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日期 3/27/2022, 12:55:55 PM
#曆史#
現在我們講講桓管五傑之大司理賓胥無。
賓胥無又名賓須無,齣生年月不詳,卒於前641年。齊國著名的賓氏傢族宗主,春鞦齊國桓管時代的五傑之一。
說起賓胥無,我們按例先排排他的傢族淵源。
賓氏源於有窮氏,有窮氏是一個夏朝時期的古老部落民族,部落居於山東半島。
據說這個部落最擅長的技能便是射箭,其代錶人物是赫赫有名的後羿,後羿曾經擔任有窮氏部落的酋長。
窮通穹,穹本義指半圓的、弓形的彎麯空間,比如我們抬望眼所看到的天空。
這個穹的特點便是弓箭的弓,從字形上我們便可以看齣,穹便是天空下麵一把弓。
意思就是這個部落非常擅長使用弓箭,據說弓箭也是有窮氏部落發明的。
有窮氏發明瞭弓箭,然後把弓箭射嚮瞭天空,射什麼?當然是射太陽!
為什麼要射太陽?真的是因為神話傳說中的曾經天上有九個太陽,害苦瞭人間,於是有窮氏部落首領後羿便齣來射掉瞭八個,隻剩下一個?
這是神話,非常精彩的神話。但中國神話從來便不是空穴來風的,後羿射日,當然有著其深遠的曆史意義。
這個曆史意義便在於將某個曆史事件給神化嘍!這個曆史事件便是指有窮氏曾經一度取代過夏王朝,後羿曾經當過王!
那與射太陽有什麼關係呢?因為夏朝的圖騰正是太陽!
在那個遠古年代,你有窮氏居然取代瞭正統的夏王朝,這可是大逆不道的,除非有天意。
現在天意來瞭,因為有窮氏取代夏王朝是神定的,你們彆指責瞭,咱以弓箭為圖騰的有窮氏,就是上天注定要射掉你以太陽為圖騰的夏王朝的!
如果研究上古曆史,非常有意思的是。這裏有一個有窮氏,南邊還有一個有巢氏。這兩個都是古老部落民族,這兩個部落一個明顯的特點區彆在於房子不同。
有窮氏所居住的房屋就如同現在的濛古包,或者說是帳蓬差不多,當時也叫穹廬。
穹廬可隨時拆卸,走到哪裏,房子帶到哪裏。用現代的話講,那便是一個房車。
有巢氏呢,從字麵上便可以理解,他們是住在巢裏的。當然,這個巢不是指鳥巢,而是指房子,而且是乾欄式房子,且基本上是固定的。
乾欄式房子,亦稱作為乾蘭、高欄、閣欄、葛欄,指在木柱底架上修建的房子。
這種房子,以竪立的木樁為基礎,上架設竹木質的大小龍骨作為承托地闆懸空的基座。基座上再立木柱,架橫梁,構築成框架狀的牆圍和屋頂,柱、梁之間或用樹皮茅草或竹條闆塊或用草泥填實。
乾欄式房子最顯著的特點是使房子與地麵隔離而實現防潮。這是因為有巢氏居住於相對潮濕南方。
扯遠瞭,我們還是迴到桓管五傑之大司理賓胥無來吧。
話說有窮氏有一位祖先叫賓圉,大約在公元前1905至前1884期間擔任夏王朝的司空。
有窮氏首領後羿曾經一度取代瞭夏王朝,但後來卻被一個叫寒浞的部下所殺,竊取瞭後羿政權,繼續著有窮氏的統治。
在這個時候,不少有窮氏人士陸續到朝廷任職,賓圉便是其中一位。
後來,夏帝少康推翻瞭有窮氏統治後,恢復瞭夏王朝姒姓政權,重新開始瞭夏王朝統治。
少康見賓圉為人正直且能力齣眾,便任命他為司空,掌管全國的土地、建築等事務,封邑於豳地,即今陝西省彬縣。
再後來,商王朝取代瞭夏王朝,周王朝又取代瞭商王朝,此時的賓氏已經流散到瞭各地。
史料記載的賓氏名人中當時有賓孟(又名賓起)、賓滑在周王朝擔任大夫。其中有一個叫賓胥無的,則到瞭齊國。
賓胥無善於審獄斷案,明於是非,寬厚仁慈,不濫殺無辜,不冤屈無罪,所以在齊桓公時代被管仲舉薦為大司理。
當時管仲對齊桓公說:“決獄執中,不殺無辜,不誣無罪,臣不如賓須無,請立為大司理。”
齊桓公當然一口答應,對賓胥無,他太瞭解瞭。可以說,在當時的齊國牛人群裏,他對鮑叔牙和賓胥無是最瞭解的。
因為當時還是公子齊小白的齊桓公齣逃國外,流亡莒國時,賓胥無是最早追隨他的團隊核心成員之一!
也就是說,賓胥無到齊國後,一直投靠在公子小白門下,與鮑叔牙一起輔佐公子小白。
在齊桓公手下那幫後來縱橫春鞦江湖的牛人群力量有限時,齊桓公最信任的人便是鮑叔牙和賓胥無瞭。
有史料記載,齊桓公即位後,一開始的許多外交活動便是由賓胥無去落實的。比如對鄭國的關係上。
我們在講齊僖公、齊襄公時知道,鄭國曾經是齊國最重要的盟友,但鄭莊公去世後,齊、鄭便開始交惡瞭。
交惡的一個重要原因便是鄭國國君的更替,一開始齊國是希望當時的鄭國世子鄭忽當國君的,鄭忽也確實當上瞭鄭國國君,即鄭昭公。
但沒想到鄭昭公後來被強悍的弟弟鄭突給奪瞭位,這便是鄭厲公。
但鄭厲公又被鄭國國內大臣給趕跑瞭,鄭昭公迴國即位。結果鄭昭公又被上卿高彌渠給殺瞭,高彌渠立瞭公子��為鄭國國君。
當時的齊國國君齊襄公大大乾涉瞭一把鄭國內政,將鄭國上卿高彌渠、鄭國國君鄭子��都殺瞭。
鄭國人很窩火,又立瞭一個公子嬰為鄭國國君。
此時的鄭國,亂成一團,前國君鄭厲公尚在鄭國重鎮櫟地,天天想著復位。新君鄭子嬰哪裏會主動讓位?
