛孔明
諸葛亮是三國時期劉備陣營的謀士,他生於公元181年,在公元234年去世。東漢末年,戰事紛飛,群雄逐鹿天下,劉皇叔的實力過弱,根本無法與袁紹、曹操等人的勢力相比。
為瞭創下一番偉業,劉備在他人的建議下,選擇前去隆中,拜訪在此地隱居的諸葛亮。而為瞭能夠得到諸葛孔明這樣的大纔,劉備更是三顧茅廬,纔成功請諸葛孔明齣山。
後來,憑藉著諸葛孔明的謀略,劉備的勢力開始逐漸擴張,甚至成為瞭天下三分的勢力之一。可以說,若是沒有諸葛孔明,就不會有今後蜀國的齣現。
也是因為如此,很多三國的粉絲將諸葛亮視為“三國第一人”,得臥龍者可得天下。不過,就是這樣一位神機妙算的人物,在三國的十大軍師中排名纔僅僅第六,那麼這十大軍師究竟都是誰?
三國十大軍師排名,諸葛亮竟然位居第六
三國時期,可謂是一個群星璀璨的時代,百年都難齣的文人武將,在這一時期全都紮堆齣現。其中,根據軍師、謀士的能力立下的功勞,後世人給他們進行瞭排名。
排名第十位的軍師名為陳宮,他原本屬於曹操的陣營,由於其足智多謀,被曹操視為心腹般的存在。可惜,但陳宮卻是一個正直之人,看不上曹操“寜教我負天下”的野心。
曹操殺瞭呂伯奢一傢人後,明知錯誤還殺瞭呂伯奢,兩人就産生瞭矛盾。後來陳宮選擇離開曹操,投入到瞭呂布的陣營。呂布目光短淺,根本不是一個值得效勞的主公,隨著呂布對戰曹操失敗,陳宮也失掉瞭自己的性命。
排名第九位的軍師名為徐庶,他是劉備手下的謀士,曾為劉備多次齣謀劃策,立下無數功勞。其中,“齣師一錶真名世,韆載誰堪伯仲間”的諸葛孔明,就是由徐庶舉薦給劉備的。
這樣一位齣類拔萃的人物,使得曹操見獵心喜。一次,徐庶在南下的過程中,徐庶的母親就被曹操所俘虜。對於此等情況,對母親十分孝順的徐庶,也隻能選擇離開劉備的陣營,成為瞭曹操的一名謀士。
後來,到瞭魏文帝時期,在朝廷中更是官至禦史中丞。徐庶雖然未給曹操獻過計策,但很多計策他都能看齣來,比如法正獻連環計的時候,他就欲言又止......
排名第八位的軍師名為陸遜,他是三國時期吳國陣營的人物。陸遜是有名的政治傢、軍事傢,對吳國忠心耿耿,幫助孫權成功地奪迴瞭荊州,是有名的社稷之臣。
劉備兵敗夷陵,就是齣自陸遜之手,但由於此人齣身於貴族世傢,後來被迫捲入進瞭黨爭,最後一代忠臣陸遜,竟然被活活氣死,可悲可嘆。
排名第七位的軍師名為司馬懿,大傢對這個人物十分熟悉,畢竟最後就是司馬懿的子孫後代,成功地篡奪瞭曹魏江山,使得三國歸於晉朝,高平陵一戰讓司馬懿名揚天下。
司馬懿是有名的謀略傢,年少時就聲名遠揚,這使得他進入瞭曹操的視綫。後來曹操齣任丞相,為瞭將司馬懿納入麾下,曹操更是不顧司馬懿的個人意願,直接給他賜予官職。
司馬懿十分擅長謀略,在戰場上更是多次立下功勞,其中諸葛亮率領隊伍進行的兩次北伐,都被司馬懿給成功抵擋。嚴格來說,他更像是一個陰謀傢,軍事隻是他的“副業”。
至於在軍師中排名第六的,就是之前已經提及過的諸葛孔明,雖然他與法正共同被稱之為臥龍和鳳雛,劉備更是曾評價道:“孤之有孔明,猶魚之有水也”。
但是這樣一位幫助劉備建立蜀漢的謀士,卻依舊隻能在軍師排行榜中屈居第六,他與司馬懿很相似,屬於政治傢的範疇,綜閤實力很強,但軍事能力多少有些弱。
排名第六的為諸葛亮,前五名又分彆是誰
排名在諸葛孔明的前五位軍師,他們分彆是郭嘉、法正、魯肅、荀攸和賈詡。其中,郭嘉、荀攸和賈詡都是屬於曹魏陣營的謀士,這五位謀士都是三國有名的大纔。
賈詡排名第一,他生於公元147年,死於公元223年,是曹魏的開國功臣之一。最初,賈詡卻是曹操的敵人,他曾經是董卓的手下。隨著董卓的死亡,賈詡又輔佐瞭張綉,甚至兩次用計成功地打敗瞭曹操。
公元199年,張綉不敵曹操,最後隻能投降,賈詡就這樣來到瞭曹操的陣營。麵對賈詡這樣的人纔,曹操不但沒有記恨賈詡之前害得他兩次大敗,反而摒棄前嫌,將他收為己用。
賈詡也不愧第一謀士之名,在被納入曹操的勢力後,多次給曹操獻計。建安16年時,賈詡更是嚮曹操獻上離間之計,使得敵軍陷入內戰、自亂陣腳,成功打贏瞭渭南之戰。
除瞭賈詡以外,同樣身為曹操謀士的郭嘉和荀攸,他們分彆排名第五和第二。郭嘉年少時,他就已經料到這個天下遲早會大亂,是一位著名的奇謀。
剛開始,郭嘉選擇加入到袁紹的陣營,但不久後就發現對方並不是一位英明的主公,於是就選擇離開。直到六年後,郭嘉在他人的引薦之下,來到瞭曹操麾下,並發現這纔是真正要輔佐的主公。
得到郭嘉的曹操,是如魚得水,更是多次公開錶示郭嘉是自己的“奇佐”。但可惜此等神鬼莫測的謀士,卻英年早逝,最後病死在討伐烏桓的途中。
排名第二的荀攸,在戰術方麵十分靈活多變,生前更是設下奇謀12計。荀攸跟隨在曹操身邊,為其南徵北戰多次齣謀劃策,其中官渡之戰的勝利,可以說荀攸是功不可沒。
在荀攸的輔助之下,曹操成功地統一北方,曹操更是認為荀攸是自己的“謀主”。不過,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更偏愛蜀漢一方,所以對這三人沒有過多的刻畫。
剩下的兩位軍師,分彆是排名第三的魯肅和排名第四的法正,前者屬於吳國陣營,後者屬於蜀國陣營。魯肅是東漢末年傑齣的戰略傢和外交傢,正是在他的獻計之下,孫權決定和劉備聯手共同對抗曹操。
於是,就有瞭後世著名的赤壁之戰,三國鼎立的格局也被徹底奠定。對於魯肅的刻畫,《三國演義》多少有些偏頗,魯肅的模闆更像是張良。
法正是劉備的謀士,最主要的成就就是幫助劉備奪取瞭西川等地,他很擅長奇謀,更是曾被陳壽評價:可與曹操手下的郭嘉相媲美。值得一提的是,龐統也是一位軍事大纔,但他的軍事纔能太過極端。
雖然名氣很大,但綜閤的軍事實力稍微有點差,對此你有什麼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