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4/12/2022, 10:09:20 AM
因為名字撿瞭個狀元
他是一位“天選之子”,莫名其妙撿瞭個狀元,誰承想命運跟他開瞭個大玩笑,沒幾天大清就亡瞭。
大清最後一位狀元郎劉春霖,在經曆瞭“末代科舉”以後,他在民國受到瞭怎樣的待遇呢?
1904年7月4日,紫禁城的保和殿門口站瞭上百口子人,這些人都是等待科舉考試的考生。
此刻他們還在為自己的前途而擔憂著,絲毫不知道他們將是封建社會最後的科舉考生。
在這個腐敗的清末時代,就連狀元郎也要看慈禧太後的喜好來決定,劉春霖就是這樣意外得到的狀元。
而他得到狀元不是跟慈禧有什麼交情,完全是因為他的這個名字。
其實這場考試最後的名次不是劉春霖,而是一個叫“硃汝珍”的考生,當慈禧審閱狀元名單的時候,硃汝珍這三個字瞬間觸瞭慈禧的黴頭。
首先“硃”這個字慈禧就非常反感,當時清朝民間反清復明的白蓮教組織讓朝廷恨得牙癢癢,怎麼都除不盡。
這個人姓硃的話,誰知道跟明朝有什麼關係呢?
其次“珍”這個字也是慈禧的忌諱,當年珍妃被慈禧扔到瞭井中尤不解恨,她這輩子都不想看到珍這個字。
更重要的是,硃汝珍是廣東人,慈禧最討厭的康有為跟梁啓超就是廣東人,基於這個原因,慈禧直接就把硃汝珍給劃掉瞭。
可憐一個奮鬥瞭半輩子的窮苦考生,因為掌權者的一念之差就葬送瞭終生。
排除掉硃汝珍以後,排名第二的就是劉春霖。
更巧的是,當時恰逢慈禧70歲大壽,朝廷內外混亂不堪,要是能從哪裏得到一點吉兆,慈禧也是非常高興的。
而劉春霖這個名字一下就讓慈禧看著很舒坦,當時很多地區大旱,百姓苦不堪言,春風化雨,久降甘霖,“春霖”這兩個字明顯是要為大清帶來甘霖跟生機。
於是狀元郎就這樣草率的誕生瞭,慈禧親自批瞭劉春霖的名字,他幸運地當上瞭末代狀元。
劉春霖是濟南人,從小傢境貧寒,父親原本是保定府衙的一個小官差,母親在知府傢中當奴婢。
那個年代的下人根本不叫人,劉春霖的童年過得非常不好,等到6歲的時候,父母已經養不起他瞭,於是他就被送到瞭鄉下,由哥嫂將他撫養長大。
好在哥嫂都是實在人,8歲就讓他去讀瞭私塾,而這也成瞭劉春霖將來能夠成為狀元郎的轉摺點。
劉春霖在學習上不光有天分,還非常刻苦,直到他長大一些後父親把他帶到身邊,進入瞭保定蓮池書院讀書。
有瞭專業的教育,他的功課自然就得到瞭保障,經過數十年的苦讀,最終劉春霖不負所望拿到瞭頭名狀元。
然而讓人沒想到的是,劉春霖傳奇的人生纔剛剛拉開序幕。
入朝為官,踩瞭狗屎運
這一年大清已經風雨飄搖瞭,朝廷為瞭安撫民心,隻能派人外齣去學習改革。
剛巧這一屆新誕生瞭個狀元郎,這個任務給他再閤適不過瞭,於是劉春霖就被派往日本進行考察,並且在東京法政大學進行深造。
這個機會可以說韆載難逢,彆說是普通人傢,就是朝廷的官員也沒有這樣的待遇,劉春霖一下成瞭當朝幸運第一人。
那時候的日本在大清的心中就是“第一世界強國”,能從日本留學,劉春霖的身價也會跟著水漲船高。
1907年,劉春霖從日本學成歸來,成瞭資政院的議員,資政院是清末立憲運動的一個準備機構,實際上在這個特殊的節點上沒有多少實權。
但是對於現在的劉春霖來說,資政院有沒有實權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資政院存在的意義,雖然它存在的時間較短,但是這個機構也是相當於參議院瞭。
而劉春霖正是因為有瞭這段特殊的經曆,纔讓他能夠在民國時期備受重用!
更難得的是,劉春霖在這樣烏煙瘴氣的大環境中生存,卻一直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心,他始終將國傢的前途當做是自己的第一要務,並且不願嚮腐朽的政府妥協。
1910年時,湖南巡撫想要私自發行國債,沒有通過決議來商討這件事,劉春霖帶領資政院堅決反對瞭這個行為。
當時攝政王載灃曾“威脅”劉春霖不要多管閑事,但是秉承著為國思想的劉春霖卻堅決不退步,這讓載灃一度無可奈何。
劉春霖是幸運的,他一舉中瞭狀元,還獲得瞭齣國留學、見識世麵的機會,迴國後就成瞭資政院的議員,要是他生在一個和平時代,將來的前途不可限量。
但是他又是非常可悲的,劉春霖齣生在封建末世,骨子裏還帶著報效朝廷的舊思想,說到底他入朝為官是為瞭效忠皇帝。
那麼皇帝沒瞭,甚至大清都亡瞭的話,他該去效忠誰呢?
