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秀惠——每個人都在為這座城市盡自己的努力
鬧鍾準時響起,清晨五點十分。窗外還一片淺黑色,偶有燈光是小區的路燈。
洗漱後,穿好長衣長褲。走齣門,天依然未亮。小區很整潔,一路小跑到今天的集閤點。彼時,在“防控物資供應處”已經有三個工作人員在場。
按照要求,穿好誌願者防護服(今天是淺黃色的,我一直以為隻有淺藍色),和小區另外四位誌願者一起閤影。每個人背後的名字,在燈下閃著微暖的光,字字淺潤。負責總協調的社區工作者很年輕,看起來應該是剛畢業的大學生。我們都在同一個時代,遇上瞭這場突如其來的無聲“戰疫”。透過彼此溫柔而堅定的眼神,我們都在喊“加油”。
到瞭指定地點,醫務人員已經各就各位。清晨六點,第一批參加核酸檢測的人陸續到來。我看著他們的衣著,應該是附近建築工地的工人,衣服後麵印著“電梯組”“搬運組”等。年齡參差,眼眸相似。他們站在劃定的一米綫處,不插隊,不談論,安安靜靜的,就像這座城市裏的路燈,一盞一盞次第亮起卻沉默不語。有瞭他們,城市建設日新月異。
我手上 拿著“核酸檢測預約登記”,用手勢告訴他們,登記這個更方便。 有位年紀看起來略大的男子,拿著手機問我怎麼預約。 我教他“打開微信→掃一掃→按照提示登記→生成二維碼→截圖保存”,這樣以後采集核酸檢測的時候,可以不用帶身份證,又快又可避免接觸。 他感謝地笑瞭,那笑容,像極瞭春天濱海公園的海杉樹,樹皮和枝芽都在伸展。
整個上午,單單教參加采集人員預約登記,就花瞭不少時間。印象最深的是一位57年齣生的叔叔,生成二維碼後不懂得截圖,直接把手機拿給我,可是他的手機我也不懂如何截圖,後來不知道按瞭哪個鍵,總算搞定瞭。
彼時,八點零五分。 我發現我的嗓子有點疼,但不敢停下來喝水。 平時上課可以站四節課的,此時腳居然也有點疼。
這時候,小區的居民漸漸多起來瞭。大傢整齊有序地排著隊,站定,前移,亮齣預約登記二維碼,張大嘴巴“啊”,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采集的醫生,在他們的位置上,始終重復著相同的動作。他們的手臂,一定很酸瞭吧。
這時候,有人推著輪椅過來,誌願者們就上前搭把手,整個采集過程很順利。我同一棟樓的Anita小朋友也在人群裏排著隊,手裏拿著身份證、小區齣入證,安安靜靜地站著。我朝Anita小朋友笑著,對她竪起大拇指。警察說“這個小朋友怎麼自己一個人呢?傢長的心也太大瞭吧。”“她媽媽今天也當誌願者,喏,就是那位......”然後,我們都微微笑瞭。這座城市,應該很快就會好起來,因為有這麼多愛著她的人。
十點,陽光盛大,人群依然有條不紊地前移著。執勤的警察說,有點睏,今天四點就起床瞭。我看著他的警銜,年紀也不過二十三四歲的樣子。“我去年九月份剛畢業的。我們的民警都到一綫。老師,你今天誌願者時間是早班吧,快迴去休息。”我說好,是的,我們另一班的誌願者已經到位。“我一會買可樂或者咖啡給你解解睏,你這要一整天,太辛苦瞭!謝謝你啊。”年輕的警察堅持說不用,我終究沒買成。
十點十一分,我脫掉防護服、麵罩,換個口罩,噴灑酒精,迴到瞭小區。
小區的中庭,幾朵紫荊花在枝頭搖曳,雞蛋花光禿禿的枝丫像是春天的小屁孩光溜溜要跑進浴室的樣子,鞦韆很安靜兀自空蕩。我坐在中庭的椅子上,打開手機,屏幕不停地閃現。早上太早起然後一直在現場當誌願者,沒看手機,竟然忘記教育局要求的釘釘打卡,趕緊打卡上報。
前天個人購置的防疫物資還是沒辦法運送到位,整整一溜的消息和未接電話,我忙著迴復、協調、求助、再協調、再求助……最後打電話到紅十字,工作人員說如果當時捐給紅十字,他們會協調車輛運送的。
中午十一點四十五分,依然沒有能夠運送物資的車輛。望著空寂的小區中庭,我決定先迴傢。
全方位地衝洗後,看到 語文備課組群裏在探討今晚周考的事。 後來, 大傢 一緻決定把試捲答案提交到智學網,網課期間,讓學生“有儀式感”地參加考試。
十二點二十五分,煮瞭點麵綫。吃完,實在太睏瞭,就進屋午休。先生也在抗疫一綫,打來電話問我有沒有吃飯,吃什麼,“今天那麼早起,中午要好好休息一下”。我把手機鬧鍾關瞭,但不敢靜音,心裏還是記掛著那批防疫物資。
醒來時,已是下午兩點。同樣在抗疫一綫的閨蜜惠惠發來信息,“在忙什麼?早上誌願者服務還順利嗎?”聊瞭兩句,我跟她說“我想捐贈的那批物資還是沒辦法運送過來。”兩點半,她發來信息圖片是我們小區大門,“你下樓,我們一起去運。”兩個女子,集齊疫情期間該有的通行證等,開著車一路狂奔,從泉南路到東西大道,一路過關卡,齣示證件、登記、核實,終於見到我所購買的防疫物資。廠方運送的車輛裝得滿滿的,本預購的一萬個醫用口罩和一韆個KN95口罩,後來,我很“貪心”地把我的車裝滿,整整多齣瞭三大箱六韆個的醫用口罩。彼時,已是下午三點五十分。
“豐”雨共舟,“澤”無旁貸與君同
又一路狂奔,迴到小區地下停車庫。把物資整理好,和急需物資的單位進行簡單的溝通。多購買的六韆個醫用口罩,最終也悉數捐贈。惠惠說“彆緊張,慢慢來,剛纔有的電話講得太急瞭。”她看著我一臉疲憊卻精神抖擻,眼裏充滿心疼。
彼時,傍晚五點十分。簡單規劃瞭一下路綫,載著封裝好的物資,兩個人又開始一路狂奔在這座城市的街巷。
第一站,東海街道濱海社區。我們將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交給社區工作人員。惠惠堅持要我和對方閤個影,“這是一份紀念意義。”
然後,我們來到自己的學校。校長電話說:“我在封控區,無法前往學校接物資,讓劉主任和你對接。謝謝你,你要注意防控安全。”將疫情防控急需的物資交給我的同事劉主任,我們互相說瞭句“注意安全,辛苦瞭!”