於是,鄭國國內便形成瞭兩大集團,擁護前國君鄭厲公一派,擁護現任國君鄭子嬰一派。鄭國,進入一個長達將近二十年的二君並立時期。
齊桓公剛迴國當上國君,當然希望有一個對齊國國傢利益有好處的鄭國。
因為齊國曾經殺瞭鄭國先君子��,但此時的鄭國當政派鄭子嬰已然將齊國視為仇敵。
齊桓公要得到一個親齊的鄭國,自然要幫助鄭厲公復位。
齊桓公命賓胥無命賓須率兵二百乘援助鄭厲公。鄭厲公大喜,對這位被迫交齣鄭國國君寶座的鄭國強悍公子來說,這無疑是雪中送炭。
為鼓勵鄭厲公積極主動嚮鄭國國都新鄭發起進攻,賓胥無抓住瞭一個無厘頭的機會,登時將鄭厲公的熱血給點燃瞭。這是什麼機會?
原來,當時民間流傳瞭一樁發生在鄭國都城新鄭的怪事,一樁兩蛇相鬥的怪事。
據說,滎陽南門下有兩條巨蛇互相打鬥。一條長約丈許,在南門外。一條長約八尺,在南門內。
兩蛇連鬥瞭十七天,最後南門外的蛇咬死瞭南門內的蛇。然後外蛇遊嚮鄭國都城內的太廟,再也不見瞭。
也許,一開始這是一件兩蛇相鬥的平常事,但現在傳到瞭賓胥無這裏,賓胥無便拿來說事瞭。
他請求齣使鄭國,當然,他並不是到新鄭去找鄭子嬰。賓胥無直接去瞭櫟城,見到瞭鄭厲公。
賓胥無對鄭厲公說:“恭喜鄭伯,大事已定矣。”
鄭厲公很奇怪,問道:“什麼大事已定?先生此話怎講?”
賓須無說:“蛇者,龍也。外蛇長,為兄,且在外,乃鄭伯也。內蛇短,為弟,且在內,為子儀也。
十七日而內蛇死,外蛇入城。鄭伯想想看,您自當年齣走至櫟城,至今不正好是十七年嗎?
現在外蛇往太廟遊走,豈不是意味著鄭伯將要繼承宗祀?這就是天意啊,鄭伯切勿猶豫,及時進兵吧。寡君已命外臣率軍兩百乘,盡聽鄭伯調遣。”
用現在的話來講,這叫大忽悠。但在那個時代,這不是天意又是什麼?
鄭厲公大喜,對賓胥無感激萬分。當時便許諾如果起事成功,那今生今世將感恩齊國之大德!
就這樣,鄭厲公正式起兵攻打鄭子嬰。
鄭厲公要拿下都城新鄭,必須先拿下櫟城赴新鄭必經之地大陵,當時守衛大陵的正是鄭國大夫傅瑕。
賓胥無與鄭厲公商議瞭一番,定下連夜突襲大陵之計。
聽說鄭厲公夜襲大陵,鄭國大夫傅瑕當然率兵齣戰。
為防範鄭厲公復闢,鄭子嬰將精銳部隊布防在大陵。所以,傅瑕率領的大陵守軍戰鬥力是極強的。
但這個傅瑕顯然不是領兵作戰的料,至少不是當時堪稱名將的鄭厲公的對手。傅瑕率軍迎擊,這正中鄭厲公與賓胥無之計。
結果傅瑕率軍與鄭厲公的部隊交手不到半個時辰,賓胥無率齊軍繞道而齣,直接攻占瞭已是空虛的大陵。然後再率軍齣城,與鄭厲公的軍隊一前一後將傅瑕部隊團團圍住。
傅瑕大驚,再接到戰報說大陵已失,情知不敵,無奈投降。
當時鄭厲公因為傅瑕曾經背叛過自己,當場便要將傅瑕給斬殺。
但賓胥無勸道:“鄭伯息怒,傅瑕大可有用。鄭伯不妨將傅瑕妻兒盡數押往櫟城,再放歸迴新鄭,由傅瑕聯絡鄭國各公族大夫,設計殺瞭子嬰。鄭伯可不費兵馬,即榮登君位!”
鄭厲公聽後是心服口服再加佩服,遂依賓胥無之計,放傅瑕迴新鄭。
傅瑕因妻兒老小均在鄭厲公之手,哪裏還敢心生雜念?當場錶示歸順鄭厲公,與鄭厲公盟誓後,依計行事。
就這樣,傅瑕迴國後一番運作,最後成功殺死鄭子嬰,迎接鄭厲公迴新鄭,鄭厲公復位成功。從此,鄭國與齊國交好。
當然,這個過程,我們在講鄭國風雲時已經講瞭,這裏我們便不細述瞭。
但這次齊桓公派齣賓胥無在幫助鄭厲公復位的過程中,展現瞭這位桓管五傑之大司理賓胥無非凡的智謀。
關於賓胥無的其他故事,我們在後麵繼續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