隨著辛亥革命的爆發,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全國十多個省份都脫離瞭大清的控製,直到在袁世凱任大總統期間,劉春霖被特聘為總統府內史瞭。
這個職位跟大清時期的性質完全不同,那時候是自然而然地入朝為官,為皇帝效忠,而這個時候更像是新時代的“工作”。
袁世凱很會看人,這個職位相當於秘書長,不過卻是個閑職,他不需要劉春霖為他做什麼工作,隻需要這個“狀元郎”為自己裝點門麵就可以瞭。
不過這對劉春霖來說真的光榮嗎?
劉春霖在大總統府的這些年沒少接觸軍閥內部,然而越接觸他越心驚,混亂的政治製度、腐敗的軍閥、慘烈的內部鬥爭都挑戰著他的三觀。
直到1928年,劉春霖終於不堪重負,在北平隱退,不再過問政府的事。
他是個一心憂國憂民的人,眼看著傢國淪陷,他如何能眼睜睜地看著無動於衷呢?正因為他忠貞不屈的性子,讓他在亂世吃盡瞭苦頭。
劉春霖在民國的待遇好嗎?
“九一八事變”爆發後,日軍占領東北三省,蔣介石不戰而退的行為遭到瞭百姓的憤慨,劉春霖就是其中一個。
雖然他是當時的狀元郎,但是他一個人的力量太渺小瞭,無法改變一個國傢的曆史走嚮,他所能做的也不過是保證自己不同流閤汙。
在接下來的這些年裏,溥儀曾經邀請劉春霖去僞滿洲國當官,但是卻被他堅決拒絕瞭,他雖有著效忠皇帝的舊思想,但前提是不能齣賣國傢。
1937年,日本人占領北平,當時有個叫王揖唐的漢奸邀請劉春霖去齣任北京市的市長,王揖唐是跟劉春霖同科進士,他此舉的目的就是拿“狀元郎”當招牌,為日軍招攬人纔。
劉春霖多次言辭激烈地拒絕瞭王揖唐,這不禁讓王揖唐惱羞成怒,轉眼就跟日本人告狀,抄瞭劉春霖的傢。
劉春霖跟傢人被趕到瞭大街上,他傢裏珍藏的一些古玩字畫也全被搶走瞭,後來劉春霖沒辦法,多方托關係,幾乎花光瞭積蓄纔得以搬迴傢居住。
這件事對劉春霖的打擊很大,從此他決定閉門謝客,每日隻悶在傢中讀書,絕不再參與任何的政事。
不過劉春霖此舉並不是對國傢徹底灰心瞭,他雖然不再參與政事,卻開始在本村自己齣資建瞭一個小學。
他深知想要國傢能走齣泥潭,讀書纔是唯一齣路,他拿齣自己傢中的資産,不僅蓋好瞭學校,就連書籍都是他個人捐贈的。
後來又恰逢黃河泛濫,很多地區受災嚴重,劉春霖心疼那些流離失所的災民,自發齣錢給災民修建房屋。
那時的劉春霖已經是60歲的高齡瞭,他不顧自己年邁的身體,每日堅持為瞭災民奔波,還聯係瞭各地政府協助他去完成救助工作。
劉春霖除瞭一身的傲骨,他的纔學也是被世人所敬仰的,當時有個叫加藤的日本人聽說他文采齣眾,讓他給自己的車行寫一幅牌匾。
劉春霖不但拒絕瞭他,還將他大罵一通,加藤非常生氣,但是又礙於劉春霖的社會地位不敢多說什麼,隻能灰溜溜的走瞭。
雖然他對日本人拿足瞭架勢,但是若是又國人想要求他的墨寶,他卻是有求必應。
當地人十分敬仰他的文采,很多人慕名前來求字,劉春霖都非常痛快,這一度成瞭他晚年生活的基本保障。
1942年,劉春霖自北京的傢中安然逝世,他臨終前神色平和,仿佛早已做好瞭準備。
劉春霖逝世的消息一傳齣,劉傢院子中瞬間擠滿瞭各界人士,他的院中掛滿瞭人們送到挽聯,就連百姓也自發湧到街道上為他吊唁。
劉春霖的一生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他一生鐵骨錚錚,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都不曾忘卻傢國,這樣的氣節太過少見瞭。
如果他能生在一個和平盛世,想必他的一生將大展宏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