第三站,臨江街道溪亭社區。彼時,黃昏迫近,暮色四閤。在古舊的義全街,惠惠將捐贈物資從車裏搬齣。這是通過 民盟泉州市委會 聯係的社區,防控物資緊缺,社區領導接過物資,很誠懇地緻謝。惠惠看著瘦弱的我,點點頭又心疼瞭一把,開玩笑地說,“你盡管忙,不用操心。我能當個很好的秘書。”透過彼此的眼神,很想擁抱一下她。我明白,我行走的旅程中,不隻是此刻眼前的惠惠,還有我的親人以及許多正能量的友人們,是他們陪伴著我一路前行,給予我熱量、能量、分量。情深不言謝,在心底貯蓄。
前往第四站時,路燈已經全部亮起來,整條街偶爾可見一兩輛救護車、“大白”駕駛的大巴車,和幾輛貼著紅色運輸字樣的車。經過的小區路口,都用鐵皮封住,隻剩一個可以進齣的門,誌願者和工作人員在現場守護著。抵達最初預定捐贈的泉州市總工會接受物資點,將物資悉數交給捐贈點。總工會楊主任一再感謝。目送著我們離開,我從後視鏡裏,看到他依然站立望著我們車輛離開的方嚮。
最後一站,少林寺。常定師父跟著車,幫我們把物資妥善接收好。師父自己也在假日城堡當誌願者。“每個人都在為這座城市盡自己的努力。你們兩個今天這樣奔波,要注意做好自身防護。嚮善,是人內心的一份力量。”這些話,我都牢牢記住瞭。
終於,所購置的疫情防控急需物資都抵達瞭它們應該發揮作用的地方。 (小編注:截止3月22日,七中支部盟員黃秀惠共捐贈醫用口罩 16000個 ,KN95口罩 1000個 。)
待明朝,初日照泉城
晚上七點二十五分,終於迴到小區。也不敢邀請惠惠上樓吃飯,隻好讓她自己默默迴傢。
轉身上樓,迴到傢,第一時間進行全方位地衝洗。整理完後,打開手機,有母親打來的未接電話,也有先生發來的視頻聊天,都沒有接到,一一迴復。也不敢告訴母親,今天去做瞭那麼多的事情,怕她擔心。母親說“阿妹子,你在傢上網課要多喝水。晚上要早點休息。”我的父母親,給予我生命,賦予我靈性,卻放任我為瞭“理想和前程”,飛到另一座城市。每當佳節或者偶有需要為他們做點事的時候,我都會忍不住自責。
隨後,煮瞭點麵綫,雖然頭有些暈,但我還想撐著把《愛拼會贏》看完,這部劇,算是這個疫情期間的花朵,讓這個宅傢期間有瞭幾縷芬芳。因拍攝地點是晉江,熟悉的紅磚石,五裏橋,梧林古村落,五店市都在鏡頭裏,更重要的是我的學生們也有參演該劇,雖然隻是群演,偶爾鏡頭掠過,但總覺得多一分親切熟稔。
晚上八點三十七分,還有很多關心的信息和電話,也都一一迴復瞭。檢查瞭學生提交的周測捲,感慨於這屆孩子們堅忍的學習態度。
十點,民盟泉州市委會餘副主委打來電話,對我的捐贈錶示感謝。 “疫情太突然,急需各種抗疫物資……”她還跟我分享瞭這些日子她在疫情防控一綫的感人故事。 “疫情無情,人間有愛。 ”我們互相鼓勁,都期待疫情早日結束。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把這座城市的節奏全部打亂。田安大橋靜得隻聽見水波的呼吸,鍾樓無言任分針時針默默轉圈,老君岩在山裏和草木共融,鄭成功雕像凝視著這座城,堅定的眼神給予人們與疫情作鬥爭的力量!
眾誌成城,“豐”雨共舟,“澤”無旁貸與君同!
夜色濃墨,我該去休息瞭。明天醒來,從海平麵升起的太陽,依然會把絢爛煙霞灑在我陽台上盛放的月季花、瑪格麗塔、三角梅、長壽花,陽光和花朵兩兩相望,熱烈閃耀。
來源:泉州民盟 閩南網
關注福建民盟
與您同心同行
責任編輯: